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4:1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气溶胶发生器设有供可抽吸材料插入的填料槽,然而,当用户取出可抽吸材料时,填料槽的开口端处于开放状态并一直显露出来。这使得设备内的气溶胶从开口端散发,同时外界的灰尘或者污染物也可经由所述开口端进入填料槽内,造成设备的污染。为了防止灰尘或者污染物从开口进入填料槽内,通常在设备设置硅胶塞或者防尘盖。然而,硅胶塞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容易遗失;另一方面现有的防尘盖通常为设置在设备的外部的滑动机构,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而且通常存在防尘盖开合行程大,造成到位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旨在提高防尘盖操作的便捷性和开合的稳定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内壳、防尘盖和套壳,所述内壳设有用于放置可抽吸材料的填料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填料槽开口端相对的两侧转动连接,以架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套壳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所述防尘盖的两端分别设有齿轮,所述套壳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面设有适配的齿条,当所述套壳受外力旋转时,所述齿条旋转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防尘盖相对于所述开口端转动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端。
7.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防尘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结构相同,均包括本体、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相连的齿轮和转轮,所述齿轮和转轮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端的两侧,以使得所述本体架设于所述开口端,当两齿轮分别与相应的齿条啮合传动时,带动对应的转轮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盖体的本体和第二盖体的本体相对于所述开口端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端。
8.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盖体的齿轮和第二盖体的齿轮分别位于开口端的两侧,相对应的,两齿条分别位于开口端的两侧,当套壳受外力旋转时,所述齿条转动并与相应的齿轮啮合传动,以使得两齿轮反向转动,并带动两本体相互分离以打开所述开口端、或者相互贴合以关闭所述开口端。
9.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本体呈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一盖体的本体与第二盖体的本体贴合时形成与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半球形结构,以封闭所述开口端。
10.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盖体的本体朝向第二盖体的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盖体的本体朝向第一盖体的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槽,所述开口端的
侧壁设有限位柱,当两个本体贴合时,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围成一与所述限位柱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限位孔。
1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还包括设有至少两相邻凹缘的弹性阻尼件,其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且可沿内壳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套壳弹性压合于所述弹性阻尼件设有凹缘的一端,且设有容置于任一所述凹缘内的凸起,当套壳受力转动时,带动所述凸起转动并滑移至另一凹缘内,以使得弹性阻尼件形变并沿壳体轴向方向滑动。
12.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弹性阻尼件包括沿靠近所述开口端的方向依次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弹性件和压环,所述压环一侧与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套壳抵接且设有所述至少两相邻的凹缘。
13.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内壳的外周凸设有至少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弹性阻尼件设有适配的滑槽,所述滑轨容置于相应的滑槽内,以使得所述弹性阻尼件仅可沿所述内壳的轴向滑动。
14.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内壳的外周凸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套壳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围成一环形限位槽,所述弹性阻尼件容置于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15.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套壳远离开口端的一端的内壁凸设有至少一限位扣,所述内壳的外周设有至少一沿周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扣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可沿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16.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中,所述内壳的外周设有至少一圆弧形的波点,所述内壳通过所述波点与所述套壳的内壁接触。
17.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其还包括具有避位孔的外壳,所述外壳罩盖于所述套壳并与套壳固定连接,当所述外壳受力转动时,带动所述套壳转动,并打开所述防尘盖以使得所述开口端显露于所述避位孔,当所述外壳受力转动时,带动所述套壳转动,并关闭所述防尘盖以使得所述防尘盖显露于所述避位孔。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内壳、防尘盖和套壳,所述内壳设有用于放置可抽吸材料的填料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填料槽开口端相对的两侧转动连接,以架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套壳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所述防尘盖的两端分别设有齿轮,所述套壳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面设有适配的齿条,当所述套壳受外力旋转时,所述齿条旋转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防尘盖相对于所述开口端转动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端。