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4 04: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包括压缩机构和驱动轴的压缩机,该压缩机构具有气缸,在该气缸内收纳有筒状的活塞,该驱动轴具有与活塞嵌合的偏心部,活塞在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在这种压缩机中,存在具有下述结构的压缩机,在该结构中,将对制冷剂等工作流体进行压缩时承受较大负荷的滑动面设为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滑动面(以下称为第一滑动面),将与承受负荷的滑动面相反的那一侧的滑动面设为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滑动面(以下称为第二滑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上述结构下的压缩机中,通过形成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第二滑动面,润滑油流入形成在偏心部与活塞之间的空隙,从该空隙朝第一滑动面供给润滑油。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05-1640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虽然润滑油流入空隙,但在驱动轴旋转时,产生润滑油在空隙内流动的现象,润滑油就容易从空隙流出。因此,难以将油供往第一滑动面。
9.在供驱动轴的主轴部和筒状的轴承部滑动的滑动部上形成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的结构中,也会出现这种问题。总之,在以往的压缩机中,在如偏心部、主轴部这样的嵌合轴部与如活塞、轴承部这样的嵌合筒部滑动的结构中,存在润滑油容易从空隙流出而导致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因此,希望能够在抑制滑动面的可靠性降低的同时,形成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滑动面和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滑动面,通过降低滑动部处的不必要的油剪切损失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如偏心部、主轴部这样的嵌合轴部和活塞、轴承部这样的嵌合筒部上形成有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滑动面和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滑动面的压缩机中,通过使对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滑动面的供油变得容易,由此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11.-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2.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一种压缩机为前提,该压缩机具有驱动轴35和压缩机构20,
13.所述驱动轴35具有主轴部35a和偏离该主轴部35a的中心的偏心部35b,
14.所述压缩机构20具有嵌合筒部52,所述驱动轴35所具有的嵌合轴部51与所述嵌合筒部52嵌合,
15.所述驱动轴35的嵌合轴部51和所述嵌合筒部52借助油膜滑动。
16.第一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17.所述嵌合筒部52具有第一滑动面53和第二滑动面54,所述第一滑动面53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所述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另一部分上,且所述第二滑动面54的轴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滑动面53的轴向上的宽度窄,
18.在所述嵌合轴部51与嵌合筒部52之间的滑动部分上形成有空隙56和油保持部57,所述空隙56与所述第二滑动面54在轴向上相邻,润滑油流入所述空隙56,所述油保持部57抑制所述空隙56内的油朝所述嵌合筒部52的端面的方向流出。
19.在第一方面中,如果驱动轴35旋转,润滑油贮存在空隙56中,则在空隙56的端部,油的流出受到油保持部57的抑制,油的压力上升。如果油的压力上升,则比重小的制冷剂气体就难以浸入油保持部57的油中。因此,从油保持部57朝第一滑动面53几乎只供给润滑油,从而能够避免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滑动部的可靠性降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20.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为,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21.所述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
22.所述油保持部57由所述第一滑动面53与所述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构成,所述边界部的中央部比油所流出的方向上的端部更朝所述第一滑动面53突出。
23.在第二方面中,由于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的中央部比空隙56的油流出侧的缘部更突出,因此在驱动轴35旋转时能够有效地贮存润滑油。这样一来,抑制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的浸入,确保滑动部的可靠性。
24.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25.所述空隙56由沿所述嵌合筒部52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
26.所述槽55是轴向上的深度发生变化的槽55。
27.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为,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28.所述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
