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2%噻虫嗪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16:4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杀虫剂见效短,杀虫效果差而且有一定的毒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的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虫颗粒剂包含有以下百分含量的原料:噻虫嗪、辛硫磷的累积重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2%~ 15%,辅料补足100%。
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中,所述辅料根据用途不同选用河砂、麦饭石、陶瓷颗粒、棒土、白炭黑、石蜡、k12、mf-5、nno、硫酸铵、轻钙、玉米淀粉、面粉、麦芽糊精、植物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中,该杀虫颗粒剂根据用途不同选用包衣法和造粒法进行制备。
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中,所述包衣法是以惰性矿物质河砂、麦饭石、陶瓷颗粒等为载体,以棒土、白炭黑、植物油、石蜡为辅料,辅助有效成分逐层粘附与载体,最后用染色剂着色、烘干制成。
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中,所述造粒法:将有效成分和k12、mf-5、nno、硫酸铵、轻钙、玉米淀粉、面粉、麦芽糊精、等物质充分混合、搅拌均匀通过挤压造粒机、辊压造粒机、转鼓造粒机、滚筒造粒机等设备将混合物制备成圆柱体或球形颗粒,可用于喷雾、滴灌及撒施。
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2%噻虫嗪
·
辛硫磷颗粒剂中,所述噻虫嗪、辛硫磷的累积重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优选为0.6%~6%。
1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2.1、使液态农药固态化,低毒化。液态农药做成颗粒剂后包装方便,利于储存,运输安全,购买者携带方便;该组分加工成颗粒剂后避免了挥发、漂移,经皮毒性降低,使用更加安全。
13.2、载体多样,多种工艺,持效期长。颗粒剂施入土壤后缓慢释放,在植物根系形成带药保护层,有效保护作物根系不受地下害虫咬噬破坏,为作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供了保障。
14.3、环境相容性好。据测试颗粒剂产品特别是以天然矿物质为载体的颗粒剂,施用后和土壤充分融合,不挥发,不漂移对环境污染较小,避免了对蜜蜂、蚕以及天敌昆虫的伤害。
15.4、使用方便、简便、灵活,省工、省力,可提高施药效率。颗粒剂多用于土壤处理,可在翻耕土地时和肥料一起施入;可在作物移栽时穴施,随苗下地;也可在作物培土时撒施于植株周围,培土覆盖即可,避免了大剂量喷雾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消耗。
16.5、适用于特殊作物,特殊时期。油菜,甘蔗等作物在生长的中后期因植株高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喷雾已无法进行,在根部土壤中试用颗粒剂可有效补充此时因无法喷雾而缺失的防治环节;处在盛花期和挂果期的果树发生虫害,喷雾容易对蜜蜂和天敌造成伤害,而且个别敏感药物喷雾还易造成落花、落果、影响产量。提前在植株根茎周围施用颗粒剂,通过植株内吸传导,有效成分到达植株末梢,安全、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该杀虫颗粒剂包含有以下百分含量的原料:噻虫胺的含量为噻虫嗪含量 0.5%,辛硫磷的百分含量为1.5%,其余用辅料补足100%。
20.噻虫嗪含量0.5%,是烟碱类化合物中内吸传导性较强的杀虫剂。施药后由根系吸收传导至叶片和叶鞘,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污染环境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在土壤中降解迅速,对后茬作物无药害问题,对鱼类安全。
21.辛硫磷含量为1.5%,是一种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杀虫谱广,击倒力强,对鳞翅目幼虫效果极佳。该药施入土壤后避免了光照分解,残效期可长达30
‑‑
60天,兼具熏蒸作用,提高了药效。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农药,更是无公害果品和蔬菜生产的理想地下害虫杀虫剂,可以经久使用。
22.防治对象:
23.本品为与噻虫嗪、辛硫磷复配制剂,广泛适用于葱、姜、蒜及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烟草、蔬菜、牧草、花卉、及其他作物上防治玉米螟、蚜虫、叶蝉、蓟马、飞虱、跳甲、斑潜蝇、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二化螟、三化螟、棉蚜、棉蓟马、桃小食心虫、蝗虫、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草地螟、白蚁等多种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某些鳞翅目害虫及多种刺吸式口器和食叶性害虫。
24.使用方法:
25.1、播种沟(穴)施药。在作物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入播种沟(穴)内,如采用挖穴播种可人工撒施,使用播种机带有定量下药装置施药,则更准确、安全。
26.2、根区根侧追施。在作物培土,灌溉,追肥时距植株10~15厘米处沿垅开沟或在植株旁挖穴撒施,根据作物不同选择单施或者随肥同施,施药后即覆土。
27.3、水田撒施,适用于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保持田间浅水(2~3厘米) 将颗粒剂
与半干细土按1:1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随配随用,均匀撒施与水面。
28.使用效果:
29.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及玉米螟亩用量5000克,防治效果在85%以上,持效期90天以上。
30.防治小麦田金针虫、蚜虫以及其它地下害虫亩用量4500克,防治效果在 90%以上,持效期90天以上。
31.防治葱蓟马及地下害虫亩用量6000克,防治效果在85%以上,持效期90 天以上。
32.防治其它大田作物害虫亩用量3000-4000克,防治效果在90%以上,持效期60天以上。
3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