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1:3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日益紧缺,施工环境变得尤为复杂,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高压线,而大型施工设备容易与高压线路发生平行、并行、交叉等情况,易出现安全隐患。若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轻则会造成高压线跳闸停电,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增加施工难度及安全风险。
3.针对此类施工作业范围内存在高压线的情况,常见的防护结构为搭设钢管落地架或毛竹支撑架,附加斜拉钢缆锚固于地面保持支撑体系稳定性。然而,当施工周期长或所需搭设高度过高时,因毛竹支撑架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安全隐患。为解决施工范围内存在电力线路保护区,需设置限高装置确保施工人员及相关设施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能够避免传统防护措施所需施工空间范围要求大、搭设高度受限等缺点,在常规钢管落地架或毛竹支撑架做法中,当施工周期长或所需搭设高度过高、跨度过大时,受限于支撑材料特性,无法满足物理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等需求,易出现安全隐患,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与常见的钢管落地架或毛竹支撑架搭设的防护结构对比,通过分析adss光缆出色的抗电蚀、防雷击、耐低温、自重轻等物理特性,提出一种由adss光缆、预制空心砼杆、镀锌钢管、钢丝绳组成的防护支撑系统,该系统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能够有效解决因跨度、高度过大导致的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由adss光缆形成的警戒网可对在建项目施工范围内电力线路保护区限高设施进行限高警示,确保施工人员及相关设施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施工安全。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系统2及警戒网14;所述支撑系统2设于高压线1的下方,包括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一横梁5及第二横梁6;所述第一横梁5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设置,并安装在第一立柱3上;所述第二立柱4设于第一立柱3远离第一横梁5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横梁6与第一立柱3连接;所述警戒网14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安装在第一横梁5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3的顶部安装有立梁7,所述立梁7与第一横梁5之间安装有第一斜拉件8,所述立梁7与第二立柱4或与第二横梁6之间安装有第二斜拉件9。
7.进一步地,所述立梁7与第一横梁5均位于第一立柱3的同一侧,所述立梁7通过第一安装件1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的顶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拉件8及第二斜拉件9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反光层。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5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件11,所述第一横梁5通过第二安装件1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上;所述第二横梁6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安装件12,所述第
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安装件1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3及第二立柱4为限高混凝土电杆,所述限高混凝土电杆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地层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基础13。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系统2至少设置两个,至少两个支撑系统2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沿高压线1方向双排布置,布置间距、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认。
12.进一步地,所述警戒网14包括警戒线15,所述警戒线15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向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警戒线15至少设置三根,至少三根警戒线15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根警戒线15之间的间隔沿远离第一立柱3的方向逐渐减小。
14.进一步地,所述警戒线15为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所述警戒线15外表面设有第二反光层。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及立梁7为镀锌钢管。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件10、第二安装件11及第三安装件12为双半圆热镀锌扁钢抱箍。
17.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线1为高压电缆。
18.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电塔16为施工范围内用于输送高压线1所用电塔。
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20.本发明为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适用对500kv以下的高压线进行防护;通过在高压线的下方设置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中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为限高混凝土电杆;在第一横梁上安装沿高压线延伸方向设置的警戒网,警戒网可对在建项目施工范围内电力线路保护区限高设施进行限高警示,确保施工人员及相关设施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施工安全;此外,第一立柱、第一横梁、第二立柱及第二横梁连接形成支撑系统,稳定性高,安全系数高,并且还能够有效解决因跨度、高度过大导致的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此外,该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对施工空间范围要求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4.图中:1、高压线;2、支撑系统;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立梁;8、第一斜拉件;9、第二斜拉件;10、第一安装件;11、第二安装件;12、第三安装件;13、混凝土基础;14、警戒网;15、警戒线;16、高压电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系统2及警戒网14;支撑系统2设于高压线1的下方,包括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一横梁5及第二横梁6;第一横梁5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设置,并安装在第一立柱3上;第二立柱4设于第一立柱3远离第一横梁5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横梁6与第一立柱3连接;警戒网14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安装在第一横梁5上。
27.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之间的间隔l1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之间的间隔l1为2m。
28.上述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适用对500kv以下的高压线进行防护;具体地,在高压线1的下方设置支撑系统2,支撑系统2中的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为限高立柱;在第一横梁5安装沿高压线1延伸方向设置的警戒网14,警戒网14可对在建项目施工范围内电力线路保护区限高设施进行限高警示,确保施工人员及相关设施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施工安全;此外,第一立柱3、第一横梁5、第二立柱4及第二横梁6连接形成支撑系统2,稳定性高,安全系数高,并且还能够有效解决因跨度、高度过大导致的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此外,该高压线1防护对施工空间范围要求小。
29.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第一立柱3位于高压线1的正下方,并与第二立柱4沿与高压线1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沿与高压线1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30.进一步地,参阅图2,支撑系统2至少设置两个,至少两个支撑系统2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能够更好地支撑警戒网14,保证警戒网14的弧垂过大,确保警戒网14能够对在建项目施工范围内电力线路保护区限高设施进行限高警示。
