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1:2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容量、高能量密度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已经日益严峻,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低成本的钠离子二次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电池提升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已经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钠作为高丰度元素,不仅拥有丰富的储量,而且分布广泛、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所以钠离子电池可以作为下一代电池可以满足低成本大规模储能的需求。
3.磷酸盐钠超离子导体型(nasicon)材料凭借其高的离子电导性、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低的水、氧敏感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极具潜力的钠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然而,这类材料也具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低的理论比容量(100-120mah g-1
之间)、差的电子电导性降低了材料实际容量和倍率性能;同时,传统钠超离子导体材料na
3v2
(po4)3中心金属钒不仅具有毒性,而且成本较高。因此,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该类材料在钠二次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4.近期的研究发现锰基磷酸盐钠超离子导体型正极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减小污染,而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在na3mnti(po4)3材料中mn和ti均具有电化学活性,因此材料中三电子反应实现超过150mah g-1
的超高比容量使其在材料水平上能量密度可以超过400wh/kg,高于已报道的大部分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电正极材料。但是其缺钠结构导致了较低的首效,而且其中ti的反应电位仅为2.1v,则会降低材料整体的能量密度,此外三电子反应也导致更缓慢的动力学特性。因此,通过材料晶体结构设计和微观形貌结构设计提升材料高压区容量和动力学特性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可以进一步增加材料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6.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7.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9.一种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制备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0.3≤3x≤1)
11.按化学计量比称量钠源、锰源、钛源、氟源、磷源和有机配体,然后通过添加溶剂使各原料混合分散均匀,再加热搅拌使溶剂完全挥发,干燥,研磨成粉,得到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其中,0.3≤3x≤1;
12.(2)制备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c材料
13.将步骤(1)中得到的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煅烧,待煅烧结束后,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c材料,即所述的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4.步骤(1)中各物料的加入顺序并没有严格限定,可以按化学计量比称量钠源、锰源、钛源、氟源、磷源和有机配体,然后加入到溶剂中搅拌溶解,再加热搅拌直至溶剂完全挥发,干燥,研磨成粉,得到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其中,0.3≤3x≤1;也可以将钠源、锰源、钛源、磷源和有机配体按照设定的化学计量比溶于溶剂中,然后加热搅拌直至溶剂挥发至溶液体积的约10%,然后加入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的氟源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溶剂完全挥发,再干燥并研磨成粉,得到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其中,0.3≤3x≤1;)
15.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搅拌是指在60-90℃加热搅拌。
16.步骤(1)中所述的钠源为可溶性钠源;优选为乙酸钠、甲酸钠、草酸钠、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硝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铵钠和磷酸三钠等易溶于水和乙醇的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17.步骤(1)中所述的锰源为可溶性锰源;优选为乙酸锰、硝酸锰和磷酸二氢锰中的至少一种;
18.步骤(1)中所述的钛源为可溶性钛源;优选为钛酸四乙酯、异辛醇钛、四甲醇钛、钛酸四丁酯、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钛酸异丙酯和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中的至少一种;
19.步骤(1)中所述的氟源为氟化钠和氟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20.步骤(1)中所述的磷源为磷酸和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氢铵钠中的至少一种;
21.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配体为柠檬酸、葡萄糖、蔗糖、氨基酸、甘氨酸、l-亮氨酸和水溶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柠檬酸、葡萄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22.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为水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的用量满足:每毫摩尔的钠源对应使用10-30ml的溶剂。
23.步骤(1)中所述的干燥是指在100-200℃烘箱中干燥3-12h。
24.步骤(1)中所述钠源、锰源、钛源、氟源、磷源的用量满足:钠元素、锰元素、钛元素、磷元素和氟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摩尔比)为3.3:1.15:0.85:3-x:3x,其中0.3≤3x≤1,即p:f元素化学计量比(摩尔比)可以在9.67:1和2.67:1之间;
25.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配体的用量满足:每毫摩尔的钠源对应0.8-1mmol的有机配体;
26.步骤(1)中所述的凝胶前驱体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优选为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和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中的至少一种。
27.步骤(2)中所述的保护性气氛指氮气或惰性气体(如氩气),其流速为0.3~0.6ml/s。
28.步骤(2)中所述的煅烧的温度为600-700℃,煅烧时间为4-24h。
29.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0.上述的氟取代钠超离子导体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31.所述的电池为二次电池,如钠二次电池等。
32.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3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氟取代、碳包覆、多级多孔结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c(0.3≤3x≤1)钠超离子导体型高能量密度钠电正极材料设计、合成及制备方法。通过引入f-取代部分磷酸根,所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c钠电正极材料,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优异的倍率性能、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34.(2)本发明利用f-取代调控了材料微观形貌得到了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多级多孔结构,提升了材料的快充能力,同时在晶体结构中引入f-增加了材料结构稳定性,提升了材料循环稳定性和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寿命,从而使材料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35.(3)本发明实施方法简单,工艺流程简单、所用溶剂、原材料均可以采用廉价、无毒、无污染的产品、具有极大的成本和环保优势。
36.(4)由于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难于提升,尤其材料体系没有大的突破时,常规优化仅仅是提升使用寿命、倍率性能,本发明中的正极材料na
3.3
mn
1.15
ti
0.85
(po4)
3-xf3x
/c与现有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相比,存在如下特点:

该材料从理论上提升材料的理论容量进而提升了能量密度;

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快充能力,并展现了良好的低温性能;