29.所述槽55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面54而言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两侧,所述槽55是随着从所述嵌合筒部52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接近所述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而变深的槽55。
30.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为,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31.所述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
32.所述槽55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面54而言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两侧,所述槽55是随着从所述嵌合筒部52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和所述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接近所述第一缘部55a与第二缘部55b之间的中间部而变深的槽55。
33.在第三到第五方面中,由嵌合筒部52的内表面上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空隙56。由于能够通过车床的一次加工来形成圆弧状的槽55和油保持部57,因此能够以廉价的加工提高滑动部的可靠性。尤其是,能够通过车床的加工容易地形成在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形成的第二方面的油保持部57。
34.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为,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35.所述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
36.所述空隙56由圆弧状的槽55形成,所述槽55形成在所述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中
央部且沿该嵌合筒部52的圆周方向延伸,
37.在所述嵌合筒部52或嵌合轴部51上形成有从所述槽55连通到嵌合筒部52的外部的连通路58。
38.在第六方面中,由形成在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的空隙56形成油保持部57,油贮存在空隙56的端部的油保持部57中。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由于能够通过将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嵌合筒部5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来延长轴承跨距,因此能够将驱动轴35的倾斜度抑制得较小。
39.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为,在第一到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40.所述压缩机构20具有自转被限制住的环状的活塞25和收纳该活塞25的气缸22,
41.所述嵌合筒部52是所述活塞25,所述嵌合轴部51是所述驱动轴35的偏心部35b。
42.在第七方面中,能够提高驱动轴35的偏心部35b与活塞25之间的滑动面的可靠性。
43.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为,在第一到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44.所述压缩机构20具有自转被限制住的环状的活塞25和收纳该活塞25的气缸22,
45.所述嵌合筒部52是形成在所述气缸22上的筒状的轴承部23a,所述嵌合轴部51是所述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
46.在第八方面中,能够提高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与气缸22的轴承部23a之间的滑动面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47.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48.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49.图3是压缩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50.图4是示出压缩机构的动作的图;
51.图5是活塞的俯视图;
52.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剖开的断面图;
53.图7是图5的活塞的立体图;
54.图8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活塞的俯视图;
55.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剖开的断面图;
56.图10是图8的活塞的立体图;
57.图11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活塞的俯视图;
58.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剖开的剖视图;
59.图13是图11的活塞的立体图;
60.图14是示出槽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62.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的纵向剖视图。该压缩机1是摆动活塞式压缩机,其连接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上。
63.〈整体结构〉
64.压缩机1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的内部收纳有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20和驱动压缩机构20的电动机30。
