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流装置

2022-07-23 22:1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seldinger穿刺法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技术,一般应用于清除胸腹腔积液、感染性积液或脓肿积液等积液。
3.在实际应用中发现,seldinger穿刺法中采用的引流管针对浓稠度较低的积液区的吸取效果较好,也即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积液效果较好。但针对于局部脓肿、感染病灶、积血,以及胰腺炎后脓肿区域等粘稠的积液时,效果往往较差,存在无法吸取积液或吸取积液过程较慢的情况。同时,现有的引流管的吸取指向性较高,只能在某一个较小区域中吸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引流管针对于局部脓肿、感染病灶、积血,以及胰腺炎后脓肿区域等粘稠的积液时,效果往往较差,存在无法吸取积液或吸取积液过程较慢的情况。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流装置,其包括:管体、用于注射稀释液的稀释液注射装置,以及用于吸取积液的负压装置;所述管体的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积液区的第一通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积液区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稀释液注射装置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
6.可选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排水通道之间,并将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排水通道相隔离。
7.可选的,所述稀释液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用于储存稀释液的稀释液袋;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稀释液袋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
8.可选的,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负压吸引泵,以及用于收集所述积液的收集袋;所述第三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收集袋相连通。
9.可选的,所述管体包括:盖体、沿预定直线方向延伸的圆管,以及用于插入至所述积液区的锥形筒;所述圆管与所述锥形筒同轴设置;所述圆管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锥形筒直径较大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圆管的第二端开口上。
10.可选的,所述圆管为塑料圆管。
11.可选的,所述锥形筒直径较小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并可供导丝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并可供导丝穿过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外。
12.可选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
13.可选的,所述锥形筒的表面上涂覆有增强超声介导成像涂层。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引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针对局部脓肿、感染病灶、积血,以及胰腺炎后脓肿区域等粘稠的积液时,本技术先通过稀释液注射装置往排水通道注射稀释液,排水通道内的稀释液经第二通孔进入积液区内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并且进水通道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不断将积液区内经过稀释后的积液通过第一通孔吸入进水通道内,进入进水通道内的积液被负压装置所吸走,以此起到对积液区持续进行稀释和吸取的效果,使能够供患者持续长时间使用,并能在出现积液时快速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和吸取,避免浓稠积液长时间积累在积液区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管体;11、进水通道;12、排水通道;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盖体;16、圆管;17、锥形筒;171、第三通孔;2、稀释液注射装置;21、稀释液袋;22、第一水泵;23、第一连通管;24、第二连通管;3、负压装置;31、第三连通管;32、第四连通管;33、收集袋;34、负压吸引泵;4、隔板;5、第一导管;6、第二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21.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22.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
23.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4.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引流装置,其包括:管体1、
用于注射稀释液的稀释液注射装置2,以及用于吸取积液的负压装置3;所述管体1的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进水通道11和排水通道12,所述管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积液区的第一通孔13和用于连通所述积液区的第二通孔14,所述第一通孔13与所述进水通道11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4与所述排水通道12相连通;所述稀释液注射装置2与所述排水通道12相连通;所述负压装置3与所述进水通道11相连通。
26.其中,本技术的引流装置应用于seldinger穿刺法中,在使用本技术的负压引流管前,工作人员需要先采用穿刺针和针鞘精准刺入积液区后拔出针鞘,然后将导丝插入针鞘内并延伸至积液区,然后本技术的管体1沿着导丝插入至积液区内,也即是管体1的部分位于积液区内,部分位于人体的外部,并且在使用时,第一通孔13与第二通孔14位于积液区内,进水通道11通过第一通孔13与积液区相连通,排水通道12通过第二通孔14与积液区相连通。在针对局部脓肿、感染病灶、积血,以及胰腺炎后脓肿区域等粘稠的积液时,本技术先通过稀释液注射装置2往排水通道12注射稀释液,排水通道12内的稀释液经第二通孔14进入积液区内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并且进水通道11在负压装置3的作用下不断将积液区内经过稀释后的积液通过第一通孔13吸入进水通道11内,进入进水通道11内的积液被负压装置3所吸走,以此起到对积液区持续进行稀释和吸取的效果,使能够供患者持续长时间使用,并能在出现积液时快速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和吸取,避免浓稠积液长时间积累在积液区情况。
