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6:5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抛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救生,就是船舶乘员使用船上救生设备救助落水人员,或在遭遇海难时按照救生部署弃船自救,其中抛绳设备为船舶救生中主要设备之一。
3.专利申请cn112797842a,公开日为20210514,公开了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抛绳枪,包括抛绳枪腔体,所述抛绳枪腔体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抛绳枪腔体的一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输气管道,且另一端中心固定连接有抛射管接口,所述把手上铰接有扳机,所述扳机的一端贴和有顶升杆。此专利通过设计的堵塞板,使抛绳管的开口闭合受扳机的机械传动直接控制,使抛绳枪摆脱了原有的活塞堵塞,避免了抛绳枪腔体内的一部分气压用来打开活塞而造成的压力损失,同时通过设计的动力弹簧和加压板,使堵塞板在打开时,动力弹簧能带动动力板回弹,为高压气体提供一个额外的作用力,从而增大高压气体的输出压力,提高抛射距离。上述专利虽然能够调节抛射距离,但是抛绳每使用完一次之后都需要更换,较为的麻烦。
4.综上所述,故现在迫切需要一种不需要更换抛绳的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抛绳枪在使用完成后,一般需要对抛绳进行更换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更换抛绳的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包括有壳体、握把、外螺纹管、密封块、支撑框、爪钩、支撑架、绕线轮、拉绳、第一卡块、第一弹簧、拉动组件和调节组件,壳体的底部右侧设有握把,壳体的后侧中部设有用于安装高压气瓶的外螺纹管并连通,壳体的内侧中部滑动式设有密封块,壳体的底部左侧设有支撑框,壳体左侧滑动式设有爪钩,爪钩右端与密封块接触,壳体的底部左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位于支撑框内部,支撑架内转动式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绕接有用于人们实施救援的拉绳,拉绳左部穿出支撑框,拉绳的左端与爪钩中部连接,壳体的下侧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挡住爪钩,第一卡块下部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壳体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拉绳抛出的拉动组件,壳体右部设有用于调节抛绳距离的调节组件。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拉动组件包括有导杆、第一连杆、推块和第二弹簧,壳体的下部右侧设有导杆,导杆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壳体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杆左部与第一卡块接触,第一连杆的右侧下部设有推块,导杆上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壳体连接。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调节组件包括有调节杆、第二卡块、拉杆和第三弹簧,壳体的内侧右部滑动式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后侧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卡住壳体,第二卡块后侧设有拉杆,拉杆前侧与调节杆之间设有第三弹簧。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挡住高压气体的挡住组件,挡住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杆、挡板、第四弹簧、第一楔形块、第五弹簧和第二楔形块,第一连杆的后侧右部设有第二连杆,壳体内部的后侧右部滑动式设有挡板,挡板挡住外螺纹管的前侧,挡板的右侧上部与壳体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挡板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第二连杆接触,第一楔形块与挡板之间设有第五弹簧,壳体内侧后部的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往右运动会与第二楔形块接触。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释放壳体内部剩余气体的放气组件,放气组件包括有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挡块、第六弹簧、第三楔形块和扭力弹簧,爪钩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三连杆,壳体内侧的上部左侧滑动式设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右侧设有挡块,壳体前后两侧的上部中间均开有出气孔,挡块堵住出气孔,第四连杆与壳体之间设有第六弹簧,第四连杆的左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与第三连杆接触,第三楔形块上部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扭力弹簧。