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列车检修地沟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5:3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检修地沟。


背景技术:

2.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列车检修地沟也相应的有着大量的需求。相关技术中,当需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列车检修地沟时,一般采用复合地基承载方式,列车检修地沟及其上部列车荷载直接传递到浅层复合地基上,由浅层复合地基承担上部荷载,适用性较强。
3.然而,当地基条件为深厚软土和填土场地等软弱土地基条件时,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形式的列车检修地沟存在沉降过大的问题,其沉降控制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控制效果好的列车检修地沟。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检修地沟,包括:
7.地沟结构;
8.桩基结构,桩基结构包括基桩和连接所述地沟结构底端的承台梁,所述基桩顶端与所述承台梁相连,所述基桩底端与坚实持力土层连接。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沟结构包括沟底板和两个纵梁,所述纵梁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沟底板的两侧,所述纵梁与所述沟底板沿纵向延伸,且所述纵梁顶面高于所述沟底板顶面,以共同形成具有上部开口的纵向凹槽。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列车检修地沟包括多个所述桩基结构,各所述桩基结构沿所述地沟结构纵向间隔设置。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桩基结构与所述地沟结构底端横向的中点位置连接。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沟结构和所述桩基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桩为素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现浇混凝土桩的其中之一;和/或,
14.所述基桩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5m。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沟结构和所述承台梁一体浇筑成型。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列车检修地沟还包括两个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纵梁顶部的轨道支撑结构,所述轨道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纵梁纵向间隔设置的梁上柱。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检修地沟,包括地沟结构和桩基结构,桩基结构包括基桩和连接地沟结构底端的承台梁,基桩顶端与承台梁相连,基桩底端与坚实持力土层连接。由此,通过承台梁承受来自地沟结构的上部荷载,并通过基桩直接连接坚实持力土层,可以将地沟结构重力荷载以及承受的上部荷载传递至坚实持力土层中,使得浅层土层
基本不承受荷载,有效利用了坚实持力土层的高承载力与低压缩性,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沉降量大大降低,具有较好的沉降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相关技术中列车检修地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轨道支撑结构;
20.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轨道支撑结构;
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列车检修地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c-c向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轨道支撑结构;
23.图6为图4中d-d向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轨道支撑结构。
24.附图标记说明
25.地沟结构10;沟底板11;纵梁12;纵向凹槽10a;桩基结构20;基桩21;承台梁22;轨道支撑结构30;坚实持力土层40;地基处理增强体50;软土60。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27.在本技术中,“纵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顶”、“底”、“横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检修地沟,请参阅图4和图5,包括地沟结构10和桩基结构20,桩基结构包括基桩21和连接地沟结构10底端的承台梁21,基桩21顶端与承台梁22相连,基桩21底端与坚实持力土层40连接。
29.具体地,承台梁22承受来自地沟结构10的上部荷载,并通过基桩21直接连接坚实持力土层40,可以将地沟结构10重力荷载以及承受的上部荷载传递至坚实持力土层40中,使得浅层土层基本不承受荷载,有效利用了坚实持力土层40的高承载力与低压缩性,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沉降量大大降低,具有较好的沉降控制效果。
30.坚实持力土层40指的是位于软弱土层之下的基岩土层或深层坚实土层,是未经人工置换或增强等处理后即具有高承载力与低压缩性的天然地基土层。
31.相关技术中,请参阅图1至图3,通过筏板、加筋材料或砂石换填等加固土体以形成改良后的基体,并在基体下设置多根地基处理增强体50,通过地基处理增强体50和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然而在深厚软土和填土场地等软弱土地基条件下,加固处理后的地基仍存在沉降过大的问题,且结构形式复杂,经济性差。
