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监护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以及监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1:0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监护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以及监护设备。


背景技术:

2.监护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
3.传统监护设备在对显示界面进行相关操作通常是通过实体按键实现的。为了实现实体按键的操作功能,需对监护设备的壳体或者显示组件进行开孔设计,以实现按键操作。另外,为了具有较好的按键触感,通常会在按键上堆叠硅胶件。基于此,传统监护设备为了实现按键操作而配备的相关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以解决传统监护设备为实现按键操作而配备复杂结构件的缺陷。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被配置为感知用户触摸动作的触控面板、印制有至少一个按键标识的盖板以及被配置为向外发射光线的光组件;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环绕所述按键标识至少部分外周缘的第一透光区;其中,所述盖板遮盖在所述触控面板上,以使所述按键标识上发生的用户触摸动作被所述触控面板感知;其中,所述光组件位于所述触控面板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以使所述光线经由所述第一透光区射出。
6.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所述监护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显示屏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靠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设有开窗,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开窗;其中,所述显示屏组件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以及监护设备,取消实体按键结构,整体结构外观表现力较好,装配较为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另外,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第一透光区以及按键标识,可以较为直观地根据第一透光区的透光情况来获知对应功能按键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用户体验度较好。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0.图2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2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2.图4是图2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的布局示意图;
14.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16.图8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的布局示意图;
17.图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18.图10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该监护设备100大致可包括壳体组件10以及显示屏组件20。其中,壳体组件10形成有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被配置为可用于容纳监护设备100的参数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电路板等器件。具体而言,壳体组件10大致上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盒状结构,即显示屏组件20盖设于壳体组件10的开口,以使得该显示屏组件20可通过壳体组件10的开口向外部显示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靠近显示屏组件20的一侧设有开窗,显示屏组件20安装于壳体组件10的开窗。其中,显示屏组件20和壳体组件10共同围设形成上述容置空间101。
24.结合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屏组件20大致可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触控面板22以及显示面板23。其中,盖板21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例如盖板21可以是透明玻璃盖板或者透明树脂盖板。触控面板22可用于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在触控面板22响应用户的手势触控时,显示面板23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显示面板23还可用于显示监护设备100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及处理后的图像信息,以便用户更为直观的了解监测到的信息。其中,触控面板22一般为可透光面板,不仅可以用于响应用户操作,还可以使得显示面板23显示的图像信息能够依次透过触控面板22和盖板21而被用户所观看。
25.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4中示出了显示屏组件20的x、y和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和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
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其中,xy平面为大体上平行于显示屏组件20的显示面所在平面,z方向大体上是指显示屏组件20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大体上可以认为是显示屏组件20的堆叠方向。
26.可以理解的,当显示屏组件20投影于xy平面的正投影大体呈矩形时,x方向可以认为是显示屏组件20上述正投影的较短边延伸方向,y方向可以认为是显示屏组件20上述正投影的较长边延伸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监护设备100正常摆放时,x方向可以认为是用户面对显示屏组件20时的监护设备100的高度方向。
27.具体而言,触控面板22设于盖板21和显示面板23之间,即触控面板22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出光面,并被配置为用于感知用户触摸动作。盖板21和壳体组件10共同围设形成上述容置空间101,触控面板22和显示面板23容设于容置空间101内。其中,触控面板22贴设于盖板21的内表面(即盖板21靠近容置空间101的表面),显示面板23贴设于触控面板22背离盖板21的一侧。
