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3:1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


背景技术:

2.全自动玻片自动处理仪是对细胞学样本、组织学样本(穿刺或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样本)以及血液样本进行病理分析前的样本处理的自动化仪器。设备配备3个反应槽,将样本固定于玻片上,然后置于反应槽中,通过向反应槽中泵入不同的试剂(如乙醇、脱蜡剂、ssc等)并维持某种温度一段时间进行反应。
3.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制冷片来调节反应槽的温度,当制冷片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玻片自动处理仪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如何降低制冷片故障的可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以至少部分改善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用于调节制冷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加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制冷片设置于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反应槽的底部,用于调节所述反应槽内的试剂温度,所述玻片自动处理仪包括:控制单元、四个开关管以及四个通路单元;
7.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通路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通路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四个开关管用于组成h桥;
8.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h桥中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所述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其中,当所述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一流向时,所述制冷片为加热模式,当所述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二流向时,所述制冷片为制冷模式;
9.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时,通过所述通路单元对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的剩余电荷进行排放。
10.可选地,所述四个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
11.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于驱动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
12.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引出第一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极引出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连接于所述制冷片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连接于所述制冷片的第二端。
13.可选地,所述通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
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14.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通路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通路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通路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通路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15.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时,另外一个输出端口切换为与接地端口导通;
16.在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时,另外一个输出端口切换为与接地端口导通。
17.可选地,所述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启动端连接;
18.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工作状态信号,其中,所述工作状态信号包括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
19.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第二切换信号,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指示切换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的输出状态,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指示切换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的输出状态,所述第一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相反;
20.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关闭信号时,控制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
21.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执行所述第一切换信号;
22.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执行所述第二切换信号。
23.可选地,所述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四组脉冲滤除单元,所述脉冲滤除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24.所述脉冲滤除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脉冲滤除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或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
25.可选地,所述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处理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采集单元;
26.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27.在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之间引出接线端子,作为第一采集端,在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之间引出接线端子,作为第二采集端;
28.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集端和/所述第二采集端连接,以采集所述第三电阻和/或所述第四电阻两端的当前电压,并将采集到的当前电压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29.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所述当前电压确定所述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当前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0.可选地,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比较器;
31.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比较器之间,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当前电压。
32.可选地,所述采集单元还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
33.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极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极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入端;
34.所述第三电容的一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极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和所述比较器之间;
35.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六电阻并联;
36.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极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极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3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包括:控制单元、四个开关管以及四个通路单元;开关管的控制端与通路单元的一端连接,通路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单元,四个开关管用于组成h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h桥中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其中,当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一流向时,制冷片为加热模式,当制冷片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二流向时,制冷片为制冷模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将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时,通过通路单元对开关管的控制端的剩余电荷进行排放,从而减少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的时长,避免出现一侧的桥臂直通,减少出现电路故障的可能,保护开关管和其他器件。
