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1:0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显示装置具有简洁、美观、屏占比大的优点,已成为显示装置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中框和用于封盖显示面板边缘的前框,然而中框和前框的设置会占用显示装置的边框空间,导致显示装置无法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并且传统的显示装置中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显示装置中背板的背部,导致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较厚,不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过大的问题。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了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第一支撑结构、印制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延伸部。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印制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印制电路板上。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侧,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不同侧面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围合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背光模组的收容空间。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及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内。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和发光基板。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对应所述光学膜片的位置处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的支撑面,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支撑面贴合设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透光槽,所述透光槽在所述光学膜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学膜片内,所述透光槽内填充有透光胶层,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透光胶层上,以使得所述发光基板出射的部分光线能够经过所述透光胶层而进入所述光学膜片。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安装槽,所述印制电路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配置为直下式背光结构,或者,所述背光模组配置为侧入式背光结构。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基板重合。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一侧;或者,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
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背板上的第一支撑结构来直接支撑显示面板,以避免使用中框来支撑显示面板;同时将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基板的延伸部之间,以使柔性电路板与延伸部的连接处位于显示装置的内部,从而避免使用前框来遮盖柔性电路板与延伸部。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取消中框和前框的设置,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将印制电路板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上,以避免将印制电路板设置于背板的背部,从而减少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剖面图。
18.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19.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20.图5是图4中的显示装置在e处的放大图。
21.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22.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23.图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24.图9是图8中的显示装置在f处的放大图。
25.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显示装置
ꢀꢀꢀꢀꢀꢀꢀꢀꢀꢀꢀꢀꢀꢀꢀꢀꢀꢀꢀꢀꢀꢀꢀꢀꢀꢀꢀꢀꢀꢀꢀꢀ
10a、10b、10c、10d、10e、10f
28.背板
ꢀꢀꢀꢀꢀꢀꢀꢀꢀꢀꢀꢀꢀꢀꢀꢀꢀꢀꢀꢀꢀꢀꢀꢀꢀꢀꢀꢀꢀꢀꢀꢀꢀꢀꢀꢀ
100
29.收容空间
ꢀꢀꢀꢀꢀꢀꢀꢀꢀꢀꢀꢀꢀꢀꢀꢀꢀꢀꢀꢀꢀꢀꢀꢀꢀꢀꢀꢀꢀꢀꢀꢀ
110
30.第一支撑结构
ꢀꢀꢀꢀꢀꢀꢀꢀꢀꢀꢀꢀꢀꢀꢀꢀꢀꢀꢀꢀꢀꢀꢀꢀꢀꢀꢀꢀ
210
31.第一延伸结构
ꢀꢀꢀꢀꢀꢀꢀꢀꢀꢀꢀꢀꢀꢀꢀꢀꢀꢀꢀꢀꢀꢀꢀꢀꢀꢀꢀꢀ
211
32.检修口
ꢀꢀꢀꢀꢀꢀꢀꢀꢀꢀꢀꢀꢀꢀꢀꢀꢀꢀꢀꢀꢀꢀꢀꢀꢀꢀꢀꢀꢀꢀꢀꢀꢀꢀ
212
33.密封件
ꢀꢀꢀꢀꢀꢀꢀꢀꢀꢀꢀꢀꢀꢀꢀꢀꢀꢀꢀꢀꢀꢀꢀꢀꢀꢀꢀꢀꢀꢀꢀꢀꢀꢀ