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将拉绳收回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有电机、导套、转杆、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接触杆和第七弹簧,支撑框的内底部中间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导套,导套上部滑动式设有转杆,转杆顶部设有第一离合块,绕线轮底部设有第二离合块,第一离合块往上运动能够与第二离合块啮合,支撑架的下部左侧滑动式设有接触杆,接触杆右部与转杆转动式连接,接触杆上部与第四连杆接触,接触杆的下部与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七弹簧。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对拉绳进行导向的整理组件,整理组件包括有皮带轮、传动皮带、槽筒和滑块,壳体的底部左侧转动式设有槽筒,槽筒上部与绕线轮上部均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传动皮带,支撑架左侧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与槽筒滑动式连接,拉绳穿过滑块。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挡块上开有三个圆孔,三个圆孔互通。
14.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来讲,具备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将高压气瓶安装在外螺纹管上,即可使得高压气体能够充满密封块与调节杆之间的空间,然后往右拨动推块,即可使得爪钩和拉绳往左抛出,使得人们能够救援他人或者自救,然后将爪钩放回原位即可,不需要更换抛绳,方便下次的使用。
15.2、本发明的挡板能够挡住外螺纹管前侧,使得高压气体暂时不会进入壳体内部,方便人们调整调节杆的位置。
16.3、当人们将爪钩放回原位时,能够驱动挡块往上运动不再堵住出气孔,使得壳体内部的剩余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往外排出,不需要人们经常拆卸高压气瓶。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拉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挡住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放气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的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放气组件的第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放气组件的第二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7为本发明收卷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8为本发明的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19为本发明整理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36.图20为本发明整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中标号名称:1-壳体,2-握把,21-外螺纹管,22-密封块,3-支撑框,4-爪钩,5-支撑架,6-绕线轮,7-拉绳,8-第一卡块,9-第一弹簧,10-拉动组件,101-导杆,102-第一连杆,103-推块,104-第二弹簧,11-调节组件,111-调节杆,112-第二卡块,113-拉杆,114-第三弹簧,12-挡住组件,121-第二连杆,122-挡板,123-第四弹簧,124-第一楔形块,125-第五弹簧,126-第二楔形块,13-放气组件,131-第三连杆,132-第四连杆,133-挡块,134-第六弹簧,135-第三楔形块,136-扭力弹簧,14-收卷组件,141-电机,142-导套,143-转杆,144-第一离合块,145-第二离合块,146-接触杆,147-第七弹簧,15-整理组件,151-皮带轮,152-传动皮带,153-槽筒,15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9.实施例1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可调节抛射距离的抛绳装置,参照图1-图10,包括有壳体1、握把2、外螺纹管21、密封块22、支撑框3、爪钩4、支撑架5、绕线轮6、拉绳7、第一卡块8、第一弹簧9、拉动组件10和调节组件11,壳体1的底部右侧焊接有握把2,壳体1的后侧中部设有外螺纹管21并连通,人们可以将高压气瓶安装在外螺纹管21上,使得高压空气能够进入壳体1内部,壳体1的内侧中部滑动式设有密封块22,壳体1的底部左侧设有支撑框3,壳体1左侧滑动式设有爪钩4,爪钩4右端与密封块22接触,壳体1的底部左侧焊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位于支撑框3内部,支撑架5内转动式设有绕线轮6,绕线轮6上绕接有拉绳7,拉绳7左部穿出支