65.〈壳体〉
66.壳体10由纵向长度较长的圆筒状密闭容器构成。壳体10包括圆筒状的躯干部11、封住躯干部11的上侧开口部的上侧端板部12、以及封住躯干部11的下侧开口部的下侧端板部13。
67.压缩机构20和电动机30固定在躯干部11的内周面上。
68.〈电动机〉
69.电动机30包括均形成为圆筒状的定子31和转子32。定子31固定在壳体10的躯干部11上。在定子31的中空部布置有转子32。在转子32的中空部,以贯穿转子32的方式固定有驱动轴35,转子32和驱动轴35一体地旋转。
70.〈驱动轴〉
71.驱动轴3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轴部35a。在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的下端附近一体地形成有偏心部(嵌合轴部)35b。偏心部35b的直径形成得比主轴部35a的直径大。偏心部35b的轴心相对于主轴部35a的轴心(中心)偏离规定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35由含有石墨的铸铁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
72.在主轴部35a的下端部设置有离心泵36。离心泵36浸渍于在壳体10的底部形成的油贮存部中的润滑油中。离心泵36随着驱动轴35的旋转将润滑油汲取到驱动轴35内的供油路37之后,将润滑油供往压缩机构20的各滑动部。
73.〈压缩机构〉
74.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即图2所示,压缩机构20具有形成为环状的气缸22。在气缸22的轴向上的一端(上端)固定有前气缸盖23,在气缸22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下端)固定有后气缸盖24。气缸22、前气缸盖23以及后气缸盖24从上侧朝向下侧按照前气缸盖23、气缸22以及后气缸盖24的顺序层叠,利用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螺栓来紧固气缸22、前气缸盖23以及后气缸盖24。
75.驱动轴35沿上下方向贯穿压缩机构20。在前气缸盖23和后气缸盖24上形成有从偏心部35b的上下两侧支承驱动轴35的轴承部23a、24a。
76.气缸22的上端被前气缸盖23封住,另一方面,气缸22的下端被后气缸盖24封住,气缸22的内部的空间构成气缸室40。在气缸22(气缸室40)中收纳有与驱动轴35的偏心部35b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环状的活塞(嵌合筒部)25。如果驱动轴35旋转,则活塞25在气缸室40中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如压缩机构20的横向剖视图即图3所示,在活塞25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从该外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叶片26。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25由含有石墨的铸铁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
77.在气缸22上形成有俯视时呈圆形的槽。该圆形槽是收纳一对衬套(bushing)28、28的衬套槽27。俯视时形成为半月状的一对衬套28、28以夹住叶片26的状态嵌入衬套槽27中。根据该结构,叶片26限制活塞25的自转。
78.气缸室40被叶片26划分为低压侧气缸室40a和高压侧气缸室40b(参照图4)。在气缸22的外周壁上,沿着与驱动轴35的轴心成直角的方向形成有与低压侧气缸室40a连通的吸入口41。
79.在前气缸盖23上,沿着与驱动轴35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形成有与高压侧气缸室40b连通的喷出口42。喷出口42利用喷出阀43进行打开和关闭。
80.在前气缸盖23的上表面上,以覆盖喷出口42和喷出阀43的方式安装有消音器44。消音器44形成为:在其内部被划分出的消音空间45通过上部的喷出开口44a与壳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
81.〈吸入管和喷出管〉
82.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壳体10上安装有连接在上述吸入口41上的吸入管14,制冷剂通过吸入管14被吸入上述压缩机构20。
83.在壳体10上,贯穿上侧端板部12而安装有喷出管15。喷出管15的下侧的端部向壳体10的内部开口。压缩机构20的喷出口42通过消音器44的喷出开口44a与壳体10的内部的空间连通,从压缩机构20喷出后的制冷剂通过壳体10的内部空间和喷出管15朝壳体10外流出。
84.〈驱动轴与活塞之间的滑动部的结构〉
85.压缩机构20具有驱动轴35所具有的嵌合轴部51和供该嵌合轴部51嵌合的嵌合筒部52,由嵌合轴部51和嵌合筒部52构成滑动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轴部51由偏心部35b构成,嵌合筒部52由活塞25构成。偏心部35b和活塞25借助油膜滑动。
86.此处,如上所述,气缸室40包含低压侧气缸室40a和高压侧气缸室40b。低压侧气缸室40a的压力维持大致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压力相等的压力,高压侧气缸室40b的压力在从压缩制冷剂开始到喷出制冷剂为止的期间内从低压压力变到高压压力。因此,如果开始压缩制冷剂,则高压侧气缸室40a的压力高于低压侧气缸室40b。这样一来,从高压侧气缸室40b朝向低压侧气缸室40a的方向,将活塞25推压到气缸22的内表面上的力作用于该活塞25上。其结果是,在偏心部35b和活塞25滑动的滑动面上产生被施加的负荷较大的部分和被施加的负荷较小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施加的负荷大的部分相比,所施加的负荷小的部分的滑动面的面积更小。
87.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在活塞25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滑动面53和第二滑动面54。第一滑动面53形成在被施加的负荷较大的部分上,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被施加的负荷较小的部分上。第一滑动面53是跨越活塞25的轴向上的整个宽度的滑动面,其形成在活塞25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第二滑动面54的轴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滑动面53的轴向上的宽度窄,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另一部分上。