213
34.第二支撑结构
ꢀꢀꢀꢀꢀꢀꢀꢀꢀꢀꢀꢀꢀꢀꢀꢀꢀꢀꢀꢀꢀꢀꢀꢀꢀꢀꢀꢀ
220
35.第二延伸结构
ꢀꢀꢀꢀꢀꢀꢀꢀꢀꢀꢀꢀꢀꢀꢀꢀꢀꢀꢀꢀꢀꢀꢀꢀꢀꢀꢀꢀ
221
36.缓冲垫
ꢀꢀꢀꢀꢀꢀꢀꢀꢀꢀꢀꢀꢀꢀꢀꢀꢀꢀꢀꢀꢀꢀꢀꢀꢀꢀꢀꢀꢀꢀꢀꢀꢀꢀ
230
37.支撑槽
ꢀꢀꢀꢀꢀꢀꢀꢀꢀꢀꢀꢀꢀꢀꢀꢀꢀꢀꢀꢀꢀꢀꢀꢀꢀꢀꢀꢀꢀꢀꢀꢀꢀꢀ
240
38.第一槽壁
ꢀꢀꢀꢀꢀꢀꢀꢀꢀꢀꢀꢀꢀꢀꢀꢀꢀꢀꢀꢀꢀꢀꢀꢀꢀꢀꢀꢀꢀꢀꢀꢀꢀ
241
39.第二槽壁
ꢀꢀꢀꢀꢀꢀꢀꢀꢀꢀꢀꢀꢀꢀꢀꢀꢀꢀꢀꢀꢀꢀꢀꢀꢀꢀꢀꢀꢀꢀꢀꢀꢀ
242
40.透光槽
ꢀꢀꢀꢀꢀꢀꢀꢀꢀꢀꢀꢀꢀꢀꢀꢀꢀꢀꢀꢀꢀꢀꢀꢀꢀꢀꢀꢀꢀꢀꢀꢀꢀꢀꢀ
250
41.透光胶层
ꢀꢀꢀꢀꢀꢀꢀꢀꢀꢀꢀꢀꢀꢀꢀꢀꢀꢀꢀꢀꢀꢀꢀꢀꢀꢀꢀꢀꢀꢀꢀꢀꢀ
260
42.显示面板
ꢀꢀꢀꢀꢀꢀꢀꢀꢀꢀꢀꢀꢀꢀꢀꢀꢀꢀꢀꢀꢀꢀꢀꢀꢀꢀꢀꢀꢀꢀꢀꢀꢀ
300
43.第一基板
ꢀꢀꢀꢀꢀꢀꢀꢀꢀꢀꢀꢀꢀꢀꢀꢀꢀꢀꢀꢀꢀꢀꢀꢀꢀꢀꢀꢀꢀꢀꢀꢀꢀ
310
44.第二基板
ꢀꢀꢀꢀꢀꢀꢀꢀꢀꢀꢀꢀꢀꢀꢀꢀꢀꢀꢀꢀꢀꢀꢀꢀꢀꢀꢀꢀꢀꢀꢀꢀꢀ
320
45.延伸部
ꢀꢀꢀꢀꢀꢀꢀꢀꢀꢀꢀꢀꢀꢀꢀꢀꢀꢀꢀꢀꢀꢀꢀꢀꢀꢀꢀꢀꢀꢀꢀꢀꢀꢀꢀ
321
46.第一偏光片
ꢀꢀꢀꢀꢀꢀꢀꢀꢀꢀꢀꢀꢀꢀꢀꢀꢀꢀꢀꢀꢀꢀꢀꢀꢀꢀꢀꢀꢀꢀꢀ
330
47.第二偏光片
ꢀꢀꢀꢀꢀꢀꢀꢀꢀꢀꢀꢀꢀꢀꢀꢀꢀꢀꢀꢀꢀꢀꢀꢀꢀꢀꢀꢀꢀꢀꢀ
340
48.遮光板
ꢀꢀꢀꢀꢀꢀꢀꢀꢀꢀꢀꢀꢀꢀꢀꢀꢀꢀꢀꢀꢀꢀꢀꢀꢀꢀꢀꢀꢀꢀꢀꢀꢀꢀꢀ
350
49.显示区域
ꢀꢀꢀꢀꢀꢀꢀꢀꢀꢀꢀꢀꢀꢀꢀꢀꢀꢀꢀꢀꢀꢀꢀꢀꢀꢀꢀꢀꢀꢀꢀꢀꢀ
360
50.非显示区域
ꢀꢀꢀꢀꢀꢀꢀꢀꢀꢀꢀꢀꢀꢀꢀꢀꢀꢀꢀꢀꢀꢀꢀꢀꢀꢀꢀꢀꢀꢀꢀ
370
51.背光模组
ꢀꢀꢀꢀꢀꢀꢀꢀꢀꢀꢀꢀꢀꢀꢀꢀꢀꢀꢀꢀꢀꢀꢀꢀꢀꢀꢀꢀꢀꢀꢀꢀꢀ
400
52.光学膜片
ꢀꢀꢀꢀꢀꢀꢀꢀꢀꢀꢀꢀꢀꢀꢀꢀꢀꢀꢀꢀꢀꢀꢀꢀꢀꢀꢀꢀꢀꢀꢀꢀꢀ
410
53.发光基板
ꢀꢀꢀꢀꢀꢀꢀꢀꢀꢀꢀꢀꢀꢀꢀꢀꢀꢀꢀꢀꢀꢀꢀꢀꢀꢀꢀꢀꢀꢀꢀꢀꢀ
420
54.印制电路板
ꢀꢀꢀꢀꢀꢀꢀꢀꢀꢀꢀꢀꢀꢀꢀꢀꢀꢀꢀꢀꢀꢀꢀꢀꢀꢀꢀꢀꢀꢀꢀ
500
55.安装槽
ꢀꢀꢀꢀꢀꢀꢀꢀꢀꢀꢀꢀꢀꢀꢀꢀꢀꢀꢀꢀꢀꢀꢀꢀꢀꢀꢀꢀꢀꢀꢀꢀꢀꢀꢀ
510
56.柔性电路板
ꢀꢀꢀꢀꢀꢀꢀꢀꢀꢀꢀꢀꢀꢀꢀꢀꢀꢀꢀꢀꢀꢀꢀꢀꢀꢀꢀꢀꢀꢀꢀ
600
57.第一部分
ꢀꢀꢀꢀꢀꢀꢀꢀꢀꢀꢀꢀꢀꢀꢀꢀꢀꢀꢀꢀꢀꢀꢀꢀꢀꢀꢀꢀꢀꢀꢀꢀꢀ
610
58.第二部分
ꢀꢀꢀꢀꢀꢀꢀꢀꢀꢀꢀꢀꢀꢀꢀꢀꢀꢀꢀꢀꢀꢀꢀꢀꢀꢀꢀꢀꢀꢀꢀꢀꢀ
620
59.驱动芯片
ꢀꢀꢀꢀꢀꢀꢀꢀꢀꢀꢀꢀꢀꢀꢀꢀꢀꢀꢀꢀꢀꢀꢀꢀꢀꢀꢀꢀꢀꢀꢀꢀꢀ
700
60.避让槽
ꢀꢀꢀꢀꢀꢀꢀꢀꢀꢀꢀꢀꢀꢀꢀꢀꢀꢀꢀꢀꢀꢀꢀꢀꢀꢀꢀꢀꢀꢀꢀꢀꢀꢀꢀ
710
6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3.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64.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10a沿a-a线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0a包括背板100、第一支撑结构210、显示面板300、背光模组400、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600以及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pcb)500。背光模组400包括相背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显示面板30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出光侧。其中,所述出光侧是指朝显示面板300的显示面出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300能够显示画面的一侧,即显示面板300朝向用户的一侧,所述非出光侧是指与所述出光侧相背的一侧。显示面板300包括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20,第一基板310位于第二基板320与背光模组400之间。第二基板320的一侧相对于第一基板310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321。背板10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非出光侧,背光模组400夹设于背板1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第一支撑结构21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侧面侧,且用于支撑显示面板300上的延伸部321。印制电路板500用于驱动及控制显示面板300显示可视化画面。印制电路板500设置于第一支撑结构210上。印制电路板500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支撑结构210上。其中,印制电路板5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在第二基板3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延伸部321内。所述第二基板320所在平面可以是与第二基板320相平行的平面。
65.柔性电路板600电连接于显示面板300和印制电路板500,印制电路板500通过柔性电路板600实现与显示面板300的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600包括第一部分610和第二部分620。第一部分610背离第二部分620的一端贴接于延伸部321上,且夹设于第一支撑结构210与延伸部321之间。第二部分620背离第一部分610的一端延伸至印制电路板500上。其中,第二部分620延伸至印制电路板500背离第一支撑结构210的一侧上。第二部分620可以直接与印制电路板500上对应的焊接区电性连接,或者,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与印制电路板500电连接。其中,第二部分620与印制电路板500的连接处位于印制电路板500上靠近于背板100的一端,以使增加第二部分620与印制电路板500的连接长度,从而增加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620与印制电路板500的连接处还可以位于印制电路板500上背离背板100的一端,以避免第二部分620与印制电路板500上的其他元器件发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620可以延伸至印制电路板500朝向第一支撑结构210的一侧。例如,印制电路板500朝向第一支撑结构210的一侧上可以设置焊接区,第二部分620焊接于焊接区上。
