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置管血管鞘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2:4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管血管鞘,尤其涉及一种picc(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置管血管鞘。


背景技术:

2.picc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和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广泛应用。微插管鞘技术(mst)也称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是通过导丝先置入微血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血管鞘建立血管内与外界的一个通道,帮助导管进入血管,然后撕掉鞘管,导管留置体内。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在置管过程中会因置管者的置管技巧、熟练程度不一,送管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置管血管鞘,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管血管鞘,其能够借由多部件连动而在扩张管拔出时防止血液流出。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管血管鞘,可容置扩张管,其特征在于,该置管血管鞘包括: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一腔体可容置该扩张管;第二腔体,与该第一腔体连通;主杆,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第一支杆,设置于该主杆,并自该主杆延伸入该第一腔体内;以及止挡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杆;其中,当该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一状态时,该扩张管置于该第一腔体,该扩张管穿过该第一开口且该扩张管抵接该止挡部,该止挡部未覆盖该第一开口;当该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二状态时,该扩张管与该第一腔体分离,该止挡部覆盖该第一开口;当该置管血管鞘自该第一状态至该第二状态时,该主杆于该第二腔体内运动,该主杆带动该第一支杆运动使该第一支杆带动该止挡部运动至该第一开口,使该止挡部封住该第一开口。
6.较佳的,还包括第二支杆及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用于限制该第二支杆的移动,该第二支杆设置于该主杆,该第一凸部设置于该第二腔体的内壁,当该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三状态时,该第一凸部限制该第二支杆运动,使该主杆限制该第一支杆运动,以维持该止挡部与该第一开口分离,以使导管置入该第一腔体。
7.较佳的,还包括弹性部,该弹性部设置于该主杆一端,还包括弹性部,该弹性部设置于该主杆一端,当该置管血管鞘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主杆压缩该弹性部使该弹性部具有第一回复力;当该置管血管鞘自该第一状态至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回复力推动该主杆于该第二腔体内运动,该止挡部随着该主杆的运动至该第一开口;该置管血管鞘自该第二状态至该第三状态时,施加作用力于该主杆使该主杆压缩该弹性部,该主杆带动该第一支杆运动以使该止挡部离开该第一开口,该第二支杆越过该第一凸部以使该第一凸部限制该第二支杆运动且限制该主杆、该第一支杆及该止挡部运动,以避免该止挡部覆盖该第一开口。
8.较佳的,还包括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设置于该第二腔体的该内壁,该置管血管鞘自该第一状态至该第二状态时该主杆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该第二凸部相对该第一凸部沿该第一方向的反向设置。
9.较佳的,该第一凸部于该第一方向具有第一长度,该第二凸部于该第一方向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10.较佳的,该第二凸部呈梯形状。
11.较佳的,还包括延长管,该延长管与该第一腔体连通。
12.较佳的,还包括鞘管上段及鞘管下段,该鞘管上段的内部空间为该第一腔体,该鞘管下段设置于该鞘管上段的远离该第一开口的一端。
13.较佳的,该第一腔体还包括入口,该入口可容置该扩张管,自该入口向第一腔体内锥形凹陷形成该第一开口。
14.较佳的,该止挡部呈球形以抵接该第一开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置管血管鞘,置管血管鞘通过主杆、第一支杆及止挡部连动实现止挡部抵接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或脱离第一开口,使用时操作方便、安全,可有效防止置管过程中血液通过置管血管鞘流出,减少穿刺者与血液接触的几率,从而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通过透明色延长管可根据血液颜色及状态判断导管是否误入动脉,保证置管安全,利用延长管可在需要时将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内血液及时冲回血管,满足临床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扩张管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2.