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裤腰折叠装置和配备有裤腰折叠装置的裤腰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6:3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折叠机构的裤腰折叠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有裤腰折叠装置的裤腰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图1a示出了裤身2上的已完工裤腰(或裤腰条)1’,其中分别位于已完工裤腰1’的右侧和左侧的已完工裤腰端部1a’、1b’由如图1c(右侧未完工裤腰端部1a)和图1b所示(左侧未完工裤腰端1b部)的半完工裤腰1的未完工裤腰端部1a’、1b’形成。图1c和1b分别显示了处于对折状态的未完工裤腰端部1a和1b,其中将多余布料部分12a和12b向内折叠然后缝制在一起以形成已完工裤腰端部1a’、1b’。具体地,将半完工裤腰1(图1c)的端部1a沿裤身2的布料边缘21a向内折叠,然后沿c形线11a(图1a)彼此重叠缝制以形成已完工裤腰端部1a’。对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b(图1b)执行相同的操作以形成已完工裤腰端部1b’。
3.未完工裤腰端部1a、1b的完工通常由人工完成,耗时较长,而且容易造成偏差,导致低生产效率和不稳定的质量。
4.专利文献jp5-42282中公开了一种裤腰折叠机构。所公开的裤腰折叠机构包括两个折叠板,折叠板构造成夹持裤腰1的端部1a处的多余布料部分12a和将其向内折叠。虽然比手工操作更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质量,但裤腰折叠机构在折叠质量上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布料尚未完全向内折叠,布料有皱纹,布料角部有凹陷等。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并通过自动化提高了生产率的改进的裤腰折叠装置以及配备有这种改进的裤腰折叠装置的裤腰缝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上述缺点的一种改进的裤腰折叠装置和配备有这种改进的裤腰折叠装置的裤腰缝制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折叠对折成两片的裤腰的多余部分的裤腰折叠装置,其包括:支撑叉,其包括间隔开的一对支撑板,在一对支撑板之间形成有叉狭槽,其中支撑叉构造为通过插入到裤腰的两片之间来支撑裤腰以及支撑从支撑叉突出的多余部分;以及折叠机构,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一对折叠板和角部折叠杆。一对折叠板构造为从一对折叠板的折叠位置移动并且将裤腰的多余部分推入叉狭槽,从而多余部分由一对折叠板折叠。角部折叠杆构造为从角部折叠杆的折叠位置移动并且在多余部分由一对折叠板折叠后将多余部分的角部部分推入叉狭槽中,从而多余部分的角部部分由角部折叠杆折叠。
8.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对折叠板和角部折叠杆构造为由同一驱动装置移动。
9.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裤腰的多余部分的一部分位于在一对折叠板的折叠位置处的一对折叠板之间的狭槽中。
10.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当一对折叠板不位于折叠位置处时,裤腰的多余部分的部分不位于在一对折叠板之间的狭槽中,一对折叠板构造成使得在一对折叠板移动到折叠位置的同时,将多余部分的部分引导到在一对折叠板之间的狭槽中。
11.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裤腰折叠装置还包括一对引导板,所述一对引导板构造成在一对折叠板移动到折叠位置的同时,将多余部分的部分引导到在一对折叠板之间的狭槽中。
12.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支撑叉的两个支撑板为大致平坦的且彼此平行。
13.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裤腰折叠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构造为保持由支撑叉支撑的裤腰。
14.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夹持机构包括通槽。
15.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角部折叠杆包括弯曲的侧表面。
16.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角部折叠杆包括斜角头。
17.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对折叠板中的每个折叠板包括面向裤腰的多余部分的斜角边缘部分。
