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续式逆流硅胶吸附后脱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6:51: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逆流硅胶吸附后脱附装置。


背景技术:

2.硅胶别名:硅酸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
3.一般来说,硅胶按其性质及组分可分为有机硅胶和无机硅胶两大类。
4.无机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各种型号的硅胶因其制造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结构。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家庭用做干燥剂,湿度调节剂,除臭剂等;工业用作油烃脱色剂,催化剂载体,变压吸附剂等;精细化工用分离提纯剂,啤酒稳定剂,涂料增稠剂,牙膏摩擦剂,消光剂等。
5.有机硅胶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有机硅主要分为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6.目前在废润滑油加工生产再生基础油的过程中,会采用到硅胶这种吸附剂,因硅胶的性质稳定且可循环利用,因此在生产后会对含油废硅胶进行再生循环加工,通常采用沸点汽提的方式对硅胶中的油进行提取,但是在提取的过程中无法使得硅胶均匀充分的与水进行接触,而直接采用机械快速搅拌的方式容易造成硅胶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连续式逆流硅胶吸附后脱附装置。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9.一种连续式逆流硅胶吸附后脱附装置,包括脱附罐体、连接在脱附罐体上端的电机和料斗、连接在脱附罐体内壁上的丝网以及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和外移式耙动机构、设于脱附罐体底部的出料口以及连接在脱附罐体外壁上靠近底部位置处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和外移式耙动机构交叉分布在丝网的下方,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丝网以及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和外移式耙动机构,料斗的下端贯穿丝网,所述脱附罐体上连接有油水分离机构以及回流机构;
10.所述油水分离机构用于容纳油水混合物并将油、水分离;
11.所述回流机构用于将出料口输出的产物回流至脱附罐体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油水分离机构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上的油水混合物输出管、连接在油水混合物输出管上的第二电磁阀、连接在油水混合物输出管输出端的油水分离罐以及连接在油水分离罐输出端的油泵,油泵和油水分离罐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油水分离罐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位于油水混合物输出管和第二隔板之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回流机构包括连接在出料口上的第一回流管、连接在第一回流管上的第四电磁阀、连接在第一回流管输出端的气动隔膜泵、连接在气动隔膜泵输出端的第二回流管、连接在第二回流管输出端的离心机、连接在离心机输出端的第三回流管和第四回流管、连接在第四回流管输出端的三通接头以及连接在三通接头另一输入接口上的补水管,第三回流管的输出端位于料斗内,三通接头的输出接口与进水管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移式耙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内壁上的大圆盘、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个耙臂以及连接在耙臂上的若干个内移式耙叶,大圆盘的中部设有落料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移式耙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内壁上的小圆盘、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个耙臂以及连接在耙臂上的若干个外移式耙叶,小圆盘和脱附罐体内壁之间设有落料间隙。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含油硅胶和水连续逆流式接触提取的方式,并辅以内移式耙动机构和外移式耙动机构驱动含油硅胶的移动,可以使得含油硅胶充分的与水进行接触,同时采用回流机构将硅胶回流至脱附罐体中进行多次加工,可以最大化的将含油硅胶中的油提取出来;
18.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脱附罐体;101、料斗;102、丝网;103、内移式耙动机构;104、外移式耙动机构;105、出料口;106、进水管;107、第一电磁阀;201、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2、第二电磁阀;203、油水分离罐;204、第一隔板;205、第二隔板;206、油泵;207、第三电磁阀;301、第一回流管;302、第四电磁阀;303、气动隔膜泵;304、第二回流管;305、离心机;306、第三回流管;307、第四回流管;308、三通接头;309、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式逆流硅胶吸附后脱附装置,包括脱附罐体1、连接在脱附罐体1上端的电机和料斗101、连接在脱附罐体1内壁上的丝网102以及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103和外移式耙动机构104、设于脱附罐体1底部的出料口105以及连接在脱附罐体1外壁上靠近底部位置处的进水管106,进水管106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07,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103和外移式耙动机构104交叉分布在丝网102的下方,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丝网102以及若干个内移式耙动机构103和外移式耙动机构104,料斗101的下端贯穿丝网102,脱附罐体1上连接有油水分离机构以及回流机构;
25.油水分离机构用于容纳油水混合物并将油、水分离;
26.回流机构用于将出料口105输出的产物回流至脱附罐体1内。
27.其中,油水分离机构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1上的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1、连接在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1上的第二电磁阀202、连接在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1输出端的油水分离罐203以及连接在油水分离罐203输出端的油泵206,油泵206和油水分离罐203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207,油水分离罐203内设有第一隔板204和第二隔板205,第一隔板204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205,且第一隔板204位于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1和第二隔板205之间。
28.随着含油硅胶的沸点汽提过程的进行,脱附罐体1内于丝网102的上方逐渐形成油水分离液面,油体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可以打开第二电磁阀202,通过油水混合物输出管201将油体以及混合在其中的少量水一起排入油水分离罐203中,油水混合物在进入油水分离罐203后,经过第一隔板204和第二隔板205的逐次分离后,可以使得油体逐渐的和水分离。
29.回流机构包括连接在出料口105上的第一回流管301、连接在第一回流管301上的第四电磁阀302、连接在第一回流管301输出端的气动隔膜泵303、连接在气动隔膜泵303输出端的第二回流管304、连接在第二回流管304输出端的离心机305、连接在离心机305输出端的第三回流管306和第四回流管307、连接在第四回流管307输出端的三通接头308以及连接在三通接头308另一输入接口上的补水管309,第三回流管306的输出端位于料斗101内,三通接头308的输出接口与进水管106连接。
30.含油硅胶在用水进行沸点汽提时,其中的油无法被完全置换出来,其中任然具有油体,而且在汽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应不充分的部分硅胶,而为了达到最大化提取效果,设置了回流机构,硅胶从脱附罐体1中排出时,通过气动隔膜泵303将含油硅胶、油、水混合物回抽至离心机305中,通过离心作用将含油硅胶和油、水分离,硅胶重新排入料斗101,进行下一次的沸点汽提过程,而油、水混合物通入进水管106,并通过补水管309补足水量重新输入脱附罐体1中与含油硅胶进行二次沸点汽提过程,同理,可以进行多次来达到较好的置换效果。
31.内移式耙动机构103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1内壁上的大圆盘、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个耙臂以及连接在耙臂上的若干个内移式耙叶,大圆盘的中部设有落料孔。
32.外移式耙动机构104包括连接在脱附罐体1内壁上的小圆盘、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
个耙臂以及连接在耙臂上的若干个外移式耙叶,小圆盘和脱附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落料间隙。
33.内移式耙动机构103和外移式耙动机构104具体工作过程和盘式干燥机同理,可以使得硅胶逐层的流动,延长了与水反应的时间,同时也使得含油硅胶能够充分的与水接触,使得沸点汽提的效率增高。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