31.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沿高压线1延伸方向的相邻两个支撑系统2之间的间隔l2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沿高压线1延伸方向的相邻两个支撑系统2之间的间隔l2为20m。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立柱3的顶部安装有立梁7,立梁7与第一横梁5之间安装有第一斜拉件8,立梁7与第二立柱4或与第二横梁6之间安装有第二斜拉件9;具体地,立梁7的顶部均高于第一横梁5与第二立柱4的顶部;如此,第一斜拉件8和第二斜拉件9能够斜拉支撑第一横梁5与第二立柱4或第二横梁6,这样能够加强支撑系统2的横向刚度,提高支撑系统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该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的安全系数。
33.可选地,立梁7为直径90mm的镀锌钢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立梁7也可为其它材质的支撑体。
34.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立梁7的顶部与高压线1在高度方向的间隔h应根据高压线1的输电电压确定;具体地,若高压线1的输电电压为35kv~110kv,则h=5m;若高压线1的输电电压为220kv~330kv,则h=6m;若高压线1的输电电压为500kv,则h=8.5m。
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斜拉件8与第二斜拉件9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拉件8与第二斜拉件9为一根钢丝绳,钢丝绳的中部固定在立梁7上,钢丝
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横梁5与第二立柱4的穿孔后并反折,通过绳卡固定反折的钢丝绳;其中,绳卡的数量根据钢丝绳的直径进行确定,例如本实施例中,每根钢丝绳所需的绳卡为3个。
36.另外,第一斜拉件8和第二斜拉件9的规格参数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拉件8与第二斜拉件9均为6*19直径6.2mm的钢丝绳;其中,6*19是指钢丝绳有6股,每股有19根钢丝绳。
37.进一步地,参阅图1和图2,立梁7与第一横梁5均位于第一立柱3的同一侧,立梁7通过第一安装件1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的顶部;可选地,第一安装件10为抱箍、螺栓等;如此,通过将立梁7与第一横梁5设置在第一立柱3的同一侧,这样立梁7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效果,提高支撑系统2的稳定性;此外,将立梁7通过第一安装件1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方便拆装,提高拆装效率;同时,也方便维保更换,降低使用成本。
38.在本实施例中,立梁7为直径90mm的镀锌钢管,第一安装件10为双半圆热镀锌扁钢抱箍。
39.进一步地,第一斜拉件8及第二斜拉件9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反光层;如此,第一反光层在夜间反射周围的光线,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提高该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的安全性。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层为黄黑反光条;当然,第一反光层也可为其它类型的反光层,不以此为限。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横梁5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件11,第一横梁5通过第二安装件1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上;可选地,第二安装件11为抱箍、卡扣等;如此,第一横梁5通过第二安装件1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上,方便拆装,提高拆装效率;同时,也方便维保更换等,降低使用成本。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5为直径90mm的镀锌钢管,第二安装件11为双半圆热镀锌扁钢抱箍。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二横梁6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安装件12,第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安装件1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上;可选地,第三安装件12为抱箍、卡扣等;如此,第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安装件1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6为直径90mm的镀锌钢管,第三安装件12为双半圆热镀锌扁钢抱箍。
4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立柱3及第二立柱4为限高混凝土电杆,限高混凝土电杆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地层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基础13;安装时,根据高压线1的投影确定高压线1的安全距离控制线,采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并画出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的安装位置;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取具有一定孔径和深度的孔,再根据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的材料、高度、土壤情况确定埋设深度,但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其自身高度的1/6,保证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风、冰等载荷;待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埋入孔后,采用不小于c25的砼填满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混凝土基础13;如此,保证支撑系统2的稳定性,提高高压线防护支撑系统的安全系数。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为锥形混凝土电杆,锥形混凝土电杆的梢径为190mm,根径为310mm,壁厚为50mm;钻孔的孔径为400mm,深度为3m。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警戒网14包括警戒线15,警戒线15沿高压线1的延伸方
向设置,并固定在第一横梁5上;具体地,警戒线15采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横梁5上;其中,连接件可为夹具等。
47.安装时,利用人力展放警戒线15,展放完毕应尽快进行紧线,紧线时要注意过牵引,过牵引长度小于200mm;采用驰度板观测弧垂,原则上警戒线15与导线的驰度一致;通过提线器将警戒线15从滑车轮槽中提出,用手扳葫芦及夹具在高压电塔16两端进行临锚,并调整弧垂;然后,及时将警戒线15的专用接地线与高压电塔16连接;其中,在安装的过程中,警戒线15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上述的高压电塔16为施工范围内用于输送高压线16所用电塔。
48.可选地,警戒线15为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因其全绝缘结构,采用抗拉强度高的防纶材料以及光缆较小的热膨胀系数的物理性能,可在高压线防护方法中发挥其耐压高、抗电蚀性能好、防雷击、强耐低温性能等优点,有效减少施工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的电芯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警戒线15为24芯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49.进一步地,警戒线15至少设置三根,至少三根警戒线15沿与高压线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根警戒线15之间的间隔沿远离第一立柱3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在起到限高警示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警戒线15用量,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成本。
50.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警戒线15设有三根,靠近第一立柱3的相邻两根警戒线15之间的间隔l3大于远离第一立柱3的相邻两根警戒线15之间的间隔l4;具体地,l3>l4;需要说明的是,l3和l4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l3=0.5m,l4=0.2m。
51.进一步地,警戒线15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反光层;如此,第二反光层在夜间反射周围的光线,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提高该高压线防护方法的安全性。
52.可选地,警戒线15每隔预设距离在其外表面包覆第二反光层;其中,预设距离和第二反光层的类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警戒线15每隔1m在其外表面包覆红白反光条。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