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板料送料装置

2022-07-13 13:4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料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板料面对切割、钻孔、打磨等一系列加工操作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到送料机构,能够准确的将整体的板料连续输送至加工机构部位,而且部分板料(包括但不限于镀锌板料)在浅拉伸工序之后,常常需要进行180度翻转以使其原有下表面朝上,原有上表面朝下,然后至下一工序进行切边、冲孔成型等。
3.现有技术中,当板料拉伸成形后,一般是通过人工将板料翻转后再运送至切边冲孔工位。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消耗极多时间,降低效率,增加成本。现有装置中虽有于板料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对板料进行翻转的装置,但大多只能实现对固定厚度的板料的翻转与输送,装置的适用的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板料送料装置,以便于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料的翻转及输送。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板料送料装置,包括支撑架体;输送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沿所述支撑架体宽度方向布置的输送带,以及驱动所述输送带传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翻转部,具有能够绕一转轴轴向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翻转架,以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架沿所述支撑架体宽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翻转架具有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所述上翻转板与所述下翻转板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板料输入端的第一夹持部,所述上翻转板与所述下翻转板之间的间隙可调;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支撑架体两侧的固定立柱,以及分别滑动设于两个所述固定立柱上的滑动立柱,所述翻转部设于两所述滑动立柱上;所述第一夹持槽因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而将承接于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板料进行翻转。
7.进一步的,沿所述支撑架体的宽度方向,所述转轴为分设于所述翻转架两侧的两个;所述翻转架还包括与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连接的转动轮盘,以及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转动轮盘连接的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所述上翻转板和所述下翻转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上。
8.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连接板与两个所述转动轮盘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下连接板与两个所述转动轮盘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盘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长条状的通槽,所述通槽贯通所述转动轮盘厚度方向,并沿所述支撑架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分别通过穿经两所述通槽的第一锁止件锁止在所述转动轮盘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滑动立柱上,且所述转轴穿出所述滑动立柱的
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固定立柱的顶部设有沿所述支撑架体高度方向布置的凹槽,所述滑动立柱滑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转轴的避让槽;所述固定立柱的沿所述支撑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锁止部,所述滑动立柱通过第二锁止件锁止于所述凹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具有所述开口的第一夹持槽;所述上翻转板与所述下翻转板之间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对称布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板料输出端的第二夹持槽。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槽底设置有阻挡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槽的夹持面上设有防滑垫。
14.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板料的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第二感应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设置。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料送料装置,通过于支撑架体上设置有翻转架,能够在板料输送的过程中对板料进行翻转,并通过使上翻转板与下翻转板之间的间隙可调,以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料的翻转。
17.此外,通过于第一夹持槽和/或第二夹持槽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垫,有助于使板料在翻转的过程中较为稳定,且能够防止夹持面对板料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料送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部与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料送料装置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支撑架体;101、纵杆;102、横杆;103、支撑柱;104、安装座;2、输送带;201、主动轴;202、从动轴;203、支撑轴;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上翻转板;6、下翻转板;7、第一夹持槽;
25.8、第二夹持槽;9、固定立柱;901、凹槽;902、避让槽;903、锁止部;10、滑动立柱;11、转轴;12、转动轮盘;1201、通槽;13、上支撑杆;1301、上连接板;14、下支撑杆;1401、下连接板;
26.15、第一锁止件;16、第二锁止件;17、阻挡板;18、防滑垫;19、第一感应器;20、第二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料送料装置,在整体结构上,包括支撑架体1、输送部、翻转部以及高度调节机构。输送部包括设于支撑架体1上的沿支撑架体1宽度方向布置的输送带2,以及驱动输送带2传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翻转部具有能够绕一转轴11轴向转动地设于支撑架体1上的翻转架,以及驱动转轴11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翻转架沿支撑架体1宽度方向布置,且翻转架具有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翻转板5和下翻转板6,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板料输入端的第一夹持部,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的间隙可调。
32.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支撑架体1两侧的固定立柱9,以及分别滑动设于两个固定立柱9上的滑动立柱10,翻转部设于两滑动立柱10上。第一夹持槽7因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转轴11转动,而将承接于输送部输送的板料进行翻转。
33.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1包括沿支撑架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根纵杆101,设于两纵杆101之间且间隔布置的四根横杆102,以及用于支撑纵杆101和横杆102设置的支撑柱103。在支撑架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座104,如图1所示,共设置有四对安装座104,分别包括位于支撑架体1的两端以及靠近支撑架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各两对。