66.传统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中框和用于封盖显示面板边缘的前框,然而中框和前框的设置会占用显示装置相当一部分的边框空间,导致显示装置无法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a通过第一支撑结构来直接支撑显示面板,同时将柔性电路板60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210与第二基板320的延伸部321之间,以使柔性电路板600与延伸部321的连接处位于显示装置10a的内部,从而避免使用前框来遮盖柔性电路板600与延伸部321。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a可以取消中框和前框的设置,从而实现显示装置10a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a还将印制电路板500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210上,从而避免了印制电路板500设置于背板的背部导致显示装置10a的整体厚度较厚,同时还可以减少柔性电路板600的折弯次数,使得柔性电路板600只需弯折一次,从而使柔性电路板600的工作稳定性得以提高。
67.显示装置10a还包括用于支撑显示面板300的第二支撑结构220。第二支撑结构22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侧面侧,且第二支撑结构22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不同侧面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设置在背光模组400
相对的两个侧面侧。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二支撑结构220、柔性电路板600及印制电路板500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300内。其中,所述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可以是与显示面板平行相平行的平面。
68.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及第二支撑结构220为一个整体结构,背板100的边缘部分朝向显示面板300的方向弯折形成了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及第二支撑结构220还可以为相互独立的零件,第一支撑结构210及第二支撑结构220与背板10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可以设置于背板100朝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上或者设置于背板100的侧面。
69.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共同组成了支撑显示面板300的支撑结构,显示面板300的边缘搭接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上。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呈一字形、u字形、多边形、弧形等形状。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所围合形成的形状与显示面板30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显示面板300的四周边缘均有支撑,以避免显示面板300受力不均。例如,在显示面板300呈矩形时,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所围合形成的形状也呈矩形。又例如,在显示面板300呈三角形时,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所围合形成的形状也呈三角形。可选地,第一支撑结构210大致呈一字形,第二支撑结构220呈u型,第一支撑结构210的相对两端与第二支撑结构220相连接而形成一个大致呈矩形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撑结构210与第二支撑结构220可以抵接设置,并且为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拆装。
70.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垫230,以在显示装置10a受到外力作用时,减少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作用在显示面板300上的作用力,以及避免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产生直接磕碰,造成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处破损。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及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垫230。优选地,缓冲垫23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缓冲垫23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之间及缓冲垫230与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设置有粘合胶,以使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及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只在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之间,或者只在显示面板300与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230。例如,在第一支撑结构210支撑了显示面板300的大多数侧边时,可以仅在第一支撑结构210上设置缓冲垫230,从而减少显示装置10a的生产工序和生产成本。
