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7:0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圆柱锂电池模组主要是采用塑胶支架来进行装配,具体为:在塑胶支架孔内壁涂上uv胶,将圆柱电芯按顺序插装到塑胶支架内,使用uv紫外线灯固化,然后用ab胶涂在塑胶支架装汇流排位置,将汇流排固定在塑胶支架上,最后用铝丝焊将电芯串并联焊接起来达到模组拼装。
3.这种方法电芯的前后两端均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汇流排进行连接的,这样当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电芯出现故障需要更换后,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才能将电芯拆卸下来,安装上去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电芯与汇流排或者镍片之间是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使得安装和拆卸的时候都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每个所述电芯包括本体、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内均安装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处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匹配;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均设有连接孔。
7.优选的,所述电芯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为圆柱形。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正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负极,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两个连接端的大小不同,在重新安装的时候防止将电芯安装反向了。
9.优选的,所述电芯成矩阵排列,相邻排的电芯的正负极是相反设置。相邻排的电芯的电极是相反的,这样电芯之间才能形成串联。
10.优选的,相邻的导电条通过连接条连接,同一个导电条上的两个连接条分别位于导电条的两侧。相当于中间一个导电条与相连的两个导电条之间串联。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颜色不同,在安装的时候通过颜色也可以进一步防止安装反向。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高度h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高度d。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安装反向,区分电芯的正负极。
13.优选的,所述导电条由铜或者镍生产而成,导电条是通过焊接或者锡膏粘贴到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上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
上设置导电条,导电条上设置插孔,而在每个电芯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这样每个电芯通过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插孔进行连接,因此不需要在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电芯,从而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电芯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将其中一边的所有电芯都通过高温取掉,只需要将电芯的一边从其中一个pcb板上拔掉,然后取出坏的,在更换上新的即可,pcb板与电芯之间是插的方式连接,拆卸安装很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导电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电芯,2-第一pcb板,3-第二pcb板,4-本体,5-第一连接端,6-第二连接端,7-导电条,8-插孔,9-连接孔,10-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和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其中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分别位于电芯1的两侧。每个所述电芯1包括本体4、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4的两侧。
24.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内均安装有导电条7,所述导电条7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处设有插孔8,所述插孔8与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相匹配。插孔8与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的大小匹配,第一连接端5、第二连接端6插入到插孔内后不会与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直接接触,且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略微比插孔8大一点点,这样能保证接触良好。插孔8最好不是通孔,相当于在导电条7内设有凹陷的孔。
25.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上均设有连接孔9,螺栓通过连接孔9将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连接。相邻的导电条7通过连接条10连接,同一个导电条7上的两个连接条10
分别位于导电条7的两侧,这样若干导电条7就收尾相连,将所有的电芯1串联起来。为了将所有的电芯1都串联起来,相邻排的电芯1的正负极是相反的,相当于从第一pcb板2上的导电条7经过电芯1流入到第二pcb板3上的导电条7,然后通过另一排的电芯1传递到第一pcb板2上的导电条7,最后通过插头与用电设备连接。
26.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是电池模组主要针对的是圆柱形电芯1的模组,所述第一连接端5、第二连接端6为圆柱形,当然电芯也可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或者其他形状的电池模组。所述电芯1成矩阵排列,对应的导电条7就有多少排,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模组是4
×
4的电池模组,电芯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7.所述第一连接端5为正极,所述第二连接端6为负极。为了方便区分电芯1的正极和负极,放置组装的时候安装反了,因此将所述第一连接端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6的直径;或者将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的颜色不同;在或者将所述第一连接端5的高度h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6的高度d。
28.本实施例中的导电条7是通过焊接或者smt贴在pcb板上的,导电条7可以是铜的也可以是镍的。单个电池之间的保险,以及电源管理系统采用现有电池模组的方案,本专利不再特别说明。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1)包括本体(4)、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4)的两侧,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内均安装有导电条(7),所述导电条(7)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处设有插孔(8),所述插孔(8)与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相匹配;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上均设有连接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连接端(5)、第二连接端(6)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5)为正极,所述第二连接端(6)为负极,所述第一连接端(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6)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成矩阵排列,相邻排的电芯(1)的正负极是相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导电条(7)通过连接条(10)连接,同一个导电条(7)上的两个连接条(10)分别位于导电条(7)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连接端(6)的颜色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5)的高度h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6)的高度d。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7)由铜或者镍生产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每个电芯包括本体、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安装在本体的两侧,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内均安装有导电条,导电条上对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处设有插孔,插孔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匹配。本申请每个电芯通过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插孔进行连接,因此不需要在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电芯,从而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电芯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将其中一边的所有电芯都通过高温取掉,只需要将电芯的一边从其中一个PCB板上拔掉,然后取出坏的,在更换上新的即可,PCB板与电芯之间是插的方式连接,拆卸安装很方便。卸安装很方便。卸安装很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小波
技术研发日:2022.04.13
技术公布日:2022/7/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