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造影导管

2022-07-29 22:0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2.在医生临床过程中,人身体的一些部位不易进行结构或器官对比,对于不易进行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医生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这些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该器官内或者他的周围间隙,使相互产生对比的显影技术,该技术被称之为造影术。造影术是介入医学的一种,是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 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造影导管插入到病变部位进行造影。
3.但是,对于普通造影导管来说,在经过主动脉较短、较宽,头臂干迂曲或主动脉瓣异常、桥血管造影等情况时,需要对导管塑形来完成冠脉造影,但普通导管可塑性差,难以塑形并通过病变,多次尝试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临床风险。且现有的造影导管,其导管长度定形,无法伸缩延长,但医生所遇病况不同,患者不同,往往会造成造影导管长度不足,无法到达病变位置。
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造影导管容易出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影导管,以解决造影导管容易出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造影导管,包括造影导管本体,所述造影导管本体包括:底座、若干依次插装配合的导管和可塑性变形结构;
8.所述底座形成于第一个所述导管的始端;
9.相邻两个所述导管中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个定义为第一导管,另一个定义为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与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插装配合,且二者的插装量可调节且可锁止;
10.所述可塑性变形结构设置于最后一个所述导管的末端。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导管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滑槽和沿所述第一导管的周向延伸的轴向限位槽,所述轴向限位槽与所述轴向滑槽贯通,且所述轴向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滑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滑键,所述滑键能够沿所述轴向滑槽滑动且能够滑入、滑出所述轴向限位槽。
13.可选地,所述轴向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导管的内径圆周均匀排布;所述轴向限位槽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滑键的
数量与所述轴向滑槽的数量相同,且布置位置一一对应。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导管的轴向呈阶梯式延伸的阶梯型滑槽;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阶梯型滑槽配合的滑键,且所述滑键能够沿所述阶梯型滑槽滑动。
15.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靠近其自身始端的外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插装量的刻度。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靠近其自身始端的外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识锁止位置和/或插装量调节位置的标记。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
18.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导管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滑槽和沿所述第二导管的周向延伸的轴向限位槽,所述轴向限位槽与所述轴向滑槽贯通,所述轴向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滑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滑键,所述滑键能够沿所述轴向滑槽滑动且能够滑入、滑出所述轴向限位槽。
19.可选地,所述轴向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径圆周均匀排布;所述轴向限位槽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滑键的数量与所述轴向滑槽的数量相同,且布置位置一一对应。
20.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导管的轴向呈阶梯式延伸的阶梯型滑槽;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阶梯型滑槽配合的滑键,且所述滑键能够沿所述阶梯型滑槽滑动。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靠近其自身末端的外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插装量的刻度。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靠近其自身末端的外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识锁止位置和/或插装量调节位置的标记。
23.可选地,所述底座与第一个所述导管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固定结构。
24.可选地,所述底座为热塑性树脂制作而成的底座。
2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的管壁包括由内到外依次为层叠布置的第一内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外层,其中,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一外层均为高分子塑料层;所述第一中间层为若干层金属编织而成;
26.和/或,所述第二导管的管壁包括由内到外依次为层叠布置的第二内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外层,其中,所述第二内层和所述第二外层均为高分子塑料层;所述第二中间层为若干层金属编织而成。