71.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二支撑结构220及背板100共同围设形成有收容空间110,背光模组4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0内。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400配置为直下式背光结构。背光模组400包括光学膜片410和发光基板420。光学膜片410夹设于发光基板42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发光基板420设置于背板100靠近于显示面板300的一侧上。第一支撑结构210设置于发光基板420及光学膜片410的侧面侧。第一支撑结构210夹设于发光基板420和印制电路板500之间。光学膜片410中包括增光板、量子点膜、扩散板、均光板等多种不同的光学板,多种不同的光学板之间相互配合,以对发光基板42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调节处理,使得背光模组400的出光面能够发出均匀且明亮的光线。发光基板420上的发光单元可以为普通led灯、mini led灯、micro led灯、oled灯中的任意一种。
72.具体地,发光基板420配置为灯板,灯板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基板420上的发光单元设置为mini led灯,mini led灯具有体积小、发光亮度高的优点,可以减少发光基板42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的混光距离,从而减少显示装置10a的整体厚度。其中,所述mini led灯为蓝光mini led灯。光学膜片410中的量子点膜在蓝光mini led灯发出的蓝光的照射下会激发出纯度很高的绿光和红光,高纯度的红光、绿光及蓝光在混光后便可以形成高质量的白光,使得显示装置10a具有较好的光学色域值以及显示效果。蓝光mini led灯较高的发光亮度还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a的显示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ini led灯可以为绿光mini led灯或者红光mini led灯,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10配置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320配置为彩膜基板。阵列基板靠近第一支撑结构210的一侧相对于彩膜基板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321。延伸部321朝向第一支撑结构21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外引脚贴合(outer lead bonding,简称为:olb)区。柔性电路板600的第一部分610电性连接于olb区,第二部分620与印制电路板500设置于背光模组400的同一侧,且与印制电路板500电性连接。本发明中对显示面板300进行了翻转设置,使得彩膜基板夹设于阵列基板和背光模组400之间,如此,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线路层的一侧便可以朝向于显示装置10a的内部,使得柔性电路板600与olb区的连接处位于显示装置10a的内部,从而无需设置前框便可以将柔性电路板600与olb区的连接处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而可以取消传统显示装置中的前框。
74.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20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其中,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300可以为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简称为:tn)型液晶显示面板、垂直排列(vertical alignment,简称为:va)型液晶显示面板、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简称为:ips)型液晶显示面板、边缘场切换(fringefield switching,简称为:ffs)型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75.显示面板3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片330和第二偏光片340。第一偏光片330设置于第一基板310背离第二基板32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340设置于第二基板320背离第一基板31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340在第二基板32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基板320重合,以保证显示装置10a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的侧面设置有遮光板350,以避免显示装置10a的四周边缘处出现漏光。遮光板350可以设置为遮光胶,遮光胶涂覆于显示面板300的侧面。