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扩张管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置管血管鞘100,可容置扩张管101,置管血管鞘100包括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主杆13、第一支杆14及止挡部15,第一腔体11具有第一开口111。第一腔体 11可容置扩张管101,第二腔体12与第一腔体11连通,主杆13设置于第二腔体12内,第一支杆14设置于主杆13的侧向,止挡部15设置于第一支杆14的末端;当置管血管鞘100处于第一状态a1时,扩张管101置于第一腔体11,扩张管101穿过第一开口111且扩张管101抵接并挤压止挡部15;当置管血管鞘 100处于第二状态a2时,扩张管101自第一开口111与第一腔体11分离,止挡部15覆盖第一开口111;当置管血管鞘100自第一状态a1至第二状
态a2时,主杆13于第二腔体12内运动,主杆13带动第一支杆14运动使第一支杆14带动止挡部15运动以至第一开口111,使止挡部15封住第一开口111,如此,能够借由多部件连动而在扩张管101拔出时防止血液流出。
23.参照图1~图4所示,置管血管鞘100包括鞘管上段21、鞘管下段22及手柄23,手柄23位于鞘管上段21和鞘管下段22之间。鞘管上段21包括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主杆13、第一支杆14及止挡部15,且鞘管上段21一端具有第一开口111,手柄23连接于鞘管上段21另一端用以医护人员操作,鞘管下段22连接于鞘管上段21另一端且鞘管下段22内部中空与鞘管上段21的第一腔体111连通,鞘管上段21及鞘管下段22用于容置扩张管101。具体实施时,鞘管上段21中间部具有可撕裂痕,可在医护人员穿刺完成后连同手柄23一起撕裂。其中,第一状态a1为置管血管鞘100中的扩张管101未拔出时状态,第二状态a2为扩张管101自置管血管鞘100拔出后状态,自第一状态a1至第二状态a2,扩张管101从置管血管鞘100中拔出,止挡部15自抵接扩张管101至抵接第一开口111,止挡部15带动第一支杆14运动以使第一支杆14带动主杆 13于第二腔体12内沿第一方向1001运动。
24.参照图1~图4所示,第一腔体11一端具有入口112,入口112用于供扩张管101置入置管血管鞘100。扩张管101包括本体1011、扩张管顶端1012及扩张管锁紧盖1013,本体1011、扩张管顶端1012及扩张管锁紧盖1013依序连接,当将扩张管101置入置管血管鞘100时,本体1011自入口112穿过第一腔体11并穿过鞘管下段22,扩张管顶端1012置入第一腔体11,扩张管锁紧盖1013 用于扩张管101的本体1011置入置管血管鞘100后锁紧放置扩张管101脱离置管血管鞘100。较好的实施方式,自第一腔体11的入口112向第一腔体11内以锥形凹陷形成第一开口111,锥形凹陷形成的第一开口111利于与止挡部15更好形成密闭空间而防止血液流出。
25.参照图1~图4所示,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连通,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主杆13、第一支杆14及止挡部15形成防出血装置,第二腔体12 具有内壁121、底壁122及顶壁123,内壁121位于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 之间,底壁122及顶壁123分别位于内壁121两侧,当扩张管101离开第一腔体11时,主杆13于第二腔体12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1001。具体实施时,主杆13沿第一方向1001设置于第二腔体12内,主杆13的一端设置于底壁122 且另一端设置于顶壁123,第一支杆14设置于主杆13且可于第一腔体11及第二腔体12内运动,止挡部15于第一腔体11内及第二腔体12内运动以封住第一开口111或离开第一开口111。较好的实施方式,止挡部15可为球体,以更好地密封式接触第一开口111。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杆14斜向上延伸/设置,避免与内壁121干涉。
26.一并参照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三状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置管血管鞘100还包括第二支杆16及第一凸部17,第二支杆16设置于主杆13的一侧,第一凸部17设置于第二腔体 12的内壁121,第一凸部17用于限制第二支杆16的移动。当置管血管鞘100 处于第三状态a3时,导管位于该第一腔体11内(图中未绘示导管),第二支杆 16位于第一凸部17的下方并抵接第一凸部17使主杆13限制第一支杆14运动维持止挡部15与第一开口111分离,第一凸部17限制第二支杆16运动,第一支杆14连同止挡部15远离第一开口111以使导管(未绘示于图5)置入第一腔体11。具体实施时,导管可为picc导管或中长导管,导管进入血管留置体内,再将导丝置入微血管鞘后再置入导管以用于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等。也即,当置管血管鞘100
处于第三状态a3时,即导管插入置管血管鞘100时的状态,第一凸部17沿第一方向1001与第二支杆 16抵接,止挡部15远离第一开口111。