18.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夹持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到第一按压件的多个第一连接元件和用于连接到不同于第一按压件的第二按压件的多个第二连接元件。
19.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夹持机构连接到第一按压件,同时多余部分由一对折叠板折叠,多余部分的角部部分由角部折叠杆折叠。
20.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在多余部分的角部部分由角部折叠杆折叠后,将夹持机构连接到第二按压件。
21.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裤腰折叠装置构造成将第一按压件和第二按压件之间的连接转换到夹持机构。
22.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裤腰的材料为布料。
23.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裤腰缝制装置,该裤腰缝制装置包括缝纫机和至少一个根据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裤腰折叠装置。
附图说明
24.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25.图1a示出了裤身上的已完工裤腰;
26.图1b和1c示出了左侧右侧未完工裤腰端部;
27.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裤腰缝制装置的立体图;
28.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9.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布料边缘夹具和支撑叉的侧视图;
30.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折叠机构的侧视图;
31.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料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32.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未完工裤腰端部支撑在支撑叉上的的立体图;
33.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未完工裤腰端部的侧视图;
34.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将未完工裤腰端部夹持在支撑叉上的布料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35.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裤腰端部及折叠机构处于折叠位置的立体图;
36.图11a-11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折叠机构移动至折叠位置时裤腰端部的多余布料部分进入引导板狭槽和折叠板狭槽的过程的侧视图;
37.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机构处于折叠位置的示意图;
38.图13a-13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折叠机构折叠裤腰端部的多余布料部分的过程的视图;
39.图13e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出折叠的多余布料部分的沿着图13d中所示的线13e-13e的截面图;
40.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将裤腰端部折叠后由布料夹持机构夹持的立体图;
41.图15a和1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布料夹持机构转换传送机构的夹具和缝纫机的夹具之间的连接的立体图;
42.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一对引导板的侧视图;以及
43.图17a-17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角部折叠杆的立体图。
44.附图标记列表
45.1:已完工裤腰
46.2:裤身
47.21a:裤身边缘
48.1a’、1b’:已完工裤腰端部
49.1a、1b:未完工裤腰端部
50.11a:c形缝制线
51.12a、12b:裤腰端部处的多余布料部分
52.12a’: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角部
53.10:裤腰缝制装置
54.15:缝纫机
55.100a、100b: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
56.110:支撑叉(带狭槽的支撑件)
