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与流程

2022-07-15 22:3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砂砾岩油藏储量丰富,其具有埋藏深度大,纵向参数变化快,开发难度大,连通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砂砾岩储层与常规的砂岩储层不同,常规的砂岩储层是经过长期的搬运沉积而成,一般是由单期次沉积形成而且组成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砂体有明确的边界,上下有隔层,对于这类储层将其称之为“砂体”。但是砂砾岩储层沉积时间较短,一般为近物源快速沉积而成,形成的储层组成成分复杂且成熟度低,由于储层是砂岩、砾岩和泥岩快速堆积的,只有砂岩比例高的区域才可成为有效储层,因此砂砾岩储层无明显的边界,而且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强,因此将砂砾岩的有效储层称之为“连通体”。
3.为研究不同油藏连通体分布情况下油藏特征,需要建立不同多连通体模型,目前多连通体的建立主要是利用确定方法,通过确定每一个的单连通体的沉积方向与沉积体积,将多个单连通体组合成为一个单连通体模型,之后分析每一个多连通体模型的油藏特征。
4.多连通体随机生成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够快速生成大量不同的多连通体模型,有助于快速分析油藏连通体不同连通模式下的油藏特征。目前还没有油藏连通体连通模式随机生成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用于研究不同油藏连通体连通模式下的油藏特征,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油藏地质模型建模软件,通过标定每个单连通体地质参数识别单连通体边界,获取各个单连通体形态并进行表征,随机选择不同的单连通体所在网格及其地质参数,通过单连通体组合建立多连通体组合的地质模型。
8.进一步地,单连通体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获取孔隙度场图与渗透率场图;
10.单连通体边界标定,根据地质模型中的孔隙度场图与渗透率场图,将孔隙度大于5%、渗透率大于5
×
10-3
μm2的储层定义为连通体边界,将连通体与其它部分区分开来,获取各个单连通体形态。
11.进一步地,单连通体特征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随机选取所要分析的单连通体;
13.计算单连通体沿物源方向的长度、垂直于物源方向的长度和连通体分布密度,输
出统计图表;
14.累加下一幅图像分析结果,对多幅图像进行累加计算。
15.进一步地,连通体分布密度为:
[0016][0017]
式中,sd为连通体分布密度;sh为连通体厚;th为油层厚度;n为纵向连通体总数;下标i代表第i个连通体。
[0018]
进一步地,通过单连通体组合建立多连通体组合的地质模型具体包括:确定待求多连通体模型的网格数,单连通体的个数,连通体分布密度数值;随机选择单连通体特征参数,随机确定每个单连通体的位置及旋转角度,建立多连通体模型,计算其连通体分布密度;通过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多连通体模型。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数包括平面网格和纵向网格。
[0020]
进一步地,筛选生成的多连通体模型连通体分布密度与待求多连通体分布密度数值相对误差小于10%的多连通体模型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油藏单连通体图像识别,定量表征单连通体特征参数,通过随机生成方法建立多连通体模型,本发明方法为研究不同油藏连通体连通模式下的油藏特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23]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流程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单连通体图像;
[0026]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连通体沿物源方向长度统计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连通体垂直物源方向长度统计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连通体分布密度分布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多连通体模型渗透率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2]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所示,所述油藏多连通体随机组合生成地质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1.单连通体图像识别
[0036]
采用油藏地质模型建模软件,读取油藏地质模型数据,得到油藏的渗透率场与孔隙度场,确定连通体的阈值为孔隙度大于5%,渗透率大于5
×
10-3
μm2,将连通体与其余部分分割开来。为了便于显示,图像分割后连通体部分对应体素的灰度值都变为0,即图1中黑色部分,其余部分对应体素的灰度值都变为1,即图2中的白色部分。
[0037]
2.计算单连通体特征参数
[0038]
读入利用图像自动识别程序得到的单连通体图像,定义分析窗口,选取所要分析部分的单连通体图像,如图2所示。
[0039]
计算所分析单连通体沿物源方向的长度、垂直于物源方向的长度和连通体分布密度,如表1所示。绘制单连通体沿物源方向的长度、单连通体垂直于物源方向的长度及连通体分布密度分布图,如图3-5所示。
[0040]
连通体分布密度为:
[0041][0042]
式中,sd为连通体分布密度;sh为连通体厚;th为油层厚度;n为纵向连通体总数;下标i代表第i个连通体。
[0043]
表1单连通体特征参数表
[0044][0045]
3.多连通体模型建立
[0046]
输入多连通体模型的平面网格数目为20,,纵向网格数目为6,单连通体的个数为20个。随机选择并导入单连通体特征参数,随机确定每个单连通体的位置及旋转角度,建立多连通体模型;通过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多连通体模型,如图6所示。
[004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