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4:1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帮宽路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与完善,新建的高速铁路在进站时会并行或接轨既有高速铁路。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帮宽段多位于人口集中的城市周边位置,路基结构多包涵涵洞段,进行帮宽时存在施工难度大,牵制条件多,成为铁路建设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急需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降低新建路基结构施工过程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避免新建既有涵洞结构间的不协调变形,同时保证新建路基结构受力与变形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具有施工机械净空要求低、工艺简单、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5.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包括既有八字墙结构、工字钢支撑、涵身基础和涵洞接长结构;所述既有八字墙结构之间通过工字钢支撑固定支撑;所述涵身基础包含复合地基、垫层、土工格栅和混凝土垫层,采用整体式基础。
6.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支撑安装在既有顶板底以下50cm为工钢支撑上平面,每处顺接长方向凿除部位均匀布置根工钢支撑,根工钢连接系梁焊接连为整体,且工字钢与八字墙连接通过墙内钻眼40cm深的植筋焊接40cm宽、1.5cm厚的整块钢板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地基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垫层为60cm厚三七灰土垫层,土工格栅位于垫层中间且设置两层,第一层布置在高压旋喷桩桩顶20cm处,第二层布置在高压旋喷桩桩顶40cm处,土工格栅边缘回卷均为2m,且土工格栅幅与幅之间通过人工绑扎搭接,搭接宽度大于30cm,并且上下两层土工格栅错缝布置;混凝土垫层为10cm厚c40混凝土。
8.进一步的,所述涵洞接长结构包含框架涵钢筋、模板、止水带、混凝土和防水保护层,框架涵钢筋由钢筋骨架组成,涵洞框架身按正向每米配置排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中各钢筋之间焊接,钢筋骨架中的弯起钢筋与横向水平筋不在同一竖向平面内,且为并排布置,弯起钢筋在标准弯钩基础上,直线段长为3.5d,其余弯起钢筋均为直线段长为d的标准弯钩;模板根据立模边线拼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模板的接缝处通过双面胶带密封,模板拼装后通过对拉筋套pvc管加固,模板的外模采用钢模板,内模顶板和倒角处采用竹胶板,内模顶板和倒角处采用竹胶板。
9.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带预埋在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止水带采用背贴式止水带,沉降缝填塞前采用m10水泥砂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塞。
10.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插入深度为40~45cm,保证插入下
层砼内5~10c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砼;在浇筑时每层厚度小于50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振动棒距离模板内侧面10cm。
11.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2.本结构具有施工机械净空要求低、工艺简单、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可降低新建路基结构施工过程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避免新建与既有涵洞结构间的不协调变形,保证新建路基结构受力与变形控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涵身基础断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断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8.1、既有八字墙结构;2、工字钢支撑;3、涵身基础;31、复合地基;32、垫层;33、土工格栅;34、混凝土垫层;4、涵洞接长结构;41、框架涵钢筋;42、模板;4201、外模4201; 43、止水带;44、混凝土;45、防水保护层;51、竹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
23.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帮宽段涵洞接长结构,包括既有八字墙结构1、工字钢支撑2、涵身基础3和涵洞接长结构4;既有八字墙结构1之间通过工字钢支撑2固定支撑;涵身基础3包含复合地基31、垫层32、土工格栅33和混凝土垫层34,采用整体式基础。
25.如附图1所示,工字钢支撑2安装在既有顶板底以下50cm为工钢支撑上平面,每处顺接长方向凿除部位均匀布置3根工钢支撑,3根工钢连接系梁焊接连为整体,且工字钢与
八字墙连接通过墙内钻眼40cm深的植筋焊接40cm宽、1.5cm厚的整块钢板固定。
26.如附图2所示,复合地基31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垫层32为60cm厚三七灰土垫层,土工格栅33位于垫层中间且设置两层,第一层布置在高压旋喷桩桩顶20cm处,第二层布置在高压旋喷桩桩顶40cm处,土工格栅33边缘回卷均为2m,且土工格栅33幅与幅之间通过人工绑扎搭接,搭接宽度大于30cm,并且上下两层土工格栅33错缝布置;混凝土垫层34为 10cm厚c40混凝土。
27.如附图3所示,涵洞接长结构4包含框架涵钢筋41、模板42、止水带43、混凝土44和防水保护层45,框架涵钢筋41由钢筋骨架组成,涵洞框架身按正向每米配置8排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中各钢筋之间焊接,钢筋骨架中的弯起钢筋与横向水平筋不在同一竖向平面内,且为并排布置,弯起钢筋在标准弯钩基础上,直线段长为3.5d,其余弯起钢筋均为直线段长为 10d的标准弯钩;模板42根据立模边线拼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模板42的接缝处通过双面胶带密封,模板42拼装后通过对拉筋套pvc管加固,模板42的外模4201采用钢模板,内模顶板和倒角处采用竹胶板5,内模顶板和倒角处采用竹胶板5。