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传动,实现防尘盖的开合,不仅转动平稳且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第一状态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第二状态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爆炸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中套壳的剖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第二状态分解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第二状态分解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截面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内壳2套壳3防尘盖4弹性阻尼件5外壳6环形限位槽11填料槽111开口端12限位柱13滑轨14限位槽15波点16第一限位环17第一转轴21齿条211第二轮齿22凸起23限位扣24第二限位环301第一盖体302第二盖体31本体32齿轮33转轮321第一轮齿311第一开槽312第二开槽41压环411凹缘412滑槽42弹性件51避位孔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内壳1、防尘盖3和套壳2。所述内壳1设有用于放置可抽吸材料的填料槽11,所述防尘盖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填料槽11开口端111相对的两侧转动连接,以架设于所述开口端111。所述套壳2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内壳1的外周。所述防尘盖3的两端分别设有齿轮32,所述套壳2靠近所述开口端111的端面设有适配的齿条21,当套壳2受外力旋转时,所述齿条21旋转并与所述齿轮32啮合,所述齿条21带动所述防尘盖3相对于所述开口端111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端111。本实施例通过齿轮32与齿条21的啮合传动,实现防尘盖3的开合,不仅转动平稳且易于操作。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方式可以为中心加热、外围式加热、红外加热、电磁加热或者空气加热。可抽吸材料放入所述填料槽11中被加热组件低温加热而产生气溶胶。所述可抽吸材料可以为固态烟油、烟草颗粒、自然排列烟丝或者有序排列烟丝等。优选的,所述可抽吸材料被制成圆柱体结构,相对应的,所述填料槽11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可抽吸材料相适配。
38.所述防尘盖3包括第一盖体301和第二盖体302,所述第一盖体301和第二盖体302结构相同,均包括本体31、齿轮32和转轮33。由于所述可抽吸材料采用圆柱体结构,因而所述填料槽11呈适配的圆柱形槽,其开口端111也呈圆形。相对应的,所述本体31呈与所述开口端111相适配的弧形板结构,当第一盖体301的本体31和第二盖体302的本体31贴合时,两个形成一与所述开口端111相适配的半球形结构,以完全遮盖所述开口端111,起到防护的作用。
39.进一步,所述齿轮32与所述本体31的一端相连,所述转轮33与所述本体31相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内壳1的外周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有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所述齿轮32和转轮33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适配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所述齿轮32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7,所述转轮33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或者所述齿轮32转动套设于第二转轴,所述转轮33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7。从而使得所述本体31转动架设于所述开口端111。当齿轮32与相应的齿条21啮合时,带动齿轮3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本体31的绕所述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同心设置,从而使得所述齿轮32与齿条21可以同轴转动,保证本体31转动的稳定性。
40.进一步,所述齿轮32远离所述本体31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轮齿321。所述套壳2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内的外周,且靠近所述开口端111的端面与所述齿轮32接触并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轮齿321相适配的第二轮齿,以形成弧形的齿条21结构。当套壳2受外力旋转时,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第一轮齿321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齿轮32绕所述第一转轴1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轮33带动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最终带动所述本体31相对于所述开口转动,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端111。本实施例通过齿轮32的啮合传动来实现防尘盖3的开闭,
不仅操作方便,同时轮齿在啮合过程中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旋转更加精确和平稳。另一方面,通过对套壳施力使其绕其中心轴旋转,来控制防尘盖的开合,在防尘盖的开合过程中对设备整体外观几乎没有影响,易于控制。
41.优选的,所述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与第二盖体302的齿轮32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端111相对的两侧。即,第一盖体301上的第一轮齿321与第二盖体302上的第一轮齿321分别位于开口端111的两侧。相对应的,所述套壳2对应设有分布于所述开口端111两侧的两段弧形的齿条21。当套壳2受外力旋转时,两段齿条21转动并与相应的齿轮32啮合传动,以使得两齿轮32相互反向转动,并带动两本体31相互分离以打开开口端111、或者相互贴合以关闭所述开口端111。
42.具体的来说,本实施例以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套设于第一转轴17,第一盖体301的转轮33套设于第二转轴,同时第二盖体302的齿轮32套设于第二转轴,第二盖体302的转轮33套设于第一转轴17为例加以说明。当面对所述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对套壳2施加顺时针旋转的力时,所述两段齿条21在套壳2的带动下绕套壳2的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并与相应的齿轮32啮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绕所述第一转轴17顺时针转动,第一盖体301的转轮33绕第二转轴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和第二盖体302的齿轮32分别位于开口端111相对的两侧,即二者呈中心对称关系。因而从面对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的方向看,所述第二盖体302的齿轮32绕第二转轴逆时针转动,第二盖体302的转轮33绕所述第一转轴17逆时针转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盖体301的本体31和第二盖体302的本体31相互反向转动,并相互远离,最终所述开口端111完全显露于两个本体31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以完全打开所述开口端111,实现防尘盖3的开启过程。同理,当面对所述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对套壳2施加逆时针旋转的力时,两端齿条21在套壳2的带动下绕套壳2的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并与相应的齿轮32啮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盖体301的齿轮32和转轮33逆时针转动,第二盖体302的齿轮32和转轮33顺时针转动,并最终带动两个本体31相互靠近,直至完全贴合,以形成完全遮盖所述开口端111的封闭半球形结构,实现防尘盖3的关闭过程。本实施例通过两个本体31反向转动来实现防尘盖3的开启和关闭,减小了两个本体31的转动行程,使得旋转操作更加简单可控。
