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9:3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踢脚线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


背景技术:

2.踢脚线室内加热器产品已成为冬季热销刚需产品,踢脚线加热器是采用热超导体材料为基本加热单元,外型为地脚线形式的取暖装置,该装置把地脚线与加热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不占用空间又可以加热取暖。目前,市场上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其加热取暖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取暖需求,如有些消费者需要安静温柔送风,有的需要直接强风送暖,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取暖需求,研发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将自然对流安静取暖与强风送暖相结合,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5.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空腔内的发热体和风轮组件,所述发热体靠近壳体的后侧面一侧,所述风轮组件靠近壳体的前侧面一侧;所述壳体顶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轮组件包括风轮驱动电机及风轮,所述风轮通过转轴与风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轮驱动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将加热体加热后的暖风从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送出;
6.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静暖开关及强暖开关,所述静暖开关与发热体电连接,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所述强暖开关与发热体及风轮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发热体及风轮驱动电机同时开启或关闭。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器设计静暖模式与强暖模式,并相应设置有静暖开关与强暖开关,其中,静暖开关仅与加热体电连接,打开静暖开关时,仅加热体工作进行加热,风轮组件不工作,加热器进行自然对流,主要依靠第一出风口散热;强暖开关与加热体及风轮组件的风轮驱动电机电连接,打开强暖开关时,加热体及风轮组件同时工作,加热器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而且风轮驱动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将加热体加热后的暖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同时风轮转动吹风还可以加快第一出风口自然对流散热。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壳体前侧面的中下部,且风轮组件靠近第二出风口。
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与风轮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孔。
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中下部靠近风轮驱动电机的区域未设置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热体与风轮组件之间设置有带孔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中下部靠近风轮驱动电机的区域未设置孔,隔板不仅可以将发热体与风轮组件隔开,防止对风轮驱动电机直接加热,造成风轮驱动电机工作时电机过热;同时还可以保证发热体散热,通过风轮可以将发热体加热产生的暖风从第二风口送出,同时加快第一风口的自然对流散热。
12.进一步地,所述风轮驱动电机为双轴驱动电机,所述风轮设置两组,两组风轮分别通过转轴与双轴驱动电机两端的输出轴连接,两组风轮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加热器壳体的两侧侧面;所述双轴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壳体底面上方
1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石墨烯发热体。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热体采用石墨烯材质,可以进一步增加加热器取暖能力。
15.进一步地,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其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将自然对流安静取暖与强风送暖相结合,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8.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前侧面);
21.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后侧面);
22.图4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注:1.壳体;2.发热体;3.风轮组件;31.风轮驱动电机;32.风轮;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静暖开关;7.强暖开关;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
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空腔内的发热体2和风轮组件3,所述发热体2靠近壳体1的后侧面一侧,所述风轮组件3靠近壳体1的前侧面一侧,即风轮组件3位于发热体2的前侧;所述壳体1顶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所述壳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出风口5,所述壳体1底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轮组件3包括风轮驱动电机31及风轮32,风轮32具体可采用离心风轮,所述风轮32通过转轴与风轮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轮驱动电机31驱动风轮32转动将加热体2加热后的暖风从第一出风口4及第二出风口5送出;另外,壳体上还设置有静暖开关6及强暖开关7,所述静暖开关6与发热体2电连接,控制发热体2开启或关闭,所述强暖开关7与发热体2及风轮驱动电机31电连接,控制发热体2及风轮驱动电机31同时开启或关闭,上述静暖开关及强暖开关还分别设置两个档位。本实施例将加热器设计静暖模式与强暖模式,并相应设置有静暖开关与强暖开关,其中,静暖开关仅与加热体电连接,打开静暖开关时,仅加热体工作进行加热,风轮组件不工作,加热器进行自然对流,主要依靠第一出风口散热;强暖开关与加热体及风轮组件的风轮驱动电机电连接,打开强暖开关时,加热体及风轮组件同时工作,加热器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而且风轮驱动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将加热体加热后的暖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同时风轮转动吹风还可以加快第一出风口自然对流散热。
29.另外,上述第二出风口5位于壳体1前侧面的中下部,且风轮组件3靠近第二出风口5。
30.参照图4,上述发热体2与风轮组件3之间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上设置有若干个孔,但隔板8中下部靠近风轮驱动电机31的区域未设置孔。采用该隔板不仅可以将发热体与风轮组件隔开,防止对风轮驱动电机直接加热,造成风轮驱动电机工作时电机过热;同时还可以保证发热体散热,通过风轮可以将发热体加热产生的暖风从第二风口送出,同时加快第一风口的自然对流散热。
31.参照图3,上述风轮驱动电机31为双轴驱动电机,所述风轮32设置两组,两组风轮32分别通过转轴与双轴驱动电机两端的输出轴连接,两组风轮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加热器壳体的两侧侧面,所述双轴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壳体底面上方,双轴驱动电机工作时,可直接带动其两侧的风轮转动。
32.另外,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为石墨烯发热体,发热体2采用石墨烯材质,可以进一步增加加热器取暖能力。
3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静暖与强暖模式的踢脚线室内加热器,该加热器设计有静暖模式与强暖模式,并相应设置有静暖开关与强暖开关,在使用时,打开静暖开关时,仅加热体工作进行加热,风轮组件不工作,加热器进行自然对流,主要依靠第一出风口散热;打开强暖开关时,加热体及风轮组件同时工作,加热器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而且风轮驱动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将加热体加热后的暖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同时风轮转动吹风还可以加快第一出风口自然对流散热,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如静暖开关及强暖开关与发热体及风轮驱动电机的具体电路连接及控制等,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3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