88.第二滑动面54以恒定的宽度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在偏心部35b和活塞25进行滑动的滑动部50上,在活塞25的内周面上的第二滑动面54的轴向上的两侧,以与第二滑动面54相邻的方式形成有槽55。由该槽55形成已供给到偏心部35b与活塞25之间的润滑油所流入的空隙56。形成空隙56的槽55是沿活塞25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槽55。槽55的深度随着从槽55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部接近近似正中央部而变深。
89.而且,槽55的深度随着从活塞25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接近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而变深。换言之,槽55的底面以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的深度比活塞25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的深度深的方式倾斜(参照图6的倾斜角α)。
90.在活塞2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抑制空隙56内的油朝活塞25的端面的方向流出的油保持部57(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槽55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油保持部57)。油保持部
57至少形成于在驱动轴35旋转时润滑油朝向第一滑动面53流动的方向(图7的箭头a方向)上的端部,换言之,在图4中形成在活塞25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油保持部57形成在第一滑动面53与构成空隙56的槽55之间的边界部。
91.在该实施方式中,就形成空隙56的槽55而言,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的周长比该空隙56的油流出方向上的缘部即活塞25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的周长长。这样一来,构成油保持部57的边界部形成在相对于驱动轴35的轴心倾斜的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偏心部35b上形成有供油孔(省略符号),上述供油孔用于向滑动部50供给供油路37中的润滑油。
92.能够使用车床来形成上述槽55。如果使用车床,则能够通过车床的三轴加工来同时形成槽55和油保持部57,通过使槽55的深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在倾斜的线上形成油保持部57的边界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槽55和油保持部57。
93.-运转动作-
94.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如果起动电动机30,则转子32旋转,该旋转经由驱动轴35传递给压缩机构20的活塞25。由于活塞25安装在驱动轴35的偏心部35b上,因此活塞25在围绕驱动轴35的旋转中心而构成的环状轨道上转动。由于与活塞25一体形成的叶片26被保持在衬套28中,因此活塞25不自转而是一边摆动一边公转(偏心旋转)。
95.如果压缩机构20的活塞25旋转,则活塞25从图4中0
°
的状态经过90
°
、180
°
、以及270
°
的状态后朝返回0
°
的状态的方向移动,反复进行低压侧气缸室40a的容积扩大的同时高压侧气缸室40b的容积缩小的动作。制冷剂被吸入低压侧气缸室40a,在高压侧气缸室40b中被压缩后喷出。此时,由于制冷剂的压缩,向从高压侧气缸室40b朝向低压侧气缸室40a的方向推压的负荷作用在活塞25上。
96.从喷出口42喷出后的制冷剂,经过形成在消音器44内的消音空间45,从压缩机构20朝壳体10内的空间流出。
97.壳体10内的制冷剂从喷出管15朝制冷剂回路流出。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
98.-油在滑动部中的运动-
99.如果驱动轴35旋转,则润滑油从供油路37供往润滑部50。润滑油流入槽55中。在与驱动轴35的相对关系中,槽55中的润滑油从槽55的、驱动轴35的旋转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欲进一步朝图7的箭头a方向前进而向第一滑动面53移动。润滑油在沿着倾斜的线形成的油保持部57的作用下,通过沿着该倾斜的线前进而向着朝向槽55的内侧的方向流动,从而难以从槽55的端部流出。因此,槽55的端部处的润滑油的压力上升。
100.此处,压缩机1内部的润滑油通常会因含有制冷剂而被稀释。在未形成油保持部57的现有结构中,制冷剂容易从槽55流出,从而导致油量减少,制冷剂在负压情况下产生气泡。其结果是,制冷剂气体流入第一滑动面53,有可能产生润滑不良。
101.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油贮存在槽55的端部,由于槽55的端部的润滑油的压力上升,制冷剂难以产生气泡。而且,比重轻的制冷剂几乎不会浸入槽55的端部的压力高的润滑油内。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因此,偏心部35b与活塞25之间的滑动部得到充分地润滑。
102.-实施方式的效果-
103.在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压缩机构20具有驱动轴35和压缩机构20,所述驱动轴35具有主轴部35a和从主轴部35a的中心偏离的偏心部35b,所述压缩机构20具有活塞25作为嵌合筒部52,嵌合筒部52与驱动轴35所具有的嵌合轴部51即偏心部35b嵌合,偏心部35b和活塞25借助油膜滑动。
