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5:2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现有技术


背景技术:

2.公开号为cn214004260u的专利公开了本技术人所研发的一种智能水处理装置及系统。该智能水处理装置将滤芯作为内桶设置在外桶(容器)中,通过设置电控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滤芯进行升降;该电控升降驱动机构在实施例中具体为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的数量决定了滤芯升降时的稳定性,电动升降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为四个。
3.申请人在后续的产品迭代设计过程中发现了这种设计的缺陷。首先,在编程与装配方面要维持四个升降杆同时升降就比较麻烦,在实际运作时只要其中一个电动升降杆的升降速度出现了偏差,都会导致滤芯不稳;其次,支撑较大体积滤芯升降的电动升降杆价格并不便宜,四个电动升降杆的成本相加合计需要数万元;再次,电动升降杆的故障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申请人有心在这方面再做改良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旨在保留原装置净化效率高,精细化水处理的优点前提下;作进一步改良,期望降低故障率,成本,提升水处理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7.杠杆本体;
8.所述杠杆中部设有支点枢轴,支点枢轴由支撑组件支撑;杠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9.分别悬空垂吊于杠杆两端的第一滤桶组件与第二滤桶组件;所述第一滤桶组件包括第一滤桶,第一滤桶组件包括第二滤桶,第一、第二滤桶的桶壁上均设有滤孔;第一、第二滤桶的底部设有排渣机构;排渣机构可以为磁浮反集水器;
10.所述第一、第二滤桶组件下方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待处理水的第一、第二容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可以为盛水桶或者池体;
11.抽液机构,所述抽液机构用于将第一、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抽液机构包括抽液管与液泵;所述抽液管一端伸入第一滤桶或第二滤桶内,另一端连通液泵;所述液泵与抽液管用于将第一、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
12.用于带动杠杆绕支点枢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机构;
13.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滤桶浸入第一容器中时,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时,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
14.因为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污水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时会发生絮凝反应,使污水
中产生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易堵塞滤孔,因此在絮凝反应完全之前应当使滤桶从污水中提出,等待絮凝反应完全之后使滤桶落下过滤污水。
15.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一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此时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待第一容器中的絮凝反应完全后,第一滤桶落下对第一容器中的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一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此时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二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使第二容器中的污水发生絮凝反应。
16.本装置工作时,第一滤桶组件与第二滤桶组件互为对方的配重,相比原来通过完全依靠动力机构(升降杆)来维持滤桶处于高位的方式,此种方式毫无疑问更加节能;原来的方式(通过在滤芯四角设四个电动升降杆将滤芯顶起)中,只要有一个电动升降杆的升降速度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滤芯不稳,而在本装置中,滤桶悬空设置,可以依靠滤桶与滤桶中的水的重力使滤桶保持稳定升降;另外本装置采用双滤桶净化的方式,相比原来的单滤桶净化方式,效率进一步提升。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与承重柱,所述底座安装在地表;所述承重柱立设于底座上,上端与杠杆中部转动连接;第一、第二滤桶组件绕杠杆中部摆动,第一、第二滤桶组件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这样设置可以使驱动机构最易使杠杆摆动。
18.进一步地,还包括垂直设于所述杠杆下方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方固定连接杠杆,下方连接支撑组件或者地面;所述弹性件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支点枢轴的两侧。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块一类具有弹性的物体;弹性件用于提供缓冲,减慢第一、第二滤桶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并对杠杆摆动幅度限位。
19.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投药组件,所述投药组件用于向第一、第二容器分别投入水处理剂使第一、第二容器中的污水与水处理剂混合并反应;水处理剂为絮凝剂和混凝剂中的至少一种;
20.所述投药组件向第一容器投入水处理剂时,第一滤桶处于第一容器上方;这样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时,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水过滤;所述投药组件向第二容器投入水处理剂时,第二滤桶处于第二容器上方;这样第二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时,第一滤桶浸入第一容器中对水过滤。
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组件与第二摆动组件;第一、第二摆动组件分别设于杠杆两端,分别用于提起第一、第二滤桶组件。
22.进一步地,第一、第二摆动组件均包括以下部件:
23.支撑座;
24.所述支撑座下方安装支撑杆,上方安装起升电机;
25.所述起升电机的转轴与起重绳传动连接;
26.第一摆动组件的起重绳下端通过工装起吊件起吊第一滤桶组件;
27.第二摆动组件的起重绳下端通过工装起吊件起吊第二滤桶组件;
