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04: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对于某一个设备可能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可能会具有不同类型的数据,此时就会可能得到多个不同源的异构数据,为了实现数据的归集,往往需要对不同源的异构数据分别形成的图谱进行融合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谱内的每个实体点都具有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数据。
3.不同源的图谱所对应的设备的维度是不同的,例如第一个图谱和第二图谱中分别包括了供电线路a、供电线路b,供电线路a包括发电站、变电站 和供电线,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可能又分别包括了多个电路器件,此时的图谱中设备的维度可能是不同的,在进行跨业务的图谱融合时,仅仅是将相同的实体点的描述进行融合处理,并无法根据器件的维度的不同实现图谱的分维度融合、展示,导致图谱融合效率低的同时,使得图谱不易查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可以分维度高效地融合图谱,且可以清晰地分维度展现图谱。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包括:a、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源的第一业务图谱,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生成所述第一业务图谱的第一逻辑树,每个第一节点对应一个第一树节点;b、获取第二业务数据源的第二业务图谱,基于所述第二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生成所述第二业务图谱的第二逻辑树,每个第二节点对应一个第二树节点;c、根据第一逻辑树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第一树节点标签,根据第一逻辑树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第二树节点标签;d、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依次选取多个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进行融合,得到多个具有第三树节点的第三逻辑树,根据每个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生成跨业务图谱。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能够在对不同业务源的业务图谱进行融合时,首先会根据每个业务图谱的内实体点的维度描述构建相应的逻辑树,通过逻辑树的方式展现出来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包含关系或非包含关系,使得在对多个不同业务源内相同的实体点进行融合时,按照每个实体点的维度顺序依次进行融合,相较于传统将两个图谱融合的方式具有降低实体、融合效率高的优势,并且在得到决策树后,会得到维度描述相对应的树节点标签,使得通过逻
辑树能够反映出实体点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维度依次确定相应的实体点进行快速的融合。
7.(2)本发明在对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进行融合时,会对相同的实体点的树节点标签进行比对,并且在相同的实体点的树节点标签出现不同时,本发明会根据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对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进行更新校准,使得本发明的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的所有实体点在逻辑上是相互对应的,使得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中未上树的实体点以及未上树逻辑能够被得到,进而保障两个逻辑树在融合前的实体点都是相对应的,不会出现逻辑脱节的情况,保障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融合得到第三逻辑树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保障融合的成功率。
8.(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融合后的图谱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基于逻辑树中实体点的逻辑关系采取不同的展现方式,使得本发明能够对任意一个实体点所包含的其他实体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展示,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了解某个较高维度的设备所包括的所有实体点的状态。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第三逻辑树中的维度数量得到相对应数量的维度切片,使得本发明能够对多个相关联或不相关联并处于相同维度的实体点进行同步的展示,易于工作人员将相同维度的实体点进行横向的比对,为接下来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指导数据、基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1.如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多源异构电力数据的跨业务图谱的融合方法包括步骤a-d,具体如下:a、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源的第一业务图谱,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生成所述第一业务图谱的第一逻辑树,每个第一节点对应一个第一树节点。
12.本方案在进行跨业务图谱融合时,会先对两个需要融合的业务图谱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逻辑树,然后利用对应的逻辑树来高效率的对两个图谱进行融合。
13.首先,本方案会对第一业务数据源的第一业务图谱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第一业务图谱的第一逻辑树,其中,第一逻辑树有多个第一树节点,第一业务图谱中的第一树节点(第一业务图谱中的每个实体点)对应第一逻辑树中的第一树节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业务数据源可以是对应安装业务部门的数据源,第一业务图谱可以是安装业务部门的图谱,图谱里有多个实体点,实体点即上述的第一树节点;实体点对应第一业务图谱中的设备,可以是(供电线路a、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电路器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包括:获取第一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维度描述,得到与所述第一树节点所对应
的维度数字,所述维度数字具有每个第一树节点与其他第一树节点的包含关系或非包含关系。
16.本方案为了构建第一逻辑树,需要对第一业务图谱中的第一树节点进行梳理,找到第一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然后确定对应第一树节点的维度数字。
17.示例性的,维度描述可以是“供电线路a包括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发电站包括电路器件”等等,则供电线路a包含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发电站包含电路器件。对应的,维度数字可以是供电线路a为1,发电站为11、变电站为12、供电线为13,电路器件为111。
18.根据所述维度数字确定多个第一树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生成与第一业务图谱对应的第一逻辑树。