104.活塞25具有形成在其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的第一滑动面53、和形成在其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另一部分上且轴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滑动面53的轴向上的宽度窄的第二滑动面54。在活塞25与偏心部35b之间的滑动部50上,形成有在轴向上与第二滑动面54相邻且供润滑油流入的空隙56、和抑制空隙56内的油朝活塞25的端面的方向流出的油保持部57。
105.在现有的这种压缩机1中,存在润滑油容易从空隙56流出的问题,空隙56是为了形成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滑动面为在偏心部35b与活塞25之间形成的空隙。因此,难以朝滑动面中承受较大负荷的部分(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第一滑动面53)充分地供油。尤其是,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中,被制冷剂稀释后的润滑油容易从空隙56流出而使制冷剂在负压情况下产生气泡,制冷剂气体在润滑面上扩散而产生润滑不良,有可能导致可靠性降低。因此,希望能够在抑制滑动面的可靠性降低的同时,形成轴向上的宽度较宽的滑动面和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滑动面,通过降低滑动部处的不必要的油剪切损失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106.以往,希望低价批量生产具有轴向上的宽度不同的第一滑动面53和第二滑动面54的轴承部,但低价批量生产这种轴承结构是很难的。
107.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驱动轴35旋转而润滑油贮存在空隙56中,则在空隙56的端部,如图7中箭头a所示,由油保持部57抑制润滑油的流出。因此,贮存在空隙56的端部的润滑油的压力上升。如果空隙56的端部的润滑油的压力上升,则比重小的制冷剂气体几乎不会浸入该润滑油中。这样一来,从油保持部57朝第一滑动面53几乎只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其结果是,难以产生润滑不良,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50的可靠性降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10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近似正中央部,油保持部57由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构成。边界部以其中央部比油所流出的方向上的端部更朝第一滑动面53突出的方式倾斜。
109.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以中央部比空隙56的油流出侧的缘部更突出的方式倾斜,因此在驱动轴35旋转时润滑油难以从空隙56流出,能够将润滑油有效地贮存在空隙56中。这样一来,抑制了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确保了滑动部50的可靠性。
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隙56由沿活塞25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将槽55设为轴向上的深度发生变化的槽55。
111.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近似正中央部。槽55相对于第二滑动面54而言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两侧,槽55的深度随着从活塞25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接近上述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而变深。
11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活塞25的内表面上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空隙56。由于能够通过车床的一次加工来形成圆弧状的槽55和油保持部57,因此能够通过廉价的加工提高滑动
部50的可靠性。尤其是,能够通过车床的加工容易地形成在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形成的倾斜的油保持部57。通过利用车床进行加工,能够利用一次卡盘(chucking)加工多个槽部,因此即使是具有多个槽55的结构,也能够廉价地批量生产活塞25。而且,即使难以利用所谓的近净(near net shape)成形在活塞25上形成槽55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廉价的车床加工来形成槽55,在具有轴向上的宽度较窄的第二滑动部50的滑动部50中,能够获得石墨带来的良好的滑动特性。
11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14.-第一变形例-
115.例如,滑动部50也可以具有如图8~图10所示的结构。
116.在该例中,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相对于第二滑动面54而言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两侧的槽55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槽55的形状是随着从活塞25的端面侧的第一缘部55a和第二滑动面54侧的第二缘部55b接近该第一缘部55a与上述第二缘部55b之间的中间部即槽下端55c而变深的形状。
117.如果按照上述的方式构成,则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由活塞25的内表面上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空隙56。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通过车床的一次加工来形成圆弧状的槽55和油保持部57,因此能够以廉价的加工提高滑动部50的可靠性。尤其是,能够通过车床的三轴加工容易地形成在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形成的第二方式的油保持部57。
118.-第二变形例-
119.滑动部50也可以具有如图11~图13所示的结构。