76.显示装置10a还包括用于为显示面板300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芯片700,驱动芯片70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300上或者印制电路板500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700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00上形成覆晶薄膜(chip on film,简称为:cof)板。cof技术是一种将芯片直接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的技术,其利用软质的电路板作为封装芯片的载体,从而实现芯片的封装和电连接,从而使cof板同时具备可靠的电气连接性能以及较好的机械弯折性能。驱动芯片700的位置设置于印制电路板500的元件侧。优选地,印制电路板500上对应驱动芯片700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710,驱动芯片700设置于避让槽710内,以避免驱动芯片700与印制电路板500上的其他元器件产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700还可以通过软封装(chip on board,简称为:cob)技术直接封装在印制电路板500上,以减少显示装置10a的制造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700还可以设置于延伸部321上,并通过玻璃上芯片(chip on glass,简称为cog)技术连接于olb区上。
77.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b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b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结构210上开设有安装槽510,印制电路板500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槽510内,从而使显示装置10b的实际边框宽度进一步地缩小。
78.具体地,安装槽510开设于第一支撑结构210背离背光模组400一侧的表面上。其中,安装槽510为盲槽,即安装槽510未贯穿第一支撑结构210。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510可以为通槽,即安装槽510贯穿第一支撑结构210。优选地,安装槽510的形状及大小与印制电路板500的形状及大小相配合,印制电路板500卡接于安装槽510内。其中,印制电路板500上设置有元器件(图中未示出)的一侧表面朝向背离背光模组400的方向,以便于技术人员对于印制电路板500的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510可以开设于第一支撑结构210朝向背光模组400一侧的表面上,且安装槽510未贯穿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二支撑结构220、显示面板300、背板100共同围合形成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离的收容空间110,背光模组400、印制电路板500及柔性电路板600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10内,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将印制电路板500及柔性电路板600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保护结构。
79.安装槽510可以是第一支撑结构210去除一部分结构形成,或者可以是第一支撑结构210经过折弯后形成。例如,安装槽510可以是第一支撑结构21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朝向背离背光模组400的方向弯折形成。
80.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驱动芯片700设置于延伸部321上,且与olb区电性连接。如此,将驱动芯片700设置于延伸部321上可以在不增加显示装置10b整体厚度的基础上减少显示装置10b的边框宽度。
81.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c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c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结构210上开设有安装槽510,且安装槽510自第一支撑结构210靠近于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端面向背离显示面板300的方向开设,柔性电路板600和印制电路板500均设置于安装槽510内。柔性电路板600与olb区电性连接后直接电性连接于印制电路板500,从而无需对柔性电路板600进行弯折处理,避免柔性电路板600在弯折的过程中出现损坏。优选地,第一支撑结构210背离背光模组400的一侧上对应印制电路板500的位置处开设有检修口212,以使技术人员无需将显示装置10c完全拆解便可以对印制电路板500进行检修。第一支撑结构210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检修口212的密封件213。在技术人员未对印制电路板500进行检修时,密封件213封堵住检修口212,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水汽等污染物污染印制电路板500。
82.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d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d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弯折形成有延伸结构。所述延伸结构用于增大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与显示面板300的接触面积,以增强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对于显示面板300的支撑作用。其中,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一延伸结构211、第二支撑结构220、第二延伸结构221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300内。
83.具体地,第一支撑结构21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结构211,第二