19.可以理解的是,在得到维度数字后,可以确定多个第一树节点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生成对应第一业务图谱的第一逻辑树。
20.b、获取第二业务数据源的第二业务图谱,基于所述第二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生成所述第二业务图谱的第二逻辑树,每个第二节点对应一个第二树节点。
21.与步骤a原理类似,首先,本方案会对第二业务数据源的第二业务图谱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第二业务图谱的第二逻辑树,其中,第二逻辑树有多个第二树节点,第二业务图谱中的第二树节点(第二业务图谱中的每个实体点)对应第二逻辑树中的第二树节点。
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业务数据源例如可以是对应维修业务部门的数据源,第二业务图谱可以是维修业务部门的图谱,图谱里有多个实体点,实体点即上述的第二树节点;实体点对应第二业务图谱中的设备,例如可以是(供电线路a、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电路器件)。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包括:获取第二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维度描述,得到与所述第二树节点所对应的维度数字,所述维度数字具有每个第二树节点与其他第二树节点的包含关系或非包含关系。
24.本方案为了构建第二逻辑树,需要对第二业务图谱中的第二树节点进行梳理,找到第二业务图谱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维度描述,然后确定对应第二树节点的维度数字。
25.示例性的,维度描述可以是“供电线路a包括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发电站包括电路器件”等等,则供电线路a包含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发电站包含电路器件。对应的,维度数字可以是供电线路a为1,发电站为11、变电站为12、供电线为13,电路器件为111。
26.根据所述维度数字确定多个第二树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生成与第二业务图谱对应的第二逻辑树。
27.可以理解的是,在得到维度数字后,可以确定多个第二树节点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生成对应第二业务图谱的第二逻辑树。
28.c、根据第一逻辑树中每个第一树节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第一树节点的第一树节点标签,根据第二逻辑树中每个第二树节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第二树节点的第二树节点标签。
29.本方案在得到第一逻辑树后,其中的第一树节点的位置已经被确定,然后本方案
会利用该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第一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一层为供电线路a”;同理,本方案在得到第二逻辑树后,其中的第二树节点的位置已经被确定,然后本方案会利用该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树节点标签,第二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一层为供电线路a”。
30.d、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依次选取多个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进行融合,得到多个具有第三树节点的第三逻辑树,根据每个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生成跨业务图谱。
31.本方案在步骤a-c确定了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后,可以利用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来将两个图谱对应的融合起来。
32.示例性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一层;供电线路a”,则融合后的第三树节点可以是供电线路c,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一层;供电线路c”,最后利用每个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生成跨业务图谱。
3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逻辑树中的供电线路a的描述信息是针对安装数据的,第二逻辑树中的供电线路a的描述信息是针对维修数据的,跨业务图谱中的供电线路c的描述信息是融合了安装数据和维修数据的。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最后生成的跨业务图谱延续了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生成了对应的第三逻辑树,即最终的跨业务图谱也是以逻辑树的形式展现,可以较为清晰的展现实体和描述信息。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d包括d1-d4:d1,根据相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依次选取多个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得到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
36.本方案为了融合两个逻辑树,会采用对应层的融合,可以高效快速的实现数据的精准融合。本方案会利用相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依次选取多个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得到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
37.示例性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二层;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二树节点标签可以是“第二层;发电站、供电线”;则第一节点集合为“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二节点集合为“发电站、供电线”。
38.d2,确定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基于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生成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
39.在步骤d1得到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后,本方案会确定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基于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生成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
40.示例性的,第一节点集合为“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二节点集合为“发电站、供电线”,则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为“发电站”、“供电线”,那么本方案会将两个“发电站”融合为新的“发电站”的第三树节点,同理,本方案会将两个“供电线
”ꢀ
