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4:3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饱和蒸汽从锅炉汽筒经导汽管进入过热器筒,通过管子向下进入汽水联箱汽部,再经半圆导向板通过管子向上进入过热器筒,后再通过管子向下进入汽水联箱汽部,绕过纵导向板后经管子再次向上进入过热器筒,最后,再次向下经管子进入汽水联饱和蒸汽在管子内部经过五个流程被烟气五次加热达到—定的温度成为过热蒸汽。锅炉工作期间进入过热器的饱和蒸汽通常带有少量水分。蒸汽湿度的设计要求不超过0.01-0.03%。
3.如专利号为cn215723145u中介绍的一种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通过螺栓和固定板的固定连接,将密封垫圈固定在进气口和尾部出口处,增大了尾部出口和进气口连接处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实现了吸热装置可以对尾部,热气进行较好的热量利用,解决了现有的吸热装置在使用时连接处热量容易散失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缺陷:
4.现有的一些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有以下缺陷:
5.1、目前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无法对冷凝产生的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6.2、目前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热回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硬质壳体,所述第一硬质壳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硬质壳体,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硬质壳体,所述第三硬质壳体的顶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硬质壳体;
9.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硬质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到导风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叶片,所述导风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排水装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右表面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表面延伸至第一硬质壳体的下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硬质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进风管,所述第一硬质壳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出风管。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二硬质壳体的左表面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导向叶片倾斜分布。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第一导管远离导风管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管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硬质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马达、橡胶轮、橡胶环与连接片。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橡胶环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二硬质壳体、第三硬质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所述橡胶环之间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与马达固定连接。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橡胶轮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数量为多个且环形分布,所述橡胶轮与第三硬质壳体接触。
2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通过设计导向叶片、第一硬质壳体、第二硬质壳体与第三硬质壳体,实现在换热的过程中,增加热气的紊流程度,增加温度差,且内外两侧进行换热,增加换热的效率。
2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通过设计排水装置、凹槽,实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冷凝形成的水珠将热转移,增加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
32.1、第一硬质壳体;2、第二硬质壳体;3、第三硬质壳体;4、第四硬质壳体;5、支撑脚;6、进风管;7、排水管;8、排气管;9、第二导管;10、第一导管;11、进气管;12、支撑块;13、凹槽;14、导风管;15、导向叶片;16、排水装置;17、马达;18、橡胶轮;19、橡胶环;20、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饱和蒸汽锅炉的尾部吸热装置:包括第一硬质壳体1,第一硬质壳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用于对第二硬质壳体2进行支撑,支撑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硬质壳体2,第二硬质壳体2的右表面设置有排气管8,用于将换热完成后的蒸汽排出,进气管11的下表面延伸至第一硬质壳体1的下侧,第一硬质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进风管6,用于倒入温度低的气体,第一硬质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出风管,第二硬质壳体2的左表面设置有排水管7,导向叶片15倾斜分布,第二硬质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
接有第二导管9,第二导管9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硬质壳体3,第三硬质壳体3的顶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硬质壳体4。
35.第二硬质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第二硬质壳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3,第三硬质壳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4,到导风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叶片15,用于对气流进行预旋,导风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0,第一导管10远离导风管14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管11的外侧,第一导管10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增加气体的流量,第一硬质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脚5,第二硬质壳体2的内表面设置有排水装置16,用于将第二硬质壳体2、第三硬质壳体3表面的水蒸气进行收集,排水装置16包括马达17、橡胶轮18、橡胶环19与连接片20,橡胶环19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二硬质壳体2、第三硬质壳体3滑动连接,两个橡胶环19之间通过连接片20固定连接,连接片20的下表面与马达17固定连接,马达17的输出端与橡胶轮18固定连接,马达17的数量为多个且环形分布,橡胶轮18与第三硬质壳体3接触。
36.工作原理:将高温的蒸汽通过进气管11倒导入,需要加热的气经过进风管6导入,气流部分位于第一硬质壳体1与第二硬质壳体2之间,部分经过第一导管10进入第三硬质壳体3与第四硬质壳体4之间,从而进行换热,在换热过程中蒸汽降温出现冷凝,排水装置16将水进行清理,避免水降低换热的速度,以及将热量转移。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