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索鞍支承结构及基于该支承结构的更换方法与流程

2022-08-13 06:0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悬索桥的索鞍结构,具体是一种索鞍支承结构,以及基于该支承结构的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悬索桥工程结构中,为了适应主缆上的载荷变化,需要索鞍、特别是散索鞍的鞍头相对于底座沿着主缆的延伸方向(即纵向)作一定的摆动。
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鞍头相对于底座沿着主缆延伸方向作摆动的结构,具体参见名称为“一种用于桥梁的散索鞍座结构”(公开号cn 101899814,公开日2010年12月01日)、“一种具有限位调节功能的桥梁主索鞍支座”(公开号cn 207512603,公开日2018年06月19日)、“智能监控型桥梁散索鞍支座”(公开号cn 211228076,公开日2020年08月11日)等专利文献。这些技术是在鞍头与底座之间设置柱面状滑动配合的上支座和柱面滑板,上支座的底面对应于主缆延伸方向具有内凹弧形结构的底侧转动滑面,柱面滑板的顶面对应于主缆延伸方向具有外凸弧形结构的顶侧转动滑面,底侧转动滑面与顶侧转动滑面形成柱面滑动配合,其索鞍只能在底座上作沿着主缆延伸方向的摆动动作,无法在底座上作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的摆动动作,其在上支座、柱面滑板和/或下支座等任一部件损坏的状态下,只能将鞍头整体从底座上举升后方能实现更换,其更换技术难度大,不利于悬索桥工程结构的维护。此外,前述柱面滑动配合结构的鞍头在底座上的横向限位,是靠鞍头重力及所承载载荷在柱面滑板上的垂压而实现的,柱面滑板的结构本身不具有对鞍头横向摆动动作的约束限位功能,其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索鞍的鞍头相对于底座摆动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对索鞍支承结构实现方便、轻松、高效更换,又能够对鞍头在底座上形成可靠限位支承的索鞍支承结构,以及基于该支承结构的更换方法。
5.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索鞍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排布在索鞍的鞍头与底座之间,所述支承结构具有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呈横向并排的至少两副滑动配合单元,每一副滑动配合单元是由球冠状滑动配合的底侧滑板和顶侧滑板组成。该技术措施利用球冠状滑动配合的万向特性成型,以多副并排结构而将鞍头在底座上可靠地装配支承,其能够明显地达到如下三项技术效果:第一,通过多副并排的滑动配合单元,鞍头在底座上的摆动只能是绕着各副球冠状滑动配合的球心连线而作轴向转动动作,鞍头能够在底座上相对于主缆的延伸方向可靠地作摆动动作,即可靠地达到柱面状滑动配合的技术效果;第二,鞍头重力(及所承载载荷)共同作用于各副滑动配合单元上时,各副滑动配合单元之间并排处的凹凸配合结构能够对鞍头在底座上形成可靠地约束限位,不会发生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摆动动作,鞍头在底座上的支承稳定性优异,这是柱面状滑动配
合所无法实现的技术效果;第三,当任一副滑动配合单元发生损坏时,通过在损坏侧举升鞍头,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会发生些许的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摆动,对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卸载,从而便于高效、轻松的拆卸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无需将鞍头整体全部举升,操作便利性优异,能够对发生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可靠地实现更换,有利于悬索桥工程结构维护,这亦是柱面状滑动配合所无法实现的技术效果。
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承结构具有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呈横向并排的两副滑动配合单元,且两副滑动配合单元沿着并排对接中线呈左右对称排布。该技术措施既能够对鞍头可靠地实现稳定支承效果,又能够确保鞍头在底座上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稳定地作摆动动作,还便于在鞍头与底座之间装配操作、以及后续更换维护操作。
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和/或顶侧滑板上具有成型球冠状滑动配合面的减摩滑板层。该技术措施有利于确保球冠状滑动配合技术效果稳定、可靠地实现。
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通过底面与底座滑动装配,所述底侧滑板的顶面具有球冠状外凸的顶侧转动滑面;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通过顶面与鞍头固定装配,所述顶侧滑板的底面具有球冠状内凹的底侧转动滑面,且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所述底侧转动滑面与所述顶侧转动滑面呈凹凸的球冠状滑动配合。该技术措施有利于确保鞍头在底座上稳定地作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摆动动作。
