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唤醒乘客的车辆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2022-08-13 10:2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唤醒乘客的车辆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汽车是目前出行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旅程。对于乘坐者来说经常会在车上短暂的休息一段时间,此时驾驶者经常需要在快到目的地时分心叫醒同行者,这往往会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给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且传统人工唤醒乘客往往过于简单直接,对在睡梦中的乘客可能会造成惊吓,如何让乘客在到达目的地舒缓的醒来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传统人工唤醒在驾驶过程中危险系数高,乘客体验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智能唤醒乘客的车辆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4.一种智能唤醒乘客的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s1:乘客在车内乘坐,感知模块识别到乘客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
6.步骤s2:导航系统识别到当前车辆即将抵达目的地;
7.步骤s3:当识别到乘客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并且车辆即将到终点时,信息娱乐系统询问驾驶员用户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8.步骤s4:信息娱乐系统接收驾驶员用户的指令,判断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9.步骤s5:当驾驶员选择进入智能唤醒场景,信息娱乐系统判断是否可以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10.步骤s6,符合智能唤醒场景进入条件时,信息娱乐系统向车身控制单元发送进入指令;
11.步骤s7,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指令至各子系统单元;
12.步骤s8,子系统单元根据调节参数;
13.步骤s9,各控制单元将执行结果反馈给车身控制单元;
14.步骤s10,车身控制单元判断车内环境是否成功进入智能唤醒场景并反馈结果;
15.步骤s11,感知模块识别乘客是否被成功唤醒;
16.步骤s12,如果乘客唤醒成功,感知模块将成功信号发送至信息娱乐系统;
17.步骤s13,信息娱乐系统询问是否退出智能唤醒场景;
18.步骤s14,信息娱乐系统接收用户反馈,判断是否退出智能唤醒场景;
19.步骤s15,信息娱乐系统向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智能唤醒场景退出指令;
20.步骤s16,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指令至各个子系统控制单元;
21.步骤s17,各个子系统控制单元执行相应动作至设定参数,并向车身控制单元反馈;
22.步骤s18,车身控制单元向信息娱乐系统反馈结果;
23.步骤s19,信息娱乐系统向用户反馈执行结果。
24.进一步,所述步骤s1和步骤s11中感知模块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感知乘客所处状态。
25.进一步,所述步骤s3和步骤s13中信息娱乐系统通过语音交互或组合开关询问驾驶员用户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26.进一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子系统包括: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照明系统、香氛系统和空调系统。
27.进一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子系统中各参数可自主预设。
28.进一步,所述步骤s6中指令具体为:
29.音响系统:音响系统播放适当的音乐作为闹铃;
30.座椅系统:靠背立起、开启座椅通风和座椅按摩;
31.照明系统:调节暖光颜色、提升亮度;
32.香氛系统:更换提神香型、调节浓度;
33.空调系统:开启空气净化循环。
34.进一步,所述步骤s16中指令具体为:
35.音响系统:音响系统停止播放音乐;
36.座椅系统:座椅单元暂停调节,回归到适合乘客乘坐的位置;
37.照明系统:维持一段时间的照明后关闭灯光;
38.香氛系统:更换至预先设置的香型、浓度;
39.空调系统:保持一段时间的净化环境后更换至预先设置的空调状态。
4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步骤。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步骤。
42.本发明基通过语音交互或者组合按键的方式选择唤醒乘客,自动快速地为乘客调整车内相关部件,为乘客的清醒提供最佳的音乐、座椅、光线氛围、空气质量等。乘客清醒后,再主动将车内环境调节至预先设定的条件,为驾驶员节省更多的交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驾驶员因为要和车内乘客交流而产生的驾驶危险,同时通过主动交互方式,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智能唤醒车辆控制模块原理框图;
45.图2为智能唤醒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0.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智能唤醒乘客的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步骤s1:乘客在车内乘坐,感知模块识别到乘客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
52.步骤s2:导航系统识别到当前车辆即将抵达目的地;
53.步骤s3:当识别到乘客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并且车辆即将到终点时,信息娱乐系统询问驾驶员用户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54.步骤s4:信息娱乐系统接收驾驶员用户的指令,判断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55.步骤s5:当驾驶员选择进入智能唤醒场景,信息娱乐系统判断是否可以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56.步骤s6,符合智能唤醒场景进入条件时,信息娱乐系统向车身控制单元发送进入指令;
57.步骤s7,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指令至各子系统单元;
58.步骤s8,子系统单元根据调节参数;
59.步骤s9,各控制单元将执行结果反馈给车身控制单元;
60.步骤s10,车身控制单元判断车内环境是否成功进入智能唤醒场景并反馈结果;
61.步骤s11,感知模块识别乘客是否被成功唤醒;
62.步骤s12,如果乘客唤醒成功,感知模块将成功信号发送至信息娱乐系统;
63.步骤s13,信息娱乐系统询问是否退出智能唤醒场景;
64.步骤s14,信息娱乐系统接收用户反馈,判断是否退出智能唤醒场景;
65.步骤s15,信息娱乐系统向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智能唤醒场景退出指令;
66.步骤s16,车身控制单元发送指令至各个子系统控制单元;
67.步骤s17,各个子系统控制单元执行相应动作至设定参数,并向车身控制单元反馈;
68.步骤s18,车身控制单元向信息娱乐系统反馈结果;
69.步骤s19,信息娱乐系统向用户反馈执行结果。
70.进一步,所述步骤s1和步骤s11中感知模块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感知乘客所处状态。
71.进一步,所述步骤s3和步骤s13中信息娱乐系统通过语音交互或组合开关询问驾驶员用户是否进入智能唤醒场景。
72.进一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子系统包括: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照明系统、香氛系统和空调系统。
73.进一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子系统中各参数可自主预设。
74.进一步,所述步骤s6中指令具体为:
75.音响系统:音响系统播放适当的音乐作为闹铃;
76.座椅系统:靠背立起、开启座椅通风和座椅按摩;
77.照明系统:调节暖光颜色、提升亮度;
78.香氛系统:更换提神香型、调节浓度;
79.空调系统:开启空气净化循环。
80.进一步,所述步骤s16中指令具体为:
81.音响系统:音响系统停止播放音乐;
82.座椅系统:座椅单元暂停调节,回归到适合乘客乘坐的位置;
83.照明系统:维持一段时间的照明后关闭灯光;
84.香氛系统:更换至预先设置的香型、浓度;
85.空调系统:保持一段时间的净化环境后更换至预先设置的空调状态。
86.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步骤。
87.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步骤。
88.本发明基于车内已有的感知设备,车辆行驶时,感知设备识别到乘客正在睡眠/休息状态,并且车辆即将抵达目的地,此时主动询问驾驶员是否执行唤醒乘客的操作。当驾驶员通过语音交互或者组合按键的方式选择唤醒乘客时,自动快速地为乘客调整车内相关部件,为乘客的清醒提供最佳的音乐、座椅、光线氛围、空气质量等。乘客清醒后,再主动将车内环境调节至预先设定的条件,为驾驶员节省更多的交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驾驶员因为要和车内乘客交流而产生的驾驶危险,同时通过主动交互方式,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8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