27.可选地,所述可塑性变形结构包括设置于最后一个所述导管的末端的可变形主体部和位于所述可变形主体部的末端的可变形端头,所述可变形主体部为多层金属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
28.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造影导管,包括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底座、若干依次插装配合的导管和可塑性变形结构;底座形成于第一个导管的始端;相邻两个导管中靠近底座的一个定义为第一导管,另一个定义为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始端与第一导管的末端插装配合,且二者的插装量可调节且可锁止;可塑性变形结构设置于最
后一个导管的末端。该造影导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手术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塑性变形结构进行塑形调整,直至满足并顺利通过血管内的复杂区域;通过调整相邻两个导管的插装量,可以实现造影导管整体长度的调节,当导管到达靶定区域后,也即可塑性变形结构到达病变位置时,锁止相邻两个导管的插装量,然后开始推送造影剂造影,进行诊断治疗,由于造影导管的长度伸缩延长,并且可塑性变形结构能够适应并顺利通过血管内的复杂区域,因此,能够有效避免造影导管出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未经过轴向滑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经过轴向滑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的内径管壁上设置轴向滑槽和轴向限位槽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的内径管壁上设置阶梯型滑槽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管沿轴向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主体部沿轴向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端头沿轴向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管沿轴向剖开且未经过轴向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管沿轴向剖开且经过轴向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键处于轴向限位槽时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插装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4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键处于轴向滑槽时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插装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44.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端头的一种塑性变形的剖视示意图;
45.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端头的另一种塑性变形的剖视示意图。
46.其中,图1-图16中:
47.底座1、可塑性变形结构2、可变形主体部201、可变形端头202、第一导管3、第一内层301、第一中间层302、第一外层303、第二导管4、第二内层401、第二中间层402、第二外层403、轴向滑槽5、轴向限位槽6、滑键7、阶梯型滑槽8。
具体实施方式
48.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造影导管,以解决造影导管容易出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的问题。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请参阅图1-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造影导管,包括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底座1、若干依次插装配合的导管和可塑性变形结构2;底座1形成于第一个导管的始端;相邻两个导管中靠近底座1的一个定义为第一导管3,另一个定义为第二导管4:第二导管4的始端与第一导管3 的末端插装配合,且二者的插装量可调节且可锁止;可塑性变形结构2设置于最后一个导管的末端。
51.该造影导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手术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塑性变形结构进行塑形调整,直至满足并顺利通过血管内的复杂区域;通过调整相邻两个导管的插装量,可以实现造影导管整体长度的调节,当导管到达靶定区域后,也即可塑性变形结构到达病变位置时,锁止相邻两个导管的插装量,然后开始推送造影剂造影,进行诊断治疗,由于造影导管的长度伸缩延长,并且可塑性变形结构能够适应并顺利通过血管内的复杂区域,因此,能够有效避免造影导管出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的问题。
52.需要说明的是,
5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导管4的始端与第一导管3的末端插装配合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为第一导管3的末端套设于第二导管4的始端,也可以为第二导管4的始端套设于第一导管3的末端,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54.下面结合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插装配合的不同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55.当第一导管3的末端套设于第二导管4的始端时,二者实现插装后插装量可调节且可锁止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第一导管3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第一导管3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滑槽5和沿第一导管3的周向延伸的轴向限位槽6,轴向限位槽6与轴向滑槽5贯通,且轴向限位槽6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轴向滑槽5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滑键7,滑键7能够沿轴向滑槽5滑动且能够滑入、滑出轴向限位槽6。