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2:29: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通常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能够产生高温蒸汽,并利用高温蒸汽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除尘和加湿等,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净化装置结构设置不合理,不仅杀菌效果不好,还易导致空气净化装置的蒸汽对室内空气过度加湿,使室内空气的湿度过大,影响用户体验,而且,由于蒸汽温度较高,经过蒸汽杀菌后的空气温度也会上升,导致出风温度过高,出风舒适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加湿,且能够避免过度加湿,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空调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蒸汽发生组件,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设有蒸汽出口;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连接且设有储水腔、混风室和冷凝室,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均与所述储水腔分隔,所述冷凝室与所述混风室连通且位于所述混风室的上方,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混风室内,所述混风室利用其内的蒸汽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杀菌,所述冷凝室内冷凝的冷凝水在重力所用下经过所述混风室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组件;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和所述水箱中的一个连接,用于引导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加湿,且能够避免过度加湿,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送风装置连接且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和所述储水腔连通且所述蓄水腔位于所述储水腔的正下方和所述混风室的正下方;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蓄水腔;蒸汽引导装置,所述蒸汽引导装置设于所述主体且与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蒸汽引导装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汽引导装置包括: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从所述主体的底壁向上延伸且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所述引导柱的下端与所述蓄水腔连通;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连接于所述引导柱的上端,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蒸汽喷嘴的外周面且沿所述蒸汽喷嘴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回流滤网,所述回流滤
网设于所述蓄水腔内,所述蒸汽喷嘴包括出气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气段的横截面积,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出气段的外周面且沿所述出气段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所述连接段插入所述引导柱,所述回流滤网套设于所述连接段且支撑于所述引导柱的端面。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内腔部,所述蓄水腔设于所述内腔部;外环部,所述外环部环绕所述内腔部且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送风装置的连接,所述内腔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以及内腔部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混风室的导风通道;多个连接片,多个所述连接片沿所述内腔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每个所述连接片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与所述内腔部的外周面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外环部的内周面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腔部的上端低于所述外环部的上端,所述内腔部的下端与所述外环部的下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水箱的部分伸入所述外环部且位于所述内腔部的正上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水腔围绕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设置,所述储水腔的底壁构造有围绕所述混风室的沉槽,所述储水腔的底壁在所述沉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蓄水腔的正上方。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沉槽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沉槽的底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上方,所述送风装置安装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下方,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设有导风通道,所述送风装置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引导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风室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蒸汽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混风室的横截面的径向平行且朝向所述混风室的侧壁。