57.112、114:上支撑板、下支撑板
58.112.1、114.1:上折叠边缘、下折叠边缘
59.116:叉狭槽
60.116h:叉狭槽的宽度
61.115:布料边缘夹具
62.120:传送机构
63.122:布料夹持机构
64.122.1、122.2:布料夹持机构的上夹持板、下夹持板
65.122.3:布料夹持机构的引导柱
66.122.4:弹簧
67.122.5:c形凹槽
68.122.6:垫子
69.122.7:传送机构夹具连接孔
70.122.8:缝纫机夹具连接孔
71.124:辅助布料按压部
72.125:传送机构120的夹具
73.125.7:夹具125的销
74.130:折叠机构
75.132:一对引导板
76.132.1、132.2:上引导板、下引导板
77.132.3、132.4:上引导板的边缘、下引导板的边缘
78.132.5:引导板狭槽
79.132h1:引导板狭槽的宽度
80.132h2:引导板狭槽的边缘宽度
81.134:一对折叠板
82.134.1、134.2:上折叠板、下折叠板
83.134.3:折叠板边缘的斜角部分
84.134.5:折叠板狭槽
85.134h:折叠板狭槽的宽度
86.136、236、336、436:角部折叠杆
87.136.1、236.1、336.1、436.1:角部折叠杆的头
88.136.2、236.2、336.2、436.2:角部折叠杆的弯曲的外表面
89.138:折叠机构130的突出部
90.140:裤腰折叠装置
91.150:缝纫机按压件
92.150.8:缝纫机按压件的销
具体实施方式
93.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裤腰缝制装置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裤腰缝制装置10包括缝纫机15和分别设置在缝纫机15右侧和左侧的两个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和100b。缝纫机15可以是能够由操作者自动执行预定缝制操作的传统的计算机控制的循环缝纫机。两个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和100b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工作原理。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可用于折叠裤腰1的右侧端部1a(图1c),然后将折叠的裤腰1传送至缝纫机15以完全缝制右侧端部1a。类似地,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b可用于折叠裤腰1的左侧端部1b(图1b),然后将折叠的裤腰1传送至缝纫机15以完全缝制左侧端部1b。由于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下面仅对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94.图3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3所示,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包括用于折叠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a的折叠装置140和夹持折叠后的半完工裤腰1和将其传送至缝纫机15(图3中未示出)的传送机构120。
95.折叠装置140包括支撑叉110和折叠机构130。根据所述实施例,支撑叉110为u形,包括上支撑板112和下支撑板114,上支撑板112和下支撑板114为大致平坦的、间隔开并且
彼此平行以在其间形成叉狭槽116(图4中更好地示出)。大致平坦的上支撑板112限定了垂直于上支撑板112的参考方向z。上支撑板112包括上边缘112.1,下支撑板114包括下边缘114.1。上边缘112.1和下边缘114.1在折叠阶段(稍后描述)中用作折叠边缘,因此在下文中分别称为上折叠边缘112.1和下折叠边缘114.1。上折叠边缘112.1和下折叠边缘114.1是直的,在z方向上相互平行并重叠,这意味着上折叠边缘112.1和下折叠边缘114.1在z方向上的投影图位于同一直线。直的上折叠边缘112.1限定了平行于上折叠边缘112.1的y参考方向,并且限定了垂直于上折叠边缘112.1的x参考方向。因此,x、y和z参考方向中每对任意方向彼此垂直,以在空间中定义垂直坐标系xyz。在下文中,除非在描述中特别指明x、y和z方向的取向,否则在x、y或z方向上的移动分别表示平行于x、y或z方向的移动。
96.折叠装置140还可以包括布料边缘夹具115,布料边缘夹具115用于在裤腰端部1a支撑在支撑叉110上时夹持裤腰端部1a的布料边缘。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在平行于x方向的箭头4的观察取向上的布料边缘夹具115和支撑叉110的侧视图。
