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21:3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制冷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


背景技术:

2.螺杆空压机采用预成套配置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只需单一的电源连接及压缩空气连接,并内置冷却系统,令安装工作大为简化,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以其高效能、高效率、免维护、高度可靠等优点始终如一的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压缩空气,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采用预成套配置,只需单一的电源连接及压缩空气连接,并内置冷却系统,令安装工作大为简化。
3.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螺杆空压机因其具有可靠性高、动平衡强、占地面积小、容积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已经在商用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传统的螺杆空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螺杆空压机一般采用气压差增载,容易存在增压滞懈的可能,当空气经阳极轴和阴极轴增压后所排出的气压强度值与吸气压差处于较低的范围时,容易出现增压滞懈的现象,严重影响螺杆空压机的增压效率,且未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螺杆空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螺杆空压机一般采用气压差增载,容易存在增压滞懈的可能,当空气经阳极轴和阴极轴增压后所排出的气压强度值与吸气压差处于较低的范围时,容易出现增压滞懈的现象,严重影响螺杆空压机的增压效率,且未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部的腔室内分别设置有阳极轴和阴极轴,并且机身侧端面对应阴极轴和阳极轴的位置处设置有同一个齿轮箱,所述机身远离齿轮箱的一端设有机盖,并且阳极轴表面对应机盖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动涡盘,并且机盖内侧壁上对应动涡盘的位置处设置有静涡盘,所述机盖的顶部卡接有第一恒压管,所述第一恒压管远离机盖的一端与第一恒压室相近的一面相连通,所述第一恒压室背离第一恒压管的一面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储压室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储压室与机身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机身背离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二恒压室相近的一面相连通,所述第二恒压室背离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卡接有第二恒压管,所述第二恒压管远离第二恒压室的一端卡接在机身表面对应阳极轴和阴极轴的位置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齿轮箱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阴极轴和阳极轴的表面,所述阳极轴的端部与驱动设备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设备位于齿轮箱背离机身的一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相对面均啮合有中部齿轮,且两个中部齿轮的相对面互相啮合,所述中部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齿轮箱的内侧壁上。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恒压室内部靠近第一恒压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斗形体,所述第一斗形体内套接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背离第一恒压管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背离第一阀体一端的内侧卡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恒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座,且该抵座滑动连接在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的内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螺纹筒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一恒压室内侧的顶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二恒压室内部靠近第二连接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斗形体,所述第二斗形体内套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背离第二连接管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支撑装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装置背离第二阀体一端的内侧卡接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第二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座,且该抵座滑动连接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内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二螺纹筒上固定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三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三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第二恒压室的内侧壁上。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的表面通过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恒压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表面通过第二支撑座与第二恒压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轴远离第一主动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二转接轴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外筒,所述连接外筒表面通过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恒压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外筒的内部套接有连接内杆,所述连接内杆的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内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背离连接内杆的一端与所对应抵座相近的一面搭接。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储压室的顶部设置有压强表,所述机盖和齿轮箱相近的一面通过螺钉分别与机身相近的一面可拆卸连接。
