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0:5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电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背景技术:

2.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是一种高强、高抗裂性、高刚度、高韧性、高抗碰撞性等性能的一种新型杆塔材料,但现有的装置还存在一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方案用以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30312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冻裂环形混凝土电杆,包括混凝土电杆本体,混凝土电杆本体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槽口,混凝土电杆本体的底端置于槽口内,槽口的内壁与混凝土电杆本体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垫,槽口的上方与混凝土电杆本体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半圆形密封环,两个半圆形密封环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杆,连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混凝土电杆本体的下端内部为中空凹槽,中空凹槽内设有防水棉柱,防水棉柱的底端贯穿中空凹槽延伸至外部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密封垫、半圆形密封环、连接板和防水棉柱的配合使用,可防止潮气进入到中空凹槽内使混凝土电杆发生冻裂的现象;
4.不便于根据需要对该装置进行向上延伸加长,不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且实用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具有能够根据需要对该装置进行向上延伸加长,有利于对该装置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且提高该装置实用效果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包括:固定安装底座,所述固定安装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预埋件,且预埋件的外侧设置有凸状结构,所述固定安装底座的中部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柱体,且第一连接柱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柱体,所述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防护组件;
7.顶板,其设置在第二连接柱体的上端,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绝缘子钢脚,且顶板和第二连接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斜向连接支杆,所述第一连接柱体和第二连接柱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内置钢筋条;
8.第一固定安装块,其设置在第二连接柱体的下端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柱体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安装块,且第二固定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栓,并且第一调节栓的下端外侧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固定安装块的外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调节栓。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该装置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也便于拆卸进行后期维护。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埋件关于固定安装底座的下端四个拐角均匀设置,且预埋件的外侧设置的凸状结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并且预埋件通过焊接与固定安装底座构成一体化结构。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固定安装底座稳定的安装在地里,避免因风大导致断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子钢脚在顶板的上端均匀设置,且顶板通过焊接与斜向连接支杆和第二连接柱体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第二连接柱体和第一连接柱体的内部均有设置的内置钢筋条横截面为环形。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强第一连接柱体和第二连接柱体的整体韧性,避免产恒晃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栓分别贯穿于第一固定安装块和第二固定安装块,且第一调节栓和调节螺母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在第二外壳体的前端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均与第二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第一连接柱体和第二连接柱体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延伸加长。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连接角件、第三调节栓和第四调节栓;
17.第一支撑块,其设置在固定安装底座的上表面左侧;
18.第二支撑块,其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关于固定安装底座中心线的对称面;
19.连接角件,其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外侧;
20.第三调节栓,其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固定安装底座的连接处;
21.第四调节栓,其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一连接柱体的连接处。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防护组件的作用下提高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与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采用贴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和固定安装底座均与第三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一连接柱体均与第四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第一连接柱体和固定安装底座产生断裂,导致该装置受损。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栓分别贯穿于第一固定安装块和第二固定安装块,且第一调节栓和调节螺母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能够使第一连接柱体和第二连接柱体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也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延伸加长,提高高度,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可调性;
2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第一支
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与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采用贴合的方式相连接,能够使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之间的连接处受到外力保护,配合第一支撑块和固定安装底座均与第三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一连接柱体均与第四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有利于避免因风大导致固定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接柱体之间产生断裂,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外壳体在第二外壳体的前端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均与第二调节栓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能够对第一固定安装块和第二固定安装块进行保护,避免因风吹雨打导致锈迹破损,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固定安装底座;2、预埋件;3、凸状结构;4、第一连接柱体;5、第二连接柱体;6、顶板;7、绝缘子钢脚;8、内置钢筋条;9、斜向连接支杆;10、第一固定安装块;11、第二固定安装块;12、第一调节栓;13、调节螺母;14、第一外壳体;15、第二外壳体;16、第二调节栓;17、防护组件;171、第一支撑块;172、第二支撑块;173、连接角件;174、第三调节栓;175、第四调节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特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包括:固定安装底座1、预埋件2、凸状结构3、第一连接柱体4、第二连接柱体5、顶板6、绝缘子钢脚7、内置钢筋条8、斜向连接支杆9、第一固定安装块10、第二固定安装块11、第一调节栓12、调节螺母13、第一外壳体14、第二外壳体15、第二调节栓16和防护组件17;
37.如附图1和附图3中所示,首先将固定安装底座1通过预埋件2预埋在地里,设置预埋件2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凸状结构3,然后浇筑混凝土,使固定安装底座1更加牢固,避免连根拔起;
38.如附图1和附图4中所示,设置第一连接柱体4的上端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安装块11,第二连接柱体5的下端外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安装块10,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延伸加长,使第一调节栓12贯穿于第一固定安装块10和第二固定安装块11与调节螺母13进行螺纹连接,能够使第一连接柱体4和第二连接柱体5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也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延伸加长,提高高度,配合第一外壳体14在第二外壳体15的前端构成转动结构,将第一外壳体14和
第二外壳体15与第一固定安装块10和固定安装块11进行卡合,然后利用第二调节栓16将第一外壳体14和第二外壳体15进行螺纹连接,能够对第一固定安装块10和第二固定安装块11进行保护,避免因风吹雨打导致锈迹破损;
39.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中所示,设置顶板6通过焊接与斜向连接支杆9和第二连接柱体5构成一体化结构,且第二连接柱体5和第一连接柱体4的内部均设置的内置钢筋条8横截面为环形,能够在均匀设置的绝缘子钢脚7上进行电缆电线缠绕,然后将第一支撑块171和第二支撑块172相卡合,能够使两者与固定安装底座1和第一连接柱体4进行贴合设置,接着将连接角件173摆放在第一支撑块171和第二支撑块172的连接处,使固定安装底座1和第一连接柱体4分别利用第三调节栓174和第四调节栓175进行螺纹连接,有利于避免因风大导致固定安装底座1和第一连接柱体4之间产生断裂。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