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角度可调的心血管介入泵用心室导管

2022-08-03 09:0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尤指一种角度可调的心血管介入泵用心室导管。


背景技术:

2.人体内的血管管路迂回曲折,往往给手术操作带来较大困难,目前已有用于心血管介入泵的心室导管通常由内壁层、外壁层及编织层组成,结构较简单,只具有一个固定的弯曲角度,角度无法调节,但人体因具有个体化差异,往往单一角度的导管无法与每个人的血管结构相匹配,而若导管的角度不能与人体血管结构匹配的话,势必会影响其在手术中的输送及定位效果,进而使操作难度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另外,已有的心室导管在手术中无法观察其所在位置,这更加增加了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心血管介入泵用心室导管,其具有显影功能,并根据术中血管弯曲程度来适时调整弯曲角度,降低了手术难度,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角度可调的心血管介入泵用心室导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管,主体管的入口端与入口管连接,主体管的出口端与出口管连接,出口管通过长连接管与调节机构连接,主体管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多个显影环,其中:主体管由内壁层、外壁层及介于内壁层与外壁层之间的编织网构成;多根拉丝的一端与具有弹性的编织网固定而另一端可活动地伸出编织网并依次穿过出口管、长连接管后与用于拉紧与释放拉丝来调节主体管弯曲角度的调节机构连接,调节机构上安装有用于锁定调节后主体管弯曲角度的锁定机构;所有拉丝沿主体管的截面圆周方向均布。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7.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一方面具有显影功能而可借助相关设备直观显现自身位置,另一方面可根据手术中的血管弯曲程度来适时调整弯曲角度,从而有效保障了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在术中的顺利输送及定位,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的结构及使用说明示意图。
9.图2是主体管与入口管、出口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主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12.图5是图4中的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调节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的心血管介入泵用心室导管包括主体管10,主体管10的入口端与入口管20连接,主体管10的出口端与出口管30连接,出口管30通过长连接管90与调节机构40连接,主体管10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多个显影环14,其中:主体管10由内壁层103、外壁层101及介于内壁层103与外壁层101之间的编织网102构成;多根拉丝15的一端与具有弹性的编织网102固定而另一端可活动地伸出编织网102并依次穿过出口管30、长连接管90后与用于拉紧与释放(松开)拉丝15来调节主体管10弯曲角度的调节机构40连接,调节机构40上安装有用于锁定调节后主体管10弯曲角度的锁定机构50;所有拉丝15沿主体管10的截面圆周方向均布(图4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根拉丝15)。
15.如图3,主体管10从自身入口到出口依次划分成流入直线段12、调节弯曲段11和流出直线段13,流入直线段12、调节弯曲段11和流出直线段13上均安装有显影环14,图3示出了在流入直线段12、调节弯曲段11和流出直线段13各设计1个显影环14的情形(不受局限),其中:内壁层103、外壁层101和编织网102层叠构成流入直线段12所对应的部分互相固定连接,内壁层103、外壁层101和编织网102层叠构成调节弯曲段11和流出直线段13所对应的部分互相不固定,拉丝15的一端与位于调节弯曲段11的编织网102固定而另一端沿编织网102的内侧或说沿编织网102与内壁层103之间的间隙伸出调节弯曲段11后从流出直线段13穿出。
16.在实际设计中,显影环14固定于透明的外壁层101的内侧面上而介于外壁层101与编织网102之间,当然不受局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显影环14为具有显影功能的金属环,属于本领域的已有部件。
17.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壁层101为尼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聚氨脂(polyurethane)或硅橡胶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内壁层103为聚四氟乙烯(ptfe)、高密度聚乙烯(dhpe)或含有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已有添加剂)的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内壁层103的内侧面应是光滑的,以利于血液流动。
18.在本实用新型中,编织网102采用镍钛合金等具有超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19.在本实用新型中,拉丝15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20.如图2,入口管20为一金属管或由多层金属管层叠而成,其中:入口管20为钛合金或316l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入口管20上靠近自身入口21的位置设有血液流入孔22。如图2,出口管30为两层金属管层叠而成,且出口管30的两层金属管之间具有用于拉丝15穿过的间隙,其中:出口管30为钛合金或316l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出口管30上靠近主体管10的位置设有血液流出孔31。
