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污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9:5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一般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污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防污面料作为一种具有防污功能的柔性面料,通过拒水和拒油等特性能够有效地阻止污渍渗过面料,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品,尤其用于制备酒店用纺织品。防污面料在制备时,将基布直接进行柔软剂和防污剂的同浴整理,使得制备出的面料中含有柔软剂和防污剂,进而形成防污面料。
3.然而,上述制备工艺制备出的防污面料,要不整体柔软性高但是防污性能偏低,要不防污性能高但是整体柔软性偏低,要不整体柔软性高和防污性能均不高,使得防污面料在整体柔软性和防污性能之间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防污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污面料,包括基布,基布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布部和第二基布部,第一基布部中含有柔软剂,第二基布部含有防污剂。
6.进一步地,第一基布部的厚度为基布的厚度的1/2~3/4。
7.进一步地,第一基布部的厚度为基布的厚度的3/4,第二基布部的厚度为基布的厚度的1/4。
8.进一步地,柔软剂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一基布部。
9.进一步地,防污剂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二基布部。
10.进一步地,基布的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1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2.s100:向基布的第一基布部加入柔软剂;
13.s200:向基布的第二基布部加入防污剂。
14.进一步地,在s200之后,还包括:
15.s300:向基布施加远红外线,以使基布的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16.本技术提供的防污面料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将柔软剂加入基布的第一基布部中,将防污剂加入基布的第二基布部中,不仅能够在防污面料具有较好防污性能的同时,且还提高了防污面料的整体柔软性和整体透气透湿性,实现防污面料在整体柔软性和防污性能之间的兼顾,同时还使得防污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1.请参考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面料,包括基布100,基布100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布部110和第二基布部120,第一基布部110中含有柔软剂111,第二基布部120含有防污剂121。
22.在本实施例中,防污面料具有防污功能,且通过拒水和拒油等特性能够有效地阻止污渍渗过面料。污渍可以为外部的油水污渍,或者人体的汗渍、油脂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23.防污面料包括基布100,基布100在沿厚度方向上可以划分为第一基布部110和第二基布部120,第一基布部110中加入有柔软剂111,第二基布部120中加入有防污剂121,相比整体混合加入有柔软剂111和防污剂121的防污面料而言,不仅能够在防污面料具有较好防污性能的同时,且还提高了防污面料的整体柔软性和整体透气透湿性,实现防污面料在整体柔软性和防污性能之间的兼顾。
24.其中,第一基布部110和第二基布部120之间的划分面可以为平面状或者为凹凸设置的非平面状。
25.其中,防污面料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基布部110与人体接触,不仅能够向人体提供较好的柔软体感,且还能够避免人体的汗渍等污渍透过防污面料。
26.其中,基布100的材质可以为纯棉、涤纶、天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纺,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防污剂121为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渍的整理剂,具体可以为纺织领域中常用的防污剂121,本技术对此不再详述。同理,柔软剂111可以为纺织领域中常用的柔软剂111,本技术对此不再详述。
27.应当理解的是,防污面料中的柔软剂111绝大部分或者完全位于第一基布部110,使得第一基布部110的柔软性极好,进而使得防污面料的整体柔软性较好。防污面料中的防污剂121绝大部分或者完全位于第二基布部120,使得防污面料的防污性能好。此外,由于防污剂121主要或完全位于第二基布部120,所以第一基布部110的透气透湿性极好,进而使得防污面料的整体透气透湿性较好,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基布部110对人体上的汗液进行吸湿排汗,使得防污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性能。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布部110的厚度为基布100的厚度的1/2~3/4。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布部110的厚度为基布100的厚度的1/2~3/4,基布100的剩余厚度为第二基布部120的厚度,如此设置,使得基布100不完全被柔软剂111或防污剂121渗透,实现防污面料在整体柔软性和防污性能之间的兼顾,同时第一基布部1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布部120的厚度,进一步提高防污面料的整体柔软性和整体透气透湿性。
30.优选地,第一基布部110的厚度为基布100的厚度的3/4,第二基布部120的厚度为基布100的厚度的1/4,如此设置,能够在兼顾防污衬布的防污性能的同时,使得防污面料的整体柔软性和整体透气透湿性达到更佳,同时还使得防污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更佳。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柔软剂11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一基布部110,和/或,防污剂12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二基布部120。
32.在本实施例中,柔软剂11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一基布部110,也即柔软剂111从第一基布部110远离第二基布部120的一侧喷淋至第一基布部110。防污剂12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二基布部120,也即防污剂121从第二基布部120远离第一基布部110的一侧喷淋至第二基布部120。
33.其中,在通过喷淋工艺喷淋防污剂121和/或柔软剂111时,可通过控制喷淋流速以及喷淋流量精准控制柔软剂111渗入第一基布部110和/或防污剂121渗入至第二基布部120。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布100的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35.在本实施例中,基布100的表面上附着有远红外线,能够在基布100的表面形成有抗菌层,以提高防污面料的抗菌性能。具体地,远红外线作为一种在一定波段的电磁波,细菌的细胞壁一般为阴性,远红外线能够与细菌共振,以形成负电子团场,使细胞发生形变而被絮凝和破坏,同时负电子团场还能够让菌种蛋白细胞不再适合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36.其中,远红外线具体是指波长为3μm至1000μm的电磁波。
37.其中,附着于基布100的远红外线,还具有如下功能:
38.1、具有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功能、改善关节疼痛的功能、调节自律神经的功能,以及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
39.2、具有消炎、镇痛功能,以及激活生物分子活性、护肤美容的功能,且还具有抑菌、抑臭、防螨等功能。
40.其中,基布100可以在沿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附着远红外线,还可以整体附着有远红外线等。
41.其中,远红外线能够对克雷伯肺炎菌、绿脓菌等细菌进行抑菌,且抑菌率可达99%以上。当然,远红外线的抑菌种类并不限于上述,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4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43.s100:向基布100的第一基布部110加入柔软剂111;
44.s200:向基布100的第二基布部120加入防污剂121。
45.在本实施例中,向基布100的第一基布部110加入柔软剂111以及向基布100的第二基布部120加入防污剂121的顺序可以为:先向基布100的第一基布部110加入柔软剂111,再向基布100的第二基布部120加入防污剂121,或者,先向基布100的第二基布部120加入防污剂121,再向基布100的第一基布部110加入柔软剂111,或者,同时向基布100的第一基布部110加入柔软剂111以及向基布100的第二基布部120加入防污剂121。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备工艺中,柔软剂11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一基布部110,和/或,防污剂121通过喷淋工艺喷淋至第二基布部120。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200之后,还包括:
48.s300:向基布100施加远红外线,以使基布100中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49.在本实施例中,待柔软剂111和防污剂121固化后,向基布100施加远红外线,以使基布100中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50.其中,向基布100施加远红外线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向基布100发射远红外线设定时间后,使得基布100中表面附着有远红外线。
51.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
5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