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检验科用抗凝血液离心试管的制作方法

2022-07-24 02:58: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离心试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用抗凝血液离心试管。


背景技术:

2.目前医学中,尤其是在医院的化验科室内,需要对病人的血液进行采集,但是直接采集的血液无法直接化验使用,需要将血液中的血清分离出来进行抽取化验,由于部分人群患有高血脂的疾病,血清中的脂肪含量过高对血液化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现有技术中清除血液中的脂肪多采用高速血清离心机对血液进行离心分层或采用半透膜对低速血清离心机离心后血清中的脂肪进行过滤,从而得到更加纯净的血清,高速血清离心机虽然可将血液中的脂肪和血清分离开,但价格昂贵,大部分医院都没有配备高速血清离心机,而使用的都是低速血清离心机,分离出来的血清中含有影响研究结果的脂肪微粒,现医院中医生手动进行过滤,效率过低,浪费了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用抗凝血液离心试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用抗凝血液离心试管,包括离心管和套接于离心管顶部的端盖,还包括设置于端盖底部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过滤板,端盖的内部卡合有橡胶塞,橡胶塞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一组第一卡槽,第一套筒固定卡合于第一卡槽,第二套筒的一端深入至第一套筒的内部并与第一套筒滑动套接,第二套筒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与过滤板进行卡合固定。
6.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弹簧和注液杆,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组第二卡槽,注液杆的一端固定卡合于第二卡槽,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接于注液杆,弹簧设置于第一套筒内部并套接于注液杆,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的顶部和第一卡槽的底部相抵。
7.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包括卡环、连接杆、半透膜和卡板,卡板套设于卡环外圈,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组并对称卡合于卡环两侧,连接杆远离卡环的一端与卡板的内圈进行卡合固定,半透膜卡合于卡环和卡板之间。
8.优选的,所述注液杆的内部呈中空设计,注液杆的顶部一端呈开口设计,注液杆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两组排血口。
9.优选的,所述橡胶塞的上表面于橡胶塞的底部第二卡槽的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一组注射槽,端盖的上表面于注射槽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一组注射口。
10.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外圈套设有一组橡胶环,第一套筒的底部内圈卡合有一组橡胶圈。
11.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上表面于注射口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液口,离心管的外壁上
标记有刻度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装置配合血清离心机进行使用,在血液离心过程中,血清和底部的血细胞逐渐分离开来,通过设置的过滤板和弹簧的下压力作用,分离后的血清经过过滤板上设置的半透膜对血清中的脂肪进行过滤,直接对过滤板上方过滤后的血清抽取进行研究,相对于手动去除血清中的脂肪,操作更方便,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研究工作。
14.2.该装置设置的端盖上分出注射口和抽液口,当医生使用时分别针对注射口和抽液进行注入和抽取,便于识别和使用,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15.3.该装置实现了血液在血清离心机中在过滤板和弹簧的作用下边离心边过滤,即离心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过滤的工作,相对于人工操作,效率更高,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塞和注液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离心管;2、端盖;3、橡胶塞;4、注射口;5、抽液口;6、弹簧;7、第一套筒;8、注液杆;9、第二套筒;10、过滤板;11、橡胶环;13、橡胶圈;14、注射槽;16、排血口;17、第二卡槽;18、第一卡槽;19、卡环;20、连接杆;21、半透膜;22、卡板;23、刻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用抗凝血液离心试管,包括离心管1和套接于离心管1顶部的端盖2,还包括设置于端盖2底部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套筒7、第二套筒9和过滤板10,端盖2的内部卡合有橡胶塞3,橡胶塞3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一组第一卡槽18,第一套筒7固定卡合于第一卡槽18,第二套筒9的一端深入至第一套筒7的内部并与第一套筒7滑动套接,第二套筒9远离第一套筒7的一端与过滤板10进行卡合固定,使用时,离心管1呈负压状态,血液通过注射口4注入,并通过注液杆8底部的排血口16流入至管内,随着注入的血液不断增多,当流入的血液液面逐渐上移直至与过滤板10的水平高度齐平时,后随着血液的流入,未分离的血液无法通过半透膜21,固推动过滤板10逐渐上移,弹簧6被压缩并存在了一定的反作用力,第二套筒9在第一套筒7内进行滑动,完成血液的注入。
25.过滤机构还包括弹簧6和注液杆8,第一卡槽18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组第二卡槽17,注液杆8的一端固定卡合于第二卡槽17,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9均套接于注液杆8,弹簧
6设置于第一套筒7内部并套接于注液杆8,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9的顶部和第一卡槽18的底部相抵,弹簧6和注液杆8的设置使得上移后的过滤板10产生一定的下压力,在离心过程中,该下压力有助于加快过滤板10对血清的过滤。
26.过滤板10包括卡环19、连接杆20、半透膜21和卡板22,卡板22套设于卡环19外圈,连接杆20设置有两组并对称卡合于卡环19两侧,连接杆20远离卡环19的一端与卡板22的内圈进行卡合固定,半透膜21卡合于卡环19和卡板22之间,半透膜21有着可过滤血清中脂肪的已经物理特性,过滤板10上半透膜21的设置目的将血清中的脂肪进行过滤,从而达到更加纯的血清进行研究。
27.注液杆8的内部呈中空设计,注液杆8的顶部一端呈开口设计,注液杆8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两组排血口16,注入血液时,离心管1内呈负压状态,通过注射槽14向注液杆8内空腔进行血液注入,通过排血口16排出流入至离心管1内。
28.橡胶塞3的上表面于橡胶塞3的底部第二卡槽17的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一组注射槽14,端盖2的上表面于注射槽14位置对应处开设有一组注射口4,通过注射口4和注射槽14向注液杆8内空腔注入血液。
29.卡板22的外圈套设有一组橡胶环11,第一套筒7的底部内圈卡合有一组橡胶圈13,套接的橡胶环11防止在注入血液时,未经离心的血液流入过滤板10上方而影响检验结果,橡胶圈13的设置防止血清渗入装置内部。
30.端盖2的上表面于注射口4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液口5,离心管1的外壁上标记有刻度计23,抽液口5的设置方便了医生的使用操作。
31.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装置零件是否破损,再对装置进行组装,先向离心管中加入血液抗凝剂,将第二套筒9与第一套筒7进行套接,将注液杆8与第二卡槽17进行卡合,将弹簧6套接于注液杆8,注液杆8贯穿于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9,过滤板10与第二套筒9的底部进行卡合固定,橡胶塞3对离心管1进行封装,完成组装,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用前,根据需要使用仪器向抽液口5刺入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使得离心管1内呈负压状态,使用血样采集针一端刺入患者静脉,另一端通过注射口4刺入注液杆8内部空腔,或者直接使用注射器将采集好的血液注入至注射口4下方的注液杆8内,血液通过注液杆8底部的排血口16流入至管内,离心管1呈负压状态,随着注入的血液不断增多,当流入的血液液面逐渐上移直至与过滤板10的水平高度齐平时,后随着血液的流入,未分离的血液无法通过半透膜21,固推动过滤板10逐渐上移,第二套筒9在第一套筒7内进行滑动,弹簧6被压缩并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力,注入完成后将试管放入血清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离心过程中,血细胞逐渐沉入管底,血清处于上层,血清和血细胞逐渐分离,且血清可通过半透膜21,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过滤板10逐渐下压并将血清进行过滤,脂肪被过滤到过滤板10的底部,过滤后的血清置于过滤板10的上方,使用时,直接通过抽液口5对过滤板10的上方血清进行抽取或进行多次抽取,达到化验研究的目的。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