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底面为底侧平移滑面,所述底侧滑板通过底侧平移滑面与底座顶面之间以平面滑动结构配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道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呈纵向滑动配合的导轨滑槽副。再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滑槽副是由凸起于底座顶面的平移滑轨、以及内凹于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上的平移滑槽组成。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及所述平移滑轨的表面具有减摩滑板层,所述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及所述平移滑槽的表面具有减摩滑板层。该技术措施能够使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在底座上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稳定、可靠地作平移滑动动作,不会发生滑动跑偏,滑动摩擦阻力小。
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顶面为顶侧安装面,所述顶侧滑板通过顶侧安装面以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装配在鞍头的底面。该技术措施既能够确保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稳定的连接固定于鞍头底部,又能够便于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在鞍头底部轻松地拆卸更换。
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横向两侧具有向上凸起的裙板,两侧裙板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围成用作排布滑动配合单元的空间,且各侧裙板的内壁面与滑动配合单元的对应壁面之间以间隙配合,以及各侧裙板的顶面与上方顶侧滑板的对应底面之间以间隙配合。该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滑动配合单元稳定地装配于底座上,亦能有效地保障滑动配合单元的球冠状滑动配合动作及平移滑动动作。
12.一种基于上述索鞍支承结构的更换方法,包括下列技术措施:-在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一侧处举升鞍头,通过当前服役滑动配合单元的球冠状滑动配合,使鞍头的自重及载荷作用在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和举升结构上;-拆卸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在已拆卸滑动配合单元的原位置处装配新的滑动配合单元;-拆卸举升结构,使鞍头的自重及载荷作用在横向并排的各滑动配合单元上。
13.该技术措施基于上述支承结构的球冠状滑动配合动作的万向特性,在任一副滑动配合单元发生损坏时,通过在损坏侧举升鞍头,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会发生些许的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摆动,对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实现卸载,从而高效、轻松的拆卸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无需将鞍头整体全部举升,操作轻松、容易、高效,有利于悬索桥工程结构维护。
14.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利用球冠状滑动配合的万向特性成型,以多副并排结构而将鞍头在底座上可靠地装配支承,其能够明显地达到如下三项技术效果:第一,通过多副并排的滑动配合单元,鞍头在底座上的摆动只能是绕着各副球冠状滑动配合的球心连线而作轴向转动,鞍头能够在底座上相对于主缆的延伸方向可靠地作摆动动作,即可靠地达到柱面状滑动配合的技术效果;第二,鞍头重力(及所承载载荷)共同作用于各副滑动配合单元上时,各副滑动配合单元之间并排处的凹凸配合结构能够对鞍头在底座上形成可靠地约束限位,不会发生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摆动动作,鞍头在底座上的支承稳定性优异,这是柱面状滑动配合所无法实现的技术效果;第三,当任一副滑动配合单元发生损坏时,通过在损坏侧举升鞍头,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会发生些许的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横向摆动,对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卸载,从而便于高效、轻松的拆卸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无需将鞍头整体全部举升,操作便利性优异,能够对发生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可靠地实现更换,有利于悬索桥工程结构维护,这亦是柱面状滑动配合所无法实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结构俯视方向的分解图。
17.图3为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在索鞍结构中应用状态参考图(纵向)。
18.图4为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在索鞍结构中应用状态参考图(横向)。
