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02 23:1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手术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


背景技术:

2.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中的全缝线锚钉是一种骨锚钉类植入物,它依靠牵拉线的位移使锚钉产生形变,在骨内膨胀并挤压周围组织,从而获得固定点,方便医生进行后续的组织缝合工作,在手术过程中植入锚钉时需要用到植入器,目前所使用的锚钉植入器为套管结构,包括用于盛纳锚钉的外管以及滑动连接在外管内的内杆,在需要将锚钉植入至人体内时,首先挤压锚钉将其置入外管内,牵引线从远离外管的植入端的一端穿出,并将内杆从远离锚钉的一端插入至外管内;将外管的植入端插入至预先在人体上开设的孔内,之后推动内杆带动锚钉从外管内滑出,因将锚钉置入外管时已对锚钉进行压缩,因此在通过内杆将锚钉从外管中推出后,锚钉恢复原状,在自然状态下锚钉的截面尺寸大于外管的开口尺寸;此时,拉动牵引线,因锚钉端部与外管端部抵接而处于固定状态,拉动牵引线即可带动锚钉膨胀变形形成一球状结构,通过锚钉与人体组织上钻孔的侧壁之间过盈配合实现固定,之后将外管以及内杆取下,即可进行后续的缝合操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进行锚钉植入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分别对内杆以及牵引线进行操作,在移动内杆和牵引线的过程中,不论是作用的主体,动作的方向均不相同,过程中操作人员动作的变化极易造成外管晃动的现象,而锚钉植入以及变形的过程中,外管的端部有部分始终嵌在钻孔内,产生晃动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升锚钉植入操作的便利性,减少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包括:手柄,作为安装基体并供操作者握持;外管,沿手柄长度方向设置在手柄端部;内杆,穿设在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柄上远离所述外管的一端;传动机构,设置在手柄内用于连接所述内杆与所述旋柄,在旋柄连续单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内杆沿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锚钉植入到患者体内预定位置处时,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时,只需要单向转动旋柄,即可带动内杆相对外管在相反的方向上往复滑移,如此,在第一阶段,内杆滑动将锚钉从外管中推出,第二阶段,锚钉本体与外管端部抵接,内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带动牵引线,拉动牵引线使得锚钉变形形成球状结构,
实现锚钉的固定,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单向转动旋柄,减少操作人员具体操作的变化,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减少外管晃动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的问题。
7.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的连接块、固定在所述连接块朝向所述旋柄一侧的传动柱;所述旋柄包括握持柱和固定在所述握持柱上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插设在所述手柄内;所述内杆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传动柱插入至所述连接套筒内,且连接套筒与所述传动柱转动配合;所述传动柱外周面上沿传动柱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呈螺旋状的导向槽;所述连接套筒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分别与两条导向槽适配以带动所述连接块在旋柄单向转动时往复滑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与不同的导向槽适配即可实现旋柄单向转动带动传动柱往复滑移的目的,该装置整体使用较为方便。
9.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套筒侧壁上的固定球以及第一调向球;所述固定球位于所述连接套筒上固定位置处且与连接套筒滚动配合;所述第一调向球位于所述连接套筒上固定球朝向连接套筒周向的一侧,第一调向球位于连接套筒轴向上两个设定调节位的状态下,第一调向球与固定球分别与两条旋向相反的导向槽适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球与第一调向球配合导向槽,第一调向球位于不同的设定调节位时,固定球与第一调向球二者分别与两条导向槽适配,结构简单,较为方便的实现带动传动柱的往复滑移,不容易出现结构损坏,即使出现损坏的问题时,也较为方便进行维修、替换。
11.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调向球,第二调向球位于连接套筒上,且位于固定球沿连接套筒的周向背离第一调向球的一侧;所述第二调向球也位于连接套筒轴向上两个设定调节位,且与第一调向球位于所述固定球朝向连接套筒轴向相反的方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调向球与第一调向球二者同时配合固定球对传动柱的滑移方向进行调整,相较于单独使用第一调向球的方式,向传动柱进行传动的过程更加稳定、顺畅。