3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4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片自动处理仪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4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连接示意图;
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44.图中:10-反应槽;20-支撑板;30-玻片;40-导热板;50-制冷片;60-散热片;70-风扇;80-驱动电路;90-处理器;91-采集单元;801-控制单元;802-通路单元;803-脉冲滤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为了能够准确控制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反应槽10内试剂温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片自动处理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玻片自动处理仪包括反应槽10、支撑板20(可以为反应槽10底部薄钢板)、玻片30(用于搭载样本)、导热板40(可以为铝板或铜板)、制冷片50(可以为陶瓷制冷片50)、散热片60(可以为铜质散热片,贴合在制冷片50远离导热板40的一侧,用于吸收热量或冷量)以及风扇70(用于给散热片60快速消散热量或冷量)。
53.可选地,制冷片50的工作模式包括加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制冷片50设置于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反应槽10的底部,用于调节反应槽10内的试剂温度。在此基础上,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可以包括制冷片50的驱动电路80,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
连接示意图。
54.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80包括:控制单元801、四个开关管以及四个通路单元802。四个开关管可以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
55.开关管的控制端与通路单元802的一端连接,通路单元802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单元801,四个开关管用于组成h桥。
56.控制单元801用于控制h桥中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其中,当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一流向时,制冷片50为加热模式,当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二流向时,制冷片50为制冷模式。可选地,图2中的p1和p2为制冷片,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展示的制冷片的数量为2,但并不构成限定。
57.控制单元801还用于在将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时,通过通路单元802对开关管的控制端的剩余电荷进行排放。
58.具体地,例如在第一开关管q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时,对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的剩余电荷进行排放,从而加速第一开关管q1关断的速度,避免出现在第三开关管q3以切换为导通状态时,第一开关管q1还未关闭的现象,导致一侧的桥臂直通,出现电路故障,损坏开关管和其他器件。应理解,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与第一开关管q1同理。
59.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片自动处理仪,包括:控制单元801、四个开关管以及四个通路单元802;开关管的控制端与通路单元802的一端连接,通路单元802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单元801,四个开关管用于组成h桥;控制单元801用于控制h桥中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其中,当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一流向时,制冷片50为加热模式,当制冷片50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二流向时,制冷片50为制冷模式;控制单元801还用于在将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时,通过通路单元802对开关管的控制端的剩余电荷进行排放,从而减少开关管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断状态的时长,避免出现一侧的桥臂直通,减少出现电路故障的可能,保护开关管和其他器件。
60.需要说明的是,当存在多个制冷片50时,多个制冷片50可以是并联连接。
61.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
62.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连接于驱动电源。驱动电源例如为24v ,但不以此作为限定。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连接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连接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极,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极和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极接地。
63.在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和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极引出第一接线端子jx1,在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和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极引出第二接线端子jx2,第一接线端子jx1连接于制冷片50的第一端,第二接线端子jx2连接于制冷片50的第二端。
64.应理解,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通断状态,可以切换制冷片50(p1、p2)中的电流流向和是否存在电流,即可以控制制冷片50是否工作和制冷片50的工作模式。
65.可选地,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可以为nmos管,nmos管的漏极作为开关管的第一极,nmos管的源作为开关管的第二极,nmos管的栅
极作为开关管的控制端。
66.由于mos管的由截止至导通所需的时间t
on
非常短,而由导通到截止所需的时间t
off
要数倍于t
on
。例如,上桥臂q1迅速导通,而下桥臂q3还未来得及完全截止,从而导致桥臂直通,出现电路故障。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通路单元802对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的电荷进行排放,避免出现电路故障。
67.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路单元802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并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控制单元801。
68.在控制单元801的连接端口发出高电平时,第一电阻r1起到限流作用,第一二极管d1反向截断,当控制单元801的连接端口与其内部的接地端口导通时,通过第一二极管d1快速放电,避免桥臂直通。
69.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801包括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通路单元802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通路单元802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通路单元802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器u2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通路单元802与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
70.在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时,另外一个输出端口切换为与接地端口导通;
71.在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时,另外一个输出端口切换为与接地端口导通。
72.其中,第一输出端口可以为ho,第二输出端口可以为lo,接地端口可以为gnd。
73.可选地,在h桥正常工作时,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的输出结果相反,例如,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口(ho)输出高电平,则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一输出端口(ho)输出低电平,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口(ho)输出低电平,则第二控制器u2的第二输出端口(lo)输出高电平。
74.通过将输出端口与接地端口导通,从而使得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通路单元802接地,从而可以快速排放电荷。
75.应理解,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为半桥驱动芯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801可以由一个全桥驱动芯片组成。
76.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连接示意图。关于如何实现控制单元调控,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处理器90,处理器90第一端口与第一控制器u1的信号接收端连接,处理器90第二端口与第二控制器u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处理器90的第三端口与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的启动端连接。