28.所述起重绳从起升电机的转轴出绳,落下与第一滤桶组件或者第二滤桶组件连接;起升电机启动带动第一滤桶浸入第一容器中,并使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或者起升电机启动带动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并使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
29.进一步地,所述工装起吊件包括起吊座与卸扣;所述卸扣设于起重绳末端与起吊座之间,用于连接起吊座与起重绳;所述起吊座固定连接第一滤桶组件或者第二滤桶组件,所述起吊座上设有供卸扣插入的吊孔。
30.进一步地,第一、第二滤桶组件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通过工装起吊件连接起重绳下端;第一、第二滤桶均为带主转轴的旋转式滤桶,所述主转轴通过轴承插装在基板上,所述主转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安装在旋转电机转轴上的主齿轮啮合;
31.所述主转轴为中空转轴,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抽液管插装在主转轴内部。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容器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33.池体;
34.所述池体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料排出池体外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出料阀。
35.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纵截面呈斗状,所述池体下部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小呈锥形。以便于固态污染物沉淀堆积在池体底部。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装置在保留原装置净化效率高,精细化水处理的优点前提下;作进一步改良,使装置更加节能,运行更加稳定,水处理效率更高;
38.本装置工作时,第一滤桶组件与第二滤桶组件互为对方的配重,相比原来通过完全依靠动力机构(升降杆)来维持滤桶处于高位的方式,此种方式毫无疑问更加节能;原来的方式(通过在滤芯四角设四个电动升降杆将滤芯顶起)中,只要有一个电动升降杆的升降速度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滤芯不稳,而在本装置中,滤桶悬空设置,可以依靠滤桶与滤桶中的水的重力使滤桶保持稳定升降;另外本装置采用双滤桶净化的方式,相比原来的单滤桶净化方式,效率进一步提升。
39.2、本装置巧妙的将杠杆摆动与投药-絮凝-过滤这一水处理流程结合起来,通过杠杆的摆动可以大大的减少提起第一、第二滤桶组件消耗的动能并避免滤孔堵塞;
40.因为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污水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时会发生絮凝反应,使污水中产生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易堵塞滤孔,因此在絮凝反应完全之前应当使滤桶从污水中提出,等待絮凝反应完全之后使滤桶落下过滤污水。
41.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一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此时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待第一容器中的絮凝反应完全后,第一滤桶落下对第一容器中的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一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此时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二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使第二容器中的污水发生絮凝反应。
42.3、支点枢轴的两侧均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上方固定连接杠杆,下方连接支撑组件或者地面;弹性件用于提供缓冲,可以减慢第一、第二滤桶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并对杠杆摆动幅度限位。
43.综上所述,本装置具有节能,运行稳定,水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44.图1为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第一滤桶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46.图3为第一滤桶组件与液泵部分的剖视图;
47.图4为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第一摆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49.图6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中:1、杠杆;2、第一滤桶组件;3、第二滤桶组件;4、第一滤桶;5、第二滤桶;6、抽液管;7、驱动机构;8、支撑组件;9、第一容器;10、第二容器;11、底座;12、承重柱;13、弹性件;14、支撑座;15、支撑杆;16、起升电机;17、起重绳;18、起吊座;19、卸扣;20、基板;21、主转轴;22、池体;23、排料管;24、出料阀;25、液泵;26、支点枢轴;27、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2.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具有双滤桶及杠杆升降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53.杠杆1本体;
54.所述杠杆中部设有支点枢轴,支点枢轴由支撑组件支撑;杠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55.分别悬空垂吊于杠杆两端的第一滤桶组件2与第二滤桶组件3;所述第一、第二滤桶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第二滤桶,第一、第二滤桶的桶壁上均设有滤孔;第一、第二滤桶的底部设有排渣机构;排渣机构可以为磁浮反集水器;
56.所述第一、第二滤桶组件下方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待处理水的第一、第二容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可以为盛水桶或者池体;
57.抽液机构,所述抽液机构用于将第一、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抽液机构包括抽液管与液泵;抽液管6;所述抽液管6一端伸入第一滤桶或第二滤桶内,另一端连通液泵25;所述液泵25与抽液管6用于将第一、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
58.用于带动杠杆绕支点枢轴26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机构7;
