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23:3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水。
3.尾水中的含有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有机物,养殖动物呼吸、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大量增加,通常尾水处理需先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处理,再对无机物进行处理,通常有机物的处理方式就是静置沉淀后进行无机物处理,但沉淀物颗粒小难以打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淀物颗粒小难以打捞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
7.框架,所述框架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三条凹槽;
8.清理器,所述清理器架设在框架上,所述清理器包括支撑杆、清理片、架板、拉杆和挂耳,两个所述挂耳固定对称安装在架板顶面两端,两根所述拉杆固定安装在架板顶面两侧,两根所述拉杆位于两个挂耳之间,四根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架板远离挂耳的一面四角,所述清理片固定安装在架板长边上的两根支撑杆底端;
9.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卡设在框架内壁的凹槽中,两根所述支撑杆夹在一个过滤器两侧,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板、过滤盒和隔板,所述过滤板卡设在框架中间的凹槽中,所述过滤盒和隔板卡设在与过滤板相邻的凹槽中。
10.优选的,所述框架顶部设有一个盖子,所述盖子顶部为平面,所述盖子顶面两端对称设有拎手。
11.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中部为菱形镂空网格,所述过滤盒32与过滤板相对的两面有密集的镂空圆孔,所述过滤盒中填充陶瓷水平和小石子。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向过滤器方向倾斜,支撑杆长度大于架板底部到过滤器底部的距离,小于架板底部到框架底部距离。
13.优选的,所述清理片与支撑杆连接呈向上的倾角,清理片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
14.优选的,所述框架相邻凹槽的间隙距离要大于架板宽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架板的宽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开始过滤时将隔板抽出,过滤结束后先将隔板插进槽口,阻止尾水进入框架,再将挂耳架在需清理的一块过滤器上,使清理片夹住一块过滤器的两面,清理时将拉杆提起,使清理片端部将过滤器上的残留物刮下,增设的过滤器可进一步对尾水进行过滤,使进入无机物处理过程的水中杂质更少,同时清理器使过滤后的残渣可方便清理;
17.2、框架顶部的盖子,使装置在日常进行过滤过程中避免雨水和灰尘的进入,保证过滤器的过滤效率;
18.3、不同结构的过滤器可针对不同大小的有机物进行过滤,使过滤效果提高,使尾水中的颗粒物残留更少。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22.图中:1框架、2清理器、21支撑杆、22清理片、23架板、24拉杆、25挂耳、3过滤器、31过滤板、32过滤盒、4盖子、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5.参照图1-3,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
26.框架1,框架1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三条凹槽;
27.清理器2,清理器2架设在框架1上,清理器2包括支撑杆21、清理片22、架板23、拉杆24和挂耳25,两个挂耳25固定对称安装在架板23顶面两端,两根拉杆24固定安装在架板23顶面两侧,两根拉杆24位于两个挂耳25之间,四根支撑杆21固定安装在架板23远离挂耳25的一面四角,清理片22固定安装在架板23长边上的两根支撑杆21底端;
28.过滤器3,过滤器3卡设在框架1内壁的凹槽中,两根支撑杆21夹在一个过滤器3两侧,过滤器3包括过滤板31、过滤盒32和隔板5,过滤板31卡设在框架1中间的凹槽中,过滤盒32和隔板5卡设在与过滤板31相邻的凹槽中。
29.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使沉淀后的尾水从隔板5的一侧进入装置,从过滤盒32侧流出,开始过滤时将隔板5抽出,过滤结束后先将隔板5插进槽口,阻止尾水进入框架1,再将挂耳25架在需清理的一块过滤器3上,使清理片22夹住一块过滤器3的两面,清理时将拉杆24提起,使清理片22端部将过滤器3上的残留物刮下,增设的过滤器3可进一步对尾
水进行过滤,使进入无机物处理过程的水中杂质更少,同时清理器2使过滤后的残渣可方便清理。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框架1顶部设有一个盖子4,盖子顶部为平面,盖子4顶面两端对称设有拎手,框架1顶部增设盖子4,可使装置在日常进行过滤过程中避免雨水和灰尘的进入;
31.过滤板31中部为菱形镂空网格,过滤盒32与过滤板31相对的两面有密集的镂空圆孔,过滤盒32中填充陶瓷水平和小石子,不同结构的过滤器3针对不同大小的有机物进行过滤,使尾水中的颗粒物残留更少;
32.两个支撑杆21向过滤器3方向倾斜,支撑杆21长度大于架板23底部到过滤器3底部的距离,小于架板23底部到框架1底部距离,支撑杆21倾斜可使清理片22更加贴近需清洁的过滤器3,提高清洁能力,长于过滤器3的支撑杆21可使清洁区域无死角;
33.清理片22与支撑杆21连接呈向上的倾角,清理片22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向上倾斜的清理片22可使杂质在清理片22向上拉伸的清理的过程中留在清理片22上,同时便于清理器2取出后对残渣的清理,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使清理片22在清理过程中更,移动贴近过滤器3;
34.框架1相邻凹槽的间隙距离要大于架板23宽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架板23的宽度,凹槽间的间隙要保证架板23可顺利拿取,并且不能过大使过滤效率降低。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三条凹槽;清理器(2),所述清理器(2)架设在框架(1)上,所述清理器(2)包括支撑杆(21)、清理片(22)、架板(23)、拉杆(24)和挂耳(25),两个所述挂耳(25)固定对称安装在架板(23)顶面两端,两根所述拉杆(24)固定安装在架板(23)顶面两侧,两根所述拉杆(24)位于两个挂耳(25)之间,四根所述支撑杆(21)固定安装在架板(23)远离挂耳(25)的一面四角,所述清理片(22)固定安装在架板(23)长边上的两根支撑杆(21)底端;过滤器(3),所述过滤器(3)卡设在框架(1)内壁的凹槽中,两根所述支撑杆(21)夹在一个过滤器(3)两侧,所述过滤器(3)包括过滤板(31)、过滤盒(32)和隔板(5),所述过滤板(31)卡设在框架(1)中间的凹槽中,所述过滤盒(32)和隔板(5)卡设在与过滤板(31)相邻的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顶部设有一个盖子(4),所述盖子(4)顶部为平面,所述盖子(4)顶面两端对称设有拎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1)中部为菱形镂空网格,所述过滤盒(32)与过滤板(31)相对的两面有密集的镂空圆孔,所述过滤盒(32)中填充陶瓷水平和小石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1)向过滤器(3)方向倾斜,支撑杆(21)长度大于架板(23)底部到过滤器(3)底部的距离,小于架板(23)底部到框架(1)底部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片(22)与支撑杆(21)连接呈向上的倾角,清理片(22)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相邻凹槽的间隙距离要大于架板(23)宽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架板(23)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三条凹槽;清理器,所述清理器架设在框架上,所述清理器包括支撑、清理片、架板、拉杆和挂耳,两个所述挂耳固定对称安装在架板顶面两端,两根所述拉杆固定安装在架板顶面两侧,四根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架板远离挂耳的一面四角,所述清理片固定安装在架板长边上的两根支撑杆底端;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卡设在框架内壁的凹槽中,两根所述支撑杆夹在一个过滤器两侧,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板、过滤盒和隔板,所述过滤板卡设在框架中间的凹槽中,所述过滤盒和隔板卡设在与过滤板相邻的凹槽中。本实用新型可对小颗粒沉淀物进行打捞。新型可对小颗粒沉淀物进行打捞。新型可对小颗粒沉淀物进行打捞。


技术研发人员:简康 王宏春 杜昌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事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1.20
技术公布日:2022/8/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