当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的插装量需要调节时,通过使第一导管相对第二导管转动,当滑键转动至轴向滑槽的位置时,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的插装量可以通过相对抽拉或者相对插入实现插装量的调节,当调节至需求的长度后,再通过转动第一导管,使第一导管相对第二导管转动,使得滑键滑入轴向限位槽即可实现轴向位置的锁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滑键在轴向限位槽的位置更加稳定可靠,轴向限位槽上可以设置凸点,滑键上可以设置有能够与凸点配合凹坑,从而实现定位;当然也可以是,轴向限位槽上设置凹坑,滑键上设置有能够与凹坑配合凸点,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布置,只要能够实现定位即可。其中,针对于常用的造影管的结构而言,轴向滑槽的长度具体可以为10mm、宽度具体可以为0.4mm、深度具体可以为0.2mm;轴向限位槽的排布间隔可以为0.6mm、宽度具体可以为 0.4mm、深度具体可以为0.2mm。
56.同理,滑键的具体尺寸结构,可以为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的具体尺寸可以为长
0.4mm,宽0.4mm,高0.2mm。
57.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凸点配合凹坑的方式实现定位(也即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的插装位置稳定悬停),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定位结构形式,比如二者插装后具有一定的摩擦阻力,通过该摩擦阻力实现插装位置稳定悬停。
58.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使得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插装量调节时更加稳定可靠,上述轴向滑槽5的数量优选设计成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一导管3的内径圆周均匀排布;轴向限位槽6为形成于第一导管3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的环形凹槽;滑键7的数量与轴向滑槽5的数量相同,且布置位置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滑槽5的数量设计成至少为两个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仅设置一个轴向滑槽和与该轴向滑槽配合的滑键。
59.以两个轴向滑槽和两个滑键为例,当手术操作者得知,准确的延长尺寸讯息后,通过调节插装量使得长度满足使用要求,通过旋转90度两个滑键分别划入各自对应侧的轴向限位凹槽内完成轴向锁死。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键与轴向滑槽及轴向限位槽配合实现插装量调节和锁止的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一导管3的末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第一导管3的轴向呈阶梯式延伸的阶梯型滑槽8;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与阶梯型滑槽8配合的滑键7,且滑键7能够沿阶梯型滑槽8滑动。通过在第一导管3的内径管壁上设置阶梯型滑槽8的结构形式,当滑键7滑动至阶梯型滑槽8沿第一导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部分时,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的插装量可调节,当滑键7滑动至阶梯型滑槽8沿第一导管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部分时,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的插装量调节被限制。其中插装量调节被限制的具体形式,可以通过转动角度来定,比如没转动15 度,阶梯型滑槽就会由被限制位置滑入可调节位置。
61.实际工作过程中,术者逆时针轻轻旋转造影导管的第二导管一定角度(比如15
°
),第二导管上的滑键离开阶梯型滑槽的轴向限位部分,然后第二导管可沿第一导管上的阶梯型滑槽向前滑动,直至滑行到滑槽尽头,若长度满足术者需求,即可顺时针旋转第二导管一定角度(比如15
°
),第二导管的滑键转入第一导管上阶梯型滑槽的轴向限位部分,导管锁死。若不满足需求,术者可逆时针旋转第二导管某一预设角度(比如90
°
),滑键进入下一段阶梯型滑槽,继续向前滑动,直至尽头,术者根据使用情况,判断长度是否满足,若满足需求,顺时针旋转第二导管,角度同上,导管锁死,如不满足,继续重复上诉步骤,直至满足术者使用长度,然后进行造影诊断。
62.具体地,第二导管4靠近其自身始端的外径管壁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显示插装量的刻度,并且第二导管4靠近其自身始端的外径管壁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标识锁止位置和/或插装量调节位置的标记。通过设置刻度可以方便手术操作人员知晓当前插装量的具体调节长度,通过标记,使得手术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知晓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当前配合的位置是处于插装量可调节的位置,还是处于插装量锁止的位置,从而操作更加方便。
63.当第二导管4的始端套设于第一导管3的末端时,二者实现插装后插装量可调节且可锁止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第二导管4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滑槽和沿第二导管4的周向延伸的轴向限位槽,轴向限位槽与轴向滑槽贯通,轴向
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轴向滑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第一导管3的末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滑键,滑键能够沿轴向滑槽滑动且能够滑入、滑出轴向限位槽。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导管3的末端套设于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64.同样地,轴向滑槽的数量优选设计成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二导管4的内径圆周均匀排布;轴向限位槽为形成于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的环形凹槽;滑键的数量与轴向滑槽的数量相同,且布置位置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滑槽5的数量设计成至少为两个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仅设置一个轴向滑槽和与该轴向滑槽配合的滑键。