59.驱动机构7驱动第一滤桶4浸入第一容器9中时,第二滤桶5升至第二容器10上方;驱动机构7驱动第二滤桶5浸入第二容器10中时,第一滤桶4升至第一容器9上方。
60.因为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污水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时会发生絮凝反应,使污水中产生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易堵塞滤孔,因此在絮凝反应完全之前应当使滤桶从污水中提出,等待絮凝反应完全之后使滤桶落下过滤污水。
61.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一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此时第一滤桶4升至第一容器上方,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第二滤桶5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待第一容器中的絮凝反应完全后,第一滤桶落下对第一容器中的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一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此时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
上方,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二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使第二容器中的污水发生絮凝反应。
62.本装置工作时,第一滤桶组件2与第二滤桶组件3互为对方的配重,相比原来通过完全依靠动力机构(升降杆)来维持滤桶处于高位的方式,此种方式毫无疑问更加节能;原来的方式(通过在滤芯四角设四个电动升降杆将滤芯顶起)中,只要有一个电动升降杆的升降速度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滤芯不稳,而在本装置中,滤桶悬空设置,可以依靠滤桶与滤桶中的水的重力使滤桶保持稳定升降;另外本装置采用双滤桶净化的方式,相比原来的单滤桶净化方式,效率进一步提升。
6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底座11与承重柱12,所述底座11安装在地表;所述承重柱12立设于底座上11,上端与杠杆中部转动连接;第一、第二滤桶组件绕杠杆中部摆动,第一、第二滤桶组件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这样设置可以使驱动机构7最易使杠杆摆动。
64.进一步地,还包括垂直设于所述杠杆下方的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上方固定连接杠杆,下方连接支撑组件或者地面;所述弹性件13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支点枢轴的两侧。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块一类具有弹性的物体;弹性件用于提供缓冲,减慢第一、第二滤桶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并对杠杆摆动幅度限位。
65.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投药组件(图中未画出),所述投药组件用于向第一、第二容器分别投入水处理剂使第一、第二容器中的污水与水处理剂混合并反应;水处理剂为絮凝剂和混凝剂中的至少一种;投药组件采用现有技术;
66.所述投药组件向第一容器投入水处理剂时,第一滤桶处于第一容器上方;这样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时,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水过滤;所述投药组件向第二容器投入水处理剂时,第二滤桶处于第二容器上方;这样第二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时,第一滤桶浸入第一容器中对水过滤。
6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组件与第二摆动组件;第一、第二摆动组件分别设于杠杆两端,分别用于提起第一、第二滤桶组件。
68.进一步地,第一、第二摆动组件均包括以下部件:
69.支撑座14;
70.所述支撑座14下方安装支撑杆15,上方安装起升电机16;
71.所述起升电机16的转轴与起重绳17传动连接;
72.第一摆动组件的起重绳17下端通过工装起吊件起吊第一滤桶组件2;
73.第二摆动组件的起重绳17下端通过工装起吊件起吊第二滤桶组件;
74.所述起重绳从起升电机16的转轴出绳,落下与第一滤桶组件或者第二滤桶组件连接;起升电机启动带动第一滤桶浸入第一容器中,并使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或者起升电机启动带动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并使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
75.进一步地,所述工装起吊件包括起吊座18与卸扣19;所述卸扣19设于起重绳末端与起吊座18之间,用于连接起吊座18与起重绳;所述起吊座固定连接第一滤桶组件或者第二滤桶组件,所述起吊座上设有供卸扣19插入的吊孔。
76.进一步地,第一、第二滤桶组件均包括基板20,所述基板20通过工装起吊件连接起重绳下端;第一、第二滤桶均为带主转轴的旋转式滤桶,所述主转轴通过轴承插装在基板20上,所述主转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安装在旋转电机27转轴上的主齿轮啮合;
77.所述主转轴为中空转轴,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抽液管插装在主转轴内部。
7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容器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79.池体22;
80.所述池体22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料排出池体外的排料管23,所述排料管23上设有出料阀24。
81.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纵截面呈斗状,所述池体下部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小呈锥形。以便于固态污染物沉淀堆积在池体底部。
8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一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此时第一滤桶升至第一容器上方,第一容器中发生絮凝反应,第二滤桶浸入第二容器中对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二滤桶中的清液抽出。待第一容器中的絮凝反应完全后,第一滤桶落下对第一容器中的污水进行过滤,抽液管将进入第一滤桶中的清液抽出;此时第二滤桶升至第二容器上方,人工或者使用机械装置向第二容器中投入水处理药剂,使第二容器中的污水发生絮凝反应。
83.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