19.图中代号含义:1—底侧滑板;11—顶侧转动滑面;12—底侧平移滑面;13—平移滑槽;2—顶侧滑板;21—底侧转动滑面;22—顶侧安装面;3—鞍头;4—底座;41—平移滑轨;42—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发明涉及悬索桥的索鞍结构,具体是一种索鞍支承结构,以及基于该支承结构的更换方法,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21.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发明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22.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是由并排布置的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组成,这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结构相同,现就其中一副滑动配合单元的详细结构对照图1和图2作说明。
23.滑动配合单元具有底侧滑板1和顶侧滑板2。
24.具体的,底侧滑板1的底面作为底侧平移滑面12,其为平面结构。底侧滑板1的底侧平移滑面12宽度中心处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内凹结构的平移滑槽13,平移滑槽13呈直线型结构成型。前述底侧滑板1的宽度方向在索鞍结构中应用时对应于索鞍的横向,即相对于索鞍所支承主缆的延伸方向的横向,下同;前述底侧滑板1的长度方向在索鞍结构中应用时对应于索鞍的纵向,即相对于索鞍所支承主缆的延伸方向,下同。为了使底侧滑板1在应用中相对于底座可靠、稳定地滑动,底侧滑板1的底侧平移滑面12及平移滑槽13的表面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侧滑板1的底侧平移滑面12上具有成型平移滑面的减摩滑板层。
25.底侧滑板1的顶面具有球冠状外凸的顶侧转动滑面11。该球冠状外凸是指顶侧转动滑面11在底侧滑板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凸起,相较于现有的柱面状外凸结构多出了宽度方向上的外凸;也就是说,底侧滑板1相当于球形体结构,对其进行底部切除形成底侧平移滑面12,对其进行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切除而形成顶面呈球冠状外凸的长方形板体结构。如此,底侧滑板1的顶侧转动滑面11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曲率基本相同,只是宽度方向的弦长小于长度方向的弦长。为了使底侧滑板1在应用中相对于顶侧滑板2可靠、稳定地滑动,底侧滑板1的顶侧转动滑面11上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侧滑板1上具有成型球冠状滑动配合面的减摩滑板层。
26.顶侧滑板2的顶面作为顶侧安装面22,其为平面结构。顶侧滑板2的非并排对接外缘处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当然,这些螺栓孔的开设位置不应影响下述底侧转动滑面21的成型位置。
27.顶侧滑板2的底面具有球冠状内凹的底侧转动滑面21。该球冠状内凹是指底侧转动滑面21在顶侧滑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内凹,相较于现有的柱面状内凹结构多出了宽度方向上的内凹;也就是说,顶侧滑板2相当于内空球形体结构,对其进行底部切除形成底侧转动滑面21,对其进行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切除而形成底面呈球冠状内凹的长方形板体结构。如此,顶侧滑板1的底侧转动滑面21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曲率基本相同,只是宽度方向的弦长小于长度方向的弦长。
28.当然,上述顶侧滑板2的底侧转动滑面21应当与上述底侧滑板1的顶侧转动滑面11呈凹凸匹配。也就是说,顶侧滑板2的底侧转动滑面21应当与底侧滑板1的顶侧转动滑面11形成凹凸匹配的球冠状滑动配合结构。
29.为了使顶侧滑板2在应用中相对于底侧滑板1可靠、稳定地滑动,顶侧滑板2的底侧转动滑面21上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顶侧滑板2上具有成型球冠状滑动配合面的减摩滑板层。
30.参见图3和图4所示,索鞍的底座4顶部宽度方向(即横向)两侧具有向上凸起的裙板42,该两侧裙板42在底座4的顶面凸起所围成的空间用作排布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也就是说,两侧裙板42的内壁之间间距略大于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并排时的两侧外壁之间
间距。此外,底座4两侧裙板42的凸起高度大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厚度、至少是底侧滑板1长度方向两端处的厚度,小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的底侧平移滑面12至顶侧滑板2的外缘螺栓孔底端之间的高度。
31.上述底座4的顶面空间内凸起成型有两条平移滑轨41,这两条平移滑轨41对应于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的平移滑槽13,各条平移滑轨41的成型方向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即纵向。为了使底座4在应用中相对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可靠、稳定地滑动,底座4的顶面空间内及平移滑轨41的表面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座4的顶面空间内具有成型平移滑面的减摩滑板层。