27.参照图1~图5所示,置管血管鞘100还包括弹性部18,弹性部18设置于主杆13一端,当置管血管鞘100处于第一状态a1时,因扩张管101对止挡部 15的抵压,主杆13压缩弹性部18使弹性部18具有第一回复力(半压缩状态);当置管血管鞘100自第一状态a1至第二状态a2时(即扩张管101脱离置管血管鞘100时),第一回复力推动主杆13于第二腔体12内运动;置管血管鞘100 自第二状态a2至第三状态a3时(导管置入置管血管鞘100时),施加作用力于主杆13使主杆13压缩弹性部18,主杆13带动第一支杆14运动以使止挡部15 离开第一开口111,第二支杆16越过第一凸部17以使第一凸部17限制第二支杆16运动且限制主杆13、第一支杆14及止挡部15运动。具体来说,弹性部 18位于底壁122处,医护人员按压主杆13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运动,主杆 13带动第二支杆16运动而使第二支杆越过第一凸部17而被第一凸部17限制运动,同时,主杆13带动第一支杆14运动而使第一支杆14带动止挡部15运动而使止挡部15远离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打开,便于导管插入。较好的实施方式,顶壁123与主杆13连接处可选择软皮橡胶材质,顶壁123包裹主杆 13的顶端,以便医护人员施力按压主杆13。当然,也可采用光电传感器侦测扩张管101以电控方式控制止挡部15覆盖第一开口111或止挡部15脱离第一开口111,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28.参照图1~图5所示,置管血管鞘100还包括第二凸部19,第二凸部19设置于第二腔体12的内壁121,因置管血管鞘100自第一状态a1至第二状态a2 时主杆13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1001,如此第二凸部19相对第一凸部17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设置。换句话说,第二凸部19相对第一凸部17靠近底壁122 且远离顶壁123,当置管血管鞘100处于第三状态a3时,医护人员再次按压主杆13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运动,第二支杆16沿着第二凸部19表面向着底壁122滑行,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凸部17于第一方向1001具有第一长度,第二凸部19于第一方向1001具有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实现当施力于主杆13的按压深度过大时,第二支杆16在弹性部18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1001运动而使止挡部15回到第一开口111处抵接。其中,第二凸部19呈梯形状,第二凸部19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于内壁121的凸出厚度逐渐增大,当医护人员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按压主杆13时,主杆13带动第二支杆16 滑到第二凸部19靠近底壁122处不小心松手,梯形状的第二凸部19配合弹性部18使得主杆13沿第一方向1001运动,主杆13带动第一支杆14运动以带动止挡部15回到第一开口111处,即置管血管鞘100回到第二状态a2,如此可应对穿刺未成功实施第二次穿刺时使用。
29.参照图1~图5所示,置管血管鞘100还包括延长管20,延长管20与第一腔体11连通。延长管20一端设置于鞘管上段21侧部,延长管20另一端设置有肝素帽,肝素帽可拆卸,当取下肝素帽后,延长管20可与注射器相连接,达到冲洗作用。
30.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管血管鞘100处于第一状态a1时,扩张管101 未拔出,止挡部15与扩张管101的扩张管顶端1012侧壁抵接,第一支杆14作用主杆13使得主杆13下压弹性部18,弹性部18处于半压状态,且第二支杆 16于第一凸部17的第一方向1001正向,即第二支杆16位于第一凸部17的上方。
31.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管血管鞘100自第一状态a1至第二状态a2时,扩张管101拔出后使得弹性部18受到的压力解除,弹性部18的第一回复力带动主杆13沿第一方向1001运动,使得止挡部15上移与第一开口111紧密连接,避免血液自第一开口111流出置管
血管鞘100,但血液会转而流入延长管20,此时可根据血液的颜色及是否有搏动来判断鞘管下段22是否误入动脉,若判断在静脉内,可用注射器连接延长管20的接头处,冲生理盐水,使血液回流入血管内。
32.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管血管鞘100自第二状态a2至第三状态a3时,生理盐水已经冲洗延长管20,用肝素帽盖回延长管20,此时生理盐水充满第一腔体11及第二腔体12,将导管(picc导管或中长导管)放置于入口112,按压主杆13与顶壁123相接处,使得第二支杆16沿第一方向1001的反向运动而越过第一凸部17,同时主杆13带动第一支杆14以使止挡部15离开第一开口111,导管将穿过入口112及第一开口111置入鞘管下段22,确定导管在血管内之后将鞘管上段21拔除,撕裂鞘管上段21。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管血管鞘,可容置扩张管,置管血管鞘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主杆、第一支杆及止挡部,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腔体可容置扩张管,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主杆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第一支杆设置于支杆,止挡部设置于第一支杆;当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一状态时,扩张管置于第一腔体,扩张管穿过第一开口且扩张管抵接止挡部;当置管血管鞘处于第二状态时,扩张管离开第一腔体,主杆于第二腔体内运动,主杆带动第一支杆运动使第一支杆带动止挡部运动以至第一开口,使止挡部封住第一开口,如此,能够借由多部件连动而在扩张管拔出时防止血液流出。
34.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35.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