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防窒息引流呼吸面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3:3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窒息引流呼吸面罩装置。


背景技术:

2.氧气机,又名氧气发生器或制氧机,工业氧气机以空气为原料,不需任何辅料,用变压吸附法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并滤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获取符合医用标准的高浓度氧。为您提供纯度90%的氧气满足各方需求,安装和运行费用低于瓶装或液化氧气,而氧气机通过面罩对患者进行供氧,目前面罩使用时通过接头与氧气管连接,从而使得氧气机内的氧气进入面罩的内部,上方的鼻夹用于夹鼻,有效保持密封的效果,并通过面罩上的出气孔槽的使得呼出的气体进入外界。
3.在全麻术后复苏过程中,患者需要面罩吸氧,因为全麻后胃肠道反应的原因,患者复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面罩吸氧时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会瞬间充满氧气面罩并堵塞鼻腔,致使患者易发生误吸导致窒息,导致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怎样能够在全麻术后复苏过程中,避免患者呕吐物进入鼻腔、保障术后复苏安全,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对呕吐物的便捷处理和呕吐物容易对鼻腔造成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预防窒息引流呼吸面罩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窒息引流呼吸面罩装置,包括:
6.主体;
7.鼻夹,安装在主体的一侧顶端;
8.氧气管,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下端,且位于鼻夹的下方;
9.出气孔槽,设置在主体的两端,且位于氧气管的上方;
10.收纳袋,设置在主体的一端;
11.更换机构,固定在收纳袋的一端,且设置在主体的一端,并贯穿至主体的内部,用于对收纳袋进行便捷更换;
12.阻挡机构,固定在主体的内部,且位于鼻夹的下方,用于避免患者的呕吐物对主体造成阻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更换机构包括密封挡板、密封胶塞、对接插筒、连接筒、限位转槽以及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固定在主体的一端,且贯穿至主体的内部,所述密封胶塞安装在固定筒远离主体一端的顶端,所述密封挡板固定在密封胶塞靠近主体的一端,所述对接插筒设置在固定筒远离主体的一端,且贯穿至固定筒的内部,所述限位转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转槽圆周分布在对接插筒的外壁,所述连接筒固定在对接插筒的一端,且位于固定筒远离主体的一端,并与收纳袋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挡机构包括进气孔槽,嘴挡胶框以及密封条,所述嘴挡胶框固定在主体的内部,且与固定筒相互套接,所述进气孔槽设置在嘴挡胶框的顶端,且位于鼻夹的下方,所述密封条设置在嘴挡胶框远离氧气管的一侧,且贯穿至嘴挡胶框的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管通过接头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通过伸缩带与患者的面部进行套接覆盖。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筒与密封胶塞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与对接插筒的外壁相互匹配。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转槽的内壁呈u状,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与限位转槽的内壁相互匹配的限位卡块。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嘴挡胶框与密封条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匹配的连接卡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置更换机构,此机构可实现对收纳袋的便捷更换,通过扣动密封挡板带动密封胶塞脱离固定筒的内部,此时密封胶塞通过铰链带动密封挡板翻转,然后将对接插筒插入至固定筒的内部,此时固定筒内部的限位卡块与限位转槽相互套接,同时旋转连接筒带动对接插筒旋转,使得限位卡块在限位转槽的内部滑动,然后拉动连接筒使得限位转槽对限位卡块限位卡合,从而实现对收纳袋的便捷更换;
