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2:3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助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


背景技术:

2.为了辅助不便于行走的老年人或者处于恢复治疗的病人的移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助行设备,如轮椅、推车、助行器等,助行器增加用户对于地面的支撑点,从而辅助用户站立或者行走,同时降低用户下肢的负荷,但是由于用户的身高不同,所以需要一款可调节扶手高度和高度调节方便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助行器的扶手高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包括:一对左右相对设置的行走支架、用于使所述的一对行走支架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折叠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行走支架的下部的行走机构;各个所述的行走支架包括竖管、设置在所述的竖管的下部的横杆、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竖管内的把手杆以及用于将所述的把手杆锁定在所述的竖管上的锁紧件;所述的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行走支架之间;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横杆的前端部的第一行走轮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横杆的后端部的第二行走轮;各个所述的把手杆包括顶部向后侧延伸以用于把持的手柄部和连接在所述的手柄部的下侧的调节杆部,所述的调节杆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沿所述的调节杆部的延伸方向等距排布的调节孔;所述的锁紧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竖管与所述的调节杆部之间的锁紧块,所述的锁紧块包括能够插入所述的调节孔的凸起部和位于所述的凸起部的后侧的凸台,所述的凸台具有径向凸出于凸起部的边缘部;所述的锁紧块在所述的竖管上具有所述的凸起部插入所述的调节孔的锁紧位置和所述的凸起部位于所述的调节杆部的外侧的调节位置。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锁紧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的竖管上的锁紧扳手和设置在所述的锁紧块的下侧的固定座,所述的锁紧扳手具有至少部分抵在所述的边缘部的前侧面的阻挡部。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锁紧块与所述的竖管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折叠机构包括一对借助转动轴相互交叉连接的折叠连杆,各个所述的折叠连杆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的行走支架的横杆相铰接的第一端部和与另一个所述的行走支架上的所述的锁紧件连接的第二端部。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竖管与所述的横杆为一体成型件。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通过行走支架中可上下调节的把手杆和可锁定把手杆在竖管上的位置的锁紧件,达到调节把手杆高度的目的,使该助行器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提高用户使
用的舒适度,并且该助行器的行走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调节高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的锁紧件在把手杆上的位置示意图;
13.图3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的其中一个行走支架和该行走支架上的行走机构的后视图;
15.图5为图4中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16.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7为图5中的锁紧块位于锁紧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18.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其中:1、行走支架;11、竖管;12、横杆;13、把手杆;131、手柄部;132、调节杆部;1320、调节孔;14、锁紧件;141、固定座;142、锁紧扳手;1421、阻挡部;143、锁紧块;1431、凸起部;1432、凸台;14321、边缘部;144、弹簧;2、折叠机构;21、转动轴;22、折叠连杆;221、第一端部;222、第二端部;23、副连杆;3、行走机构;31、第一行走轮;32、第二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详细说明申请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然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
21.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2.此外,本技术中,诸如“在
……
下”、
ꢀ“
下”、“在
……
上”、“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其它)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 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 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23.本技术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按照图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和后。
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行器,如图1-8所示,该助行器包括一对左右相对设置的行走支架1、设置在一对行走支架1之间的折叠机构2以及设置在一对行走支架1的下部的行走机构3。
26.如图1所示,各个行走支架1包括竖管11、设置在竖管11的下端部的横杆1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竖管11内的把手杆13和设置在竖管11上的锁紧件14;竖管11沿上下方向延伸,横杆12沿前后方向延伸;竖管11与横杆12为一体成型件。
27.竖管11的内部中空使把手杆13能够在竖管11内上下滑动,竖管11的下端部设置在靠近横杆12的前端部的上端部。
28.如图2、4所示,把手杆13包括顶部向后侧延伸的手柄部131和连接在手柄部131的下端部的调节杆部132,手柄部131用于用户在使用时把持。调节杆部132的直径小于竖管11的直径,调节杆部132能够插入竖管11中并且能够自由地在竖管11内来回移动;调节杆部132的后端部开设有若干个沿调节杆部132的延伸方向等距排布的调节孔1320。
29.如图1-3所示,锁紧件14包括固定座141、可转动地设置在竖管11上的锁紧扳手142以及设置在竖管11和调节杆部132之间的锁紧块143;固定座141设置在竖管11和调节杆部132之间,固定座141通过机械紧固件连接在竖管11上并且位于锁紧块143的下侧;锁紧扳手142在竖管11上能够绕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x1旋转,锁紧扳手142的前端部具有向下凸出的阻挡部1421;锁紧块143具有能够插入调节孔1320的凸起部1431和位于凸起部1431后侧的凸台1432,凸台1432具有径向凸出于凸起部1431的边缘部14321,至少部分的阻挡部1421与边缘部14321的前侧面相抵;锁紧块143与竖管1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144;锁紧块143在竖管11和调节杆部132之间具有凸起部1431插入任意一个调节孔1320的锁紧位置以及凸起部1431的前端部位于调节杆部132的外侧的调节位置。
30.如图2、5、6、7、8所示,当锁紧扳手142绕直线x1逆时针旋转时,阻挡部1421对边缘部14321具有向后的推力,锁紧块143由锁紧位置向调节位置移动,锁紧块143向竖管11靠近,弹簧144被压缩;当锁紧扳手142绕直线x1顺时针旋转时,边缘部14321失去阻挡部1421的推力,弹簧144伸展复位,锁紧块143在弹簧144的推力下由调节位置向锁紧位置移动,锁紧块143向调节杆部132靠近。
31.如图1所示,锁紧件14与把手杆13配合使手柄部131在竖管11上的高度可调节,需要调节手柄部131的高度时,绕直线x1逆时针旋转锁紧件14的锁紧扳手142,锁紧块143由锁紧位置移动到调节位置,调节杆部132的若干个调节孔1320不与锁紧块143接触,将把手杆13从竖管11内向上拉出或者向下插入,直到手柄部131的高度合适,绕直线x1顺时针旋转锁紧扳手,锁紧块143在弹簧144的推力下向调节杆部132靠近,轻微地上下调节把手杆13,使锁紧块143的凸起部1431对准邻近的调节孔1320,凸起部1431插入对准的调节孔1320,使把手杆13锁定在该位置,实现把手杆13的高度调节,以使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该行走支架1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调节高度。
32.折叠机构2设置在一对行走支架1之间,折叠机构2用于使一对行走支架1互相靠近或者远离;折叠机构2包括一对借助转动轴21相互交叉连接的折叠连杆22和一对副连杆23,
各个副连杆23的一端部铰接在对应一侧的行走支架1的锁紧件14上,另一端部铰接在对应的折叠连杆22上;各个折叠连杆22包括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各个折叠连杆2的第一端部221与其中一个行走支架1的横杆12相铰接,各个副连杆23铰接在折叠连杆2靠近第二端部222的部分,该助行器具有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当该助行器处于折叠状态时,一对行走支架1互相靠近,一对折叠连杆22的第一端部221互相靠近,一对折叠连杆22的第二端部222互相靠近;当该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一对折叠连杆22呈“x”型,一对行走支架1展开。
33.行走机构3包括一对第一行走轮31和一对第二行走轮32,一对第一行走轮3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横杆12的前端部,一对第二行走轮3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横杆12的后端部,行走机构3便于用户使用该助行器时行走,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34.本技术通过行走支架1中可上下调节的把手杆13和可锁定把手杆13在竖管11上的位置的锁紧件14,达到调节把手杆13高度的目的,使该助行器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并且该助行器的行走支架1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调节高度。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