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5:3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排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


背景技术:

2.龙门铣床,简称龙门铣,是具有门式框架和卧式长床身的铣床。龙门铣床上可以用多把铣刀同时加工表面,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都比较高,适用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加工大型工件的平面和斜面。数控龙门铣床还可加工空间曲面和一些特型零件。在铣床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金属废渣,需要相应的设备对废渣进行导出并分离。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数控龙门铣床链板式排屑机,专利号:cn201320031585.4,该对比文件中,排屑机输送仰角处设置有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当链板在上弧形板下方时,链板与排屑机输送仰角处的尺寸最大,长条型的大切屑也能够顺利通过,使排屑机的排泄能力增强,链板在排屑机的输送仰角处不会产生卡死现象,保证了排屑机的正常工作,输送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链板采用铰接多球面链板,轻小的切屑不会粘附在链板上,进一步提高了排屑机的排泄能力,但是上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废渣与传送结构的分离方式有待优化改进,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4.为此,我们提出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包括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内壁贯穿转动连接的连接滚轴、前侧支撑架前侧面右端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两个支撑架圆周侧面转动连接的传送带、两个支撑架上表面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的集料斗和集料斗左侧斜面下端边缘处贯穿开设的导料槽,两个所述支撑架前侧面的中心位置贯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圆周侧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撞击块。
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的前后侧面下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两个所述支撑架相互靠近一侧的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刮板。
8.作为优选,三个所述三角刮板的左侧上端棱线处均滑动连接传送带的圆周侧面,相邻所述三角刮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侧面滑动连接撞击块内壁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贴合撞击块的前后侧面,所述连接杆圆周侧面的上端位置贴合撞击块内壁的顶面。
1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部分后侧面固定连接右侧连接滚轴的前侧面,所述集料斗的内壁经过抛光处理。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滚轴圆周侧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环形三角槽,所述连接滚轴
圆周侧面的前后两侧位置经过磨砂处理。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在传送带运动的过程中撞击块上下两端的圆周侧面位置会与传送带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传送带的位移开始旋转,由于撞击块的质量为非对称设计,所以在撞击块旋转的过程中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导致撞击块做偏心运动并对传送带造成撞击,这样在废渣落在传送带表面并输送的过程中可以使废渣分布的更加均匀,方便收纳容器对废渣的收集,并且改撞击过程可以在卸料的过程中使废渣与传送带分离的更加快速彻底,在撞击块旋转的过程中,弹簧会因为撞击块的离心运动而发生压缩形变,当撞击块的圆周侧面与传送带的内壁脱离接触后可以辅助撞击块恢复至初始状态位置,有助于降低撞击块位置状态连续变化过程中的震动强度,同时固定在连接座前后侧面的限位挡板可以在连接座与撞击块相对位移的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撞击块与连接座在前后方向发生错位,提高了设备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15.(2)、该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本装置使用时需要将龙门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通过集料斗和导料槽收集并导向传送带的上表面,同时接通驱动电机的工作电源,这时传送带将废渣从右往左传送,在废渣移动至传送带左侧边缘处的位置后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与传送带的表面分离并抛掷收纳容器内,而传送带表面残留的废渣会在传送带继续运动的过程中被三个三角刮板阻挡刮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传送带的自清洁功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01、支撑架;102、连接滚轴;103、驱动电机;104、传送带;105、集料斗;106、导料槽;107、连接杆;108、连接座;109、弹簧;110、撞击块;111、限位挡板;112、三角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可分离收集的龙门机床排泄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支撑架101、两个支撑架101内壁贯穿转动连接的连接滚轴102、前侧支撑架101前侧面右端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03、两个支撑架101圆周侧面转动连接的传送带104、两个支撑架101上表面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的集料斗105和集料斗105左侧斜面下端边缘处贯穿开设的导料槽106,两个支撑架101前侧面的中心位置贯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7,连接杆107圆周侧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8,连接座10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09,弹簧10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撞击块110。
25.连接座108的前后侧面下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11,两个支撑架101相互靠近一侧的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刮板112,通过上述结构的应用,方便对传送带104表面的废渣进行清洁,三个三角刮板112的左侧上端棱线处均滑动连接传送带104的圆周侧面,相邻三角刮板112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上述结构数量的设计,提高了废渣与设备分离排泄效果的稳定性,连接座108的左右侧面滑动连接撞击块110内壁的左右两侧,两个限位挡板11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贴合撞击块110的前后侧面,连接杆107圆周侧面的上端位置贴合撞击块110内壁的顶面,通过上述结构的应用,利用了离心力使撞击块110的圆周侧面与传送带104碰撞,在震动效果下废渣与传送带104分离的更加快速彻底,驱动电机103的传动部分后侧面固定连接右侧连接滚轴102的前侧面,集料斗105的内壁经过抛光处理,通过抛光工艺的应用,降低了清理集料斗105内壁的难度,连接滚轴102圆周侧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环形三角槽,连接滚轴102圆周侧面的前后两侧位置经过磨砂处理,通过连接滚轴102圆周侧面的形状设计,降低了废渣溢出设备的概率,提高了设备传输功能的载荷量。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装置使用时需要将龙门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通过集料斗105和导料槽106收集并导向传送带104的上表面,同时接通驱动电机103的工作电源,这时传送带104将废渣从右往左传送,在废渣移动至传送带104左侧边缘处的位置后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与传送带104的表面分离并抛掷收纳容器内,而传送带104表面残留的废渣会在传送带104继续运动的过程中被三个三角刮板112阻挡刮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传送带104的自清洁功能,在传送带104运动的过程中撞击块110上下两端的圆周侧面位置会与传送带104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传送带104的位移开始旋转,由于撞击块110的质量为非对称设计,所以在撞击块110旋转的过程中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导致撞击块110做偏心运动并对传送带104造成撞击,这样在废渣落在传送带104表面并输送的过程中可以使废渣分布的更加均匀,方便收纳容器对废渣的收集,并且改撞击过程可以在卸料的过程中使废渣与传送带104分离的更加快速彻底,在撞击块110旋转的过程中,弹簧109会因为撞击块110的离心运动而发生压缩形变,当撞击块110的圆周侧面与传送带104的内壁脱离接触后可以辅助撞击块110恢复至初始状态位置,有助于降低撞击块110位置状态连续变化过程中的震动强度,同时固定在连接座108前后侧面的限位挡板111可以在连接座108与撞击块110相对位移的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撞击块110与连接座108在前后方向发生错位,提高了设备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