28.如附图3所示,止水带43预埋在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止水带43采用背贴式止水带,沉降缝填塞前采用m10水泥砂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塞。
29.如附图3所示,混凝土44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插入深度为40~45cm,保证插入下层砼内5~10cm,在下层混凝土44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砼;在浇筑时每层厚度小于50cm,使上下层混凝土44之间更好的结合;振动棒距离模板42内侧面10cm。
30.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
31.1、既有八字墙结构1拆除时,采用风镐凿除挡板位置既有坡面铺砌,开挖深度大于1m,宽度0.5m,保证挡块嵌入不破坏墙身,仅对既有八字墙影响新建涵身部分采用人工进行风镐凿除;
32.2、工字钢支撑2安装,采用32aⅰ型工字钢对撑既有八字结构1加固既有线路基防护,使用装载机铲斗托举工字钢安装,对称托举,点焊固定工字钢;
33.3、在平整压实的灰土上,铺设土工格栅33时长孔方向应垂直于线路方向,铺设要平整,尽量张紧,用插钉或土石压重固定,土工格栅33幅与幅之间可以人工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并且上下两层土工格栅33应错缝布置;混凝土垫层34为10cm厚c40混凝土;
34.4、框架涵钢筋41施工,涵洞边墙及底板内侧钢筋净保护层不小于4.5cm,其余钢筋净保护层不小于3.5cm,涵洞框架身按正向即垂直于线路方向每米配置8排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中各钢筋之间连接均为焊接,弯起钢筋与横向水平筋不在同一竖向平面内,为并排布置,钢筋在标准弯钩基础上,将直线段长10d改为3.5d,其余钢筋均为标准弯钩,施工时可适当转动钢筋,确保钢筋弯钩末端满足保护层要求,钢筋禁止在顶板两梗助之间的底面及底板两肋之间的顶面处接长,接长方式采用闪光对焊,且满足钢筋接长的相关规定,其余钢筋不允许接长;
35.5、模板42安装,根据立模边线拼装模板42并进行调整,螺栓连接时要一正一反,且每个螺丝配有两个螺母,模板42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带,以免漏浆,涵洞边墙两侧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高度与涵顶平齐,脚手架的同一层支架布置按照横向90cm、纵向150cm 间距进行布置支架采用φ48,壁厚3.5mm钢管,上下两层支架步距为120cm,内模支架
采用碗扣式支架,同一层支架布置按照横、纵向均为90cm间距进行布置采用φ48,壁厚3.5mm钢管,上下两层支架步距为90cm,最上一层步距为60cm,脚手架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
36.6、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连接扣件不少于3个,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接头设置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0.5米,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37.7、止水带43预埋,采用背贴式止水带,沉降缝填塞前必须清扫干净,保持干燥,设计采用m10水泥砂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塞,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设止水带43,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间不设,若止水带43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43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
38.8、混凝土44施工,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输,使用溜槽和泵车配合下料,混凝土44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44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砼,在浇筑时每层不宜超过50cm,插入深度为40~45cm,保证插入下层砼内5~ 10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使上下层混凝土44之间更好的结合,振动棒不得碰撞钢筋及预埋件,不得碰撞模板42,距离模板42内侧面10cm,以防模板42变形,混凝土44振捣应遵守“快插慢拔”的原则,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一般每一振捣点的振捣时间为20s~ 30s为宜,以混凝土44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39.9、首先浇筑底板混凝土44至倒角上30cm处,待混凝土44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进行墙身及顶板施工,涵身混凝土44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44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动时应及时处理,混凝土44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44初凝前,压实抹平;
40.10、混凝土44拆模前,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采用土工布严密覆盖、持续浇水保湿等措施进行养护,保证砼面不至于失水干燥而导致混凝土44裂缝的产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混凝土44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20℃时,方可拆模,大风及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顶板底膜的拆除需在其混凝土44强度达到设计的75%方可进行,防水保护层45位于涵洞顶部,先用m10水泥砂浆垫成2%双向排水坡,再在其上铺设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最后浇筑3cm厚c40细石混凝土。
41.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4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