97.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在平行于x方向的箭头5的观察取向上的折叠机构130的侧视图。参考图3和图5,折叠机构130包括一对引导板132、一对折叠板134和角部折叠杆136。一对引导板132包括上引导板132.1和下引导板132.2,上引导板132.1和下引导板132.2为大致平坦的、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以在其间形成在z方向上具有宽度132h1的引导板狭槽132.5。上引导板132.1的边缘132.3和下引导板132.2的边缘132.4在z方向上加宽(张开)以在边缘处形成宽度132h2,宽度132h2大于两个引导板之间的宽度132h1。一对折叠板134包括上折叠板134.1和下折叠板134.2,上折叠板134.1和下折叠板134.2为大致平坦的、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以在其间形成折叠板狭槽134.5。优选地,折叠板狭槽134.5的宽度134h大于宽度132h1。
98.回到图3中,传送机构120包括布料夹持机构122、辅助布料按压部124和夹具125。在图3中,夹具125和布料夹持机构122处于连接状态。图6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布料夹持机构122的立体图。布料夹持机构122包括上夹持板122.1、下夹持板122.2、用于引导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进行往复移动(在z方向上)的引导柱122.3,在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上均分别定位有c形凹槽122.5,使得凹槽122.5在布料夹持机构122中形成c形通槽(在z方向上)。布料夹持机构122还包括设置在两个夹持板之间的弹簧122.4(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将弹簧设置为绕着引导柱122.3)以推动上、下两个夹持板彼此分开。需要说明的是,布料夹持机构122的引导柱122.3与弹簧122.4的数量不限。两个夹持板之间还设置有垫子122.6,用于在两个夹持板彼此按压时轻轻夹持。布料夹持机构122还包括用于连接到传送机构120的夹具125(见图3)的传送机构夹具连接孔122.7和用于连接到缝纫机15的夹具(稍后描述)的缝纫机夹具连接孔122.8。
99.图7-15b示出了使用裤腰传送和折叠装置100a折叠和传送裤腰端部1a的过程。参考图7,首先,以这种方式将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a支撑在支撑叉110上,使得端部1a覆盖支撑叉110的上支撑板112、下支撑板114。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从支撑叉110的上、下折叠边缘突出并由布料边缘夹具115夹持。图8是示出在图7中箭头4的观察取向上端部1a支撑在支撑叉110上的侧视图,其中端部1a覆盖上支撑板112、下支撑板114。换言之,上支撑板112、下支撑板114插入在端部1a的两个折叠边缘之间。多余布料部分12a由布料边缘夹具115夹持以在z方向上折叠。
100.接着,传送机构120的布料夹持机构122和辅助布料按压部124沿图7中箭头9的取向(平行于y方向)朝向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a(支撑在支撑叉110上)移动到如图9所示的用于夹持裤腰1的夹持位置。在此位置,布料夹持机构122夹持支撑叉110上的裤腰1,使辅助布料按压部124下降以将裤腰1保持到位。布料夹持机构122的夹持操作可由传送机构的夹具125执行。具体地,使夹具125下降一级,以将布料夹持机构122的上、下两个夹持板122.1、122.2按压在一起,从而上、下两个夹持板122.1、122.2按压和固定保持支撑架110上的裤腰1。布料夹持机构122夹持支撑叉110上的裤腰1的状态称为布料夹持机构122的第一级夹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夹持状态下,布料夹持机构122的c形凹槽122.5的位置对应于对端部1a进行完工应执行的缝制线的位置。c形凹槽122.5的该对应位置的定位是为了形成一个用于在后面操作中的缝制的通槽。
101.接下来,参考图9,折叠机构130在图9中箭头10的取向上(平行于y方向)朝向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a(由布料夹持机构122夹持在支撑叉110上)移动到图10所示的折叠位置。在折叠机构130移动至折叠位置时,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进入一对引导板132的引导板狭槽内,然后进入一对折叠板134的折叠板狭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折叠机构130具有突出部138,在折叠机构130移动至折叠位置以使多余布料部分12a进入引导板狭槽和折叠板狭槽时,突出部138可以同时将布料边缘夹具115推出其夹持位置。
102.图11a-11c更好地示出了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依次进入引导板狭槽和折叠板狭槽的过程,图11a-11c为折叠机构130在图9中箭头5的观察取向(平行于x方向)在不同位置的侧视图。