支撑结构22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结构221。其中,第一延伸结构211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结构210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外、第二延伸结构221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支撑结构220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外,从而增大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与显示面板300的接触面积。第一延伸结构211和显示面板300之间、第二延伸结构221和显示面板300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垫230。
84.优选地,第一支撑结构210与第一延伸结构211、第二支撑结构220与第二延伸结构22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延伸结构211由第一支撑结构21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朝向背离背光模组400的方向弯折形成,且第一延伸结构211背离背光模组400的一侧与第二基板320的侧面平齐。第一支撑结构210背离背光模组400的一侧与第一延伸结构211形成的空间可以作为收容印制电路板500的安装槽。第二延伸结构221由第二支撑结构22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朝向背光模组400的方向弯折形成,且第二支撑结构220背离背光模组400的一侧侧面与显示面板300的第二基板320的侧面平齐,以减少显示装置10d的边框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结构211可以由第一支撑结构21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朝向背光模组400的方向弯折形成。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一支撑结构210可以设置为两个独立的结构,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一支撑结构210之间通过粘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延伸结构221与第二支撑结构220可以设置为两个独立的结构,第二延伸结构221与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通过粘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86.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e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e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组400配置为侧入式背光结构。在侧入式背光结构中,发光基板420设置于光学膜片410的侧面,这可以减小背光模组400的厚度,从而减小显示装置10e的整体厚度。
87.发光基板420配置为灯条,灯条上间隔设置有发光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灯条设置为一条。灯条夹设于光学膜片410与第一支撑结构210之间。第一支撑结构210将灯条和印制电路板500分隔开来。在一些实施例中,灯条可以夹设于光学膜片410与第二支撑结构220之间,以使灯条与印制电路板500位于光学膜片410的不同侧面侧,从而避免灯条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印制电路板500的正常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灯条还可以设置为多条。优选地,灯条的数量与光学膜片410的侧面的数量相对应,光学膜片410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一条灯条,从而使光学膜片410可以发出更均匀且明亮的光线。
88.请一并参阅图1、图8及图9,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f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或第二支撑结构220上对应光学膜片410的位置处开设有支撑槽240,光学膜片410的边缘设置于支撑槽240内。支撑槽240包括用于支撑光学膜片410的支撑面,光学膜片410背离显示面板30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面贴合设置,从而使发光基板420发出的所有光线均穿过光学膜片410,避免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出现漏光。其中,所述支撑面为支撑槽240中远离显示面板300一侧的槽壁。
89.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设计误差和制造误差的存在,显示装置10f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光学膜片410的侧面与第一支撑结构210或第二支撑结构220完全贴合,因而在
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发光基板420发出的光线会有一部分直接照射于显示面板300上,导致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出现漏光的现象。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槽240,并将光学膜片410的边缘设置于支撑槽240内,以使得光学膜片410与第二支撑结构220在显示面板3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使得发光基板420发出的所有光线均穿过光学膜片410,从而解决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出现漏光的问题。
