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1:0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


背景技术:

2.在水库、湖泊、河流、近岸等静稳、遮风、避浪水域,水域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部门有迫切需求设计一种能诱集底层鱼类、习于钻洞鱼类、大空间结构的人工浮鱼礁系统;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亟需设计一种外观独特、造型别致、设置在浅水水域、适合浅水观察的浮鱼礁系统;同时,科研从业人员有迫切需求设计一种能监测表底层鱼群聚集区别、水文生物状况差异、具有涌升流特质的浮鱼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包括一浮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鱼礁主体包括中空的钢管和四角架,所述钢管与所述四角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连接,所述四角架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钢管的下开口,所述四角架包括第一框架和四个第二框架,所述四个第二框架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和四个第二钢管,所述第一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钢管的下开口,所述四个第二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四个第二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四个第二钢管的下开口;
5.位于上方的四角架的中央通过一链条连接有一中空的钢制浮球,所述钢制浮球的壁厚为90mm,所述钢制浮球的直径为1000mm,位于下方的四角架的中央连接有锚链,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四角架,所述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一固定块。
6.本实用新型根据自身需要可设置于水库、湖泊、河流、近岸等情景中,可作为休闲旅游景点,方便开展潜水、游钓为一体的休闲活动,也适合科研人员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和研究,亦适合动物环保组织人员用以保护底层和钻洞型鱼类资源的设备之用。该浮鱼礁的直筒流线性设计,外观简洁,造型新颖,适合科研、教育、娱乐、管理、保护等综合用途使用。该发明具有很强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7.进一步优选,所述四角架是由直径80mm的实心钢管焊接而成的支架,所述第一框架是边长为1400mm的正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是边长为1000mm的正方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直角与相邻的第二框架的直角间距为180mm。
8.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框架之间的间距便于后续钢管之间的设置无间隙。
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钢管的内径为1416mm、外径为1506mm,所述第二钢管的内径为2000mm、外径为2090mm,所述第一钢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钢管的长度均为8000mm,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二钢管互相焊接。
10.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钢管的尺寸从而能够使钢管的位置与框架之间的间隙契合。
11.进一步优选,所述钢管是呈直筒型结构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壁设有多个钢圈,相邻两个钢圈的间距为1000mm。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钢圈能够提高了钢管的强度。
13.进一步优选,所述链条是直径50mm、长500mm的链条结构。
14.进一步优选,所述锚链是由直径为50mm的环状结构连接构成的锚链,所述环状结构是铁制的环状结构,所述锚链上镀有防腐油漆。
15.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块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重20t。起到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鱼礁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鱼礁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浮鱼礁主体的俯视图;
19.图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一钢管、4.第二钢管、5.链条、6.钢制浮球、7.锚链、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1.参见图1-图3,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包括一浮鱼礁主体,浮鱼礁主体包括中空的钢管和四角架,钢管与四角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连接,四角架分别固定在钢管的上开口和钢管的下开口,四角架包括第一框架1和四个第二框架2,四个第二框架分别焊接在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钢管包括第一钢管3和四个第二钢管4,第一框架分别固定在第一钢管的上开口和第一钢管的下开口,四个第二框架分别固定在四个第二钢管的上开口和四个第二钢管的下开口;位于上方的四角架的中央通过一链条5连接有一中空的钢制浮球6,钢制浮球的壁厚为90mm,钢制浮球的直径为1000mm,位于下方的四角架的中央连接有锚链7,锚链的一端连接四角架,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一固定块8。
22.本实用新型根据自身需要可设置于水库、湖泊、河流、近岸等情景中,可作为休闲旅游景点,方便开展潜水、游钓为一体的休闲活动,也适合科研人员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和研究,亦适合动物环保组织人员用以保护底层和钻洞型鱼类资源的设备之用。该浮鱼礁的直筒流线性设计,外观简洁,造型新颖,适合科研、教育、娱乐、管理、保护等综合用途使用。该发明具有很强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23.进一步优选,四角架是由直径80mm的实心钢管焊接而成的支架,第一框架是边长为1400mm的正方形框架,第二框架是边长为1000mm的正方形框架,第一框架的直角与相邻的第二框架的直角间距为180mm。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框架之间的间距便于后续钢管之间的设置无间隙。
24.进一步优选,第一钢管的内径为1416mm、外径为1506mm,第二钢管的内径为2000mm、外径为2090mm,第一钢管的长度与第二钢管的长度均为8000mm,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互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钢管的尺寸从而能够使钢管的位置与框架之间的间隙契合。
25.进一步优选,钢管是呈直筒型结构的钢管,钢管的外壁设有多个钢圈,相邻两个钢圈的间距为1000mm。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钢圈能够提高了钢管的强度。
26.进一步优选,链条是直径50mm、长500mm的链条结构。
27.进一步优选,锚链是由直径为50mm的环状结构连接构成的锚链,环状结构是铁制的环状结构,锚链上镀有防腐油漆。
28.进一步优选,固定块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固定块,固定块重20t。起到稳定效果。
2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包括一浮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鱼礁主体包括中空的钢管和四角架,所述钢管与所述四角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连接,所述四角架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钢管的下开口,所述四角架包括第一框架和四个第二框架,所述四个第二框架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和四个第二钢管,所述第一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钢管的下开口,所述四个第二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四个第二钢管的上开口和所述四个第二钢管的下开口;位于上方的四角架的中央通过一链条连接有一中空的钢制浮球,所述钢制浮球的壁厚为90mm,所述钢制浮球的直径为1000mm,位于下方的四角架的中央连接有锚链,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四角架,所述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一固定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角架是由直径80mm的实心钢管焊接而成的支架,所述第一框架是边长为1400mm的正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是边长为1000mm的正方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直角与相邻的第二框架的直角间距为1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内径为1416mm、外径为1506mm,所述第二钢管的内径为2000mm、外径为2090mm,所述第一钢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钢管的长度均为8000mm,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二钢管互相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是呈直筒型结构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壁设有多个钢圈,相邻两个钢圈的间距为10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是直径50mm、长500mm的链条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是由直径为50mm的环状结构连接构成的锚链,所述环状结构是铁制的环状结构,所述锚链上镀有防腐油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重20t。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浮漂钢框架长筒型浮鱼礁,包括一浮鱼礁主体,浮鱼礁主体包括中空的钢管和四角架,钢管与四角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连接,四角架分别固定在钢管的上开口和钢管的下开口,四角架包括第一框架和四个第二框架,四个第二框架分别焊接在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和四个第二钢管,第一框架分别固定在第一钢管的上开口和第一钢管的下开口,四个第二框架分别固定在四个第二钢管的上开口和四个第二钢管的下开口;位于上方的四角架的中央通过一链条连接有一中空的钢制浮球,钢制浮球的壁厚为90mm,钢制浮球的直径为1000mm,位于下方的四角架的中央连接有锚链,锚链的一端连接四角架,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一固定块。一固定块。一固定块。


技术研发人员:许敏 张寒野 宋学锋 李惠玉 金艳 胡芬 朱越 袁兴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