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乳液泵的主柱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6:5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及洗浴用品的出液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乳液泵的主柱组件。


背景技术:

2.现在市场上的乳液泵一般包括按头、锁盖、外盖、泵体、活塞组件和压缩弹簧;锁盖的内腔侧壁具有内螺牙,锁盖安装在泵体上端,外盖可转动套装在锁盖的外侧;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活塞组件和压缩弹簧设于泵体内,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副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按头中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第二流道顶部设有第二止回阀;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主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主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主柱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下侧面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环形凹槽,活塞的上端与环形凹槽相互配合(活塞相对于主柱上升时,其上端可嵌入环形凹槽中);压缩弹簧上端与副柱接触、下端与泵体接触(压缩弹簧可对副柱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副柱、主柱和活塞上升复位)。第二止回阀包括第二玻璃球和形成于主柱顶部的第二阀座,第二阀座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圆台形腔体(第二圆台形腔体底部连通第二流道、顶部连通第三流道),第二玻璃球处于第二圆台形腔体中。
3.上述乳液泵中,活塞组件中副柱与压缩弹簧的配合过于简单,在乳液泵长时间使用后,压缩弹簧的弹性效果变差,使得副柱不能很好的复位,易导致活塞与主柱之间的密封效果变差,主柱与副柱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发生,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乳液泵的主柱组件,这种乳液泵的主柱组件结构连接紧密,能够提高各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乳液泵的主柱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副柱和压缩弹簧,副柱上端与主柱连接,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流道,副柱中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连通;副柱下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活塞包括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一体制成,内圈套装在副柱上,内圈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盖,锁盖套装在所述主柱上,锁盖的内侧壁与主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主柱上段上,压缩弹簧上端与主柱上端接触,压缩弹簧下端与锁盖上端接触;所述副柱上段处于所述第一流道中,并且副柱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外圈上段、环形连接部与内圈上段之间围成开口朝上的上环形限位凹槽,主柱的下端处于上环形限位凹槽中,内圈上段处于第一流道中并且内圈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下端与副柱的下部接触配合,外圈上端与锁盖下端接触配
合。
7.上述乳液泵通常还包括按头、泵体和外盖;外盖的内腔侧壁具有内螺牙,上述主柱组件安装在泵体的内腔中,外盖可转动套装在锁盖的外侧;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按头设有第三流道,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第三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上述外盖用于与包装瓶的瓶口连接,从而将乳液泵安装到包装瓶上。上述泵体顶部还设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上端面与泵体顶部下端面紧密接触,环形垫片下端面与包装瓶的瓶口上端面紧密接触,使得包装瓶与泵体密封配合。当然,上述按头、泵体、外盖与主柱组件之间的配合并不是唯一的,上述乳液泵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构造的按头、泵体、外盖与上述主柱组件进行配合。
8.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由于副柱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使得副柱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压缩弹簧处于伸展状态(受压力小);由于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锁盖的外侧壁与泵体上端的内侧壁紧密接触,锁盖的内侧壁与主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外圈的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以及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将进液口封闭,因此在止回阀以上的泵体腔体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没有存在乳液。
9.向下按压按头时,按头带动主柱向下运动,由于副柱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副柱随着按头、主柱一起向下运动,压缩弹簧受压缩,此时活塞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不会同时一起向下运动;当主柱、副柱沿着泵体的内侧壁继续向下运动,外圈上端与锁盖下端脱离,内圈下端与副柱的下部脱离,并打开第二流道的进液孔,使进液孔与泵体腔体相通,有助于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二流道;直到主柱向下压到活塞后(活塞相对于副柱上升至高位),主柱的下端与活塞的上环形限位凹槽底部密封配合,此时压缩弹簧继续受压缩,活塞会随着主柱一起向下运动, 泵体中的乳液受到压力,由于活塞的外圈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乳液不能从外圈、泵体的配合位置流入到泵体、锁盖的配合位置,而且止回阀受乳液压力而封闭泵体底部的进液口(由于主柱组件与泵体之间密封配合),乳液也不能通过止回阀经进液口回流到包装瓶中,所以泵体腔体内的乳液只能依次从副柱中的进液孔、第二流道和按头中的第三流道流出。
10.放开按头,撤销按压力之后,主柱受到压缩弹簧向上回弹力的作用会带动按头、副柱向上运动,由于活塞的外圈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过盈密封),活塞具有阻力保持静止不动,直到主柱的下端与活塞的上环形限位凹槽底部脱离,外圈上端与锁盖下端密封配合,内圈下端与副柱的下部密封配合(活塞相对于副柱下降至低位),关闭副柱下部的进液孔,使得进液孔与泵体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腔体内产生负压;在压缩弹簧回弹复位的作用下,按头、主柱、副柱会带动活塞继续上升复位,泵体腔体内产生负压,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开启,包装瓶中的乳液经进液口进入泵体腔体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中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所述副柱的上端面处于第一环形台阶的下方并与第一环形台阶的下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副柱继续沿第一流道的内侧壁进行滑动,保证副柱与主柱的密封配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中部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一环形凸沿,所述副柱上段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二环形凸沿,第二环形凸沿与第
