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4 00:2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家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洗衣机都是采用机械传动轴带动内筒转动,因此在转动过程中,整个洗衣机振动严重,而且产生较大的噪音;洗衣机在长期运转后,机械轴承与内筒之间出现磨损,导致内筒出现漏水风险,影响整机的使用,且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轴承传动驱动洗衣机内筒转动导致洗衣机振动严重且噪音大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
5.外筒;
6.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间隔;
7.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外筒;
8.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内筒,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耦合;
9.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磁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磁体驱动所述第二磁体转动,所述第二磁体带动所述内筒转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底壁设置有支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一磁体分别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磁体转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为电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在通电时与所述第二磁体耦合并产生热效应,以对所述内筒加热。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为圆形磁体,所述第二磁体为条形磁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衣机还包括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所述第三磁体设置于内筒侧壁,所述第四磁体设置于外筒侧壁,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耦合,通过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产生的作用力将所述内筒悬浮于所述外筒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磁性相反,以利用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使所述内筒悬浮地支撑于所述外筒中。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磁性相同,以利用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之间的磁性排斥力使所述内筒悬浮地支撑于所述外筒中。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为电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在通电时与所述第四磁体耦合并产生热效应,以对所述内筒加热。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磁体
沿所述内筒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四磁体沿所述外筒周向均匀分布。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将第一磁体设置于外筒,第二磁体设置于内筒,驱动件驱动第一磁体转动时,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转动,第二磁体带动内筒同步转动,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力耦合传动,以减小洗衣机在洗衣和甩干过程中的振动,并降低噪音,提高了整机的使用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洗衣机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所示的洗衣机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四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五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0.现有的洗衣机采用机械传动轴带动内筒转动,因此在转动过程中,整个洗衣机振动严重,而且产生较大的噪音;洗衣机在长期运转后,机械轴承与内筒之间出现磨损,导致内筒出现漏水风险,影响了整机的使用,且用户体验感差。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轴承传动驱动洗衣机内筒转动导致洗衣机振动严重且噪音大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32.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洗衣机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洗衣机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洗衣机可以为滚筒洗衣机,也可以为波轮洗衣机。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以滚筒洗衣机为例。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洗衣机包括外筒10和设置于外筒10中的内筒20,且内筒20与外筒10间隔。外筒10和内筒20构成洗衣机的洗涤筒,内筒20 相对于外筒10可转动,即内筒20在外筒10的内部转动以对衣物进行洗涤及脱水处理。
34.其中,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上,第二磁体40设置于内筒20上,且第二磁体40与第一磁体30耦合;驱动件50用于驱动第一磁体30转动,以使第一磁体 30驱动第二磁体40转动,第二磁体40带动内筒20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磁力耦合传动。
35.示例性的,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底壁,第二磁体40设置于内筒20底壁,且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 底壁的中心,且第一磁体30的旋转轴线与外筒10的轴线同轴。相应的,第二磁体40设置于内筒20底壁中心,且第二磁体4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磁体30的旋转轴线同轴。
36.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的底壁外侧,避免与洗涤水直接接触,第一磁体30与外筒10的底壁转动连接;第二磁体40 设置于内筒20的底壁内侧并与内筒20底壁固定连接,且第二磁体4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磁体30的旋转轴线同轴。可以理解的,内筒20的底壁内侧为内筒20底壁背离外筒10底壁的一侧,外筒10的底壁外侧为外筒10底壁背离内筒20底壁的一侧。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体40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防止洗涤过程中洗涤水对第二磁体40造成影响。例如,在第二磁体40外部包覆高分子材料进行密封,如聚四氟乙烯等,使得第二磁体40具有耐酸碱腐蚀、耐摩擦的特性,避免洗涤水及衣物对第二磁体40造成影响。
38.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底壁的外侧,第二磁体40 也可设置于内筒20底壁的外侧,内筒20底壁的外侧为内筒20底壁朝向外筒10 底壁的一侧。