13.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手柄内腔之间设有对固定球以及第一调向球进行让位的间隙,所述固定球以及第一调向球均与手柄内壁抵接;所述连接套筒插入所述手柄内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手柄内壁相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固定球以及第一调向球的稳定,减少固定球以及第一调向球出现跳动的问题,保持二者的稳定。
15.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握持柱以及连接套筒单向转动的限位机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出现操作人员开始进行操作时操作旋柄转动的方向错误的现象,减少对锚钉正常的植入过程产生影响。
17.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远离握持柱一端的限位轮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轮外周面上间隔均匀固定有多块限位齿板,且所述限位齿板沿所述限位轮的同一周向方向倾斜;所述限位凸起插入至所述限位齿板外侧边沿的内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为方便实现对旋柄方向的限定,限制旋柄单向转动。
19.可选的,所述手柄上与连接套筒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通孔,通孔处可拆卸固定有一限位盖,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限位盖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盖可拆卸固定在手柄上,后续在出现故障等问题时较为方便进行维修、调整等操作。
21.可选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限位沿,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沿适配的限位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连接块的方向进行限定,保持连接块以及内杆相对手柄、外管滑动的顺畅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将锚钉植入到患者体内预定位置处时,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时,只需要单向转动旋柄,即可带动内杆相对外管在相反的方向上往复滑移,如此,在第一阶段,内杆滑动将锚钉从外管中推出,第二阶段,锚钉本体与外管端部抵接,内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带动牵引线,拉动牵引线使得锚钉变形形成球状结构,实现锚钉的固定,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单向转动旋柄,减少操作人员具体操作的变化,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减少外管晃动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的问题;2.第二调向球与第一调向球二者同时配合固定球对传动柱的滑移方向进行调整,保持向传动柱进行传动的过程更加稳定、顺畅。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锚钉植入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为了展示植入器的内部结构所做的示意图;图3是为了展示传动机构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为了展示限位机构的结构所做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11、通孔;12、限位盖;13、限位沿;2、外管;3、内杆;4、旋柄;41、握持柱;42、连接套筒;421、调位凸起;43、限位环;5、传动机构;51、连接块;511、限位槽;52、传动柱;521、导向槽;53、调节件;531、固定球;532、第一调向球;533、第二调向球;6、限位机构;61、限位轮;62、限位齿板;63、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参照图1和图2,该锚钉植入器包括作
为安装基体、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1,手柄1内设有用于安装相关部件的腔体;手柄1端部固定有一外管2,且该外管2与手柄1内部的腔体连通;外管2内滑动连接有一内杆3,手柄1上远离外管2的一端设置有一旋柄4,手柄1的腔体内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内杆3与旋柄4并进行传动的传动机构5,且通过单向转动旋柄4带动内杆3在外管2的轴线方向上往复滑移。
28.参照图3和图4,传动机构5包括设置在腔体内且与手柄1滑动连接的连接块51,内杆3固定在连接块51上;连接块51远离内杆3的一端固定有一传动柱52;旋柄4包括位于手柄1外部且与手柄1转动连接的握持柱41,握持柱41朝向手柄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套筒42,连接套筒42插入至手柄1的腔体内且连接套筒42与手柄1内腔体侧壁之间设有间隙;传动机构5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套筒42上与传动柱52配合作用的调节件53。