21.在实际制作中,主体管10的编织网102与入口管20上处于最外面的金属管固定连接(如焊接)且主体管10的外壁层101向入口管20延伸来包覆住编织网102与入口管20的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焊缝)。同样地,主体管10的编织网102与出口管30上处于最外面的金属管固定连接(如焊接)且主体管10的外壁层101向出口管30延伸来包覆住编织网102与出口管30的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焊缝)。这样的连接结构设计保证了入口管20、出口管30与主体管1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和强度。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长连接管90为普通的医用导管即可。
23.如图4和图5,调节机构40包括被动组件41和调节组件42,其中:被动组件41包括被动杆411,被动杆411沿自身轴向方向设有无螺纹的滑动孔410,滑动孔410内可滑移地设有表面光滑的内直杆412,即内直杆412沿被动杆411的轴向方向可在滑动孔410内滑移;调节组件42包括调节杆421,调节杆421沿自身轴向方向设有螺纹孔420,螺纹孔420内可旋转移动地设有内螺杆422,即内螺杆422沿调节杆421的轴向方向可在螺纹孔420内通过旋转发生位移;内直杆412的一端与拉丝15穿出长连接管90的一端连接,内直杆4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4与内螺杆422的一端连接,内螺杆422伸出调节杆421的另一端与调节手柄60连接,且内螺杆422伸出调节杆421的部分上活动螺接有作为锁定机构50的锁定螺母,锁定螺母介于调节手柄60与调节杆421之间,其中,连接杆4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嵌设于内直杆412、内螺杆422端部开设的孔槽45内,以使内螺杆422借由连接杆44可推、拉内直杆412发生平移但内直杆412不跟随内螺杆422发生旋转。
24.在实际设计中,连接杆44的杆径小于内螺杆422和内直杆412的杆径,被动杆411的滑动孔410的两孔口位置设有防止内直杆412移动露出被动杆411的限位块46。
25.在实际设计中,通过改变内螺杆422的螺距可以实现对主体管10弯曲角度调节幅度的调整,另外,通过被动杆411及连接杆44的长度设计可以限定调节主体管10弯曲角度的范围。
26.在实际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的常态可以设为主管体10的弯曲角度α保持在120
°
~135
°
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如图4所示,借由调节机构40对拉丝15进行拉紧与释放(松开),可使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的主管体10的弯曲角度α在90
°
~180
°
之间发生变化。
27.另外,如图6,被动组件41可采用滚珠丝杠423,其中:与上述调节组件42相比较,滚珠丝杠423的丝杠螺母4232作为调节杆421,滚珠丝杠423的丝杠螺杆4231作为内螺杆422,滚珠丝杠423的丝杠螺母4232与丝杠螺杆4231之间活动设有钢球4233。滚珠丝杠423为本领域的已有部件。在实际安装时,滚珠丝杠423可设于一外壳内,丝杠螺母4232与外壳固定,外壳与被动杆411固定连接。
28.在使用前,将猪尾巴管插入入口管20的入口21,在流出直线段13内安装一介入泵70(心血管介入泵),出口管30内安装一电机80,电机80将出口管30堵住,令血液流出孔31介于电机80与介入泵70之间,介入泵70经由线缆与电机80连接而受电机80驱动来运转。
29.使用时,在猪尾巴管的引导下,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在人体血管(生理结构)中前进。当移动到角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位置时,在显影环14的帮助下,旋转调节手柄60来带动内螺杆422旋转,内螺杆422在调节杆421内沿调节杆421的轴向方向发生平移,视需求推动或拉拽内直杆412在被动杆411的滑动孔410中移动,从而释放(松开)或拉紧拉丝15,使拉丝15带动主体管10的调节弯曲段11位置的编织网102发生角度改变,直至主体管10弯曲成所需角度。当弯曲角度调节完成且需要保持时,旋拧锁定螺母,令锁定螺母紧抵顶在调节杆421端部上,即实现了对弯曲角度的锁定。
30.在改变主体管10弯曲角度的同时,可令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保持前进状态。当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移动到位时,猪尾巴管连带入口管20插入左心室,主体管10的调节弯曲段11跨在主动脉半膜上,而出口管30的血液流出孔31处于主动脉内。于是,启动介入泵70,血液便从血液流入孔22进入,并经由主体管10后从血液流出孔31流入主动脉中。
3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32.1、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一方面具有显影功能而可借助相关设备直观显现自身位置,另一方面可根据手术中的血管弯曲程度来适时调整弯曲角度,从而有效保障了本实用新型心室导管在术中的顺利输送及定位,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3.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少,发生故障的风险低,操作省时省力,弯曲角度调整准确可靠,且入口管、出口管与主体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和强度有保证。
3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