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0:3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


背景技术:

2.工业机器人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无线通信、声音识别、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涉及多门学科,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常常让机器人替人们干那些人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工业制造领域。
3.现有的工业机器人涉及中远距离搬运作业时需要进行移动,但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在移动时缺乏防撞功能,若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极易导致机器人发生损坏,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工作效率,故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包括智能小车,所述智能小车上端中部安装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端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上端安装有机器人主体,所述中心柱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和托盘之间共同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动盘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所述中心柱外表面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组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共同传动连接有四个防护板,四个所述防护板以中心柱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7.优选的,所述托盘下端安装有红外位移传感器,所述红外位移传感器与智能小车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红外位移传感器用以检测托盘和活动盘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出是否发生碰撞,所述智能小车为现有技术,用于带动机器人主体进行移动。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与中心柱穿插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套管上端与活动盘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套管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活动套管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架,四个所述第一安装架分别与四个防护板内侧弧面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活动套管的上下移动改变第一支撑杆与中心柱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防护板的位置。
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与中心柱穿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管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第二支撑杆,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固定套管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架,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架分别与四个防护板内侧弧面固定连接,
通过所述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提高防护板移动时的稳定性以及发生碰撞时牢固性。
10.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架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安装架正下方。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等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上下对称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中心柱外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即复位弹簧在无外力影响下带动活动盘向下移动。
13.优选的,四个所述防护板共同围成一个圆管形结构,通过四个防护板组成圆管形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机器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通过设置中心柱、活动盘、复位弹簧、红外位移传感器、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防护板共同配合实现了防撞功能,通过智能小车带动机器人主体进行移动,此时,通过复位弹簧弹力作用带动活动盘向下移动,活动盘带动活动套管向下移动,活动套管带动第一支撑杆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杆和中心柱之间的夹角增大,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杆带动防护板向外移动,通过四个防护板组成外层防护结构,遇到碰撞时,防护板受力向内移动,防护板通过第一支撑杆带动活动套管向上移动,活动套管带动活动盘向上移动,再通过红外位移传感器检测托盘和活动盘之间的距离,活动盘向上移动后,托盘和活动盘之间的距离减小,红外位移传感器检测数据变化后,自动联动智能小车停止运动,避免发生更大的碰撞,同时智能小车朝反向移动,直至红外位移传感器检测数据恢复原值,等待检修人员对机器人主体进行检修,便于机器人再次投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通过设置第二支撑组件提高防护板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且四个防护板可组成一个管状防护结构,有效避免与智能小车与障碍物直接接触,减少碰撞带来的损坏,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第一支撑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第一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的第二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智能小车;2、中心柱;3、托盘;4、活动盘;5、复位弹簧;6、第一支撑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8、防护板;9、机器人主体;11、红外位移传感器;21、活动套管;22、第一支撑杆;23、第一安装架;31、固定套管;32、第二支撑杆;33、第二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5所示,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包括智能小车1,智能小车1上端中部安装有中心柱2,中心柱2上端安装有托盘3,托盘3上端安装有机器人主体9,中心柱2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盘4,活动盘4和托盘3之间共同安装有复位弹簧5,活动盘4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6,中心柱2外表面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组件7,两个第二支撑组件7呈平行设置,第一支撑组件6和第二支撑组件7共同传动连接有四个防护板8,四个防护板8以中心柱2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27.托盘3下端安装有红外位移传感器11,红外位移传感器11与智能小车1电性连接,通过红外位移传感器11用以检测托盘3和活动盘4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出是否发生碰撞,智能小车1为现有技术,用于带动机器人主体9进行移动。
28.第一支撑组件6包括活动套管21,活动套管21与中心柱2穿插活动连接,活动套管21上端与活动盘4下端固定连接,活动套管21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第一支撑杆22,四个第一支撑杆22远离活动套管21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架23,四个第一安装架23分别与四个防护板8内侧弧面固定连接,通过活动套管21的上下移动改变第一支撑杆22与中心柱2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防护板8的位置。
29.第二支撑组件7包括固定套管31,固定套管31与中心柱2穿插固定连接,固定套管31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第二支撑杆32,四个第二支撑杆32远离固定套管31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架33,四个第二安装架33分别与四个防护板8内侧弧面固定连接,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2提高防护板8移动时的稳定性以及发生碰撞时牢固性。
30.四个第二安装架33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安装架23正下方。
31.第一支撑杆22的长度等于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第一支撑杆22与第二支撑杆32呈上下对称设置。
32.复位弹簧5套接在中心柱2外表面,复位弹簧5处于被压缩状态,即复位弹簧5在无外力影响下带动活动盘4向下移动。
33.四个防护板8共同围成一个圆管形结构,通过四个防护板8组成圆管形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机器人。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防撞机器人,通过设置中心柱2、活动盘4、复位弹簧5、红外位移传感器11、第一支撑组件6、第二支撑组件7和防护板8共同配合实现了防撞功能,通过智能小车1带动机器人主体9进行移动,此时,通过复位弹簧5
弹力作用带动活动盘4向下移动,活动盘4带动活动套管21向下移动,活动套管21带动第一支撑杆22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杆22和中心柱2之间的夹角增大,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杆22带动防护板8向外移动,通过四个防护板8组成外层防护结构,遇到碰撞时,防护板8受力向内移动,防护板8通过第一支撑杆22带动活动套管21向上移动,活动套管21带动活动盘4向上移动,再通过红外位移传感器11检测托盘3和活动盘4之间的距离,活动盘4向上移动后,托盘3和活动盘4之间的距离减小,红外位移传感器11检测数据变化后,自动联动智能小车1停止运动,避免发生更大的碰撞,同时智能小车1朝反向移动,直至红外位移传感器11检测数据恢复原值,等待检修人员对机器人主体9进行检修,便于机器人再次投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置第二支撑组件7提高防护板8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且四个防护板8可组成一个管状防护结构,有效避免与智能小车1与障碍物直接接触,减少碰撞带来的损坏,提高实用性。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