77.处理器90用于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发送工作状态信号,其中,工作状态信号包括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
78.处理器90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一控制器u1发送第一切换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二控制器u2发送第二切换信号,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指示切换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的输出状态,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指示切换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一输出端
口或第二输出端口的输出状态,第一切换信号与第二切换信号相反。
79.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用于在接收到关闭信号时,控制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
80.第一控制器u1用于在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执行第一切换信号。
81.第二控制器u2用于在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执行第二切换信号。
82.ˉ
83.可选地,第一控制器u1和第二控制器u2为带sd功能的mos管栅极驱动专用芯片,其5脚和7脚分别为低端和高端输出,2脚和3脚
84.ˉ
85.为控制管脚。当3管脚sd为低电平“0”时,强行使lo及ho输出低
86.ˉ
87.电平,此时开关管均为关闭状态,制冷片50不工作;当3管脚sd为高电平“1”时,允许lo及ho随in输入控制,当in1为“1”时,u1的ho管脚输出高电平,lo管脚输出低电平,此时上桥臂mos管第一开关管q1开启,下桥臂mos管第三开关管q3关闭,同理电路右半部份可控制为第二开关管q2关闭,第四开关管q4开启,此种状态下会有电流流入制冷片p1和p2,使其正常工作。当in1为“0”时,u1的ho管脚输出低电平,lo管脚输出高电平,此时上桥臂第一开关管q1关闭,下桥臂第三开关管q3开启,同理电路右边部分可控制为第二开关管q2开启,第四开关管q4关闭,此种状态会有反向电流流入制冷片p1和p2。
88.应理解,陶瓷制冷片的电流约为4-5a,持续电流较大,上桥臂mos管开启的时候,下桥臂mos管的栅极信号虽然是关断的,但是由于mos管的d(漏极)-g(栅极)之间等效电容存在,在栅极会耦合出一个的尖峰脉冲,可能导致开关管误开启,进而将导致其中一侧侧桥臂直通,从而造成mos管因直通迅速烧毁。
8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继续参考图2,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四组脉冲滤除单元803,脉冲滤除单元803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并联;
90.脉冲滤除单元803的一端连接于开关管的控制端,脉冲滤除单元803的第二端接地或连接于开关管的第二极。
91.应理解,在mos管栅极和源极之间接入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可以迅速泄放mos管栅极耦合的尖峰脉冲,有效避免了开关管的误开启所导致的电路故障,使得电路稳定性增强。
92.关于如何检测制冷片50中的电流,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单元91的连接示意图。
93.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处理器90、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采集单元91。
94.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95.在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极之间引出接线端子,作为第一采集端(current_a ),在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极之间引出接线端子,作为第二采集端(current_a-)。
96.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与第一采集端和/第二采集端连接,以采集第三电阻r3和/或
第四电阻r4两端的当前电压,并将采集到的当前电压传输给处理器90。
97.处理器90用于依据当前电压确定玻片自动处理仪的当前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98.应理解,当第一开关管q1和第四开关管q4导通时,第四电阻r4有电流流过,电路节点current_a 存在正电位。而此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截止,第三电阻r3两端无电压,电路节点current_a-电位为0,所以采集节点current_a 与节点current_a-之间的电压差,即为节点current_a 的电位。
99.当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导通时,第三电阻r3有电流流过,电路节点current_a-存在正电位。而此时第一开关管q1和第四开关管q4截止,第四电阻r4两端无电压,电路节点current_a 电位为0,所以采集节点current_a-与节点current_a 间的电压差,即为节点current_a-电位。
100.需要说明的是,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可以连接于第一采集端和第二采集端中的任意一个,或同时与第一采集端和第二采集端连接。
10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91的数量为2,其中一个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可以连接于第一采集端,另一个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可以连接于第二采集端,两个采集单元91均将采集到的当前电压传输给处理器90,以便于处理器90分析。
102.请继续参考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91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比较器u3;
103.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3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五电阻r5和比较器u3之间,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比较器u3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当前电压。
104.采集单元91还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3c2、第三电容、第四电容c4以及第五电容c5;
105.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3c2的一极连接于第七电阻r7和地之间,第三电容c3c2的另一极连接于采集单元91的输入端;
106.第三电容的一极接地,第三电容的另一极连接于第七电阻r7和比较器u3之间;
107.第四电容c4与第六电阻r6并联;
108.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3的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采集单元91的输出端,第五电容c5的一极接地,第五电容c5的另一极连接于采集单元91的输出端。
109.应理解,在桥臂mos管的s极加入电流检测信号current_a,当下桥臂mos管开启时,有电流流过,会产生微小的电压输出。此电压信号经过图4所示电路处理后的信号连接到处理器90端口就可进行电流监测。
110.第七电阻r7和第二电容c2构成输入信号的低通滤波;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构成比例放大器,决定着电路的放大倍数;第四电容c4用于消除反馈网络中的相移和延迟;第八电阻r8和第五电容c5构成对输出信号的低通滤波。
111.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av为:
112.113.可以通过放大后的信号确定制冷片50中的电流大小,进而判断升降温电路是否存在故障。
114.玻片自动处理仪可以使用陶瓷制冷片50进行快速升降温,确保样本反应实验及时完成。陶瓷制冷片50的使用条件相对苛刻,实际流经电流与其额定电流不应相差较大,否则容易造成制冷片50损坏;传统的制冷片50驱动电路若没有考虑周全,容易引起电路故障,没有检测电路对制冷片50电流进行检测,会减小其使用寿命。
1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91还设置有第三电容c3和第六电容c6,其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玻片自动处理仪还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三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其具体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
116.可选地,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电阻r1的取值可以为10r,第一电容c1的选型可以为in4148,第二电阻r2的取值可以为100k,第一电容的取值可以为22nf,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取值可以为0.075r,第五电阻r5的取值可以为470,第六电阻r6的取值可以5.6k,第七电阻r7的取值可以为470,第八电阻r8的取值可以为1k,第二电容c2的取值可以为1nf,第三电容c3的取值可以为100nf,第四电容c4的取值可以为1nf,第五电容c5的取值可以为1nf,第六电容c6的取值可以为1nf,第七电容c7的取值可以为100nf,第八电容c8的取值可以为1uf,第九电容c9的取值可以为100nf,第十电容c10的取值可以为1uf,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选型可以为ss54。
1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片自动处理仪采用h桥型驱动的电路结构驱动陶瓷制冷片,硬件上通过在上桥臂mos管添加简易的控制电路,避免了上桥臂直通所导致的电路故障;进而在下桥臂mos管控制电路中添加简易电路,有效控制了下桥臂mos管误开启所导致的电路故障,使得电路稳定性增强。设计了陶瓷制冷片的电流采样电路,从而可在系统中判别是否存在故障,为系统的智能化自诊断提供了可行基础。电路设计简单易行,功能可靠;安全性高。
1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