32.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检修地沟的基桩21和承台梁22是直接将来自地沟结构10的上部荷载传递到坚实持力土层40,其主要起传力的作用,通过基桩21延伸至坚实持力土层40内部以使列车检修地沟整体结构获得足够的承载力,从而避免沉降过大的问题,同时无需设置加固材料对土体加固,结构形式简单,经济性好。
33.需要说明的是,地沟结构10和桩基结构20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示例性地,地沟结构10和桩基结构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列车检修地沟包括多个桩基结构20,各桩基结构20沿地沟结构10纵向间隔设置。
35.具体地,通过间隔设置多个桩基结构20,能够均匀承受来自地沟结构10的上部荷载,并将其通过基桩20传递到坚实持力土层40中,从而加强结构的整体受力效果。
36.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及受力情况,可以将桩基结构20设置在地沟结构10不同的位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桩基结构20与地沟结构10底端横向的中点位置连接。也就是说,桩基结构20位于地沟结构10底端正中位置,能够避免受力不均匀对整体结构造成损坏。
37.其中,基桩21的种类可以根据软弱土层的厚度以及实际受力等情况确定,例如基桩21采用素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或预应力混凝土桩,当然基桩21也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桩。
38.此外,基桩21的长度由坚实持力土层40的深度确定,例如,坚实持力土层40的深度为25m以上时,基桩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5m。
39.需要说明的是,梁桩传力结构体系中的基桩21数量较复合地基的承载结构中的地基处理增强体50的数量大幅减少,同时也能避免需要对整个地沟结构10所在土层进行加固,能够确保工程的经济性,在使得施工方便的同时能够缩减工程工期。
40.承台梁22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承台梁22采用矩形梁结构。同时,承台梁2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承台梁22与地沟结构10垂直设置。
41.一具体实施例中,承台梁22与基桩21一一对应连接。即,在承台梁22下仅设置一个基桩21,便可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坚实持力土层40中。
42.此外,在承台梁的底部还设置有垫层,能够起到隔水、排水、防冻以及改善土基的工作条件等作用,其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垫层采用素混凝土材料。
43.一实施例中,地沟结构10和承台梁22一体浇筑成型,由此,可以提高列车检修地沟结构10的整体稳定性。
44.此外,地沟结构1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45.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至图6,地沟结构10包括沟底板11和两个纵梁12,纵梁12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沟底板11的两侧,纵梁12与沟底板11沿纵向延伸,且纵梁12顶面高于沟底板11顶面,以共同形成具有上部开口的纵向凹槽10a。
46.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的两个纵梁12与相关技术中的列车检修地沟沟壁完全不同,相关技术中的列车检修地沟的上部荷载由加固后的浅层复合地基承担,沟壁仅起到挡土的效果,而本实施例的纵梁12在起到挡土效果的同时,还参与列车检修地沟的整体承载,上部荷载通过纵梁12传递到承台梁22上,并通过基桩21传递到坚实持力土层40,梁、梁、桩的传力结构体系能够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大大降低结构沉降量,沉降控制效果显著。
47.此外,纵梁12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设定,例如,纵梁12为钢筋混凝土梁,通过配筋增强纵梁12的承载力,由此,可以满足荷载传递需求。
48.需要说明的是,纵梁12相对于沟底板11上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49.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沟底板11沿横向的两端分别与纵梁12的侧壁一一对应连
接。也就是说,沟底板11设置在两纵梁12的间隔空间中,承台梁22直接与纵梁12的底部连接,以便于纵梁12和承台梁22之间的力的传递。
50.当然,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纵梁12设置在沟底板11的顶面,承台梁22与沟底板11的底面连接。
51.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列车检修地沟还包括两个沿横向间隔设置在纵梁12顶部的轨道支撑结构30,轨道支撑结构30包括多个沿纵梁12纵向间隔设置的梁上柱。
52.具体地,通过沿横向间隔设置两个轨道支撑结构30从而对检修轨道和列车荷载等形成支撑,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梁上柱能够将上部轨道及列车荷载通过地沟结构10及桩基结构20传递到坚实持力土层40中,使得结构整体传力更顺畅。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地沟结构10的两个纵梁12也可以向上延伸至检修轨道的底部,从而直接支撑检修轨道和列车,可以取消设置轨道支撑结构30,这种构造特别适用于不需要目视检查列车底部的场所。
54.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