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动涡盘、静涡盘、第一恒压室、第二恒压室、储压室、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第一螺纹筒、第二螺纹筒以及抵座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阳极轴还可带动动涡盘在静涡盘上进行同步旋转动作,使得经阳极轴和阴极轴压缩后的空气在流经机盖的过程进而二次增压,便可使机盖内侧的气压高于阳极轴和阴极轴所处腔室内的气压强度,进而可为后续的控压提供基础条件,储压室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自动补充到机身内,提高机身内部对应阳极轴和阴极轴处的气压强度,有效解决了因吸排气压差较小的状态下螺杆空压机增载缓慢或不能增载的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阳极轴和阴极轴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有效提高阳极轴和阴极轴对气体的增压效果。
27.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动涡盘、静涡盘、阴极轴、阳极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驱动设备和中部齿轮,控制驱动设备运行,驱动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其输出轴可带动阳极轴在机身的内部进行旋转动作,阳极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还可利用主动齿轮、中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将扭力转嫁至阴极轴上,使阴极轴和阳极轴在机身的内部进行绞合动作,与此同时,阳极轴还可带动动涡盘在静涡盘上进行同步旋转动作,使得经阳极轴和阴极轴压缩后的空气在流经机盖的过程进而二次增压,便可使机盖内侧的气压高于阳极轴和阴极轴所处腔室内的气压强度,进而可为后续的控压提供基础条件。
28.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恒压室、第二恒压室、储压室、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第一斗形体、第二斗形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别在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中支撑弹簧的支撑效果下,在未受到来至于外界的作用力时将会始终分别吻合连接在第一斗形体和第二斗形体的内部,初始情况下,由于储压室内的气压值远低于机盖内的气压强度,使得第一阀体靠近第一恒压管一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另一面来至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及储压室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第一阀体脱离第一斗形体,并解除对第一斗形体的截留作用效果,使机盖内的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到储压室内,此时第二阀体靠近第二恒压管一面所受到来至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及机身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等于另一面受到来至于储压室内侧气压强度所产生的推力,若阳极轴和阴极轴所处腔室气压强度出现异常,即机身吸气口和阳极轴排气口处于气压强度差较小的状态下,此时储压室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自动补充到机身内,提高机身内部对应阳极轴和阴极轴处的气压强度,有效解决了因吸排气压差较小的状态下螺杆空压机增载缓慢或不能增载的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阳极轴和阴极轴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有效提高阳极轴和阴极轴对气体的增压效果。
29.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螺纹筒、第二螺纹筒和抵座,拨动第一旋钮带动第二转接轴在第二轴承内发生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和第一从动锥齿轮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便可将该扭力转嫁至第一螺纹筒上,在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互相配合下,且又由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处于被固定的状态下,因此,便可通过所对应的抵座施压于所对应的支撑弹簧,通过控制该支撑弹簧的形变量,即调节后的硬度,因而便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调控储压室内的气压强度,同理,可通过拨动第二旋钮控制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支撑强度,用于控制阳极轴和阴极轴所处腔室内部气压值并进行补充气压。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第一斗形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第一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的分解图;
37.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抵座和连接外用的分解图;
38.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主动齿轮、中部齿轮和从动齿轮三者之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中部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例说明:
41.1、机身;2、阳极轴;3、阴极轴;4、齿轮箱;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中部齿轮;8、第一转接轴;9、第一轴承;10、驱动设备;11、机盖;12、动涡盘;13、静涡盘;14、第一恒压管;15、第一恒压室;16、第一斗形体;17、第一阀体;18、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1、连接外筒;182、连接内杆;183、支撑弹簧;19、第一支撑座;20、第一螺纹筒;21、第一螺纹杆;22、第一从动锥齿轮;23、第一主动锥齿轮;24、第二转接轴;25、第二轴承;26、第一旋钮;27、第一连接管道;28、储压室;29、第二连接管道;30、第二斗形体;31、第二阀体;32、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3、第二支撑座;34、第二螺纹筒;35、第二螺纹杆;36、第二从动锥齿轮;37、第二主动锥齿轮;38、第三转接轴;39、第三轴承;40、第二旋钮;41、第二恒压管;42、压强表;43、第二恒压室;44、抵座。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增压的新型螺杆空压机,包括机身1,机身1内部的腔室内分别设置有阳极轴2和阴极轴3,并且机身1侧端面对应阴极轴3和阳极轴2的位置处设置有同一个齿轮箱4,机身1远离齿轮箱4的一端设有机盖11,并且阳极轴2表面对应机盖1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动涡盘12,并且机盖11内侧壁上对应动涡盘12的位置处设置有静涡盘13,通过设计的动涡盘12、静涡盘13、阴极轴3、阳极轴2、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驱动设备10和中部齿轮7,控制驱动设备10运行,驱动设备10在工作的过程中其