3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磁体30设置于外筒10底壁的外侧,与洗涤水不接触,第一磁体30表面可以设置防水层,也可以不设置防水层,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40.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磁体30转动时,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40转动,第二磁体40带动内筒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磁力耦合传动。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轴承传动驱动洗衣机内筒20转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磁力耦合传动,可以减小洗衣机的振动,并降低洗衣机运转过程中的噪音,提高整机的使用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4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电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磁体30转动,例如设置一个或多个驱动件50驱动第一磁体30转动。示例性的,驱动件50设置于外筒10底壁的外侧,驱动件50与第一磁体30连接,驱动件50用于驱动第一磁体30转动,当第一磁体30转动时,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40转动,第二磁体40带动内筒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磁力耦合传动。
42.优选的,外筒10的底壁外侧设置有支架11,例如支架11与外筒10的底壁转动连接,支架11的旋转轴线与外筒10的轴线同轴。驱动件50和第一磁体30分别与支架11连接,驱动件50可驱动支架11转动,支架11带动第一磁体30转动,以使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40转动,第二磁体40带动内筒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磁力耦合传动。
43.进一步地,第一磁体3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架11的两端,驱动件50驱动支架11转动时,支架11两端的第一磁体30同步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件50驱动支架11高速转动时,第一磁体30的旋转面等效为一个圆形的磁环。
44.本技术实施例中,该驱动件50为驱动电机。示例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支架11上,驱动电机可驱动支架11转动,支架11带动第一磁体30转动。
4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件50驱动第一磁体30转动,当第一磁体30转动时,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40转动,第二磁体40带动内筒20同步
转动,从而实现磁力耦合传动。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轴承传动驱动洗衣机内筒20转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磁力耦合传动,可以减小洗衣机的振动,并降低洗衣机运转过程中的噪音,提高整机的使用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46.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四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的第五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示例性的,第一磁体30为圆形磁体,第二磁体40为条形磁体。第一磁体30 和第二磁体40之间可产生作用力,如吸引力或排斥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技术实施例图示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可以是永磁体或者电磁体。永磁体采用永磁材料,优选钕铁硼磁材料,其产生磁场具有环保的功效,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电磁体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通电线圈,也称为赫姆霍兹线圈,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能够产生磁场,通过调整电压、电流等因素,可控制磁场方向及强度。
49.示例性的,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可以设置为电磁体,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的通电线圈分别与洗衣机的电源电性连接,从而在洗衣机上电后自动输出电流至通电线圈,使得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之间产生磁力。对于波轮洗衣机,可通过控制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一磁体 30和第二磁体40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根据同极相斥原理,在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之间产生排斥力,由于第二磁体40与内筒20固定连接,以使内筒20依靠第二磁体40与第一磁体30的排斥力悬浮于外筒10内,因此可减少内筒20和外筒 10之间的机械接触,防止内筒20转动时与外筒10产生摩擦及碰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洗衣机在洗衣和甩干过程中的振动、降低了噪音。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滚筒洗衣机,可通过控制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 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相对面的极性相反,以使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之间产生吸引力,使得第一磁体30能够为内筒20提供纵向的吸引力,减少内筒20和外筒10之间的机械接触,防止内筒20转动时与外筒10 产生摩擦及碰撞。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0可设置为电磁体,第二磁体40可设置为永磁体,第一磁体30的通电线圈与洗衣机的电源电性连接,洗衣机上电后自动输出电流至通电线圈,使得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之间产生磁力。通过控制第一磁体30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或者极性相反,以使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之间产生排斥力或吸引力,减小内筒 20和外筒10之间的机械接触及摩擦。
52.需要说明地是,第一磁体30设置为电磁体,通过调整电压、电流等因素,可控制第一磁体30的磁场强度,从而调节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之间的磁力大小。示例性的,可根据内筒20容纳的洗涤衣物及水的重量调节第一磁体30 和第二磁体40之间的磁力大小,使得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的电磁耦合传动及对内筒20的悬浮力更加稳定。可以理解为,当内筒20中容纳的洗涤衣物和水较多时,可向第一磁体30输入较大的电流,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之间可产生较大的磁力,从而使得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的电磁耦合传动及对内筒20 的悬浮力更加稳定。
5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0和第二磁体40在实现磁力耦合传动过程中,第一磁体30与第二磁体40耦合可产生热效应,即电磁热效应。该电磁热效应可对内筒20及洗涤水加热,有利于提高衣物洗涤的洁净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54.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7,为进一步提高内筒20在外筒10内的悬浮效果,避免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产生机械摩擦及碰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还可包括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其中,第三磁体60设置于内筒20的侧壁,第四磁体70设置于外筒10的侧壁,且第三磁体60与第四磁体70耦合,通过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增强内筒20在外筒10 内的悬浮效果。
