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恒压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3:1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压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2.吸痰器作为医院常用的一种医疗装置,原理上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适用于部队战救医疗以及医院或家用有呼吸道粘液或呕吐时的及时吸痰处理。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一般常用电动式,有电源开关和手控开关,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
3.目前医院大部分所使用的一次性吸痰装置非常简单,功能上不能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医务人员在使用时容易发生痰液沾附管壁造成堵塞或口径减小,负压减小,使痰液倒流至引流管,而影响病人,此外,若吸痰器在使用过程中负压变换过大,很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并且针对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吸痰器内的负压要求不一,因此需要一种工作过程中负压稳定的、负压可调且调整后仍可保持负压稳定的吸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恒压吸痰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吸痰装置在使用时负压不稳定可调并且调整后不能保持负压稳定的问题。
5.本发明的一种恒压吸痰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压吸痰装置包括收集桶、供压装置;供压装置包括风筒、第一风速转换仪、第二风速转换仪、调节机构、压力机构和动力部;风筒沿左右方向延伸,风筒包括引风部和暂存部,暂存部右端安装于收集桶,暂存部左端安装于引风部右端,暂存部外壁设置有吸管连接口,引风部内壁开设有轨迹槽;第一风速转换仪设置于引风部的左端,动力部驱动第一风速转换仪转动;第二风速转换仪设置于引风部的右端;压力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接触球、多个第二接触球、第一斜坡、第二斜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调节环;每个第一接触球可滑动安装于第一风速转换仪,第一斜坡呈环形且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引风部的左端,第一斜坡的左侧面与暂存部之间的距离由内而外逐渐变大;第一接触球可沿第一斜坡向外滑动;第一弹簧左边连接第一斜坡,第一弹簧右边连接调节环,调节环内壁开设有周向滑槽;第二弹簧左端连接调节环,第二斜坡连接第二弹簧右端,且第二斜坡与第一斜坡相背设置;第二斜坡的左侧面与暂存部之间的距离由内而外逐渐变小;每个第二接触球可滑动安装于第二风速转换仪,第二接触球可沿第二斜坡向外滑动;调节机构安装于引风部内,配置成对来自第一风速转换仪的风产生阻力,且在轨迹槽带动下向右动作,以减小对来自第一风速转换仪的风产生的阻力。
6.进一步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风组和一个中心柱,中心柱与引风部同心,多个导
风组沿中心柱均布,每个导风组包括导风块、导风板和转动板;导风块内端固接于中心柱,导风块外端固接于引风部;导风板位于导风块的左侧,导风板内端固接于中心柱,导风板外端固接于引风部;转动板处于导风块的右侧,导风块、导风板和转动板限定出使风进入并反向流出的空间;且转动板的内侧的右端绕中心柱的径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中心柱,转动板的外侧的左端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轨迹槽并伸入周向滑槽,轨迹槽用于使调节杆在向右移动时带动转动板改变角度,进而使得反向流出的角度变小。
7.进一步地,导风块的表面为第一三角形平面、第二三角形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第一三角形平面固接于中心柱,第二三角形平面小于第一三角形平面,第二三角形平面固接于引风部,第一三角形平面的三边分别连接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的内边,第二三角形平面的三边分别连接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的外边,第三平面与中心柱共面,导风板和转动板连接处的轴线与第三平面共面。
8.进一步地,动力部为电机,电机安装于第一风速转换仪,第一风速转换仪包括多个第一扇叶、多个第一向轴棒、第一定位环和第一转轴,引风部左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环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定位槽;第一转轴棒与引风部同心,每个第一扇叶内端沿引风部径向方向分别安装于第一转轴,每个第一扇叶外端分别安装于每个第一向轴棒内端,每个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每个第一向轴棒,每个第一向轴棒外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定位环内端。
9.进一步地,轨迹槽为弧形槽,弧形槽向左上方倾斜设置。
10.进一步地,引风部左端设置有第一适配缺口,引风部右端设置有第二适配缺口,压力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滑块、多个第二滑块、第一适配外沿、第二适配外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每个第一滑块沿引风部径向方向可滑动安装于第一风速转换仪,每个第一接触球分别安装于一个第一滑块,每个第二接触球分别安装于一个第二滑块,第一适配外沿安装于第一适配缺口,第二适配外沿安装于第二适配缺口,第一斜坡设置于第一适配外沿左端面,第二斜坡设置于第一适配外沿右端面,第一连接杆左端连接第一适配外沿,第一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一弹簧左端,第二连接杆左端连接第二适配外沿,第二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二弹簧左端。
11.进一步地,引风部周壁设置有中空腔,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调节环、第二弹簧、第二连接杆位于中空腔内。
