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目前医疗领域的介入手术治疗中,经股动、静脉路径的穿刺最为常见。介入手术结束后需要对动、 静脉血管上的穿刺口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静脉血管上的穿刺口处理较为简单;动脉血管上的穿刺口处理较为复杂,其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手指按压法或机械压迫法进行止血。手指按压法较难掌握,如果按压太轻则容易出现动脉大出血,如果按压太紧又容易形成肢体动脉血栓,按压不当也会在穿刺部位产生血肿,如果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不好,则会产生较大面积青紫和皮下包块。此外,因为手指按压的方法需要人工对动脉血管的局部压迫止血,压迫时间一般要达到半个小时左右,给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带来负担。
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通过设置一软胶板,并在软胶板的下端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一止血片,并通过固定件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从而能够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来进行对止血片作用于伤口处的压力调节,从而使止血片能够以一个合理的压力进行按压止血,以减轻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包括软胶板,所述软胶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远离所述软胶板的一侧设置有止血片,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至少设置一组的气囊,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气囊一一对应的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均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口所对应的气囊连通,所述软胶板的左右两侧面还设置有固定件。
7.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气囊从上往下依次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上端面与所述软胶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四气囊的下端面与所述止血片的上端面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在充满气后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均呈长方体形或圆柱体形。
9.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在充满气后的高度均为2mm

3mm。
10.优选的,所述充气口与其所对应的充气管均通过单向进气阀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束带、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一端与所述软胶板
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束带的一端与所述软胶板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束带、第二束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
13.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固定件等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软胶板的左右两侧面上。
14.优选的,所述止血片远离所述第四气囊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抗菌止血凝胶层。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一充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一充气口连通。
16.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第二充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二充气口连通。
17.优选的,所述第三气囊通过第三充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三充气口连通。
18.优选的,所述第四气囊通过第四充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四充气口连通。
19.优选的,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排与所述气囊一一对应的放气口,所述放气口均通过各自的放气管与放气口所对应的气囊连通,所述放气口与其所对应的放气管均通过单向出气阀连通。
20.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一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一放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第二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二放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囊通过第三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三放气口连通;所述第四气囊通过第一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的上端面设置的第四放气口连通。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通过设置一软胶板,并在软胶板的下端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一止血片,并通过固定件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从而能够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来进行对止血片作用于伤口处的压力调节,从而使止血片能够以一个合理的压力进行按压止血,以减轻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的负担。
23.(2)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通过将压力调节组件设置成层叠分布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且其在充满气后大小、形状均相同,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的对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或第四气囊进行充气,根据气囊的充气个数来实现对压力的调节,方便调节和操作,采用气囊能够使患者感到舒适,没有硬物隔阂。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板结构剖视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28.图中:1、软胶板;3、止血片;41、第一束带;42、第二束带;43、连接件;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第三气囊;8、第四气囊;9、第一充气管;10、第二充气管;11、第三充气管;12、第四充气管;13、第一充气口;14、第二充气管;15、第三充气管;16、第四充气管;17、第一放气口;18、第二放气口;19、第三放气口;20、第四放气口;21、单向进气阀;22、抗菌止血凝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止血装置,包括软胶板1,所述软胶板1的下端面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远离所述软胶板1的一侧设置有止血片3,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至少设置一组的气囊,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气囊一一对应的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均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口所对应的气囊连通,所述软胶板1的左右两侧面还设置有固定件。通过该设置,能够保证通过固定件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需要位置处,且止血片3能够覆盖在患者的伤口处,通过充气口能够给其对应的气囊充气,使其充满气后均有一定的厚度,从而能够给止血片3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实现对止血片3作用于伤口处的压力的调节,从而使止血片3能够以一个合理的压力进行按压止血。
32.所述气囊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气囊从上往下依次分别为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第四气囊8,所述第一气囊5的上端面与所述软胶板1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四气囊8的下端面与所述止血片3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气囊5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气囊6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气囊6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气囊7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三气囊7的下端面与所述第四气囊8的上端面连接。通过将压力调节组件设置成层叠分布,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的对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或第四气囊8进行充气,根据气囊的充气个数来实现对止血片3作用于伤口处的压力的调节。
33.所述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第四气囊8在充满气后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均呈长方体形或圆柱体形。
34.所述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第四气囊8在充满气后的高度均为2mm

3mm。
35.所述充气口与其所对应的充气管均通过单向进气阀21连通。
36.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束带41、第二束带42,所述第一束带41的一端与所述软胶板1
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束带42的一端与所述软胶板1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束带41、第二束带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3连接。
37.所述连接件43为魔术贴。
38.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固定件等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软胶板1的左右两侧面上。通过该设置,多组固定件能够使软胶板1紧紧的固定在患者需要处,且能够在固定的更加稳定、牢固,防止其滑动。
39.所述止血片3远离所述第四气囊8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抗菌止血凝胶层22。通过该设置,抗菌止血凝胶层22覆盖在伤口处,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止血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伤口处的感染风险。
40.所述第一气囊5通过第一充气管9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一充气口13连通。
41.所述第二气囊6通过第二充气管10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二充气口14连通。
42.所述第三气囊7通过第三充气管11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三充气口15连通。
43.所述第四气囊8通过第四充气管12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四充气口16连通。
44.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排与所述气囊一一对应的放气口,所述放气口均通过各自的放气管与放气口所对应的气囊连通,所述放气口与其所对应的放气管均通过单向出气阀连通。通过控制单向出气阀能够控制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第四气囊8中气体的是否排出。
45.所述第一气囊5通过第一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一放气口17连通;所述第二气囊6通过第二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二放气口18连通;所述第三气囊7通过第三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三放气口19连通;所述第四气囊7通过第一放气管与所述软胶板1的上端面设置的第四放气口20连通。通过该设置,方便对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第四气囊8中气体的排出,方便收纳,方便下次使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