55.示例性的,第三磁体60与内筒20的侧壁固定连接,例如第三磁体60可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于内筒20的侧壁上,优选的,第三磁体60位于内筒20 的侧壁外侧,即第三磁体60朝向外筒10的侧壁。第四磁体70与外筒10的侧壁固定连接,例如第四磁体70可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于外筒10的侧壁上,优选的,第四磁体70位于外筒10的侧壁内侧,即第四磁体70朝向内筒20的侧壁。其中,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可产生作用力,如吸引力或排斥力,以使内筒20悬浮于外筒10内。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磁体70也可以设置于外筒10的侧壁外侧,即第四磁体70设置在外筒10的外壁上,可避免与洗涤水接触。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防止洗涤过程中洗涤水对其造成影响。例如,在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的外部包覆高分子材料进行密封,如聚四氟乙烯等,使得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具有耐酸碱腐蚀、耐摩擦的特性,避免洗涤水及衣物对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造成影响。
58.如图7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磁体60的形状呈弧形,其弧度与内筒 20相匹配,以使第三磁体60能够与内筒20的侧壁紧密贴合。第四磁体70的形状也呈弧形,其弧度与外筒10相匹配,以使第四磁体70能够与外筒10的侧壁紧密贴合。
59.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数量均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三磁体60沿内筒20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第四磁体70沿外筒10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多个第三磁体60以内筒20的轴线对称设置于内筒 20的侧壁,多个第四磁体70以外筒10的轴线对称设置于外筒10的侧壁。
60.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可以是永磁体或者电磁体。永磁体采用永磁材料,优选钕铁硼磁材料。电磁体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通电线圈,也称为赫姆霍兹线圈,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能够产生磁场,通过调整电压、电流等因素,可控制磁场方向及强度。
61.示例性的,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可以设置为电磁体,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的通电线圈分别与洗衣机的电源电性连接,从而在洗衣机上电后自动输出电流至通电线圈,使得第三磁体60与第四磁体70之间产生作用力。例如,通过控制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根据同极相斥原理,在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得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相当于内筒20悬浮于外筒10内,因此可减少内筒20和外筒10之间的机械接触,防止内筒20转动时与外筒10产生摩擦及碰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洗衣机在洗衣和甩干过程中的振动、降低了噪音。
62.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相对面的极性相反,根据异极相吸原理,在第三磁体 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产生吸引力,使得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以使内筒20悬浮于外筒10内,防止
内筒20转动时与外筒10产生摩擦及碰撞,内筒 20转动时与外筒10之间几乎没有机械接触,减少外筒10的晃动,从而减小整机的振动,降低噪音。
63.需要说明地是,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设置为电磁体,通过调整电压、电流等因素,可控制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的磁场强度,从而调节第三磁体 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的磁力大小。示例性的,可根据内筒20容纳的洗涤衣物及水的重量调节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的磁力大小,使得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的作用力对内筒20的悬浮效果更加稳定。可以理解为,当内筒20 中容纳的洗涤衣物和水较多时,可向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输入较大的电流,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可产生较大的磁力,从而使得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之间作用力更大,使得内筒20悬浮于外筒10内,防止内筒20转动时碰撞外筒10。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体60可设置为永磁体,第四磁体70可设置为电磁体,第四磁体70的通电线圈与洗衣机的电源电性连接,洗衣机上电后自动输出电流至通电线圈,使得第四磁体70与第三磁体60之间产生磁力。通过控制第三磁体60通入电流的方向,使得第四磁体70和第三磁体60相对面的极性相同,以使第四磁体70和第三磁体60之间产生排斥力,进而使得内筒20依靠第四磁体70 与第三磁体60的排斥力悬浮于外筒10内,内筒20转动时与外筒10之间几乎没有机械接触,减少外筒10的晃动,从而减小整机的振动,降低噪音。
65.需要说明的是,内筒20转动过程中存在向心力,同时第二磁体40与第一磁体30的作用力对内筒20的悬浮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当内筒20转动过程中,即使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沿转动轴线方向有错位,也不影响内筒20在外筒10 内的悬浮效果。
6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内筒20转动过程中,第三磁体60也同步转动,因此第三磁体60和第四磁体70可进行耦合并产生热效应,即电磁热效应。该电磁热效应可对内筒20及洗涤水加热,有利于提高衣物洗涤的洁净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6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将第一磁体设置于外筒,第二磁体设置于内筒,驱动件驱动第一磁体转动时,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耦合并驱动第二磁体转动,第二磁体带动内筒同步转动,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力耦合传动,以减小洗衣机在洗衣和甩干过程中的振动,并降低噪音,提高了整机的使用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6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6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洗衣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