32.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分别通过各自的平移滑槽13,滑动装配在上述底座4的顶面空间内对应平移滑轨41上,即各底侧滑板1通过底侧平移滑面12与底座4顶面之间以平面滑动结构配合,且各底侧滑板1的底侧平移滑面12与底座4顶面之间以相配合的平移滑槽13和平移滑轨41形成纵向滑动配合的导轨滑槽副。如此,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在底座4的顶面空间内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呈横向并排,且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沿着并排对接中线呈左右对称排布结构;同时,各底侧滑板1的外侧壁面与对应裙板42的内壁面之间以间隙配合。
33.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各顶侧滑板2通过外缘的螺栓孔所穿装的螺栓连接固定于鞍头3的底部,各顶侧滑板2的长度方向对应于鞍头3所承载主缆的延伸方向,即各顶侧滑板2的顶侧安装面22与鞍头3底面形成对接配合,二者间的对接结构以螺栓连接实现可拆卸固定装配组合。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2以球冠面滑动配合结构坐落于下方对应的底侧滑板1上,各顶侧滑板2的外缘与下方的对应裙板42顶端以间隙配合;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2沿着并排对接中线呈左右对称排布结构。
34.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各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1和顶侧滑板2排布在索鞍的鞍头3与底座4之间,底侧滑板1与顶侧滑板2之间的球冠状滑动配合结构能够使鞍头3在底座4上实现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摆动动作,底座4与底侧滑板1之间的平移滑动配合结构能够使鞍头3在底座4上实现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平移滑动动作。
35.本发明基于上述结构的任一滑动配合单元损坏之后的更换方法,包括下列技术措施:-确定已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在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即已损坏)一侧处以千斤顶等常规举升结构举升鞍头3,通过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的球冠状滑动配合,使鞍头3的自重及载荷作用在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和举升结构上,在已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上卸除载荷;-拆卸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在已拆卸滑动配合单元的原位置处装配新的滑动配合单元;-拆卸举升结构,使鞍头3重新坐落于两副滑动配合单元上,即使鞍头3的自重及载荷共同作用在横向并排的各滑动配合单元上;如此,实现组成支承结构的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的更换。
36.实施例2本发明是由并排布置的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组成,这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结构相
同,现就其中一副滑动配合单元的详细结构说明。
37.滑动配合单元具有底侧滑板和顶侧滑板。
38.具体的,底侧滑板的底面作为底侧平移滑面,其为平面结构。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宽度中心处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内凹结构的平移滑槽,平移滑槽呈直线型结构成型。为了使底侧滑板在应用中相对于底座可靠、稳定地滑动,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及平移滑槽的表面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上具有成型平移滑面的减摩滑板层。
39.底侧滑板的顶面具有球冠状内凹的顶侧转动滑面。该球冠状内凹是指顶侧转动滑面在底侧滑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内凹,相较于现有的柱面状内凹结构多出了宽度方向上的内凹;也就是说,底侧滑板相当于内空球形体结构,对其进行顶部切除形成顶侧转动滑面,对其进行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切除而形成顶面呈球冠状内凹的长方形板体结构。如此,底侧滑板的顶侧转动滑面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曲率基本相同,只是宽度方向的弦长小于长度方向的弦长。为了使底侧滑板在应用中相对于顶侧滑板可靠、稳定地滑动,底侧滑板的顶侧转动滑面上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侧滑板上具有成型球冠状滑动配合面的减摩滑板层。
40.顶侧滑板的顶面作为顶侧安装面,其为平面结构。顶侧滑板的非并排对接外缘处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当然,这些螺栓孔的开设位置不应影响下述底侧转动滑面的成型位置。
41.顶侧滑板的底面具有球冠状外凸的底侧转动滑面。该球冠状外凸是指底侧转动滑面在顶侧滑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凸起,相较于现有的柱面状外凸结构多出了宽度方向上的外凸;也就是说,顶侧滑板相当于球形体结构,对其进行顶部切除形成顶侧安装面,对其进行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切除而形成底面呈球冠状外凸的长方形板体结构。如此,顶侧滑板的底侧转动滑面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曲率基本相同,只是宽度方向的弦长小于长度方向的弦长。