一环形凸沿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环形凸沿与相应的第一环形凸沿卡接配合。副柱上段与主柱连接,副柱上段的第二环形凸沿与第一流道中的第一环形凸沿一一对应且相互卡接配合,使副柱上段固定设置在主柱的第一流道中,使得副柱随着主柱的运动而运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台阶,所述内圈的上端面处于第二环形台阶的下方并与第二环形台阶的下表面接触配合。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内圈继续沿第一流道的内侧壁进行滑动,保证内圈与主柱的密封配合。按压按头时,活塞相对于副柱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的上端面与主柱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主柱之间的密封。放开按头时,活塞相对于副柱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上端面与主柱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分离。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圈上段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三环形凸沿,第三环形凸沿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通过这种设置,将原来的面面密封配合改为线面密封配合,使得密封配合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用者在使用时按压手感相对会更加顺滑。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柱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四环形凸沿,第四环形凸沿与所述锁盖下端接触配合。主柱下端外侧壁上的第四环形凸沿能够对副柱起到保护作用,预防副柱与主柱之间的密封配合力度不够时,帮助副柱不会与主柱脱离。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柱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台阶,所述锁盖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三环形台阶对应的第四环形台阶,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第三环形台阶的下表面接触,压缩弹簧下端与第四环形台阶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这种设置,将压缩弹簧限制在第三环形台阶、第四环形台阶之间。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盖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五环形凸沿。通常,上述泵体上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第五环形凸沿处于环形卡槽中。通过锁盖的第五环形凸沿与泵体的环形卡槽相互配合,将锁盖的外侧壁固定在泵体上端的内侧壁上,可增强锁盖与泵体之间的密封,防止主柱组件与泵体脱离。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副柱的下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圆台状限位部,所述内圈下端设有自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与圆台状限位部接触配合。按压按头时,活塞相对于副柱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的上端面与主柱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密封配合,内圈的下端与圆台状限位部脱离配合,有助于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从进液孔顺利进入第二流道,避免乳液泄漏至泵体上部腔体;放开按头时,活塞相对于副柱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上端面与主柱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分离,内圈下端的环形斜面与副柱下部的圆台状限位部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并且将第二流道的进液孔与泵体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下部腔体内产生负压。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盖、主柱、副柱、活塞、压缩弹簧之间的配合来构成乳液泵的主柱组件,改变了各组件之间的配合方式,能够提高各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具有该主柱组件的乳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乳液泵的主柱组件,包括主柱1、活塞2、副柱3、压缩弹簧4和锁盖5,副柱3上端与主柱1连接,主柱1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流道11,副柱3中设有第二流道31,第二流道31和第一流道11连通;副柱3下端设有三个进液孔32,进液孔32与第二流道31连通;活塞2包括外圈21、环形连接部22和内圈23,外圈21、环形连接部22和内圈23一体制成,内圈23套装在副柱3上,内圈23的内侧壁与副柱3的外侧壁紧密接触;锁盖5套装在所述主柱1上,锁盖5的内侧壁与主柱1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压缩弹簧4套装在主柱1上段上,压缩弹簧4上端与主柱1上端接触,压缩弹簧4下端与锁盖5上端接触;所述副柱3上段处于所述第一流道11中,并且副柱3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外圈21上段、环形连接部22与内圈23上段之间围成开口朝上的上环形限位凹槽24,主柱1的下端处于上环形限位凹槽24中,内圈23上段处于第一流道11中并且内圈23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23下端与副柱3的下部接触配合,外圈21上端与锁盖5下端接触配合。
25.上述乳液泵通常还包括按头6、泵体7和外盖8;外盖8的内腔侧壁具有内螺牙81,上述主柱组件安装在泵体7的内腔中,外盖8可转动套装在锁盖5的外侧;泵体7底部设有进液口71,进液口71处设有止回阀9;按头6设有第三流道61,按头6与主柱1上端连接,第三流道61与第一流道11连通。上述外盖8用于与包装瓶的瓶口连接,从而将乳液泵安装到包装瓶上。上述泵体7顶部还设有环形垫片10,环形垫片10上端面与泵体7顶部下端面紧密接触,环形垫片10下端面与包装瓶的瓶口上端面紧密接触,使得包装瓶与泵体7密封配合。当然,上述按头6、泵体7、外盖8与主柱组件之间的配合并不是唯一的,上述乳液泵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构造的按头6、泵体7、外盖8与上述主柱组件进行配合。