撑框3,拉绳7的左端与爪钩4中部连接,爪钩4往左抛出时,可以带动拉绳7往左抛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拉绳7实施救援,壳体1的下侧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一卡块8,第一卡块8挡住爪钩4,第一卡块8下部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9,壳体1下部设有拉动组件10,壳体1右部设有调节组件11。
40.参照图2、图3、图6、图7和图8,拉动组件10包括有导杆101、第一连杆102、推块103和第二弹簧104,壳体1的下部右侧焊接有导杆101,导杆101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杆102,第一连杆102与壳体1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杆102左部与第一卡块8接触,第一连杆102的右侧下部焊接有推块103,往右拨动推块103,即可驱动第一卡块8往下运动松开爪钩4,使得爪钩4能够往左抛出,导杆101上绕有第二弹簧104,第二弹簧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02和壳体1连接。
41.参照图1、图2、图3、图9和图10,调节组件11包括有调节杆111、第二卡块112、拉杆113和第三弹簧114,壳体1的内侧右部滑动式设有调节杆111,通过调整调节杆111的位置即可调节抛绳距离,调节杆111的后侧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卡块112,第二卡块112卡住壳体1,第二卡块112后侧设有拉杆113,拉杆113前侧与调节杆11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14。
42.当船舶乘员需要使用该装置救援他人或者自救时,首先握住握把2,然后将合适的高压气瓶螺纹式安装在外螺纹管21上,使得高压气体能够充满密封块22与调节杆111之间的空间,然后往后拉动拉杆113,第三弹簧114拉伸,带动第二卡块112往后运动,使得第二卡块112不再卡住壳体1,然后左右移动拉杆113,带动第二卡块112和调节杆111左右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密封块22与调节杆111之间的空间大小,进而能够调节爪钩4的抛出距离,当调节杆111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松开拉杆113,第三弹簧114恢复原状,带动第二卡块112和拉杆113往前运动复位,使得第二卡块112重新卡住壳体1,从而能够固定调节杆111的位置,然后将爪钩4对准需要抛射的位置,往右拨动推块103,带动第一连杆102往右运动,第二弹簧104压缩,第一连杆102会挤压第一卡块8往下运动,第一弹簧9压缩,使得第一卡块8松开爪钩4,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使得密封块22能够快速的往左运动,从而推动爪钩4快速往左运动,当密封块22运动到最左侧时,密封块22停止运动,爪钩4的惯性的作用下会继续往左运动与壳体1分离,从而完成抛射动作,爪钩4会带动拉绳7往左运动,从而带动绕线轮6转动,此时人们可以松开推块103,第二弹簧104恢复原状,带动推块103和第一连杆102往左运动复位,使得第一连杆102与第一卡块8分离,第一弹簧9恢复原状,带动第一卡块8往上运动复位,此时船舶乘员可以利用拉绳7救援他人或者自救,救援或者自救完成后,人工将高压气瓶取下,再将爪钩4放到壳体1左侧,然后将爪钩4往右推动复位,从而挤压密封块22往右运动复位,壳体1内部剩余的空气会通过外螺纹管21往外排出,当爪钩4与第一卡块8接触时,会挤压第一卡块8往下运动,第一弹簧9压缩,当爪钩4越过第一卡块8时,第一弹簧9恢复原状,带动第一卡块8往上运动复位,使得第一卡块8重新挡住爪钩4,此时拉绳7无法收回,拉绳7会垂下,但是不影响该装置的下次使用。
4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3、图11和图12,还包括有挡住组件12,挡住组件12包括有第二连杆121、挡板122、第四弹簧123、第一楔形块124、第五弹簧125和第二楔形块126,第一连杆102的后侧右部焊接有第二连杆121,壳体1内部的后侧右部滑动式设有挡板122,挡板122挡住外螺纹管21的前侧,使得高压空气暂时不会进入壳体1内部,挡板122的右
侧上部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四弹簧123,挡板122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124,第一楔形块124与第二连杆121接触,第一楔形块124与挡板122之间设有第五弹簧125,壳体1内侧后部的右侧下部焊接有第二楔形块126,第一楔形块124往右运动会与第二楔形块126接触。