65.同理,上述滑键与轴向滑槽及轴向限位槽配合实现插装量调节和锁止的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二导管4的始端的内径管壁上形成有沿第二导管4的轴向呈阶梯式延伸的阶梯型滑槽;第一导管3的末端的外径管壁上形成有与阶梯型滑槽配合的滑键,且滑键能够沿阶梯型滑槽滑动。
66.同理,第一导管3靠近其自身末端的外径管壁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显示插装量的刻度;进一步地,第一导管3靠近其自身末端的外径管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标识锁止位置和/或插装量调节位置的标记。通过设置刻度可以方便手术操作人员知晓当前插装量的具体调节长度,通过标记,使得手术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知晓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当前配合的位置是处于插装量可调节的位置,还是处于插装量锁止的位置,从而操作更加方便。
6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底座1与第一个导管可以设计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式固定结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布置。
68.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一般采用热塑性树脂制作而成,比如,聚丙烯、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
6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导管3的管壁具体可以包括由内到外依次为层叠布置的第一内层301、第一中间层302和第一外层303,其中,第一内层301和第一外层303一般均优选为高分子塑料层;第一中间层302 优选为若干层金属编织而成,其中,第一内层301和第一外层303均可以为高分子塑料层,比如,第一内层301采用ptfe、第一外层303采用尼龙高分子材料;第一中间层302为若干层金属编织而成,比如不锈钢、铂钨合金、镍钛合金编织管;同理,第二导管4的管壁具体可以包括由内到外依次为层叠布置的第二内层401、第二中间层402和第二外层403,其中,第二内层401 和第二外层403均可以为高分子塑料层,比如,第二内层采用ptfe、第二外层采用尼龙高分子材料;第二中间层402为若干层金属编织而成,比如不锈钢、铂钨合金、镍钛合金编织管。
70.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可塑性变形结构2具体包括设置于最后一个导管的末端的可变形主体部201和位于可变形主体部201的末端的可变形端头202,其中,可变形主体部201具体可以为多层金属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通过设计成多层金属编织的网管状结构,能够有助于提高可塑性变形结构的可塑性,从而有助于造影导管通过复杂部位的能力。其中,多层金属编织的网管状结构,具体可以是多层不锈钢编织网与铂铱合金编织网层叠或组合编织而成,也可以是多层不锈钢编织网与镍钛合金组合编织,还可以是多层不锈钢编织网与多段轴向相连的镍钛合金编织网,多段镍钛合金编织网通过多根铂铱合金丝轴向相连,通过镍钛合金编织层更有助于提高导管的可塑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
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71.需要说明的是,不锈钢编织网具体可以由四根直径为0.05mm的细丝编织而成,镍钛合金编织网由四根直径为0.08的镍钛丝编织而成,通过八根直径为0.08的铂铱合金丝轴向相连。
72.另外,可变形端头202具体可以为非编织结构,材质具体可以为ptfe、 pebax等多层高分子材料组成,降低强度,提高柔软度,起到避免戳伤血管的作用。
73.术者逆时针轻轻旋转本可延长造影导管的第二编织管200,角度为15
°
,第二编织管上的滑键201离开键槽101,然后第二编织管200可沿第一编织管 100滑槽102向前滑动,直至滑行到滑槽尽头,若长度满足术者需求,即可顺时针旋转第二编织管200,角度为15
°
,第二编织管滑键转入第一编织管100 键槽101,导管锁死。若不满足需求,术者可逆时针旋转第二编织管200,角度为90
°
,滑键进入下一段滑槽,继续向前滑动,直至尽头,术者根据使用情况,判断长度是否满足,若满足需求,顺时针旋转第二编织管200,角度同上,导管锁死,如不满足,继续重复上诉步骤,直至满足术者使用长度,然后进行造影诊断。
74.若术者所遇患者体内血管较为迂曲,冠脉开口过高或过低,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可塑形延长造影导管根据患者的血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体外塑形,使用时在体外的时候可徒手将可塑形段塑造为术者需要的形状,如图16。塑形段采用6段镍钛丝编织网设计,通过8根铂铱合金丝轴向相连,镍钛合金的超高可塑形性质,大幅提高导管的可塑形能力。
75.以上过程中因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故导管可根据使用情况,伸缩调节,避免出现频繁更换导管的情况,且导管远端不锈钢与多段镍钛合金编织网设计,大幅提高了导管的可塑形能力,适用于各种血管形状,大大降低了术者的手术时间,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远端无编织丝段设计,头端柔软顺滑,方便导管推送,避免戳伤血管,提高了安全性。
7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7.应当理解,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78.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9.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 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80.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81.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流程图,则该流程图是用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
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8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