26.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由于副柱3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使得副柱3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压缩弹簧4处于伸展状态(受压力小);由于按头6与主柱1上端连接,锁盖5的外侧壁与泵体7上端的内侧壁紧密接触,锁盖5的内侧壁与主柱1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23的内侧壁与副柱3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23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外圈21的外侧壁与泵体7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以及泵体7底部的止回阀9将进液口71封闭,因此在止回阀9以上的泵体7腔体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二流道31和第三流道61中没有存在乳液。
27.向下按压按头6时,按头6带动主柱1向下运动,由于副柱3上段的外侧壁与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副柱3随着按头6、主柱1一起向下运动,压缩弹簧4受压缩,此时活塞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不会同时一起向下运动;当主柱1、副柱3沿着泵体7的内侧壁继续向下运动,外圈21上端与锁盖5下端脱离,内圈23下端与副柱3的下部脱离,并打开第二流道31的进液孔32,使进液孔32与泵体7腔体相通,有助于泵体7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二流道31;直到主柱1向下压到活塞2后(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上升至高位),主柱1的下端与活塞2的上环形限位凹槽24底部密封配合,此时压缩弹簧4继续受压缩,活塞2会随着主柱1一起向下运动, 泵体7中的乳液受到压力,由于活塞2的外圈21外侧壁与泵体7的内侧壁紧密
接触,乳液不能从外圈21、泵体7的配合位置流入到泵体7、锁盖5的配合位置,而且止回阀9受乳液压力而封闭泵体7底部的进液口71(由于主柱组件与泵体7之间密封配合),乳液也不能通过止回阀9经进液口71回流到包装瓶中,所以泵体7腔体内的乳液只能依次从副柱3中的进液孔32、第二流道31和按头6中的第三流道61流出。
28.放开按头6,撤销按压力之后,主柱1受到压缩弹簧4向上回弹力的作用会带动按头6、副柱3向上运动,由于活塞2的外圈21外侧壁与泵体7的内侧壁紧密接触(过盈密封),活塞2具有阻力保持静止不动,直到主柱1的下端与活塞2的上环形限位凹槽24底部脱离,外圈21上端与锁盖5下端密封配合,内圈23下端与副柱3的下部密封配合(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下降至低位),关闭副柱3下部的进液孔32,使得进液孔32与泵体7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7腔体内产生负压;在压缩弹簧4回弹复位的作用下,按头6、主柱1、副柱3会带动活塞2继续上升复位,泵体7腔体内产生负压,泵体7底部的止回阀9开启,包装瓶中的乳液经进液口71进入泵体7腔体内。
29.第一流道11中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111,所述副柱3的上端面处于第一环形台阶111的下方并与第一环形台阶111的下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副柱3继续沿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进行滑动,保证副柱3与主柱1的密封配合。
30.第一流道11中部的内侧壁上设有两圈第一环形凸沿112,所述副柱3上段的外侧壁上设有两圈第二环形凸沿33,第二环形凸沿33与第一环形凸沿11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环形凸沿33与相应的第一环形凸沿112卡接配合。副柱3上段与主柱1连接,副柱3上段的第二环形凸沿33与第一流道11中的第一环形凸沿112一一对应且相互卡接配合,使副柱3上段固定设置在主柱1的第一流道11中,使得副柱3随着主柱1的运动而运动。
31.第一流道11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台阶113,所述内圈23的上端面处于第二环形台阶113的下方并与第二环形台阶113的下表面接触配合。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内圈23继续沿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进行滑动,保证内圈23与主柱1的密封配合。按压按头6时,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23的上端面与主柱1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113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2与主柱1之间的密封。放开按头6时,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23上端面与主柱1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113分离。
32.内圈23上段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圈第三环形凸沿231,第三环形凸沿231与所述第一流道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通过这种设置,将原来的面面密封配合改为线面密封配合,使得密封配合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用者在使用时按压手感相对会更加顺滑。
33.主柱1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四环形凸沿12,第四环形凸沿12与所述锁盖5下端接触配合。主柱1下端外侧壁上的第四环形凸沿12能够对副柱3起到保护作用,预防副柱3与主柱1之间的密封配合力度不够时,帮助副柱3不会与主柱1脱离。
34.主柱1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台阶13,所述锁盖5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三环形台阶13对应的第四环形台阶51,所述压缩弹簧4上端与第三环形台阶13的下表面接触,压缩弹簧4下端与第四环形台阶51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这种设置,将压缩弹簧4限制在第三环形台阶13、第四环形台阶51之间。
35.锁盖5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五环形凸沿52。通常,上述泵体7上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第五环形凸沿52处于环形卡槽中。通过锁盖5的第五环形凸沿52与泵体7的环形卡槽相互配合,将锁盖5的外侧壁固定在泵体7上端的内侧壁上,可增强锁盖5与泵体7之间的
密封,防止主柱组件与泵体7脱离。
36.副柱3的下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圆台状限位部34,所述内圈23下端设有自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的环形斜面232,环形斜面232与圆台状限位部34接触配合。按压按头6时,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23的上端面与主柱1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113密封配合,内圈23的下端与圆台状限位部34脱离配合,有助于泵体7下部腔体中的乳液从进液孔32顺利进入第二流道31,避免乳液泄漏至泵体7上部腔体;放开按头6时,活塞2相对于副柱3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23上端面与主柱1下部的第二环形台阶113分离,内圈23下端的环形斜面232与副柱3下部的圆台状限位部34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2与副柱3之间的密封,并且将第二流道31的进液孔32与泵体7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7下部腔体内产生负压。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