44.当人们将高压气瓶安装在外螺纹管21上时,挡板122能够挡住外螺纹管21前侧,使得高压空气无法进入壳体1内部,然后人们可以左右移动调节杆111,调整调节杆111的位置,当第一连杆102往右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杆121往右运动,第二连杆121挤压第一楔形块124和挡板122往右运动,第四弹簧123压缩,使得挡板122不再挡住外螺纹管21前侧,高压空气能够通过外螺纹管21充满密封块22与调节杆111之间的空间,当第一楔形块124与第二楔形块126接触时,第二楔形块126会挤压第一楔形块124往上运动,第五弹簧125压缩,当第二连杆121与第一楔形块124分离时,第四弹簧123恢复原状,带动第一楔形块124和挡板122往左运动复位,使得挡板122重新挡住外螺纹管21前侧,且第一楔形块124与第二楔形块126分离,第五弹簧125恢复原状,带动第一楔形块124往下运动复位,此时,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21继续往右运动,当第一连杆102挤压第一卡块8往下运动时,第一弹簧9压缩,会使得爪钩4和拉绳7往左抛出,船舶乘员可以利用拉绳7救援他人或者自救,当第一连杆102往左运动复位时,带动第二连杆121往左运动复位,当第二连杆121与第一楔形块124接触时,挤压第一楔形块124往上运动,第五弹簧125压缩,当第二连杆121越过第一楔形块124时,第五弹簧125恢复原状,带动第一楔形块124往下运动复位,如此可以避免调节杆111受到高压空气的影响,方便人们调整调节杆111的位置。
45.参照图3、图13、图14、图15和图16,还包括有放气组件13,放气组件13包括有第三连杆131、第四连杆132、挡块133、第六弹簧134、第三楔形块135和扭力弹簧136,爪钩4的顶部右侧焊接有第三连杆131,壳体1内侧的上部左侧滑动式设有第四连杆132,第四连杆132的右侧焊接有挡块133,壳体1前后两侧的上部中间均开有出气孔,挡块133堵住出气孔,挡块133上开有三个圆孔,三个圆孔互通,当挡块133往上运动时,能够使得圆孔与出气孔对齐,使得壳体1内部剩余的空气能够通过圆孔和出气孔往外排出,第四连杆132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六弹簧134,第四连杆132的左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135,第三楔形块135与第三连杆131接触,第三楔形块135上部与第四连杆132之间设有扭力弹簧136。
46.当爪钩4往左运动抛出时,带动第三连杆131往左运动,第三连杆131挤压第三楔形块135往左转动,扭力弹簧136发生形变,当第三连杆131与第三楔形块135分离时,扭力弹簧136恢复原状,带动第三楔形块135往右转动复位,当人们将爪钩4往右推动复位时,带动第三连杆131往右运动复位,当第三连杆131与第三楔形块135接触时,挤压第三楔形块135往上运动,带动第四连杆132和挡块133往上运动,第六弹簧134压缩,使得挡块133不再挡住出气孔,且圆孔与出气孔对齐,壳体1内部剩余的空气能够通过圆孔和出气孔往外排出,当第三连杆131越过第三楔形块135时,第六弹簧134恢复原状,带动第三楔形块135、第四连杆132和挡块133往下运动复位,使得挡块133重新挡住出气孔,如此,不需要人们经常拆卸高压气瓶,方便人们的使用。
47.参照图3、图17和图18,还包括有收卷组件14,收卷组件14包括有电机141、导套142、转杆143、第一离合块144、第二离合块145、接触杆146和第七弹簧147,支撑框3的内底部中间栓接有电机141,电机141的输出轴上设有导套142,导套142上部滑动式设有转杆143,转杆143顶部设有第一离合块144,绕线轮6底部焊接有第二离合块145,第一离合块144
往上运动能够与第二离合块145啮合,然后启动电机141,即可驱动绕线轮6反转将拉绳7重新绕起,支撑架5的下部左侧滑动式设有接触杆146,接触杆146右部与转杆143转动式连接,接触杆146上部与第四连杆132接触,接触杆146的下部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第七弹簧147。
48.当第四连杆132往上运动时,会挤压接触杆146往上运动,第七弹簧147压缩,接触杆146带动转杆143和第一离合块144往上运动,使得第一离合块144与第二离合块145啮合,此时人们可以启动电机141,控制电机141的输出轴反转,带动导套142、转杆143和第一离合块144反转,从而带动第二离合块145和绕线轮6反转,使得绕线轮6能够将拉绳7重新绕起,方便人们后续再次使用该装置,当第四连杆132往下运动复位时,会与接触杆146分离,第七弹簧147恢复原状,带动接触杆146、转杆143和第一离合块144往下运动复位,使得第一离合块144与第二离合块145分离,此时人们可以关闭电机141。
49.参照图3、图19和图20,还包括有整理组件15,整理组件15包括有皮带轮151、传动皮带152、槽筒153和滑块154,壳体1的底部左侧转动式设有槽筒153,槽筒153上部与绕线轮6上部均设有皮带轮151,皮带轮151之间绕有传动皮带152,支撑架5左侧滑动式设有滑块154,滑块154与槽筒153滑动式连接,拉绳7穿过滑块154,滑块154能够对拉绳7起导向作用。
50.当绕线轮6在正反转动时,通过皮带轮151和传动皮带152能够带动槽筒153正反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滑块154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拉绳7能够有序的被拉出和收起,避免拉绳7全部绕在绕线轮6的同一处。
51.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