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0:2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上下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


背景技术:

2.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3.在smt产线中端,pcb板的加工过程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转换,而目前各个转换的步骤中都是采用人工进行上料或下料,从而造成了pcb板在加工时的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故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可以自动对各步骤进行转换的设备,但此类设备只能单独的用于上料或者下料,从而导致设备的实用性不足,且上、下料需要采用两台设备,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的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料盘传输机构、取放吸料机构和治具传输机构,料盘传输机构设有两组,且并排设置在机架上,治具传输机构位于料盘传输机构的一端,并与料盘传输机构垂直设置,取放吸料机构则往返于治具传输机构与两组料盘传输机构之间,在两组料盘传输机构的另一端还分别对应设有叠板机构。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盘传输机构包括传输装置和升降装置,且升降装置位于传输装置的下方,所述叠板机构包括叠板机架、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叠板机架上,且下料装置位于上料装置的上方,上料装置与升降装置相对应,传输装置则与下料装置相对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和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与右传输带连接,并驱使右传输带朝左传输带方向远离或靠近,左传输带和右传输带还分别连接有调宽气缸,调宽气缸用于对左传输带和右传输带之间的宽度进行调节,在左传输带和右传输带上还分别设有相对的侧顶气缸。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丝杆和升降传输带,升降传输带与升降丝杆连接,升降驱动件驱使升降丝杆转动,使升降传输带上升或下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放吸料机构包括x轴传送装置、y轴传送装置和吸附机箱,y轴传送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两侧,x轴传送装置的两端则架设于y轴传送装置,y轴传送装置驱使x轴传送装置沿y轴方向移动,吸附机箱设置在x轴传送装置上,x轴传送装置驱使吸附机箱沿x轴方向移动,在吸附机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吸附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传输机构包括两组相邻设置的治具传输带,两组
治具传输带分别与两组料盘传输机构相对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固定传输带、活动传输带、调节摇手和吸盘组件,调节摇手与活动传输带连接,并驱使活动传输带朝固定传输带方向靠近或远离,在固定传输带和活动传输带上分别设有吸盘组件,且相对设置,吸盘组件则通过升降气缸驱使上下移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机罩,机罩对料盘传输机构、取放吸料机构和治具传输机构进行罩设,在机罩的两侧设有流通开口,流通开口分别对应治具传输机构的两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装有转换产品的治具通过治具传输机构进行传输,同时其中一组叠板机构对空置的tray盘进行传送,并至对应的料盘传输机构处,取放吸料机构运行将治具上的转换产品吸取放置到空置的tray盘上,而料盘传输机构则再对装有转换产品的tray盘进行传送,并传回叠板机构处对转换转换产品进行收料,而空置的治具再经治具传输机构继续传送;另一组叠板机构则对装有其它转换产品的tray盘进行传送,并至对应的料盘传输机构处,取放吸料机构则将tray盘上的其它转换产品吸取放置到已空置的治具中,后空置的tray盘再通过料盘传输机构传回至叠板机构处,最终,通过两组叠板机构和两组料盘传输机构分别对转换产品进行下料和上料,使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并可提高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实用性及提高pcb板在加工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料盘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取放吸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叠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结构示意图二。
23.如附图所示:
24.100、机架;
25.200、料盘传输机构;210、传输装置;211、左传输带;212、右传输带;213、调节丝杆;214、调宽气缸;215、侧顶气缸;221、升降驱动件;222、升降丝杆;223、升降传输带;
26.300、取放吸料机构;310、x轴传送装置;320、y轴传送装置;330、吸附机箱;340、吸附头;
27.400、治具传输机构;410、治具传输带;
28.500、叠板机构;510、叠板机架;520、上料装置;530、下料装置;531、固定传输带;532、活动传输带;533、调节摇手;534、吸盘组件;535、升降气缸;
29.600、机罩;610、流通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请参阅图1,一种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包括机架100、及设置在机架100上的料盘传输机构200、取放吸料机构300和治具传输机构400,料盘传输机构200设有两组,且并排设置在机架100上,治具传输机构400位于料盘传输机构200的一端,并与料盘传输机构200垂直设置,取放吸料机构300则往返于治具传输机构400与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之间,在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的另一端还分别对应设有叠板机构500。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带有转换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治具传输机构400上,通过治具传输机构400进行传送,并至设定地方,而其中一组叠板机构500则对空置的tray盘进行传送,并传送至对应的料盘传输机构200处,此时,取放吸料机构300启动,将治具中的转换产品吸取放置到空置的tray盘中,全部放置完毕后,装有转换产品的tray盘再通过料盘传输机构200进行传送,并传回至叠板机构500处进行下料处理;
35.而空置的治具则再通过治具传输机构400进行传送,并至设定地方,而另一组叠板机构500对带有另一转换产品的tray盘进行传送,并至对应的料盘传输机构200处,再通过取放吸料机构300,将tray盘上的另一转换产品放置到空置的治具中,治具则再被治具传输机构400传送至下一工位,而空置的tray盘则在料盘传输机构200的驱动下,再次传回至对应的叠板机构500处;