融合为新的“供电线”的第三树节点。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型是在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相同的情况下,直接将对应的第一树节点和对应的第二树节点融合即可。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基于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生成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包括:将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描述信息和第二描述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三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三描述信息存储至第三树节点。本方案在进行融合时,只需要将相同实体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描述信息和第二描述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三描述信息即可。
43.若所述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相同,则根据第一树节点标签生成与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本方案在对描述信息进行融合后,还需要确定第三树节点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如果第一树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树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则第一树节点标签与第二树节点标签相同,则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
44.将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与相应的第三树节点对应设置。本方案在确定了第三树节点标签后,可以将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与相应的第三树节点对应设置。
45.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不仅确定了第三树节点的描述信息,还确定了第三树节点的维度信息,即第三树节点的位置。
4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不同,则根据所述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对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进行更新校准,得到校准后的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
47.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两个图谱中节点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不同的情况。例如,第一业务图谱中,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安装了供电线路a、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和电路器件,在进行信息描述时为“安装了供电线路a,供电线路a包括发电站、变电站和供电线”、“发电站包括电路器件”;而第二业务图谱中,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维修了供电线路a、变电站、供电线和电路器件,在进行信息描述时为“维修了供电线路a的电路器件”;此时,针对第二层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就会发生变化,具体如下:第一树节点标签:“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层;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三层;电路器件”;第二树节点标签:“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层;电路器件”。此时,第一树节点标签与第二树节点标签不对应。
48.针对上述情况,本方案会根据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对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进行更新校准,得到校准后的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将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与相应的第三树节点对应设置。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不同,则根据所述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对第一树节点标签和第二树节点标签进行更新校准,得到校准后的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上维节点所对应的第一上维实体、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第二上维
实体。示例性的,以“电路器件”为例,第一上维实体为“发电站”,第二上维实体为“供电线路a”。
50.将所述第一上维实体和第二上维实体进行比对,确定第一上维实体和第二上维实体中的区别上维实体和区别上维节点标签。示例性的,以“电路器件”为例,第一上维实体为“发电站”,第二上维实体为“供电线路a”。则对应的区别上维实体为“发电站”,因为区别上维实体为“发电站”在第二树节点中不存在,对应区别上维实体“发电站”的区别上维节点标签为“第二层,发电站”。
51.基于所有的区别上维实体和区别上维节点标签对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进行更新校准,使得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具有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标签。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有的区别上维实体和区别上维节点标签对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进行更新校准,使得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具有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包括:基于区别上维实体对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进行更新,使得更新后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实体是相同的。
53.例如,区别上维实体为“发电站”,利用区别上维实体“发电站
”ꢀ
对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进行更新,使得更新后的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实体是相同的。可以理解的是,更新后的第一逻辑树和第二逻辑树中的所有节点所对应的实体都是相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别上维实体对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进行更新,可以是将区别上维实体为“发电站”添加到第二逻辑树中,使得第二逻辑树中也包括“发电站”的节点。
54.将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根节点的第一树节点标签或第二树节点标签作为初始节点标签。
55.例如,第一上维节点和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根节点均为“供电线路a”,第一上维节点所对应的根节点的第一树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上维节点所对应的根节点的第二树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则初始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
56.基于所述初始节点标签对所有的第一上维节点或第二上维节点的第一上维标签和第二上维标签进行校准。