该材料在大电流条件下能量密度对比na
3.3
mn
1.15
ti
0.85
(po4)3增加可以达到70-90wh/kg。
附图说明
37.图1为实施例1制备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38.图2为实施例2制备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实施例3制备的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实施例4制备的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39.图3实施例1为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充放电曲线。
40.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曲线。
41.图5为实施例2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充放电曲线。
42.图6为实施例2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曲线。
43.图7为实施例3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充放电曲线。
44.图8为实施例3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曲线。
45.图9为实施例4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充放电曲线
46.图10为实施例4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曲线
47.图11为制备的对比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充放电曲线。
48.图12为制备的对比样品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曲线。
49.图13为对比实施例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实施例2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实施例3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实施例4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在15ma g-1
电流下的能量密度。
50.图14为对比实施例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1500ma g-1
电流下的能量密度。
51.图15为制备的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实施例2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实施例3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实施例4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在不同电流下的倍率性能。
52.图16为对比实施例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低温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53.图17为制备的对比实施例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实施例1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50℃高温条件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55.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市场常规购得。本发明中涉及的原材料如有机配体(即碳源)、锰源、钠源、氟源、磷源等的纯度均≥85%(优选为≥95%;更优选为≥99%);实施例中涉及的一水葡萄糖和蔗糖为分析纯试剂(ar),一水柠檬酸的纯度为99.8%;四水乙酸锰的纯度为99%;无水乙酸钠的纯度为99.99%;磷酸二氢铵、氟化钠纯度为99%、磷酸二氢钠的纯度为99%,磷酸的纯度为85%;钛酸异丙酯的纯度为95%。
56.实施例1
57.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50%w/w)0.400g、无水乙酸钠0.183g、磷酸二氢铵0.263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直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17g,继续水热至水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凝胶研磨成粉末。
58.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的制备:将得到的上述凝胶前驱体粉末置于氧化铝瓷舟中,放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氩气流,然后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粉末样品。
59.电化学性能测试:利用上述制备的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材料,与导电添加剂碳(sp)和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质量比为7:2:1)以及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散剂混合调浆,涂于铝箔上并干燥,然后裁成直径1.2cm的电极片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以金属钠片作为对电极、1m naclo4溶于体积比为1:1的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玻璃纤维作隔膜、组装成钠离子半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在1.5-4.3v的电压窗口内,15mag-1
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181.2mahg-1
,首次库伦效率为83.4%。在150mag-1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3.4%,材料能量密度为532.6whkg-1
,充放电曲线见图3,循环性能见图4。
60.实施例2
6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50%w/w)0.400g、无水乙酸钠0.197g、磷酸二氢铵0.269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直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10g,继续水热至水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62.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转移至氧化铝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持续的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粉末样品。
63.电化学性能测试过程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9f0.3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70.0mahg-1
,首次库伦效率为92.2%。在150mag-1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62.0%,材料能量密度为518.0whkg-1

64.实施例3
65.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50%w/w)0.400g、无水乙酸钠0.170g、磷酸二氢铵0.257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直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24g,继续水热至水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66.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转移至氧化铝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持续的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粉末样品。
67.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77f0.7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50.6mah g-1
,首次库伦效率为91.9%。在150mag-1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79.5%,材料能量密度为455.9whkg-1

68.实施例4
69.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50%w/w)0.400g、无水乙酸钠0.151g、磷酸二氢铵0.247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直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33g,继续水热至水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70.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转移至氧化铝瓷
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持续的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粉末样品。
71.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67
f/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28.3mah g-1
,首次库伦效率为93.6%。在150mag-1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8.7%,材料能量密度为381.6wh kg-1

72.实施例5
73.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无水乙酸钠0.183g、磷酸二氢铵0.263g于100ml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作为溶液a。再称量0.191g钛酸异丙酯加入到30ml纯乙醇中,作为溶液b。将溶液b通过蠕动泵以0.5ml/min的速率加入到溶液a中。将所得溶液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17g,继续水热至溶液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74.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末转移至氧化铝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持续的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粉末样品。
75.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78.5mah g-1

76.实施例6
77.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一水葡萄糖0.48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0.400g、无水乙酸钠0.183g、磷酸0.260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17g,继续水热至溶液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78.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末置于氧化铝瓷舟中,放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粉末样品。
79.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74mah/g。
80.实施例7
8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蔗糖0.822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0.400g、无水乙酸钠0.183g、磷酸0.260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至溶液剩约为10ml,加入氟化钠0.017g,继续水热直至溶液完全挥发干,得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研磨成粉末。
82.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末置于氧化铝瓷舟中,然后放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粉末样品。
83.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
2.83f0.5
/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72mah/g。
84.对比实施例
85.na
3.3
mn
1.15
ti
0.85
(po4)3凝胶前驱体的制备:称量柠檬酸0.505g、四水乙酸锰0.227g、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溶液0.400g、无水乙酸钠0.216g、磷酸二氢铵0.278g于100ml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至样品溶解,将烧杯转移至80℃水浴锅中搅拌加热直至水完全挥发干,等到的样品在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86.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凝胶前驱体粉末置于氧化铝瓷舟中,然后放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氩气流,在650℃条件下煅烧12h,冷却至室温,得到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粉末样品。
87.电化学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na
3.3
mn
1.15
ti
0.85
(po4)3/c在钠二次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为177.9mah g-1
,首次库伦效率为82.2%。在150mag-1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0.1%,材料能量密度为506.5wh kg-1

88.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