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风室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冷凝室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不变且不大于所述混风室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壳,所述风机壳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下方,所述风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轴向的朝向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一侧,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混风室的导风通道。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水箱的上端且设有与所述冷凝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盖板的顶部向上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凸起内形成位于所述冷凝室的正上方的扰流腔。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口为多个且设于所述盖板的顶部,多个所述出气口环绕所述扰流腔且沿所述盖板的周向间隔设置与所述盖板的外周缘处。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顶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盖板的顶壁的最低处位于所述混风室的正上方。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净化滤网,所述净化滤网安装于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中的至少一个。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包括:箱体,所述储水腔、所述混风室和所述冷凝室设于所述箱体,所述储水腔的上端敞开;箱盖,所述箱盖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上端且封盖所述储水腔,所述箱盖设有与所述混风室连通的出风孔。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盖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箱盖的最低处位于所述混风室的正上方。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加湿,且能够避免过度加湿,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3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3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组件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箱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空气净化装置1、空调器2、
37.蒸汽发生组件100、蒸汽出口110、主体120、内腔部121、外环部122、导风通道123、连接片124、蓄水腔125、加热装置130、蒸汽引导装置140、引导柱141、蒸汽喷嘴142、出气段143、连接段144、加热腔145、通孔146、
38.水箱200、储水腔210、沉槽211、出水口212、水阀213、水位传感器214、混风室220、冷凝室230、箱体240、箱盖250、出风孔251、
39.送风装置300、风机壳310、进风口311、出风口312、离心风机320、
40.回流滤网400、净化滤网500、
41.盖板600、出气口610、凸起620、扰流腔630。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4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
47.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蒸汽发生组件100、水箱200和送风装置300。
48.蒸汽发生组件100设有蒸汽出口110,水箱20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连接且设有储水腔210、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均与储水腔210分隔,冷凝室230与混风室220连通且位于混风室220的上方,储水腔21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连通,蒸汽出口110位于混风室220内,混风室220利用其内的蒸汽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冷凝室230内冷凝的冷凝水在重力所用下经过混风室220回流至蒸汽发生组件100,送风装置30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和水箱200中的一个连接,用于引导气流依次经过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
4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组件100,通过在蒸汽发生组件100设有蒸汽出口110,且水箱20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连接,蒸汽发生组件100能够产生蒸汽并由蒸汽出口110吹出,水箱200可以对蒸汽出口110吹出的蒸汽进行导向,使蒸汽沿水箱200的周向流动。
50.并且,水箱200设有储水腔210、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均与储水腔210分隔,冷凝室230与混风室220连通且位于混风室220的上方,储水腔21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连通,储水腔210能够储存水,可以为蒸汽发生组件100补充水,使蒸汽发生组件100持续地产生蒸汽,蒸汽出口110位于混风室220内,这样蒸汽发生组件100产生的蒸汽会先进入混风室220和送风装置300的气流混合,再向上流动进入冷凝室230,混风室220利用其内的蒸汽对送风装置300的气流进行杀菌,冷凝水在重力所用下经过混风室220回流至蒸汽发生组件100。