28.进一步地,显示面板23投影于触控面板22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触控面板22,触控面板22投影于盖板21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盖板21。换言之,盖板21投影于触控面板22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触控面板22,触控面板22投影于显示面板23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3。即盖板21投影于xy平面的投影面积不小于触控面板22投影于xy平面的投影面积,触控面板22投影于xy平面的投影面积不小于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的投影面积。可以理解的,在盖板21、触控面板22以及显示面板23的层叠方向上,盖板21、触控面板22以及显示面板23的面积依次减小,盖板21遮盖在触控面板22上,触控面板22遮盖在显示面板23上。
29.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4,该电路板24和触控面板22电性连接。其中,电路板24可以为柔性电路板,电路板24的一端连接于触控面板22,另一端翻折至显示面板23背离触控面板22的一侧以用于连接主控板。
30.可以理解的,壳体组件10的容置空间101内可容纳设置有监护设备100的主控板、处理器等器件。其中,触控面板22通过电路板24和主控板连接,以使得主控板可以接收到触控面板22输入的指令并传送至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可以控制显示面板23进行相应的显示。另外,主控板也可以和显示面板23连接,以使得主控板可以响应处理器的指令而控制显示面板23进行相应的显示。
31.结合参阅图5至图7,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1的布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2的布局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3的布局示意图。
32.盖板21大致可包括第一透光区211、第二透光区212和非透光区213,第一透光区211和非透光区213邻接,第二透光区212和非透光区213邻接。其中,第一透光区211和第二透光区212间隔设置。
33.可以理解的,“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以及“透光区”等区域大体上是指盖板上的透光区域,“非透光区”大体上是指盖板上的不透光区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采用透明材质(例如玻璃等)制成,可通过在盖板的部分表面上印刷不透光材质(例如油墨等)以形成非透光区,盖板上除非透光区以外的区域即可为透光区。
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211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一透光区211设有多
个时,多个第一透光区211间隔设置。应理解,“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非透光区213环绕于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透光区211。
35.触控面板22大致可包括第一感知区221、第二感知区222和非感知区223,第一感知区221和非感知区223邻接,第二感知区222和非感知区223邻接。其中,第一感知区221和第二感知区22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感知区”、“第二感知区”以及“感知区”等区域大体上是指触控面板上能够感知用户触摸动作的区域,“非感知区”大体上是指触控面板上不能够感知用户触摸动作的区域。
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感知区221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一感知区221设有多个时,多个第一感知区221间隔设置。其中,非感知区223环绕于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感知区221。
37.显示面板23大致可包括显示区231和与显示区231邻接的非显示区233,该显示区231可以用来显示监护设备100的画面。
38.进一步地,第二透光区212、第二感知区222以及显示区231对应设置,非透光区213、非感知区223以及非显示区233对应设置,第一透光区211和第一感知区221对应设置。即在z方向上,第二透光区212、第二感知区222以及显示区231依次堆叠设置,非透光区213、非感知区223以及非显示区233依次堆叠设置,第一透光区211和第一感知区221堆叠设置。其中,第一透光区211投影于触控面板22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感知区221,即光线可以经由第一感知区221穿过第一透过区211。用户通过第二透光区212可以看到显示区231显示的画面。第二感知区222响应用户在第二透光区212的手势触控时,显示区231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显示区231还可用于显示监护设备100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及处理后的图像信息,以便用户更为直观的了解监测到的信息。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0.在一实施例中,盖板21还可以印制有至少一个按键标识214。当按键标识214设有多个时,多个按键标识214间隔设置。其中,按键标识214和第一透光区21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而言,每一第一透光区211环绕于与该第一透光区211对应的按键标识214的至少部分外周缘。
41.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透光区211环绕于按键标识214的部分外周缘时,非透光区213环绕于第一透光区211和按键标识214,且非透光区213与第一透光区211和按键标识214共同围设形成的外周缘邻接。
42.进一步地,按键标识214和第一感知区221堆叠设置,即盖板21遮盖在触控面板22上,以使按键标识214上发生的用户触摸动作被触控面板22感知。换言之,第一感知区221可以响应用户在按键标识214上的手势触控时,显示区231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
43.如图5所示,按键标识214大体上呈矩形或者类矩形。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与按键标识214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透光区211大体上呈矩形或者类矩形,且环绕于按键标识214的外周缘。应理解,按键标识214还可以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透光区211还可以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与按键标识214的形状相适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与按键标识214的形状可以不适配。即本实施例对按键标识214和第一透光区211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不论按键标识214和第一透光区211呈何种形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区211环绕于按键标识214的外周缘。