29.参照图3和图4,传动柱52周面上开设有两条导向槽521,导向槽521沿传动柱52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两条导向槽521的螺旋方向相反且两条导向槽521位于传动柱52端部的部分连通;调节件53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套筒42上的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其中,固定球531位于连接套筒42上固定位置处,固定球531朝向连接套筒42内的部分位于导向槽521内,朝向连接套筒42外的一侧与手柄1内的腔体的侧壁抵接;第一调向球532和第二调向球533分别位于固定球531沿连接套筒42周向方向相反的两侧,第一调向球532与第二调向球533在连接套筒42上均有两个设定调节位,且在第一调向球532和第二调向球533分别位于对应的设定调节位时,第一调向球532和第二调向球533分别位于固定球531沿连接套筒42轴线方向上相反的两侧;在第一调向球532和第二调向球533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设定调节位时,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三者处于两种不同的设定状态,且在两种设定状态下,分别与传动柱52上的两条导向槽521适配;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朝向连接套筒42内的部分位于导向槽521内,朝向连接套筒42外的一侧与手柄1内的腔体的侧壁抵接,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的稳定。
30.在使用该植入器辅助进行锚钉植入操作时,内杆3端部位于外管2内部,将锚钉从外管2端部插入至外管2中,并将锚钉上的牵引线固定在连接块51上,使之随内杆3同步移动,之后将外管2插入至患者体内待固定的锚点位置处,之后转动握持柱41带动连接块51以及内杆3往复滑移,在带动内杆3移动的第一阶段,转动握持柱41带动内杆3向远离握持柱41的方向滑动,将锚钉的主体从外管2推出至患者体内,继续转动握持柱41带动内杆3向朝向握持柱41的方向滑动,带动锚钉的牵引线向握持柱41的方向移动,且在该过程中,锚钉本体与外管2的端部抵接,在带动牵引线移动的过程中,使得锚钉本体由柱状变为球状,锚钉本体固定在患者体内,实现锚钉的植入。
31.在单向转动握持柱41的过程中,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位与其中一条导向槽521适配,在持续转动握持柱41带动传动柱52移动使得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移动至导向槽521的端部位置处时,由于两条导向槽521相互连通,在导向槽52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变化设定调向位置,使得固定球531、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与另一条导向槽521适配,如此,在持续单向转动握持柱41的情况下,带动传动柱52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持续单向转动握持柱41,即可实现内杆3的往复移动。
32.在实际进行锚钉植入的过程中,使用该植入器将锚钉推入至患者体内预定位置
处,进行之后的操作时只需要单向转动握持柱41即可,相较于现有方案中需要向不同的方向操作带动内杆3滑移的情况,不需要操作者进行动作的变化,能够较为方便的保持操作者动作的顺畅和稳定,减少在操作过程中外管2晃动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的问题,也不容易出现外管2晃动造成患者体内的钻孔扩大的现象,减少后续出现固定的锚钉出现松动的问题。
33.参照图4,第一调向球532与第二调向球533所在位置处固定有调位凸起421,通过调位凸起421对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保持二者位于对应位置时的稳定性;调位凸起421具有弹性,在第一调向球532和第二调向球533的位置发生变化以带动传动柱52向不同方向滑移时,使得第一调向球532以及第二调向球533能够顺畅的过渡到另一设定位置,保证转动握持柱41调动内杆3滑移的稳定性以及方向变化时的顺畅性。
34.参照图2和图3,连接套筒42远离握持柱41的一端固接有一限位环43,限位环43外周面与手柄1内的腔体相贴,如此,保持旋柄4与手柄1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在后续转动旋柄4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问题。
35.参照图2,手柄1上与连接套筒42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11,通孔11处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有一限位盖12。
36.参照图5和图6,该植入器还包括一限制握持柱41单向转动的限位机构6,该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在限位环43远离握持柱41一侧的限位轮61,限位轮61周面上间隔均匀固定有多块限位齿板62,限位齿板62远离限位轮61的一侧朝向限位轮61周向的同一方向倾斜;限位盖12上与限位齿板62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限位凸起63,限位凸起63部分插入至限位齿板62外侧边沿的内侧,且限位凸起63与限位盖12弹性连接;在转动握持柱41的过程中,通过限位凸起63与限位齿板62的相互作用,限制限位轮61相对限位凸起63单向转动,即可限定握持柱41单向转动,在将锚钉植入患者体内时,减少出现开始操作时转动握持柱41的方向相反,造成对锚钉正常植入过程造成影响的问题。
37.另外,参照图2和图3,手柄1的侧壁上向内腔凸出形成限位沿13,连接块51上设置有与限位沿13适配的限位槽511,通过限位沿13与限位槽511配合限定连接块51以及内杆3滑动的稳定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