51.具体地,蒸汽可以在混风室220内利用其高温对进入混风室220的气流进行高温杀菌,且混风室220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将蒸汽和进入混风室220的气流充分混合,杀菌除尘更加充分,而且蒸汽杀菌能够增大进入混风室220的气流的湿度,混合后的气流可以吹入室内后可以为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52.而且,经蒸汽混合后的混风室220的气流温度较高,通过设置冷凝室230可以对混合后的气流进行降温冷凝,以降低混合后的气流的温度,使空调器2出风温度更加舒适,用户体验更好。另外,经过冷凝室230冷凝后,混合后的气流温度下降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附着于气流中的灰尘、pm2.5等颗粒物杂质,形成水滴下落,从而降低了混合后的气流的湿度,避免了过度加湿的问题,且回流的水滴重新流回蒸汽发生组件100,可以重复被蒸汽发生组件100利用形成蒸汽。
53.此外,送风装置30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和水箱200中的一个连接,用于引导气流依
次经过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送风装置300不仅能够将空气吸入到空气净化装置1内,使蒸汽和送风装置300的气流可以在混风室220充分混合后排向室内。其中,送风装置300吸入的空气可以为室内风或者室外新风。
54.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加湿,且能够避免过度加湿,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蒸汽发生组件100包括主体120、加热装置130和蒸汽引导装置140。
56.主体120分别与水箱200和送风装置300连接且设有蓄水腔125,蓄水腔125和储水腔210连通且蓄水腔125位于储水腔210的正下方和混风室220的正下方,这样便于储水腔210为蓄水腔125补充水,加热装置130设于蓄水腔125,蒸汽引导装置140设于主体120且与蓄水腔125连通,蒸汽出口110设于蒸汽引导装置140。
57.举例而言,储水腔210的底部可以设有水阀213,以控制储水腔210和蓄水腔125之间的连通,蓄水腔125的底部可以安装有水位传感器214,当蓄水腔125缺水时,水位传感器214反馈信号,控制水阀213打开,储水腔210中的水通过水阀213对蓄水腔125补水,当蓄水腔125中的水位达到设计水位时,水阀213关闭。
58.具体地,储水腔210用于储存水,当蓄水腔125内的水量较少时,储水腔210可以打开水阀为蓄水腔125补充水,蓄水腔125内的水用于供加热装置130加热形成蒸汽,这样设置可以让水先储存在储水腔210内,避免蓄水腔125内的水过多,从而使加热装置130可以快速加热蓄水腔125内的水,以快速产生蒸汽。
59.另外,蒸汽引导装置140可以引导蒸汽流向混风室220,且蓄水腔125设于混风室220的正下方,蒸汽发生组件100形成的蒸汽能够直接向上流动进入混风室220,流动更加通畅,且蒸汽与送风装置300的气流混合后进入冷凝室230产生冷凝水后,冷凝水可以直接向下流回蓄水腔125内,以回收水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且不会使冷凝水流动到空气净化装置1内的其他部件上。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蒸汽引导装置140包括引导柱141和蒸汽喷嘴142。
61.引导柱141从主体120的底壁向上延伸且与主体120一体成型,这样便于主体120和引导柱141的加工制作,且引导柱141和主体120的底部之间不会有间隙,主体120的底部密封性更好,储水时不易漏水。
62.另外,引导柱141的下端与蓄水腔125连通,蒸汽喷嘴142连接于引导柱141的上端,蒸汽出口110设于蒸汽喷嘴142的外周面且沿蒸汽喷嘴142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蒸汽出口110的出风角度更大,蒸汽出口110能够引导蒸汽由沿蒸汽喷嘴142的周向流出,覆盖角度更大,便于蒸汽与送风装置300的气流充分混合,蒸汽对送风装置300的气流的杀菌除尘效果更好。
63.并且,引导柱141内可以构造出加热腔145,加热腔145的侧壁设有与蓄水腔125连通的通孔146,加热装置130设于加热腔145内,引导柱141可以由隔热材料构成。
64.这样,加热腔145可以固定加热装置130,蓄水腔125内的水可以通过通孔146流入加热腔145,加热装置130启动,加热腔145中的水被迅速加热至沸腾,蒸汽顺着蒸汽引导装置140向上流动,依次进入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由于通孔146可以贯通加热腔145的底部
侧沿,加热腔145和蓄水腔125通过通孔146连通,加热腔145中的水位和蓄水腔125中水位保持一致,通过控制蓄水腔125的水位就可以间接控制加热腔145的水位。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还包括回流滤网400。
66.具体地,回流滤网400设于蓄水腔125内,蒸汽喷嘴142包括出气段143和连接段144,连接段144的横截面积小于出气段143的横截面积,蒸汽出口110设于出气段143的外周面且沿出气段143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连接段144插入引导柱141,回流滤网400套设于连接段144且支撑于引导柱141的端面。
67.由此,向蓄水腔125内回流的冷凝水会经过回流滤网400,回流滤网400能够对回流的冷凝水进行过滤,回流的冷凝水中携带的灰尘、毛絮以及微生物等颗粒物会附着于回流滤网400,蓄水腔125内水的清洁程度更高。
68.并且,通过从引导柱141上拆卸蒸汽喷嘴142,即可以完成对回流滤网400的拆卸,且采用蒸汽引导装置140固定回流滤网400,无需为回流滤网400设置其余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且引导柱141的背向蓄水腔125的一端可以对回流滤网400进行限位,使回流滤网400处于蓄水腔125内的水面之上,避免回流滤网400上的灰尘等杂质污染蓄水腔125内的水。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主体120包括内腔部121、外环部122和多个连接片124。
70.蓄水腔125设于内腔部121,外环部122环绕内腔部121且分别与水箱200和送风装置300的连接,内腔部121和外环部122之间以及内腔部121与水箱200之间设有连通送风装置300和混风室220的导风通道123,多个连接片124沿内腔部12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导风通道123内,每个连接片124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与内腔部121的外周面连接且另一侧与外环部122的内周面连接。
71.这样,外环部122可以避免送风装置300所产生的气流由主体120的外侧流到空气净化装置1外,连接片124主要用于连接固定内腔部121和外环部122,并将主体120内腔部121和外环部122间隔开以形成导风通道123,其中,连接片124可以沿内腔部121的轴向延伸,这样可以减小连接片124在导风通道123内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连接片124对导风通道123内的气流的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气流在导风通道123内的流动通畅性。