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上均开设有支撑槽240,以更好的支撑光学膜片410,同时还可以使得光学膜片410与发光基板420之间间隔设置,从而便于调整光学膜片410与发光基板420之间的混光距离。优选地,支撑槽240未贯穿第一支撑结构210,即第一支撑结构210将印制电路板500与光学膜片410分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21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印制电路板500的安装槽510,支撑槽240与安装槽510间隔设置,以避免发光基板420发出的光线从安装槽510中泄露出去。
91.支撑槽240包括第一槽壁241和第二槽壁242。第一槽壁241平行于光学膜片410的侧面,或者第一槽壁241大致平行于显示装置10f的出光方向。第二槽壁242平行于光学膜片410背离显示面板300一侧的表面,第二槽壁242为支撑光学膜片410的支撑面。光学膜片410与第二槽壁242贴合设置,以避免发光基板420发出的光线从光学膜片410与第二槽壁242之间穿过。
92.显示面板300上包括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非显示区域370围设于显示区域360的四周边缘。图1中的虚线框和图8中的虚线b-b为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的交界线。虚线框内部的区域即为显示区域360,虚线框与显示装置10f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即为非显示区域370。
93.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410伸出于b-b线外,即光学膜片410的边缘部分从显示区域360延伸至非显示区域370中。其中,光学膜片410的延伸长度为一预设值。具体地,光学膜片4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第一表面411位于光学膜片41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第二表面412位于光学膜片410背离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第一表面411与光学膜片410的侧面的交界处与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的交界处o所连成的直线o-c与b-b线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45度,第二表面412与光学膜片410的侧面的交界处与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的交界处o所连成的直线o-d与b-b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从而使用户在不同视角观看显示装置10f时,均有较好的观看体验。其中,所述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的交界处o是指显示区域360和非显示区域370在显示面板300的出光面上的交界处。优选地,光学膜片410中的量子点膜(图中未示出)的边缘处与所述交界处o所连成的直线与b-b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
9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槽240自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端向远离显示面板300的一端开设,且支撑槽240贯穿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呈阶梯形。如此,光学膜片41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便没有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的遮挡,光学膜片410的第一表面411透出的光线将直接作用于显示面板300。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240可以是开设于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朝向光学膜片410一侧的凹槽,即在光学膜片41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有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的遮挡。支撑槽240靠近于显示面板300的一侧槽壁与光学膜片410之间间隔设置,以避免所述槽
壁遮挡住从光学膜片410边缘处出射的光线,影响光学膜片410的出光效果。
95.第二槽壁242上开设有透光槽250,透光槽250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10的一侧暴露于收容空间110,以使得发光基板420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透光槽250进入光学膜片410,充发挥光学膜片410的作用,从而增加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的出光量,避免显示装置10f的四周边缘处出现暗边的问题。透光槽250自第一支撑结构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0朝向收容空间110的一侧表面向背离收容空间110的一侧开设,且透光槽250的开设深度小于光学膜片410嵌入支撑槽240中的深度,即透光槽250在光学膜片4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光学膜片410内,光学膜片410的第二表面412的边缘始终与第二槽壁242贴合。透光槽25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呈三角形、矩形、梯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形状。
96.优选地,透光槽250内设置有透光胶层260,透光胶层260朝向光学膜片41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槽壁242平齐,以共同支撑光学膜片410,从而避免光学膜片410与支撑槽240的接触面积过小。光学膜片410的第二表面412贴合于透光胶层260,发光基板420所发出的部分光线能够经过透光胶层260而进入光学膜片410。
9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