输出轴可带动阳极轴2在机身1的内部进行旋转动作,阳极轴2在转动的过程中,还可利用主动齿轮5、中部齿轮7以及从动齿轮6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将扭力转嫁至阴极轴3上,使阴极轴3和阳极轴2在机身1的内部进行绞合动作,与此同时,阳极轴2还可带动动涡盘12在静涡盘13上进行同步旋转动作,使得经阳极轴2和阴极轴3压缩后的空气在流经机盖11的过程进而二次增压,便可使机盖11内侧的气压高于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内的气压强度,进而可为后续的控压提供基础条件,机盖11的顶部卡接有第一恒压管14,第一恒压管14远离机盖11的一端与第一恒压室15相近的一面相连通,第一恒压室15背离第一恒压管14的一面通过第一连接管道27与储压室28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储压室28与机身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机身1背离第一连接管道27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29与第二恒压室43相近的一面相连通,第二恒压室43背离第二连接管道29的一端卡接有第二恒压管41,第二恒压管41远离第二恒压室43的一端卡接在机身1表面对应阳极轴2和阴极轴3的位置处,通过设计的第一恒压室15、第二恒压室43、储压室28、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第一斗形体16、第二斗形体30、第一阀体17和第二阀体31,第一阀体17和第二阀体31分别在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中支撑弹簧183的支撑效果下,在未受到来至于外界的作用力时将会始终分别吻合连接在第一斗形体16和第二斗形体30的内部,初始情况下,由于储压室28内的气压值远低于机盖11内的气压强度,使得第一阀体17靠近第一恒压管14一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另一面来至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及储压室28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第一阀体17脱离第一斗形体16,并解除对第一斗形体16的截留作用效果,使机盖11内的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到储压室28内,此时第二阀体31靠近第二恒压管41一面所受到来至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及机身1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等于另一面受到来至于储压室28内侧气压强度所产生的推力,若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气压强度出现异常,即机身1吸气口和阳极轴2排气口处于气压强度差较小的状态下,此时储压室28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自动补充到机身1内,提高机身1内部对应阳极轴2和阴极轴3处的气压强度,有效解决了因吸排气压差较小的状态下螺杆空压机增载缓慢或不能增载的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阳极轴2和阴极轴3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有效提高阳极轴2和阴极轴3对气体的增压效果。
44.具体的,如图9-10所示,齿轮箱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和主动齿轮5分别固定连接在阴极轴3和阳极轴2的表面,阳极轴2的端部与驱动设备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驱动设备10位于齿轮箱4背离机身1的一侧。
45.具体的,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的相对面均啮合有中部齿轮7,且两个中部齿轮7的相对面互相啮合,中部齿轮7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8的表面,第一转接轴8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9,第一轴承9卡接在齿轮箱4的内侧壁上。
46.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恒压室15内部靠近第一恒压管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斗形体16,第一斗形体16内套接有第一阀体17,第一阀体17背离第一恒压管14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背离第一阀体17一端的内侧卡接有第四轴承45,第四轴承45内套接有第一螺纹筒20,第一螺纹筒20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第一螺纹杆21靠近第一恒压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座44,且该抵座44滑动连接在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的内部。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螺纹筒2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22,第一从动锥齿轮22的表面啮合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3,第一主动锥齿轮23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24的表面,第二转接轴2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25,第二轴承25卡接在第一恒压室15内侧的
顶部。
47.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恒压室43内部靠近第二连接管道2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斗形体30,第二斗形体30内套设有第二阀体31,第二阀体31背离第二连接管道2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背离第二阀体31一端的内侧卡接有第五轴承46,第五轴承46内套接有第二螺纹筒34,第二螺纹筒34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5,第二螺纹杆35靠近第二阀体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座44,且该抵座44滑动连接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的内部。