7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内腔部121的上端低于外环部122的上端水箱200的部分伸入外环部122且位于内腔部121的正上方,这样水箱200的水可以直接向下流入蓄水腔125,且外环部122的上端可以和水箱200连接,以便于水箱200和主体120之间的密封,且水箱200的部分伸入外环部122,便于构造出混风室220,使混风室220体积更大,混风效果更好,蒸汽和送风装置300的气流混合更加充分。
73.另外,内腔部121的下端与外环部122的下端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内腔部121的下端不会与送风装置300发生干涉,便于主体120与送风装置300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7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储水腔210围绕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设置,这样水箱200的结构设置更加集中,有利于减小空气净化装置1的体积,便于布置,而且混合后的气流进入冷凝室230后,可以与储水腔210的腔壁接触,从而可以利用储水
腔210内的水为混合后的气流降温,提高对混合后的气流的冷凝效果。
75.另外,储水腔210的底壁构造有围绕混风室220的沉槽211,储水腔210的底壁在沉槽211内设有出水口212,出水口212位于蓄水腔125的正上方。
76.举例而言,沉槽211的横截面积可以小于储水腔210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沉槽211的侧壁可以为储水腔210内的水进行导向,当储水腔210内的水可以逐渐聚集到内沉槽211,并通过出水口212直接向下流入蓄水腔125,能够对储水腔210内的水进行充分利用。
77.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沉槽211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出水口212设于沉槽211的底壁。
78.具体地,沉槽211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沉槽211的外侧壁在上下方向为弧形,该弧形向沉槽211内凸起,这样沉槽211的侧壁可以更好地为储水腔210内的水进行导向,使储水腔210内的水缓慢流入沉槽211内,减小水流对沉槽211底壁的冲击。
79.另外,混风室220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为弧形,该弧形可与向沉槽211内凸出,从而可以增大混风室220的体积,蒸汽和送风装置300的气流可以在混风室220内充分混合,进一步了提高杀菌除尘效果。
8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水箱200安装于蒸汽发生组件100的上方,送风装置300安装于蒸汽发生组件100的下方,蒸汽发生组件100设有导风通道123,送风装置300通过导风通道123引导气流依次经过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这样送风装置300的背向蒸汽发生组件100的一侧空间更大,便于送风装置300吸入空气产生气流。
81.举例而言,导风通道123可以沿蒸汽发生组件100的轴向延伸,且导风通道123为蒸汽发生组件100的周向间隔的多个,导风通道123的覆盖面积较大,气流在导风通道123内的流动更加通畅,送风装置300能够较轻松地将吸入的空气通过导风通道123吹向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
8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风室220的横截面为圆形,蒸汽出口110的开口方向与混风室220的横截面的径向平行且朝向混风室220的侧壁。
83.如此,由蒸汽出口110朝向混风室220侧壁喷出的高温蒸汽会被混风室220的侧壁罩住,一方面可以避免蒸汽从流向导风通道123溢出,另一方面被混风室220侧壁罩住后的蒸汽可以将混风室220从混风室220的横向截断,形成了一层蒸汽屏障,保证了送风装置300产生的所有气流都会通过蒸汽屏障,进一步提高了利用蒸汽对送风装置300的气流的的杀菌除尘效果。
84.另外,由于混风室220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在蒸汽屏障能够覆盖混风室220的横截面的整体,从而防止混风室220的横截面内存在未被蒸汽覆盖的区域,以实现对送风装置300的气流全面杀菌。
8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混风室220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冷凝室230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不变且不大于混风室220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这样混风室220的形状能够对蒸汽的流动形成阻碍,便于蒸汽在混风室220内形成上述的蒸汽屏障,且混风室220的形状也能够对送风装置300的气流的流动形成阻碍,使蒸汽和送风装置300的气流充分混合后再进入冷凝室230,冷凝室230的横截面积在远离混风室22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混合后的空调风进入冷凝室230后可以快速冷凝降温,且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可以落到冷凝室230的侧壁,便于流回蒸汽发生组件100内。
8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送风装置300包括风机壳310和离心风机320。
87.风机壳310与蒸汽发生组件100连接且位于蒸汽发生组件100的下方,风机壳310设有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离心风机320安装于风机壳310内,进风口311位于离心风机320的周向,出风口312位于离心风机320的轴向的朝向蒸汽发生组件100的一侧,蒸汽发生组件100设有连通出风口312和混风室220的导风通道123。
88.由此,通过设置离心风机320,送风装置300可以实现周向进风,再由出风口312将吸入的气流吹向蒸汽发生组件100的导风通道123,气流由蒸汽发生组件100的导风通道123可以流向混风室220和蒸汽混合,而且,离心风机320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送风装置300的体积,从而减小空气净化装置1的整体体积,布置更加方便。
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还包括盖板600。