34.输送部包括沿支撑架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输送带2。输送带2的主动轴201设置在靠近板料的输出端设置的安装座104上,并与第一驱动装置3连接,输送带2的从动轴202设置在靠近板料的输入端设置的安装座104上。在靠近支撑架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的两对安装座104上穿设有用于支撑输送带2的支撑轴203。
35.上述转轴11具体为沿支撑架体1的宽度方向,分设于翻转架两侧的两个。且翻转架还包括与两个转轴11分别连接的转动轮盘12,以及两端分别与两转动轮盘12连接的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上翻转板5和下翻转板6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杆13和下支撑杆14上。
36.如图1和图2所示,翻转架设置在两输送带2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轮盘12呈圆盘状,上支撑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长条状的上连接板1301,下支撑杆14的两端设置有长条状的下连接板1401。上支撑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连接板1301与两个转动轮盘12连接,下支撑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下连接板1401与两个转动轮盘12连接。
37.为方便转动轮盘12与上支撑杆13以及下支撑杆14的连接,在转动轮盘12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长条状的通槽1201,通槽1201贯通转动轮盘12厚度方向,并沿支撑架体1的高度方向布置。上连接板1301与下连接板1401分别通过穿经两通槽1201的第一锁止件15锁止
在转动轮盘12上。
38.其中,第一锁止件15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螺栓,螺栓穿过上连接板1301或下连接板1401和通槽1201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进而实现上连接板1301或下连接板1401在转动轮盘12上的锁止。需要调整上支撑杆13或下支撑杆14于转动轮盘12上的位置时,即可通过拧松穿过上连接板1301或下连接板1401的螺栓之后,对上连接板1301或下连接板1401的位置进行调整。
39.如图1所示,转轴11的一端与转动轮盘12固连,另一端转动设于滑动立柱10上,且转轴11穿出滑动立柱10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仅将一侧的转轴11与第二驱动装置4连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转轴11转动,进而能够实现翻转架的翻转。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二驱动装置4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电机即可。
40.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立柱9的顶部设有沿支撑架体1高度方向布置的凹槽901,滑动立柱10滑动设于凹槽901内,凹槽90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转轴11的避让槽902。固定立柱9的沿支撑架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有锁止部903,滑动立柱10通过第二锁止件16锁止于凹槽901内。
41.其中,锁止部903为设于固定立柱9的前后两侧,沿固定立柱9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螺纹孔,第二锁止件16具体为穿过锁止部903设置的螺栓,通过螺栓的拧紧而实现滑动立柱10于凹槽901内的锁止。需要对安装架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即可通过拧松第二锁止件16,继而对滑动立柱10于凹槽901内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支撑架体1的两侧滑动立柱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进行连接。
42.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包括具有开口的第一夹持槽7。此外,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夹持部沿转轴11的径向对称布置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板料输出端的第二夹持槽8。进而在翻转架翻转的过程中,第一夹持槽7与第二夹持槽8能够分别的对输送的板料进行翻转,进而提高板料在输送及翻转过程中的效率。
4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槽7和第二夹持槽8的槽底均设置有阻挡板17,以防止在翻转架翻转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夹持槽7或第二夹持槽8内的板料对上支撑杆13或下支撑杆14造成冲击,而对该装置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其中,阻挡板17具体为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的相对侧设置的挡块,从而在翻转架翻转的过程中,阻挡板17能够对板料进行支撑。当然,若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的强度足够,也可不于第一夹持槽7或第二夹持槽8的槽底设置阻挡板17,在翻转的过程中直接通过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对板料进行支撑即可。
4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板料翻转的过程中,防止板料晃动,而对板料的表面造成损伤,在第一夹持槽7和第二夹持槽8的夹持面上设有防滑垫18。其中,防滑垫18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橡胶防滑垫18等。
45.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对板料的输送以及翻转架的翻转进行控制,于支撑架体1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料的第一感应器19与第二感应器20,且第一感应器19与第二感应器20分别对应第一夹持槽7和第二夹持槽8设置。其中,第一感应器19设置在靠近第一夹持槽7的槽底的位置,第二感应器20设置在靠近第二夹持槽8的朝向板料输出端一侧的开口处。通过第一感应器19和第二感应器20的感应信号,对输送带2的运动以及翻转架的翻转进行控制。其
中,第一感应器19与第二感应器20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光电传感器即可。
46.本实施例的板料送料装置在使用时,可先根据要输送的板料的厚度对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将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的间距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再对滑动立柱10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便于使翻转架处于合适的高度位置。调整好位置后即可开启第一驱动装置3,并将板料放到输送带2上,板料在输送带2的输送下进入第一夹持槽7内。
47.当第一感应器19感应到板料后,则输送带2停止运动,第二驱动装置4开始驱动翻转架翻转,翻转架翻转180
°
即第一夹持槽7和第二夹持槽8位置互换之后,则翻转架停止翻转,且输送带2开始运动。位于第一夹持槽7内的板料在输送带2的输送下则会离开第一夹持槽7,向板料输出端的方向输送。
48.且位于板料输入端的板料也会在输送带2的输送下进入第二夹持槽8内。待第二感应器20感应不到板料,且第一感应器19感到板料之后,则翻转架再次翻转180
°
,即第一夹持槽7与第二夹持槽8均回到原位置,至此则完成一个循环。当需要对不同厚度的板料进行输送时,对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并将滑动立柱10调整到合适高度即可。其中,对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二驱动装置4的控制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控制器,如plc等进行控制。
4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料送料装置,通过于支撑架体1上设置有翻转架,能够在板料输送的过程中对板料进行翻转,并通过使上翻转板5与下翻转板6之间的间隙可调,以及高度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料的翻转、输送。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