12.进一步地,:转动板还包括内轴和外轴;內轴设置于转动板内端面,中心柱上设置有内孔,內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內孔;外轴设置于转动板外端面且与內轴在同一中心线,引风部内设置有定位孔,外轴固接于定位孔,转动轴与外轴位于同一平面,转动轴位于平面左端,外轴位于平面右端。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吸口和活动软管,活动软管一端安装于吸管连接口; 供压装置向左下方倾斜设置于收集桶一侧;吸管连接口与暂存部的夹角小于90
°
,活动软管一端安装于吸管连接口,吸口安装于活动软管另一端。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恒压吸痰装置,该发明通过设置压力机构和调节机构,在正常工作时,利用风速转换仪产生的离心力,通过两个接触球分别给予两个弹簧的压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接触球的质量,使两个弹簧产生的压力平衡,此时调节机构维持在初始位置,压力不会随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可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不同对电机的档位进
行调节;满足对于吸痰装置要求不同的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的使用体验;并且当痰液沾附管壁造成堵塞,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可使吸痰装置的负压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点,负压维持相对稳定,加快附着在管壁上的痰液向收集桶流动,痰液不会倒流至引流管,保证病人的稳定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供压装置外观图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供压装置整体剖面图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供压装置爆炸图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供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风向轨迹图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压力机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风速转换仪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转动板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的一个导风块、导风板和中心柱的示意图。
17.图中:1、吸痰装置;11、收集桶;12、排气口;13、活动软管;14、吸口;2、风筒;21、吸管连接口;22、中心柱;23、第一适配缺口;231、第二适配缺口;24、中空腔;25、第一定位槽;251、第二定位槽;26、定位孔;27、导风块;28、导风板;29、轨迹槽;31、第一弹簧;32、第一连接杆;33、第二连接杆;34、第一适配外沿;35、第一斜坡;36、调节环;37、第二适配外沿;38、第二斜坡;39、第二弹簧;4、第一风速转换仪;41、第一转轴;42、第一扇叶组;43、第一滑块;44、第一向轴棒;45、第一定位环;46、第一接触球;5、第二风速转换仪; 6、转动板;62、内轴;63、外轴;64、调节杆;7、引风部;8、暂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本发明的一种恒压吸痰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恒压吸痰装置,包括收集桶11、排气口12、供压装置和活动软管13;排气口12设置于收集桶11右侧。供压装置包括风筒2、第一风速转换仪、第二风速转换仪、调节机构、压力机构和动力部;风筒沿左右方向延伸,风筒2包括引风部7和暂存部8,暂存部右端安装于收集桶11,暂存部8左端安装于
引风部7右端,暂存部外壁设置有吸管连接口21,活动软管13一端安装于吸管连接口21;引风部7内壁开设有轨迹槽29;第一风速转换仪设置于引风部的左端,动力部驱动第一风速转换仪转动;第二风速转换仪设置于引风部的右端;压力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滑块43、多个第一接触球、多个第二滑块、多个第二接触球、第一斜坡、第二斜坡、第一弹簧31、第二弹簧和调节环36;每个第一滑块沿引风部径向方向可滑动安装于第一风速转换仪,以随第一风速转换仪转动; 第一斜坡35呈环形,且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引风部的左端,第一斜坡34的左侧面35与暂存部之间的距离由内而外逐渐变大;每个第一接触球分别安装于一个第一滑块,第一接触球可沿第一斜坡向外滑动;第一弹簧31左边连接第一斜坡,第一弹簧31右边连接调节环36,调节环内壁开设有周向滑槽;第二弹簧左端连接调节环,第二斜坡连接第二弹簧右端,且第二斜坡与第一斜坡相背设置;第二斜坡34的左侧面35与暂存部8之间的距离由内而外逐渐变小;每个第二接触球分别安装于一个第二滑块,第二接触球可沿第二斜坡向外滑动;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风组和一个中心柱22,中心柱22与引风部同心,多个导风组沿中心柱均布,每个导风组包括导风块27、导风板28和转动板6;导风块内端固接于中心柱,导风块外端固接于引风部7;导风板28位于导风块27的左侧,导风板内端固接于中心柱22,导风板外端固接于引风部;转动板处于导风块的右侧,导风块27、导风板和转动板限定出使风进入并反向流出的空间;且转动板的内侧的右端绕中心柱的径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中心柱22,转动板的外侧的左端设置有调节杆64,调节杆穿过轨迹槽29并伸入周向滑槽,轨迹槽用于使调节杆64在向右移动时带动转动板改变角度,进而使得反向流出的角度变小。还包括吸口14,吸口14安装于活动软管13另一端。供压装置向左下方倾斜设置于收集桶11一侧;吸管连接口21向右下方倾斜设置于暂存部一侧,也就是说,吸管连接口与暂存部的夹角小于90
°
。活动软管一端安装于吸管连接口,吸口14安装于活动软管另一端,具体地,活动软管一端插接于吸管连接口,供压装置倾斜设置于收集桶11一侧且与排气口相对设置。