48.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螺纹筒34上固定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36,第二从动锥齿轮36的表面啮合有第二主动锥齿轮37,第二主动锥齿轮37固定连接在第三转接轴38的表面,第三转接轴3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39,第三轴承39卡接在第二恒压室43的内侧壁上。
49.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的表面通过第一支撑座19与第一恒压室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的表面通过第二支撑座33与第二恒压室4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转接轴24远离第一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26,第二转接轴24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3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40。
50.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的结构相同,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包括连接外筒181,连接外筒181表面通过第一支撑座19与第一恒压室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连接外筒181的内部套接有连接内杆182,连接内杆182的一端与第一阀体17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连接内杆18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83,支撑弹簧183背离连接内杆182的一端与所对应抵座44相近的一面搭接。
51.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第一螺纹杆21、第二螺纹杆35、第一螺纹筒20、第二螺纹筒34和抵座44,拨动第一旋钮26带动第二转接轴24在第二轴承25内发生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2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22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便可将该扭力转嫁至第一螺纹筒20上,在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互相配合下,第一螺纹杆21带动抵座44向左移动,且又由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处于被固定的状态下,因此,便可通过所对应的抵座44施压于所对应的支撑弹簧183,通过控制该支撑弹簧183的形变量,即调节后的硬度,因而便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调控储压室28内的气压强度,同理,可通过拨动第二旋钮40控制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的支撑强度,用于控制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内部气压值并进行补充气压。
52.具体的,如图1所示,储压室28的顶部设置有压强表42,机盖11和齿轮箱4相近的一面通过螺钉分别与机身1相近的一面可拆卸连接。
53.工作原理:使用时,控制驱动设备10运行,驱动设备10在工作的过程中其输出轴可带动阳极轴2在机身1的内部进行旋转动作,阳极轴2在转动的过程中,还可利用主动齿轮5、中部齿轮7以及从动齿轮6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将扭力转嫁至阴极轴3上,使阴极轴3和阳极轴2在机身1的内部进行绞合动作,与此同时,阳极轴2还可带动动涡盘12在静涡盘13上进行同步旋转动作,使得经阳极轴2和阴极轴3压缩后的空气在流经机盖11的过程进而二次增压,便可使机盖11内侧的气压高于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内的气压强度,进而可为后续的控压提供基础条件,第一阀体17和第二阀体31分别在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中支撑弹簧183的支撑效果下,在未受到来至于外界的作用力时将会始终分别吻合连接在第一斗形体16和第二斗形体30的内部,初始情况下,由于储压室28内的气压值
远低于机盖11内的气压强度,使得第一阀体17靠近第一恒压管14一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另一面来至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及储压室28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第一阀体17脱离第一斗形体16,并解除对第一斗形体16的截留作用效果,使机盖11内的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到储压室28内,此时第二阀体31靠近第二恒压管41一面所受到来至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及机身1内部气压所产生的推力等于另一面受到来至于储压室28内侧气压强度所产生的推力,若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气压强度出现异常,即机身1吸气口和阳极轴2排气口处于气压强度差较小的状态下,此时储压室28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自动补充到机身1内,提高机身1内部对应阳极轴2和阴极轴3处的气压强度,有效解决了因吸排气压差较小的状态下螺杆空压机增载缓慢或不能增载的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阳极轴2和阴极轴3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有效提高阳极轴2和阴极轴3对气体的增压效果,拨动第一旋钮26带动第二转接轴24在第二轴承25内发生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2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22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便可将该扭力转嫁至第一螺纹筒21上,在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互相配合下,第一螺纹杆21带动抵座44向左移动,且又由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8处于被固定的状态下,因此,便可通过所对应的抵座44施压于所对应的支撑弹簧183,通过控制该支撑弹簧183的形变量,即调节后的硬度,因而便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调控储压室28内的气压强度,同理,可通过拨动第二旋钮40控制第二弹性支撑装置32的支撑强度,用于控制阳极轴2和阴极轴3所处腔室内部气压值并进行补充气压。
54.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