57.例如,本方案利用初始节点标签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对所有的第一上维节点或第二上维节点进行第一上维标签和第二上维标签的校准。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步骤的校准可以是对所有的节点重新排序,以第二逻辑树为例,将原先的{“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层;电路器件”}校准为“第一层;供电线路a”,“第二层;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三层;电路器件”。
58.根据第一树节点最接近的第一上维节点的第一上维标签,得到第一树节点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标签,根据第二树节点最接近的第二上维节点的第二上维标签,得到第二树节点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标签。
59.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在对逻辑树的节点进行校准后,可以依据第一树节点最接近的第一上维节点的第一上维标签,得到第一树节点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标签,同理,依据第二树节点最接近的第二上维节点的第二上维标签,得到第二树节点更新后的第三树节点
标签。
60.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对缺少的节点进行补充,同时确定补充后节点的位置,以精准的实现两个图谱的融合,并防止数据缺失。
61.d3,确定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不相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基于不相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分别生成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
62.由步骤d2可以看出,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不相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为“发电站”;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安装业务部门安装了“发电站”,则第一节点集合中会出现“发电站”,而维修业务部门没有维修“发电站”,则第二树节点结合中不会出现“发电站”的数据,因此也不会有“发电站”的节点,此时就出现了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的不相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即“发电站”。
63.本方案会基于不相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分别生成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型是在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中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不相同的情况下,无法直接融合,而需要先确定出不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然后利用不同的第一树节点和第二树节点分别生成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
65.可以理解的是,步骤d3融合后,对应“发电站”节点的描述数据中只会存在安装业务部门的数据,而不会存在维修业务部门的数据。
66.d4,基于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生成第三逻辑树,根据所述第三逻辑树中每个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生成跨业务图谱。
67.本方案可以利用第一类型的第三树节点、第二类型的第三树节点生成第三逻辑树,然后根据所述第三逻辑树中每个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第三树节点标签生成跨业务图谱。
6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三逻辑树中所有的第三树节点所对应的维度数量,根据所述维度数量确定第三逻辑树中的显示节点和隐藏节点。
69.示例性的,第一维是供电线路a,第二维是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第三维是电路器件;对应的维度数量为3。本方案会按照每一层(每一维)来确定第三逻辑树中的显示节点和隐藏节点。例如,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为第二层的显示节点和隐藏节点。
70.基于所述显示节点和隐藏节点生成与第三逻辑树对应的初始时刻的跨业务图谱,每个隐藏节点对应至少一个显示节点。
71.示例性的,初始时刻的跨业务图谱可以只显示一个维度的节点,例如只显示第一维供电线路a的节点,则其余的两个维度的点为隐藏节点。
72.获取用户对任意一个显示节点的操作行为,根据所述操作行为对显示节点对应的隐藏节点进行显示,得到操作后的跨业务图谱。
73.示例性的,初始时刻的跨业务图谱只显示一个维度的节点,例如只显示第一维供电线路a的节点,则其余的两个维度的点为隐藏节点,用户的操作行为点击了供电线路a,那么可以显示供电线路a下维被隐藏的节点,例如可以是显示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
对应的节点,然后得到操作后的跨业务图谱。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户对任意一个显示节点的操作行为,根据所述操作行为对显示节点对应的隐藏节点进行显示,得到操作后的跨业务图谱,包括: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相应的显示节点在第三逻辑树中的第三树节点的第三树节点标签,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第三树节点标签的展示维度。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需要确定操作行为所对应的显示节点在第三逻辑树中的第三树节点的第三树节点标签,才可以将对应维度的节点数据展示出来。
75.若所述展示维度为动态展示维度,则根据所述动态展示维度确定与所述第三树节点标签对应的至少一个维度的第三下维节点,对所对应的所有第三下维节点在所述跨业务图谱中进行显示。
76.其中,动态展示维度的含义可以是用户的操作行为如果是点击一下,则展示一个维度,如果点击两下,则展示2个维度。
7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所述展示维度为静态展示维度,则根据所述静态展示维度确定与所述第三树节点标签对应的所有维度的第三下维节点,对所有维度的第三下维节点在所述跨业务图谱中进行显示。
78.其中,静态展示维度的含义可以是用户的操作行为如果是点击一下,则展示该节点以下所有维度的节点数据。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展示维度为分层展示维度,则获取所述第三逻辑树中的维度数量生成与所述维度数量所对应的维度切片。例如,本方案有三个维度,则对应的维度切片也具有三个。
80.基于第三逻辑树中在每个维度的第三树节点生成每个维度切片的实体空位。例如,以第二层(第二维度)为例,具有3个第三树节点,分别为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则对应的该维度切片的实体空位也有3个。
81.将跨业务图谱中的所有实体点分别填充至每个维度切片的实体空位处,得到多个具有实体的维度切片。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可以将对应的实体点填充到对应的实体空位中,例如,以第二层(第二维度)为例,该维度切片的实体空位有3个,那么可以将发电站、变电站、供电线填充到对应的3个实体空位中。
82.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对逻辑树形式的跨业务融合图谱进行所需维度的展示,使得图谱可以被分维度的清晰展现。
8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