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7:5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变电站智能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
3.现阶段箱变中安装有智能监控装置,用于监测箱变内部的环境等变化,一般为螺栓固定安装,所匹配使用的一系列传感器也都通过螺栓固定分散安装在箱变内部,螺栓安装需要开设螺栓孔,安装布局不够灵活,安拆过程也较为麻烦,另外,一旦箱变发生漏电,箱变外壳会带电,电流会进入到与箱变内壁或者外壁贴合的监控主机或者传感器中,导致设备损坏,不够安全可靠,也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具备安拆方便、使用更加安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安拆方便、使用更加安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包括安装箱体和智慧箱变监测主机,所述安装箱体内部设置有智慧箱变监测主机,且智慧箱变监测主机下方位于安装箱体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线鼓,并且智慧箱变监测主机输入端分别电力连接有传感器连接线和烟感连接线,所述传感器连接线和烟感连接线分别通过线鼓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所述安装箱体背立面顶面焊接有卡槽,且卡槽顶面贯穿螺纹连接有手柄螺栓,并且手柄螺栓底面焊接有顶板,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背立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磁铁。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三橡胶垫,且第三橡胶垫外壁固定粘接有磁铁,并且磁铁贯穿延伸出固定环开口端,所述顶板底面固定粘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卡槽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二橡胶垫。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体内底面竖向固定连接有绝缘立柱,且绝缘立柱顶面与智慧箱变监测主机底面拐角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体侧壁开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密集开设有多个。
13.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所述烟感传感器设置有多个。
14.进一步的,所述卡槽设置有两个,且卡槽沿安装箱体竖直中线对称布置。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卡槽、线鼓和固定环,固定环中固定安装有磁铁,在进行本装置安装时,可将卡槽卡入箱变内部的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外侧,通过转动手柄螺栓带动顶板抵紧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完成安装箱体的固定,而后即可拉动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背部的固定环内部的磁铁与箱变内壁吸附固定,完成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的安装固定,线鼓回收过长传感器连接线和烟感连接线,避免线路杂乱,在使用过程中,温湿度传感器监控箱变内部温湿度,烟感传感器监控箱变内部是否出现起火,并通过智慧箱变监测主机发送到监控终端,完成智能远程监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本装置安装位置随意,安装方式简单快速,且拆卸方便,极大的方便了安拆,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18.(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和第三橡胶垫,第一橡胶垫位于顶板底面,第二橡胶垫位于卡槽内壁,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安装箱体中,从而避免智慧箱变监测主机受损,同时,第三橡胶垫位于固定环和磁铁之间,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中,避免温湿度传感器和烟感传感器受损,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的侧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温湿度传感器和固定环的连接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安装箱体;2、智慧箱变监测主机;3、绝缘立柱;4、线鼓;5、传感器连接线;6、温湿度传感器;7、固定环;8、烟感传感器;9、烟感连接线;10、卡槽;11、手柄螺栓;12、透气孔;13、顶板;14、第一橡胶垫;15、第二橡胶垫;16、第三橡胶垫;1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
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箱变运行状态智能监控装置,包括安装箱体1和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安装箱体1内部设置有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为常见设备,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且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下方位于安装箱体1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线鼓4,并且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输入端分别电力连接有传感器连接线5和烟感连接线9,传感器连接线5和烟感连接线9分别通过线鼓4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安装箱体1背立面顶面焊接有卡槽10,且卡槽10顶面贯穿螺纹连接有手柄螺栓11,并且手柄螺栓11底面焊接有顶板13,便于顶紧固定,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背立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且固定环7内部固定连接有磁铁17,在进行本装置安装时,可将卡槽10卡入箱变内部的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外侧,通过转动手柄螺栓11带动顶板13抵紧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完成安装箱体1的固定,而后即可拉动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通过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背部的固定环7内部的磁铁17与箱变内壁吸附固定,完成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的安装固定,线鼓4回收过长的传感器连接线5和烟感连接线9,避免线路杂乱,在使用过程中,温湿度传感器6监控箱变内部温湿度,烟感传感器8监控箱变内部是否出现起火,并通过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发送到监控终端,完成智能远程监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本装置安装位置随意,安装方式简单快速,且拆卸方便,极大的方便了安拆,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环7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三橡胶垫16,且第三橡胶垫16外壁固定粘接有磁铁17,并且磁铁17贯穿延伸出固定环7开口端,顶板13底面固定粘接有第一橡胶垫14,卡槽10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二橡胶垫15,第一橡胶垫14位于顶板13底面,第二橡胶垫15位于卡槽10内壁,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安装箱体1中,从而避免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受损,同时,第三橡胶垫16位于固定环7和磁铁17之间,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中,避免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受损,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箱体1内底面竖向固定连接有绝缘立柱3,且绝缘立柱3顶面与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底面拐角固定连接,进一步避免漏电电流进入到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中。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箱体1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2,且透气孔12密集开设有多个,便于散热透气。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6设置有多个,烟感传感器8设置有多个,可分布在箱变内部的不同区域内,扩大监控点位。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槽10设置有两个,且卡槽10沿安装箱体1竖直中线对称布置,提高安装箱体1固定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34.工作原理:
35.在进行本装置安装时,可将卡槽10卡入箱变内部的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外侧,通过转动手柄螺栓11带动顶板13抵紧置物板或者内部龙骨完成安装箱体1的固定,而后即可拉动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通过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背部的固定环7内部的磁铁17与箱变内壁吸附固定,完成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的安装固定,线鼓4回
收过长的传感器连接线5和烟感连接线9,避免线路杂乱,在使用过程中,温湿度传感器6监控箱变内部温湿度,烟感传感器8监控箱变内部是否出现起火,并通过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发送到监控终端,完成智能远程监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本装置安装位置随意,安装方式简单快速,且拆卸方便,极大的方便了安拆,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第一橡胶垫14位于顶板13底面,第二橡胶垫15位于卡槽10内壁,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安装箱体1中,从而避免智慧箱变监测主机2受损,同时,第三橡胶垫16位于固定环7和磁铁17之间,避免箱变漏电后电流传导到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中,避免温湿度传感器6和烟感传感器8受损,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