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拆卸式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23:5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充电插头。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社会中,电器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器设备需要通电才能使用,所以电器设备需要通过插头与插座的电线连接。由于现有插头的接头是固定的,现有插头的接头被损坏后,整个插头都不能够使用。因此用户会丢弃整个插头,整个插头被丢弃容易造成浪费,同时现有的插头上的插脚形状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更换,适配性存在着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部件的可拆卸式充电插头。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拆卸式充电插头,包括壳体以及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的连接头,壳体上一体成型有形变部,形变部上设置有卡扣,连接头上配合卡扣设置有卡槽,连接头通过卡扣与卡槽之间的配合相对壳体拼接固定,连接头上设置有插脚,壳体上伸缩设置有导电触点,导电触点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凸部,插脚与导电触点之间电连接。
6.有益效果:通过形变部的设置,将连接头固定在壳体上,此时连接头与导电触点电连接,通过壳体与连接头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针对于使用需求进行连接头的更换以适配各种类型的插座,同时当插脚部分造成损坏时,可通过更换连接头的方式进行替换,减少了产品的维护成本。
7.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条滑轨,连接头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滑动连接在滑轨内的滑块。
8.有益效果:通过滑轨与滑块之间的配合,提高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稳定性,更便于安装,以及更换。
9.滑轨突出于壳体的外表面设置,两条滑轨形成一个支撑面,导电触点的端部位于支撑面靠近壳体侧。
10.有益效果:滑轨突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在拆卸状态时,用于保护导电触点的端部,避免磨损。
11.壳体位于两条滑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滑槽,连接头与壳体的贴合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滑槽内的导向块。
12.有益效果:通过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滑槽的配合,增加了连接头的滑动流畅性,同时减少连接头相对壳体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了稳定性,保证了插脚能准确地接触到导电触点。
13.连接头沿滑动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滑槽,第二导向滑槽位于连接头与壳体的拼接方向侧具有开口,导电触点位于第二导向滑槽内。
14.有益效果:通过第二导向滑槽的设置对导电触点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了插脚与导电触点的接触准确性。
15.导电触点位于壳体外侧的顶端具有圆弧面。
16.有益效果:通过圆弧面的设置可以在连接头滑动的过程中自动挤压导电触点向内回缩,方便了安装,并使得导电触点具备一定的回弹趋势,进一步加强了导电触点与插脚的通电稳定性。
17.插脚靠近壳体的端部凹陷形成有限位槽。
18.有益效果:通过凹陷的设置,与导电触点的圆弧面相配合,从而获得了更强的连接稳定性。
19.第二导向滑槽随着与插脚的距离的缩短槽深不断减小。
20.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对导电触点的圆弧面起到了引导作用,通过缓步挤压的形式减小了导电触点带来的阻力,从而提升滑动流畅性以及拆装的方便性。
21.形变部位于壳体内侧设置有弹性件。
22.有益效果:通过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形变部不再仅依靠本身材质进行形变复位,从而延长了形变部的使用寿命。
23.所述形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理。
24.有益效果:通过防滑纹理提升了摩擦力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为所述可拆卸式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所述可拆卸式充电插头的正视图;
27.图3为图2沿着a-a线剖开得剖面示意图;
28.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5为所述可拆卸式充电插头隐去连接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所述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壳体1、连接头2、形变部3、卡扣4、卡槽5、插脚6、导电触点7、滑轨8、滑块9、第一导向滑槽10、导向块11、第二导向滑槽12、圆弧面13、凹槽14、防滑纹理15。
33.如图1-6所示,一种可拆卸式充电插头,包括壳体1以及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连接头2,壳体1内部中空,设置有电路板等电子件,底部向外连接有电线,壳体1上一体成型有形变部3,如图1所示,连接头2自上而下安装在壳体1的正表面上,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形变部3由壳体1正表面中间位置三面镂空,剩余一面保留,在正表面上形成一个贯通的u型槽,u型结构包裹处的壳体1部分为形变部3,形变部3通过塑料外壳本身的材料性质具备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部3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卡扣4,连接头2贴合壳体1的面上配合卡扣4凹陷形成有卡槽5,连接头2通过卡扣4与卡槽5之间的配合相对壳体1拼接固定,连接头2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插脚6,壳体1上伸缩设置有导电触点7,导电触点7与内部的电路板电连接,
并通过内部的弹簧实现了相对壳体1的伸缩,在无外力的情况下,位于壳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凸部,插脚6与导电触点7之间电连接。
34.在上述结构中,为了提高连接头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壳体1的外表面上对称一体成型有两条滑轨8,滑轨8向上的方向上具有开口,连接头2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滑动连接在滑轨8内的滑块9,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连接头2的滑块9从滑轨8的开口处向下滑入滑轨8,并沿着滑轨8滑动至滑轨8的末端止动,进一步的,滑轨8突出于壳体1的外表面,两条滑轨8形成一个支撑面,导电触点7的端部位于支撑面靠近壳体1侧,以形成对于导电触点7的保护。
35.为了进一步提升连接头2与壳体1的拼接稳定性以及流畅性,壳体1位于两条滑轨8之间设置有竖直的两道第一导向滑槽10,连接头2与壳体1的贴合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滑槽10内的导向块11,更进一步的,连接头2上的导向块11沿滑动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滑槽12,第二导向滑槽12的下端位于连接头2与壳体1的拼接方向侧具有开口,导电触点7位于第二导向滑槽12内,在实际使用中,导电触点7将沿着第二导向滑槽12移动,在连接头2滑动至极限后,导电触点7与插脚6相互电连接。
36.为了进一步保证通电效果,导电触点7位于壳体1外侧的顶端具有圆弧面13,为一个半球状结构,插脚6靠近壳体1的端部凹陷形成有限位槽,为一个弧状的凹槽14。
37.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导向滑槽12随着与插脚6的距离的缩短槽深不断减小,如图3所示,第二导向滑槽12自下而上槽深不断变浅,从而逐步增加对导电触点7的挤压程度。
3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形变部3的使用寿命,形变部3位于壳体1内侧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为弹性片或者弹簧等零件。
39.所述形变部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理15。
40.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41.在具体使用时,将连接头2上的滑块9卡入滑轨8内,此时导向块11位于第一导向滑槽10内,起到了导向作用,将连接头2向下推,在该过程中,导电触点7进入第二导向滑槽12内,并受到第二导向滑槽12的挤压,随着第二导向滑槽12槽深的不断减小,导电触点7逐步向内缩,在进入移动的后半段时,连接头2将对形变部3进行挤压,使得形变部3朝向壳体1内形变,直至连接头2滑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形变部3向外弹出,卡扣4进入卡槽5内,形成连接头2与壳体1之间的固定,导电触点7的圆弧段进入插脚6的限位槽槽内,实现了导电触电与插脚6的电连接。当需要更换的时候可通过挤压形变部3的方式,促使形变部3向内形变,使得卡扣4脱离卡槽5,此时即可推动连接头2脱离壳体1进行更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
42.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