45.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1的布局示意图。
46.其中,多个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多个按键标识214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或者,多个第一透光区211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相同,多个按键标识214中的至少部分按键标识214的形状相同。又或者,多个第一透光区211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区211的形状不同,多个按键标识214中的至少部分按键标识214的形状不同。
47.具体而言,按键标识214a和按键标识214b的形状大体相同,按键标识214c和按键标识214d的形状大体相同,按键标识214a和按键标识214b的形状不同于按键标识214c和按键标识214d的形状。第一透光区211a和第一透光区211c的形状大体相同,第一透光区211b和第一透光区211d的形状不同。第一透光区211a环绕于按键标识214a的部分外周缘,第一透光区211b环绕于按键标识214b的外周缘,第一透光区211c环绕于按键标识214c的部分外周缘,第一透光区211d环绕于按键标识214d的部分外周缘。
48.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透光区211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区211环绕于对应的按键标识214的外周缘,或者,多个第一透光区211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区211环绕于对应的按键标识214的部分外周缘。
49.可以理解的,关于第一透光区211和按键标识214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仅进行上述示例性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得出的其他变形均应理解为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5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按键标识214可以对应于监护设备100的相应功能按键,以表明可通过该按键标识214实现相应的功能操作。例如,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电源按键图案,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心电图按键图案,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血压按键图案,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血氧按键图案,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体温按键图案,一按键标识214上可为脉率按键图案。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仅示例性的列举了上述按键标识214图案,按键标识214图案还可是其他种类,在此不一一列举。
51.光线可透过第一透光区211以表明按键标识214对应的功能按键的执行状态。例如,设有电源按键图案的按键标识214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1有光线透过时,表明电源按键功能处于打开状态即监护设备100为开机状态。又如,设有血压按键图案的按键标识214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1有光线透过时,表明现在正在执行血压检测功能。
52.其中,按键标识214可通过丝印或者喷涂等方式形成于盖板21上。
53.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211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20还可以包括光组件25。
54.具体而言,光组件25设于触控面板22靠近显示面板23的一侧,即光组件25设于触控面板22背离盖板21的一侧。光组件25和触控面板22在z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光组件25被配置为向外发射光线,以使光线可以经由第一透过区211射出。光组件25发出的光沿z方向依次经由第一感知区221、第一透光区211后射出,用户通过第一透光区211可以看到光组件25射出的光。
55.进一步地,光组件25大致可包括光板251和光源252,光板251与触控面板22间隔设置并用于安装光组件25,光源252安装于光板251上,且设于光板251靠近触控面板22的一侧以用于向外发射光线。光源252可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当光源252设有多个时,多个光源252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52和第一透光区211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每一光源252发出的光可沿与之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1射出。换言之,按键标识214、第一感知区221和光源252依次堆叠设置,光源252发出的光沿z方向依次经由第一感知区221、第一透光区211后射出。可以理解的,光源252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
56.在本实施例中,光组件25和显示面板23均位于触控面板22背离盖板21的依次,且光板251和显示面板23并排设置。换言之,光板251/光源252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显示面板23所在平面(xy平面)的正投影大致上并排设置。优选地,光板251/光源252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沿x方向并排设置。
57.可以理解的,光源252和光板251电连接,光板251与监护设备100内的主控板电连接,且主控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并通过光板251控制光源252点亮或者熄灭。其中,主控板可以控制单一光源252点亮,或者,主控板可以控制多个光源252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光源252点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58.在本实施例中,光组件25设于触控面板22和显示面板23边缘的断差区域,合理利用布局空间,有利于显示屏组件20的整体结构布局。
59.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基于第一感知区221和第一透光区211投影于显示面板2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部分覆盖于显示面板23的非显示区233,这就使得光组件25发出的光线透过部分第一感知区221和部分第一透光区211,进一步使得第一透光区211显现的透光图案不完整。
60.基于此,申请人进一步研究提出另一种显示屏组件20,以解决第一透光区211显示出来的透光图案不完整的技术问题。