103.参考图9和图11a,折叠机构130在箭头10的取向上朝半完工裤腰1的端部1a移动。当到达端部1a时,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在x方向上突出)从引导板狭槽的开口进入引导板狭槽132.5。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板狭槽的边缘宽度132h2大于引导板狭槽的宽度132h1(见图5),以使多余布料部分12a容易进入引导板狭槽。折叠机构130继续在箭头10的取向上移动,因此多余布料部分12a进入折叠板狭槽134.5,如图11b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折叠板狭槽的宽度134h大于引导板狭槽的宽度132h1,因此多余布料部分12a容易进入折叠板狭槽134.5。折叠机构130继续在箭头10的取向上移动并在折叠位置处停止,如图11c所示,以准备折叠过程。
104.在图10所示的折叠位置,折叠机构130执行折叠过程。图12是折叠机构130在图10中平行于z方向的箭头12的取向上的侧视图(即,俯视图),示出了处于折叠位置的折叠机构130。多余布料部分12a的一部分位于折叠板狭槽134.5内。图13a是类似于图12的视图,没有上夹持板122.1,其中上折叠边缘112.1位于由虚线表示的多余布料部分12a下方。
105.图13a-13d示出了通过使用折叠机构130折叠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过程,图13a-13d是在类似于图12的观察取向上的视图,为了便于观察,没有上夹持板122.1。参考图13a,折叠过程将沿着被端部1a覆盖的支撑叉110的上折叠边缘112.1和下折叠边缘114.1向内折叠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在图13a中,仅通过虚线示出了上折叠边缘112.1,下折叠边缘114.1与上折叠边缘112.1一致并且在该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一对折叠板134的上折叠板134.1、下折叠板134.2之间的距离小于叉狭槽116的宽度116h,使得一对折叠板134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进入叉狭槽116。还需说明的是,角部折叠杆136的厚度小于叉狭槽116的宽度116h,使得角部折叠杆136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进入叉狭槽116。一对折叠板134
的每块板的边缘具有斜角部分134.3以促进折叠过程(稍后描述)。角部折叠杆136具有斜角头136.1和弯曲的外表面136.2以防止布料在角部部分的折叠期间(稍后描述)起褶皱。
106.从图13a的折叠位置,一对折叠板134在箭头4的取向(平行于x方向)朝向端部1a的多余布料部分12a移动。一对折叠板134接触并推动多余布料部分12a,由于上折叠边缘112.1、下折叠边缘114.1的原因,多余布料部分12a抵靠上折叠边缘112.1、下折叠边缘114.1,并且当一对折叠板134进入叉狭槽116时多余布料部分12a被推入叉狭槽116内,如图13b所示。一对折叠板134继续在箭头4的取向移动,并逐渐将几乎整个多余布料部分12a推入叉狭槽116中,如图13c所示。一对折叠板134在移动到其行程末端后停止。将多余布料部分12a沿一对折叠板的移动取向(箭头4的取向)折叠,因此将一对折叠板的移动取向称为折叠取向。如前所述,由于一对折叠板134的边缘具有斜角部分134.3,所以将多余布料部分12a逐渐推入叉狭槽116中以促进折叠过程。在图13c所示的状态下,当通过一对折叠板134完成折叠过程时,已经折叠了几乎整个多余布料部分12a,除了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角部部分12a’还没有完全折叠并且具有褶皱。
107.接着,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角部部分12a’的折叠由角部折叠杆136执行。角部折叠杆136在箭头4的取向上移动以在角部折叠杆进入叉狭槽116时推动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角部部分12a’进入叉狭槽116,如图13d所示。角部折叠杆136在移动到其行程末端后停止,从而完成角部部分12a’的折叠。沿角部折叠杆的移动取向折叠多余布料部分12a的角部部分12a’,将角部折叠杆的移动取向称为折叠取向。根据所述实施例,角部折叠杆的移动取向平行于一对折叠板的移动取向。需要说明的是,角部折叠杆136具有斜角头136.1和弯曲的外表面136.2,以防止布料在折叠的角部处起褶皱。图13e是沿着图13d中所示的线13e-13e的截面图,示出了折叠到支撑叉110的叉狭槽中的多余布料部分。
108.在完成角部部分12a’的折叠后,一对折叠板134和角部折叠杆136同时缩回到其原始位置(如图10所示)。接着,支撑叉110从布料夹持机构122缩回,然后使布料夹持机构122下降以夹持在上夹持板122.1、下夹持板122.2之间的折叠的裤腰1。折叠裤腰1的端部1a的整个过程完成。在折叠过程完成的状态下,将端部1a折叠并紧紧地夹持在布料夹持机构122中,如图14所示,将布料夹持机构122的这种夹持状态称为第二级夹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夹持状态下,布料夹持机构122的c形凹槽122.5的位置仍对应于对端部1a进行完工应执行的缝制线的位置。