36.最终,通过两组叠板机构500及对应的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对空置或带有转换产品的tray盘进行下料和上料,从而使tray盘下料和上料可同时进行,提高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实用性、及提高pcb板在加工时的效率,并使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结构设计合理。
37.请参阅图2和图6,而为了方便对tray盘进行上料与下料,因此,料盘传输机构200包括传输装置210和升降装置220,且升降装置220位于传输装置210的下方,所述叠板机构500包括叠板机架510、上料装置520和下料装置530,上料装置520和下料装置530分别设置在叠板机架510上,且下料装置530位于上料装置520的上方,上料装置520与升降装置220相对应,传输装置210则与下料装置530相对应。
38.在对tray盘进行传送时,先将其放置到上料装置520处,上料装置520则将tray盘传送至升降装置220,而升降装置220向上顶升,并至传输装置210上,当转换产品被放置或取走后,tray盘再由传输装置210回传至下料装置530处,使tray盘的传送过程连贯,以此提高提高pcb板在加工时的效率,并使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结构设计合理。
39.当然,本实施例还可通过下料装置530对tray盘进行传送,并至传输装置210,再由传输装置210将tray盘下降放置到升降装置220处,升降装置220则再将tray盘传送至上料装置520,同样可使tray盘的传送过程连贯,方便对其进行上料与下料。
40.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实现对tray盘的传送及回传,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210包括左传输带211、右传输带212和调节丝杆213,调节丝杆213与右传输带212连接,并驱使右传输带212朝左传输带211方向远离或靠近,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还分别连接有调宽气缸214,调宽气缸214用于对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之间的宽度进行调节,在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上还分别设有相对的侧顶气缸215。
41.同时,升降装置220包括升降驱动件221、升降丝杆222和升降传输带223,升降传输带223与升降丝杆222连接,升降驱动件221驱使升降丝杆222转动,使升降传输带223上升或下降。
42.在对tray盘进行传送时,先将叠设多层的tray盘放置到叠板机构500的上料装置520处,而上料装置520则将多层tray盘传送至升降装置220的升降传输带223上,升降驱动件221(升降电机)启动,驱使升降丝杆222进行转动,从而使升降传输带223上升,此时,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则在调宽气缸214的驱动下,相对张开,使最上层的tray盘可顶升于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的上方,顶升后,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再通过调宽气缸214的驱使,相对合拢,对tray盘进行承接,并通过侧顶气缸215对tray盘的两侧进行侧顶,使tray盘居于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的中间,防止tray盘掉落,而取放吸料机构300则对tray盘进行取料或放料,完成后,左传输带211和右传输带212启动,带动tray盘进行移动,并传回至对应的下料装置530处,以此完成对tray盘的传送及回传,使其运行合理。
43.请参阅图5,因转换产品需要从治具转移到tray盘,或从tray盘转移到治具中,故本实施例中的取放吸料机构300包括x轴传送装置310、y轴传送装置320和吸附机箱330,y轴传送装置320设置在机架100的两侧,x轴传送装置310的两端则架设于y轴传送装置320,y轴传送装置320驱使x轴传送装置310沿y轴方向移动,吸附机箱330设置在x轴传送装置310上,x轴传送装置310驱使吸附机箱330沿x轴方向移动,在吸附机箱330的底部设有若干吸附头340。
44.在进行转换产品的转移时,y轴传送装置320可驱使x轴传送装置310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而吸附机箱330与x轴传送装置310连接,因此,x轴传送装置310可驱使吸附机箱330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可使吸附机箱330从治具处移动至tray盘处,或从tray盘处移动到治具处,并通过吸附头340对转换产品进行吸取放置,实现对转换产品的自动转移。
45.请参阅图7,当tray盘从传输装置处传送回下料装置530处时,为了方便对tray盘进行下料,因此,下料装置530包括固定传输带531、活动传输带532、调节摇手533和吸盘组件534,调节摇手533与活动传输带532连接,并驱使活动传输带532朝固定传输带531方向靠近或远离,在固定传输带531和活动传输带532上分别设有吸盘组件534,且相对设置,吸盘组件534则通过升降气缸535驱使上下移动。
46.传送时,tray盘会直接被传送至固定传输带531与活动传输带532上,此时,升降组件535向上升起,驱使吸盘组件534向上顶升,当吸盘组件534顶升至tray盘下方时,则对tray盘进行吸附,并继续向上顶升,至设置地方,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手将带有转换产品的tray盘取下,或将空置的tray盘取下,以此实现对tray盘的下料。
47.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治具传输机构400包括两组相邻设置的治具传输带410,两组治具传输带410分别与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相对应。
48.本实施例中,治具传输机构400采用分断式结构,包括两组相邻设置的治具传输带410,且两组治具传输带410分别对应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故可两组料盘传输机构200及对应的治具传输带410分别进行不同的工作,如:通过其中一组治具传输带410对治具进行传送,对治具进行放置转换产品或取走转换产品,完成后,在通过此组治具传输带410回传,而另一组治具传输带410可同时对另一治具进行传送,同样在对治具进行放置转换产品或取走转换产品后,通过此组治具传输带回传,以此同时完成两项不同的操作,从而提高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实用性能。
49.请参阅图8,为了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机架100上还设有机罩600,机罩600对料盘传输机构200、取放吸料机构300和治具传输机构400进行罩设,在机罩600的两侧设有流通开口610,流通开口610分别对应治具传输机构400的两端,通过机罩600提高安全性,同时,流通开口610可方便对转换产品的传送,从而使tray盘上下料一体机的结构设计合理。
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凡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