61.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2的第一感知区221完全凸出显示面板23的边缘设置,第一透光区211完全凸出显示面板23的边缘设置。换言之,第一感知区221投影于xy平面的正投影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的正投影并排设置,没有重叠区域。第一透光区211投影于xy平面的正投影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的正投影并排设置,没有重叠区域。光组件25、第一感知区221以及第一透光区211依次堆叠设置,其中,光组件25和第一感知区221间隔设置。
62.进一步地,光源252发出的光线几乎完全覆盖第一感知区221和第一透光区211,以使得第一透光区211可以显现出完整的透光图案。可以理解的,关于显示屏组件20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
63.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20还可以包括光组件25和导光件26。
64.具体而言,光组件25设于触控面板22靠近显示面板23的一侧,光组件25发出的光经由导光件26、第一感知区221、第一透光区211后射出。即用户通过第一透光区211可以看到光组件25射出的光。
65.导光件26设于触控面板22靠近显示面板23的一侧,或者导光件26位于触控面板22
和显示面板23之间。其中,导光件26投影于触控面板2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于第一感知区221,或者,导光件26投影于盖板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于第一透光区211。光组件25发出的光首先从导光件26的入光面射入,经过导光件26匀光后从导光件26的出光面出射至第一感知区221,然后经由第一感知区221照射至第一透光区211并从第一透光区211射出。
66.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26大致呈片状结构,该导光件26可贴设于触控面板22靠近显示面板23的一侧,也可贴设于显示面板23靠近触控面板22的一侧,还可以是导光件26的相背两侧分别贴设于触控面板22和显示面板23。其中,导光件26大致可包括弯折连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导光件26的入光面为其侧面,即导光件26的入光面大体上平行于yz平面。导光件26的出光面为导光件26靠近触控面板22的一侧表面,即导光件26的出光面大体上平行于xy平面。
67.应理解,除非关于特定上下文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术语“基本上、大体上”在数字量或其他可量化关系(例如,垂直度或平行度)方面的使用应理解为表明数量
±
10%。
68.进一步地,光组件25大致可包括光板251和光源252,光源252安装于光板251上,且设于光板251靠近触控面板22的一侧。光源252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多个光源252间隔设置。光源252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上并排设置。优选地,光源252和显示面板23投影于xy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沿x方向并排设置。
69.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26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多个导光件26间隔设置。导光件26和第一透光区211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每一导光件26的出光面射出的光可与之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1射出。换言之,按键标识214、第一感知区221和导光件26依次堆叠设置,光线可依次经由导光件26、第一感知区221、第一透光区211后射出。即用户通过第一透光区211可以看到经由导光件26射出的光。
70.光源252和导光件26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每一光源252发出的光可沿与之对应的导光件26的入光面入射至导光件26,并经导光件26的出光面射出。可以理解的,光源25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光源252和光板251电连接,光板251与监护设备100内的主控板电连接,且主控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并通过光板251控制光源252点亮或者熄灭。其中,主控板可以控制单一光源252点亮,或者,主控板可以控制多个光源252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光源252点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71.进一步地,光板251靠近触控面板22的表面和显示面板23靠近触控面板22的表面大体上共面设置。光源252和导光件26均设于光板251靠近触控面板22的一侧,且光源252和导光件26在xy平面上间隔设置。光源252发出的光沿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入射至导光件26,导光件26射出的光大体上沿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入射至第一感知区221,然后照射至第一透光区211并从第一透光区211射出。可以理解的,关于显示屏组件20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
72.在本实施例中,光组件25设于触控面板22和显示面板23边缘的断差区域,合理利用布局空间,有利于显示屏组件20的整体结构布局。另外,通过在触控面板22和显示面板23之间设置导光件26,使得光组件25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件26匀光后射出,且将导光件26完全覆盖于第一感知区221,使得第一透光区211可以显现出完整的透光图案。
73.再次参阅图1,光组件25可以安装于壳体组件10的容置空间101内。即光板251安装于壳体组件10的容置空间101,光源252安装于光板251靠近盖板21的一侧。在部分实施例中,光源252的出光方向大体上垂直于光板251所在平面,即光源252的出光方向大体上平行于z方向(如图9和图10实施例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52的出光方向大体上平行于光板251所在平面,即光源252的出光方向大体垂直于z方向(如图12实施例所示)。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取消实体按键结构,整体结构外观表现力较好,装配较为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另外,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第一透光区以及按键标识,可较为直观地根据第一透光区的透光情况来获知对应功能按键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用户体验度较好。
7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7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