109.接着,将折叠的端部1a传送到缝纫机15用于进行缝制,同时折叠的端部1a仍然紧紧地夹持在布料夹持机构122中。这个传送过程由如图15a所示的缝纫机按压件150执行。图15a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4的为了便于观察没有裤腰1的布料夹持机构122、传送机构的夹具125和缝纫机按压件150的立体图。如图15a所示,缝纫机按压件150包括连接销150.8,连接销150.8构造为与布料夹持机构122的缝纫机夹具连接孔122.8接合。
110.为了通过缝纫机按压件150执行将折叠的端部1a传送到缝纫机15的过程,布料夹持机构122将与夹具125的连接转换为与缝纫机按压件150的连接。具体地,参考图15a,在端部1a的折叠完成后,布料夹持机构122与传送机构120的夹具125连接。夹具125将布料夹持机构122带到缝纫机按压件150的位置,使得缝纫机夹具连接孔122.8的位置分别位于缝纫机按压件150的连接销150.8位置的下方。接着,使缝纫机按压件150下降,使连接销150.8与缝纫机夹具连接孔122.8接合,从而将缝纫机按压件150与布料夹持机构122连接。
111.接着,使传送机构的夹具125上升,如图15b所示,从而解开夹具125与布料夹持机构122之间的连接。此时,仍然保持缝纫机按压件150与布料夹持机构122之间的连接,从而布料夹持机构122仍然紧紧夹持裤腰1的端部1a。
112.接着,缝纫机按压件150将布料夹持机构122传送到缝纫机15,以沿着c形凹槽122.5缝制夹持在布料夹持机构122中的端部1a。缝制完成后,使传送机构的夹具125下降,使得夹具125的连接销125.7(图15b)与布料夹持机构122的传送机构夹具连接孔122.7接合,从而使夹具125与布料夹持机构122重新连接。接着,使缝纫机按压件150上升,以与布料夹持机构122解开连接。此时,已缝制端部1a并且端部1a仍由传送机构的夹具125夹持在布料夹持机构中122。夹具125将布料夹持机构122带到用于接收已完工裤腰的位置。
113.如上所述,使用折叠机构130的折叠过程包括,首先移动一对折叠板134,然后移动角部折叠杆136。折叠过程完成后,同时缩回一对折叠板134和角部折叠杆136。可以由相同的驱动装置(未示出)以这种方式执行一对折叠板134的移动和角部折叠杆136的移动,首先,驱动装置驱动一对折叠板134折叠,当一对折叠板134的结束其行程后,驱动装置断开与一对折叠板134的传动并且驱动角部折叠杆136折叠角部部分,当角部折叠杆136的结束其行程后,驱动装置装置驱动一对折叠板134和角部折叠杆136缩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
114.根据上述实施例,一对引导板132包括在其边缘处张开的上引导板132.1和下引导板132.2,如图5所示,使得边缘处的宽度132h2大于引导板之间的宽度132h1。图16a是图5中的一对引导板132的放大图,示出了一对引导板132的张开的边缘轮廓。根据另一实施例,一对引导板132的张开的边缘为斜角形状,如图16b所示。
115.根据上述实施例,角部折叠杆136具有斜角头136.1和弯曲的外表面136.2以防止在折叠角部部分时布料起褶皱。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角部折叠杆的形状不受限制。图17a-17c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角部折叠杆的一些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地,图17a所示的角部折叠杆236的实施例具有外表面和侧表面处均为斜角的头部236.1,外表面236.2是弯曲的。类似地,图17b所示的角部折叠杆336的实施例具有外表面和侧表面处均为斜角的头部336.1,外表面336.2是弯曲的。图17c所示的角部折叠杆436的实施例具有仅在外表面处为斜角的头部436.1,外表面436.2是弯曲的。
116.根据上述实施例,布料夹持机构122和传送机构的夹具125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布料夹持机构的传送机构夹具连接孔122.7和夹具125的销125.7建立的。布料夹持机构122和缝纫机按压件150之间的连接通过布料夹持机构的缝纫机夹具连接孔122.8和缝纫机按压件150的销150.8建立。在另一实施例中,这些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在布料夹持机构122上的销和设置在缝纫机按压件150上的孔,或销和孔的组合来实现。这种销和孔用作连接元件。
117.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本发明的裤腰折叠装置,将裤腰端部处的多余布料部分完全向内折叠,折叠后的布料没有褶皱。在本发明裤腰折叠装置中设置角部折叠杆防止裤腰端部的折叠的角部部分凹陷,从而避免次品。另外,通过本发明的裤腰折叠装置来折叠裤腰的操作是自动化的,因此与手动操作相比提高了生产率并限制了缺陷。
118.在以上详细描述中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执行的所有等效变形和替换也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