27.其中,本技术中稀释液能够采用盐水或蛋白酶等,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8.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隔板4。所述隔板4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排水通道12之间,隔板4为呈长方形的板体,并且隔板4的相对两边缘与管体1的内壁连接,并将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排水通道12相隔离。
29.具体地,隔板4能够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以使隔板4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能够通过隔板4的形变进而调节进水通道11和排水通道12之间的负压。
30.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稀释液注射装置2包括:稀释液袋21、第一水泵22、第一连通管23,以及第二连通管24。所述第一连通管23的第一端与所述稀释液袋2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泵2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22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24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水通道12相连通,通过第一水泵22的设置使将稀释液袋21内的稀释液依次经过第一连通管23和第二连通管24输入至排水通道12内。
3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负压装置3包括:第三连通管31、第四连通管32、收集袋33,以及负压吸引泵34。所述第三连通管31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11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31的第二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泵34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32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泵34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32的第二端与所述收集袋33相连通,通过负压吸引泵34的设置使能够将进水通道11内的稀释积液依次通过第三连通管31和第四连通管32输入至收集袋33内。
32.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包括:盖体15、沿预定直线方向延伸的圆管16,以及用于插入至所述积液区的锥形筒17。所述圆管16与所述锥形筒17同轴设置。所述圆管16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锥形筒17直径较大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15覆盖在所述圆管16的第二
端开口上。具体地,圆管16与锥形筒17平滑连接,以避免圆管16与锥形筒17的连接处产生尖角从而对人体造成损害。
33.具体地,所述锥形筒17直径较小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水通道12相连通并可供导丝穿过的第三通孔171。所述盖体15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水通道12相连通并可供导丝穿过的第一导管5,所述第二连通管24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5外,从而实现第二连通管24和第一导管5的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导管5沿预定直线方向延伸,并且第三通孔171位于第一导管5的延伸方向上。在使用过程中,导丝需要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穿过锥形筒17和圆管16,也即是穿过第三通孔171和第一导管5,以使锥形筒17能够插入至积液区内。在锥形筒17在插入至积液区后通过将导丝拔出锥形筒17和圆管16,然后将第二连通管24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一导管5外,从而使第二连通管24与第一导管5相连通。
34.进一步地,所述圆管16为塑料圆管16。
35.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体15上设置有第二导管6,所述第二导管6与所述进水通道11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31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6外,从而实现第三连通管31和第二导管6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导管6沿预定直线方向延伸。锥形筒17在插入至积液区后通过将导丝拔出锥形筒17和圆管16,然后将第三连通管31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导管6外,从而使第三连通管31与第二导管6相连通。
36.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通过先将第二连通管24拆离第一导管5,第三连通管31拆离第二导管6,然后先通过导丝穿过第三通孔171和第一导管5将锥形筒17在插入至积液区内,再将导丝拔出于第三通孔171和第一导管5,最后将第二连通管24套接第一导管5外,第三连通管31套接第二导管6外,从而避免第二连通管24和第三连通管31的存在妨碍管体1的插入。
37.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筒17的表面上涂覆有增强超声介导成像涂层,以使能够精准的定位锥形筒17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病人病情调整锥形筒17的位置,使达到更加的治疗效果。具体地,增强超声介导成像涂层采用水溶性树脂表面感光材料制成。
3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其在针对局部脓肿、感染病灶、积血,以及胰腺炎后脓肿区域等粘稠的积液时,本技术先通过稀释液注射装置2往排水通道12注射稀释液,排水通道12内的稀释液经第二通孔14进入积液区内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并且进水通道11在负压装置3的作用下不断将积液区内经过稀释后的积液通过第一通孔13吸入进水通道11内,进入进水通道11内的积液被负压装置3所吸走,以此起到对积液区持续进行稀释和吸取的效果,使能够供患者持续长时间使用,并能在出现积液时快速对粘稠的积液进行稀释和吸取,避免浓稠积液长时间积累在积液区情况。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