43.进一步,为了防止两个本体31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产生碰撞而造成损坏,所述第一盖体301的本体31朝向第二盖体302的本体31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311,所述第二盖体302的本体31朝向第一盖体301的本体3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槽312。在所述开口端111的侧边向外凸设有限位柱12。当两个本体31转动至相互贴合时,所述第一开槽311和第二开槽312分别与所述限位柱12的两侧抵接,以通过所述限位柱12对两个本体31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制。
44.所述限位柱12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2为两个,两个限位柱12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的正上方,以实现居中设置,从而使得两个本体31在转动过程中受到来自限位柱12的作用力均衡。优选的,当两个本体31完全贴合时,所述第一开槽311和第二开槽312分别包覆于所述限位柱12的两侧,以合围成与所述限位柱12相适配的限位孔,从而最大限度增大两个开槽与限位柱12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开槽与限位柱12之间的作用力过于集中,同时有利于实现防尘盖3的完全闭合,避免两个本体31之间出现缝隙。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发生器还包括弹性阻尼件4,所述弹性阻尼件4呈环形结构,其包括沿靠近所述开口端111的方向依次套设于所述内壳1的弹性件42和压环41。所
述弹性件42可以采用弹簧。所述压环41背离弹性件42的一端设有至少两相邻的所述凹缘411。所述套壳2压合于所述压环41设有所述凹缘411的一端,以使得所述压环41预压所述弹性件42,从而与弹性件42弹性抵接。优选的,所述内壳1的外周凸设有第一限位环16,所述套壳2的内壁凸设有第二限位环24,所述第一限位环16和第二限位环24在轴向方向存在距离,以围成一环形限位槽6,所述弹性阻尼件4容置于所述环形限位槽6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限位环24压合于所述压环41,以使得所述压环41预压所述弹性件42,从而所述弹性件42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16弹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环41弹性抵接。通过所述环形限位槽6在轴向方向对弹性阻尼件4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分别在套壳2和内壳1设置限位环的方式便于弹性阻尼件4的安装和定位。
46.进一步,所述套壳2朝向所述压环41设有与所述凹缘411相适配凸起22,即所述第二限位环24设有所述凸起22。所述凸起22位于任一凹缘411内,当套壳2受力转动时,带动所述凸起22转动并滑移至另一凹缘411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压环41在凸起22的作用下沿内壳1的轴向方向下移,并进一步压缩弹性件42,反过来所述弹性件42产生回弹力作用于压环41,并传导至套壳2,从而增大了套壳2旋转的阻力,缓冲了瞬时的冲击力并提供阻尼手感。
47.优选的,所述凹缘411为表面圆滑的弧形凹缘411,所述凸起22为表面圆滑的弧形凸起22,这样在凸起22从一个凹缘411滑移至其相邻凹缘411的过程中均为平滑接触,有利于减小凸起22滑移的阻力,使得滑动更加顺畅。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凸起22对应至少两相邻的凹缘411以形成一组滑移组合。所述滑移组合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优选的,所述滑移组合为两个,两个滑移组合以所述内壳1的中心对称分布。即,所述套壳2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凸起22,两个凸起22的连线与所述内壳1的中轴线相交,相对应的,所述压环41对称分布有两组凹缘411。这样所述套壳2对称的两侧分别受到相同的旋转阻力,从而实现受力均衡。
48.优选的,所述内壳1的外周凸设有至少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滑轨13,所述压环41的内侧壁设有适配的滑槽412,当压环41套设于所述内壳1的外周时,所述滑轨13容置于相应的滑槽412内,从而通过滑槽412与滑轨13之间的配合,使得所述压环41仅能沿内壳1的轴向方向滑动,而不会沿内壳1的外周转动并产生径向位移。
49.进一步,所述套壳2远离开口端111的一端的内侧壁凸设有至少一限位扣23,所述限位扣23沿套壳2的周向方向延伸。相对应的,所述内壳1外周的对应位置设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4。所述限位扣23容置于所述限位槽14内。当套壳2旋转时,所述限位孔沿所述限位槽14的延伸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限位扣23在套壳2轴向方向的厚度等于或者略小于所述限位槽14在套壳2轴向方向上的宽度。这样,卡扣仅能沿限位槽14的延伸方向移动,而不能沿套壳2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套壳2仅能相对于所述内壳1旋转,而不产生轴向位移。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的外周设有至少一圆弧形的波点15,所述内的外周通过所述至少一波点15与套壳2的内壁接触。当套壳2转动时,所述套壳2的内壁与至少一所述波点15形成形成平滑的电接触,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旋转阻力,使旋转更加顺畅。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发生器还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呈中空结构,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设有避位孔51。所述外壳5从所述开口紧固罩盖于所述套壳2的外周,且所述
防尘盖3或者填料槽11从所述避位孔51显露出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套壳2的外周设有适配的卡扣(图中未标出),通过卡槽与卡扣之间的配合使得所述外壳5与套壳2紧固连接。当旋转内外壳5时,所述外壳5带动所述套壳2相对于所述内壳1转动,所述齿轮32与齿条21啮合传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防尘盖3。当防尘盖3打开所述开口端111时,所述开口端111从避位孔51显露出来,此时用户可以依次穿过所述避位孔51和开口端111,并将可抽吸材料加入填料槽11内。当防尘盖3关闭所述开口端111时,所述防尘盖3从所述避位孔51显露出来。本实施例通过外壳5罩盖所述防尘盖3,使得防尘盖3仅部分显露于避位孔51,不仅保持设备外形的美观和完整性,同时操作方便,且能防止防尘盖3被误触碰。另一方面,通过旋转外壳5,使外壳绕其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几乎不改变设备整体的外形和结构,易于控制转动行程,使得打开和关闭防尘盖3操作易于控制。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