90.盖板600安装于水箱200的上端且设有与冷凝室230连通的出气口610,盖板600的顶部向上凸出形成凸起620,凸起620内形成位于冷凝室230的正上方的扰流腔630。
91.如此,蒸汽和风流混合后的气流会在扰流腔630内形成涡流,以进一步使蒸汽和风流混流,使混合后的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蒸汽进一步冷凝,风流残留的颗粒物再一次被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水洗涤沉降,经过冷凝降温的气流由出气口610排出与换热器换热以形成空调风,空调风排向室内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出风更加舒适,其中,通过调节加热装置130的加热功率和送风装置300的风速可以调节空调风的出风温度和湿度。
92.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出气口610为多个且设于盖板600的顶部,多个出气口610环绕扰流腔630且沿盖板6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与盖板600的外周缘处。
93.可以理解的是,扰流腔630设置在盖板600的中心位置,出气口610设置于盖板600的外周缘处,扰流腔630和出气口610之间距离较远,气流在盖板600内的流动路径更长,气流在从扰流腔630流向出气口610的过程中,能够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对气流进行降温冷凝,保证气流的湿度适中且出风温度更加舒适,另外,出气口610沿盖板600的周向设置,覆盖角度更大,经过扰流后的气流无论流向盖板600的周向任一方向,都能够从出气口610排出,气流流动较通畅,可以保证空调器2的出风量充足。
94.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盖板600的顶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盖板600的顶壁的最低处位于混风室220的正上方,由于蒸汽和风流混合后的气流是由下向上流动,因此可以使混合后的气流先流动至扰流腔630形成涡流后,再流向出气口610,避免气流直接经过出气口610流出,且气流产生的冷凝水附着在盖板600的顶壁时,可以沿盖板600的顶壁向下流动至扰流腔630的周沿,以使附着在盖板600的顶壁的冷凝水能够从冷凝室230和混风室220滴落到蒸汽发生组件100内,这样更便于回收冷凝水,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1的长时间使用。
9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还包括净化滤网500,净化滤网500安装于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中的至少一个。
96.举例而言,净化滤网500可以安装在混风室220中,或者,净化滤网500可以安装在冷凝室230中,再或者,冷凝室230和混风室220中均安装有净化滤网500,以提高净化效果。通过净化滤网500可以对蒸汽和风流混合后的气流中的灰尘、毛絮以及微生物等大体积的
颗粒物进行过滤,同时蒸汽遇到净化滤网500会冷凝而产生大量冷凝水,冷凝水能够附着于净化滤网500,在净化滤网500的网孔处可以形成水膜,水膜能够去除混合后的气流中小体积的颗粒物,同时水膜的温度较高,可以灭杀混合后的气流中残留的微生物,净化滤网500上的冷凝水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水滴,水滴携带上述小体积的颗粒物滴落到蒸汽发生组件100内,并且由于混合后的气流中混合后的气流中水分降低,一方面避免空调器2出风携带过多水分对室内造成过度加湿,另一方面净化滤网500可以大幅降低气流的温度,避免对室内过度加热。
9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水箱200包括箱体240和箱盖250。
98.具体地,储水腔210、混风室220和冷凝室230设于箱体240,储水腔210内的水可以通过储水腔210的腔壁与经过冷凝室230的气流进行换热,使气流降温冷凝,储水腔210的上端敞开,箱盖250安装于箱体240的上端且封盖储水腔210,箱盖250设有与混风室220连通的出风孔251,由此,箱盖250可以将储水腔210和外界分隔开,储水效果更好,而且箱盖250不会阻挡混合后的气流流动,混合冷凝后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孔251流向出气口610。
99.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箱盖25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箱盖250的最低处位于混风室220的正上方,一方面可以增大箱盖250与盖板600之间的空间,使混合后的气流在盖板600和箱盖250之间充分冷凝降温,另一方面箱盖250可以对冷凝形成的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冷凝水通过箱盖250流回蒸汽发生组件100。
10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空调器2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
10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加湿,且能够避免过度加湿,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10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和具有其的空调器2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03.本技术中空调器2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2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104.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105.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2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106.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2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2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10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10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