120.在该例中,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空隙56由沿活塞25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槽55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近似正中央部。在该例中,在活塞25上形成有从槽55连通到活塞25的外部的狭缝作为用于排出气体的连通路58。连通路58也可以是不暴露在活塞25的内周面上的通路。连通路58也可以形成在偏心部35b上。
121.如果按照上述的方式构成,则由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中央部的空隙56形成油保持部57,制冷剂气体几乎不浸入在空隙56的端部的油保持部57中贮存的油中。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朝第一滑动面53浸入。而且,在该变形例中,通过将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由此能够使轴承跨距(span)变长,因此能够将驱动轴35的倾斜度抑制得较小。
122.-第三变形例-
123.滑动部50也可以具有如图1、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结构。
124.在该例中,嵌合筒部52由前气缸盖23的轴承部23a构成,嵌合轴部51由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构成。并且,在嵌合筒部52即轴承部23a上形成有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过的空隙56和油保持部57。
125.如果按照上述的方式构成,则在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与前气缸盖23的轴承部23a之间的滑动部50中,润滑油贮存在油保持部57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相同地抑制了制冷剂在负压情况下产生气泡。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浸入第一滑动面53。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与前气缸盖23的轴承部23a之间的滑动面的可靠性。
126.(其他实施方式)
127.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
1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保持部57即第一滑动面53与空隙56之间的边界部也可以不形成在倾斜的线上。例如,如将活塞25的内周面展开的部分视图即图14所示,边界部也可以是以第一滑动面53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或折曲)的线,反过来说,以空隙56成为突状的方式弯曲(或折曲)的线。总之,边界部的形状只要是其中央部比油所流出的方向上的端部更朝第一滑动面53突出的形状即可。
1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面54在活塞25的轴向上的中央部以恒定的宽度形成,但也可以是,第二滑动面54的宽度未必是恒定的。
130.油保持部57只要形成于在驱动轴35旋转时润滑油朝向第一滑动面53流动的方向(图7的箭头a所示的位置)上的端部即可,也可以不形成在槽55的两端部。
131.本公开的滑动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摆动活塞式压缩机,对于活塞25和叶片由不同部件构成的滚动活塞(rolling piston)式压缩机,本公开的滑动结构能够应用于与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嵌合的轴承部23a、24a。在沿驱动轴35的轴向设置有两个压缩机构20的双缸型的滚动活塞式压缩机中,本公开的滑动结构同样能够应用于与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嵌合的轴承部23a、24a。对于沿驱动轴35的轴向设置有两个压缩机构20的双缸型摆动活塞式压缩机,本公开的滑动结构还能够应用于与驱动轴35的偏心部35b嵌合的活塞25、与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嵌合的轴承部23a、24a。如此,本公开的滑动构造能够应用于压缩机1的各种滑动部50。
132.形成在与驱动轴35的主轴部35a嵌合的轴承部23a、24a上的第二滑动面54,能够设置在偏向气缸22侧的位置处,而不是设置在轴承部23a、24a的轴向上的中央。这样一来,与将第二滑动面54形成在轴承部23a、24a的轴向上的中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轴承间隔变窄,抑制驱动轴35的挠曲,从而能够抑制轴承的由单侧接触造成的损伤。
133.以上,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应该可以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或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更。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
134.-产业实用性-
135.综上所述,本公开对于压缩机是有用的。
136.-符号说明-
[0137]1ꢀꢀꢀꢀꢀꢀꢀꢀ
压缩机
[0138]
20
ꢀꢀꢀꢀꢀꢀꢀ
压缩机构
[0139]
22
ꢀꢀꢀꢀꢀꢀꢀ
气缸
[0140]
23a
ꢀꢀꢀꢀꢀꢀ
轴承部
[0141]
25
ꢀꢀꢀꢀꢀꢀꢀ
活塞
[0142]
35
ꢀꢀꢀꢀꢀꢀꢀ
驱动轴
[0143]
35a
ꢀꢀꢀꢀꢀꢀ
主轴部
[0144]
35b
ꢀꢀꢀꢀꢀꢀ
偏心部
[0145]
51
ꢀꢀꢀꢀꢀꢀꢀ
嵌合轴部
[0146]
52
ꢀꢀꢀꢀꢀꢀꢀ
嵌合筒部
[0147]
53
ꢀꢀꢀꢀꢀꢀꢀ
第一滑动面
[0148]
54
ꢀꢀꢀꢀꢀꢀꢀ
第二滑动面
[0149]
55
ꢀꢀꢀꢀꢀꢀꢀ

[0150]
55a
ꢀꢀꢀꢀꢀꢀ
第一缘部
[0151]
55b
ꢀꢀꢀꢀꢀꢀ
第二缘部
[0152]
56
ꢀꢀꢀꢀꢀꢀꢀ
空隙
[0153]
57
ꢀꢀꢀꢀꢀꢀꢀ
油保持部
[0154]
58
ꢀꢀꢀꢀꢀꢀꢀ
连通路
[0155]
59
ꢀꢀꢀꢀꢀꢀꢀ
边界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