42.当然,顶侧滑板的底侧转动滑面应当与底侧滑板的顶侧转动滑面呈凸凹匹配,也就是说,顶侧滑板的底侧转动滑面应当与底侧滑板的顶侧转动滑面形成凸凹匹配的球冠状滑动配合结构。
43.为了使顶侧滑板在应用中相对于底侧滑板可靠、稳定地滑动,顶侧滑板的底侧转动滑面上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顶侧滑板上具有成型球冠状滑动配合面的减摩滑板层。
44.索鞍的底座顶部宽度方向(即横向)两侧具有向上凸起的裙板,该两侧裙板在底座的顶面凸起所围成的空间用作排布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也就是说,两侧裙板的内壁之间间距略大于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并排时的两侧外壁之间间距。此外,底座两侧裙板的凸起高度大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厚度、至少是底侧滑板长度中心区域的厚度,小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至顶侧滑板外缘处的螺栓孔底端之间的高度。
45.上述底座的顶面空间内凸起成型有两条平移滑轨,这两条平移滑轨对应于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的平移滑槽,各条平移滑轨的成型方向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即纵向。为了使底座在应用中相对于上述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可靠、稳定地滑动,底座
的顶面空间内及平移滑轨的表面设置有减摩滑板层,该减摩滑板层可以是四氟板层,也可以是铜板层,还可以是减摩复合板层等,换言之,底座的顶面空间内具有成型平移滑面的减摩滑板层。
46.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分别通过各自的平移滑槽,滑动装配在上述底座的顶面空间内对应平移滑轨上,即各底侧滑板通过底侧平移滑面与底座顶面之间以平面滑动结构配合,且各底侧滑板的底侧平移滑面与底座顶面之间以相配合的平移滑槽和平移滑轨形成纵向滑动配合的导轨滑槽副。如此,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在底座的顶面空间内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呈横向并排,且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沿着并排对接中线呈左右对称排布结构;同时,各底侧滑板的外侧壁面与对应裙板的内壁面之间以间隙配合。
47.上述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各顶侧滑板通过外缘的螺栓孔所穿装的螺栓连接固定于鞍头的底部,各顶侧滑板的长度方向对应于鞍头所承载主缆的延伸方向,即各顶侧滑板的顶侧安装面与鞍头底面形成对接配合,二者间的对接结构以螺栓连接实现可拆卸固定装配组合。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以球冠面滑动配合结构坐落于下方对应的底侧滑板上,各顶侧滑板的外缘与下方的对应裙板顶端以间隙配合;两副滑动配合单元的顶侧滑板沿着并排对接中线呈左右对称排布结构。
48.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各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和顶侧滑板排布在索鞍的鞍头与底座之间,底侧滑板与顶侧滑板之间的球冠状滑动配合结构能够使鞍头在底座上实现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摆动动作,底座与底侧滑板之间的平移滑动配合结构能够使鞍头在底座上实现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平移滑动动作。
49.本发明基于上述结构的任一滑动配合单元损坏之后的更换方法,包括下列技术措施:-确定已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在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即已损坏)一侧处以千斤顶等常规举升结构举升鞍头,通过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的球冠状滑动配合,使鞍头的自重及载荷作用在当前服役的滑动配合单元和举升结构上,在已损坏的滑动配合单元上卸除载荷;-拆卸当前需要更换的滑动配合单元;-在已拆卸滑动配合单元的原位置处装配新的滑动配合单元;-拆卸举升结构,使鞍头重新坐落于两副滑动配合单元上,即使鞍头的自重及载荷共同作用在横向并排的各滑动配合单元上;如此,实现组成支承结构的已损坏滑动配合单元的更换。
50.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底面平移滑槽为相互平行的两道;与之对应的,底座顶面空间内对应于各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形成有相互平行度的两道平移滑轨。
51.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成支承结构的滑动配合单元为横向并排的三副。
52.此实施例虽然能够实现鞍头在底座上相对于主缆延伸方向的摆动动作,以及实现
组成支承结构的滑动配合单元的更换,但中间处的滑动配合单元不易、亦不宜更换,更换只能是两侧的滑动配合单元。
53.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底面具有一条外凸的平移滑轨;与之对应的,底座顶面空间内对应于各副滑动配合单元的底侧滑板,成型有内凹结构的平移滑槽。
54.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