21.2、通过设置阻挡机构,此机构可避免呕吐物对鼻腔造成堵塞,通过将密封条卡入至嘴挡胶框的连接卡槽的内部,当主体通过伸缩带与患者的面部进行套接覆盖时,此时嘴挡胶框通过密封条与患者的面部紧密贴合,同时通过进气孔槽使得患者对氧气管供给的氧气吸氧,当患者呕吐时,此时通过嘴挡胶框的阻挡有效避免呕吐物不会进入鼻腔的内部,从而避免呕吐物对鼻腔造成堵塞的现象。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主体;2、更换机构;201、密封挡板;202、密封胶塞;203、对接插筒;204、连接筒;205、限位转槽;206、固定筒;3、阻挡机构;301、进气孔槽;302、嘴挡胶框;303、密封条;4、鼻夹;5、氧气管;6、出气孔槽;7、收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预防窒息引流呼吸面罩装置,包括:
28.主体1;
29.鼻夹4,安装在主体1的一侧顶端;
30.氧气管5,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下端,且位于鼻夹4的下方;
31.出气孔槽6,设置在主体1的两端,且位于氧气管5的上方;
32.收纳袋7,设置在主体1的一端;
33.更换机构2,固定在收纳袋7的一端,且设置在主体1的一端,并贯穿至主体1的内部,用于对收纳袋7进行便捷更换;
34.阻挡机构3,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鼻夹4的下方,用于避免患者的呕吐物对主体1造成阻塞。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带使得主体1对患者的面部进行套接覆盖,此时通过阻挡机构3对患者的面部进行紧密贴合,然后更换机构2使得收纳袋7与主体1进行便捷安装固定,当患者呕吐时,此时通过阻挡机构3避免呕吐物对鼻腔造成堵塞,并通过更换机构2对呕吐物进行便捷收集,从而对呕吐物进行便捷集中处理。
36.请着重参阅图1~3,更换机构2包括密封挡板201、密封胶塞202、对接插筒203、连接筒204、限位转槽205以及固定筒206,固定筒206固定在主体1的一端,且贯穿至主体1的内部,密封胶塞202安装在固定筒206远离主体1一端的顶端,密封挡板201固定在密封胶塞202靠近主体1的一端,对接插筒203设置在固定筒206远离主体1的一端,且贯穿至固定筒206的内部,限位转槽205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转槽205圆周分布在对接插筒203的外壁,连接筒204固定在对接插筒203的一端,且位于固定筒206远离主体1的一端,并与收纳袋7固定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扣动密封挡板201带动密封胶塞202脱离固定筒206的内部,此时密封胶塞202通过铰链带动密封挡板201进行翻转,然后将对接插筒203插入至固定筒206的内部,此时固定筒206内部的限位卡块与限位转槽205相互套接,同时旋转连接筒204带动对接插筒203在固定筒206的内部进行旋转,使得限位卡块在限位转槽205的内部进行滑动,然后拉动连接筒204带动对接插筒203使得限位转槽205对限位卡块进行卡合固定,从而对收纳袋7进行便捷安装,当患者呕吐时,呕吐物通过固定筒206进入对接插筒203的内部,同时通过连接筒204的导向使得呕吐物聚集在收纳袋7的内部,从而对呕吐物进行收集存储,然后对上述操作进行反向操作,从而对呕吐物进行便捷集中处理。
38.请着重参阅图1~2,阻挡机构3包括进气孔槽301,嘴挡胶框302以及密封条303,嘴挡胶框302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且与固定筒206相互套接,进气孔槽301设置在嘴挡胶框302的顶端,且位于鼻夹4的下方,密封条303设置在嘴挡胶框302远离氧气管5的一侧,且贯穿至嘴挡胶框302的内部。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密封条303卡入至嘴挡胶框302的连接卡槽的内部,当主体1通过伸缩带与患者的面部进行套接覆盖时,此时嘴挡胶框302通过密封条303与患者的面部进行紧密贴合,同时通过进气孔槽301使得患者对氧气管5供给的氧气进行吸氧,当患者呕吐时,此时通过嘴挡胶框302的阻挡有效避免呕吐物不会进入鼻腔的内部,从而有效避免呕吐物对鼻腔造成堵塞的现象。
40.请着重参阅图1~2,氧气管5通过接头与主体1固定连接,主体1通过伸缩带与患者的面部进行套接覆盖。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带使得主体1对患者的面部进行贴合覆盖。
42.请着重参阅图1~3,固定筒206与密封胶塞202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固定筒206的内壁与对接插筒203的外壁相互匹配。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铰链使得密封胶塞202在固定筒206的一端进行翻转,从而对固定筒206进行便捷密封。
44.请着重参阅图1~3,限位转槽205的内壁呈u状,固定筒206的内部设置有与限位转槽205的内壁相互匹配的限位卡块。
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卡块与限位转槽205的相互套接使得,限位卡块对限位转槽205进行卡接限位,从而使得固定筒206与对接插筒203进行便捷套接固定。
46.请着重参阅图1~2,嘴挡胶框302与密封条303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匹配的连接卡槽。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卡槽使得密封条303便捷固定在嘴挡胶框302的一侧内部,从而对密封条303进行便捷更换。
4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