20.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块27的表面为第一三角形平面、第二三角形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第一三角形平面固接于中心柱,第二三角形平面小于第一三角形平面,第二三角形平面固接于引风部,第一三角形平面的三边分别连接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的内边,第二三角形平面的三边分别连接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的外边,第三平面与中心柱22共面,导风板28和转动板连接处的轴线与第三平面共面。
21.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为电机,电机安装于第一风速转换仪,第一风速转换仪包括多个第一扇叶42、多个第一向轴棒44、第一定位环45和第一转轴41,引风部左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5,第一定位环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定位槽;第一转轴棒41与引风部同心,每个第一扇叶内端沿引风部径向方向分别安装于第一转轴,每个第一扇叶外端分别安装于每个第一向轴棒内端,每个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每个第一向轴棒,每个第一向轴棒外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定位环内端。第二风速转换仪的结构与第一风速转换仪的结构相同,第一接触球和第二接触球的质量不同,质量比为m1:m2。同理,引风部左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51,第二风速转换仪包括第二定位环,第二定位环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定位槽。轨迹槽29为弧形槽,弧形槽向左上方倾斜设置。当转动板在弧形槽内滑动时,滑动到最低点位置,也就是说,此时风的抵消最小时,转动板的外端面不会超过导风块的最外端。
22.在本实施例中,引风部左端设置有第一适配缺口23,引风部右端设置有第二适配
缺口231,压力机构还包括第一适配外沿34、第二适配外沿37、第一连接杆32和第二连接杆33,第一适配外沿安装于第一适配缺口,第二适配外沿安装于第二适配缺口,第一斜坡35设置于第一适配外沿左端面,第二斜坡38设置于第二适配外沿37右端面,第一连接杆左端连接第一适配外沿34,第一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一弹簧31左端,第二连接杆左端连接第二适配外沿,第二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二弹簧左端。在本实施例中,引风部7 周壁设置有中空腔24,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调节环36、第二弹簧、第二连接杆33位于中空腔内。
23.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板还包括内轴62和外轴63;內轴62设置于转动板6内端面,中心柱22上设置有内孔,內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內孔;外轴63设置于转动板6外端面且与內轴在同一中心线,引风部内设置有定位孔26,外轴63固接于定位孔,转动轴与外轴位于同一平面,转动轴位于平面左端,外轴位于平面右端。
24.装置工作时,启动第一风速转换仪所连接的电机,给予第一风速转换仪4一个恒定转速,第一风速转换仪转动并给予风筒2一个指向收集桶11的风,第一滑块43在离心力作用下有远离轴心趋势,且经过第一接触球46和第一斜坡35转化为促使与第一连接杆32相连的第一弹簧31压缩的力,第一风速转换仪带动第二风速转换仪5转动,同理第二风速转换仪内的第二滑块也会在风速的带动下给予与33相连的第一弹簧31的一个压缩的力。经过合理设置第一接触球m1与第二接触球m2的值,使第一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一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和第二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二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平衡。并且导风块27、导风板28与转动板限定出使风沿导风块27一侧面向下从导风板上表面和转动板上表面穿过的空间,与风速方向的风进行一定量的抵消,抵消量会产生变化,但角度不变则抵消的百分比不变,也就是说,导风块、导风板28与转动板限定出使风沿导风块27一侧面向下从导风板上表面和转动板上表面穿过的空间是恒定的,风速密度变大侧进入该空间的风的密度也会同比例变化,使转动板始终维持在未启动初始时的位置,所以当第一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一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和第二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二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平衡,吸痰装置1的负压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第一风速转换仪4转速变化而变化,待风速稳定后,吸口14深入吸痰部位,由于吸管连接口21位置空气有固定流速,而吸口14端口为静止大气压,根据伯努利原理会对活动软管13、吸口14形成一个负压,且只要风速稳定,负压便稳定。痰液在负压的作用下依次经吸口14、活动软管13、风筒2进入收集桶11内,废风经排气口12吹出。
25.当痰液附着在21连接口后端的管壁上时,会造成吸管连接口21处的风速降低,从而使负压降低。此时,由于吸管连接口21处风速较低,第二风速转换仪5转速便比正常时较低,给予与第二连接杆33相连的第二弹簧39的压缩力小于给予与第一连接杆32相连的第一弹簧31的压缩力,通过转动板沿着轨迹槽29和周向滑槽移动,调节环36向后端移动,使得转动板6向后端移动,也就是如图7中所示,转动板6远离导风块27移动,从而使经导风板28、转动板6转向的风角度产生变化,抵消原始风的量减小,提高吸管连接口21连接口处的风速,使第一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一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和第二风速转换仪给于第二压力组件产生的压缩力大小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点,负压维持相对稳定,并加快附着在管壁上的痰液的向收集桶11流动,痰液不会倒流至引流管。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