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行走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0:2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行走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稳压供电系统包括ups电源、电池组及电能传输线等,虽然该稳压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稳定电压、备用供电等功能需求,但其需要现场组装,而且组装完成后十分笨重,位置移动不便,用户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自行走供电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行走供电装置,包括行走底盘和设于所述行走底盘上的机厢,所述机厢内设有电能传输线、控制模组及至少两个柜体,至少有一个所述柜体为ups电源,至少有一个所述柜体为电池组,所述ups电源分别与电池组、电能传输线及控制模组电性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底盘包括底盘支架、行走履带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履带的履带驱动件,所述底盘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行走履带,所述履带驱动件和所述机厢分别设于所述底盘支架上。
6.进一步地,所述机厢具有下凸部,所述下凸部支撑于所述底盘支架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行走履带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履带驱动件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机厢的至少一侧设有散热风扇。
9.进一步地,所述机厢上设有警示灯和/或照明灯。
10.进一步地,所述机厢内还设有绕线装置,所述电能传输线设于所述绕线装置上,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筒、绕线支架、绕线驱动件、绕线轴和绕线引导组件,所述绕线筒固设于所述绕线轴上,所述绕线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绕线支架上,所述绕线驱动件与所述绕线轴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组件包括绕线引导支架、绕线导向杆、绕线传动丝杆,所述绕线引导支架与所述绕线传动丝杆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绕线导向杆相配合的绕线导向孔,所述绕线导向杆平行于所述绕线轴设于所述绕线支架上,所述绕线传动丝杆平行于所述绕线轴转动设于所述绕线支架上,所述绕线传动丝杆与所述绕线轴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支架上设有两个线缆导向轮。
11.进一步地,所述机厢与所述行走底盘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机厢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模组。
13.进一步地,所述机厢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自行走供电装置实现了电池组、电能传输线、逆变器等元器件高度集成,无需现场组装,使用方便;具有行走底盘,能够实现自行行进,机动性好,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多种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供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走供电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走供电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细节a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中的伸缩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收纳状态);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中的伸缩支撑脚的剖视图(收纳状态);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中的伸缩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中的伸缩支撑脚的剖视图(展开状态)。
27.标号说明:
28.1、自行走供电装置;11、行走底盘;111、底盘支架;112、行走履带;113、履带驱动件;12、机厢;121、下凸部;122、散热风扇;123、控制面板;124、照明灯;125、警示灯;13、绕线装置;131、电能传输线;132、绕线筒;133、绕线支架;134、绕线驱动件;135、绕线轴;136、绕线引导组件;1361、绕线引导支架;1362、绕线导向杆;1363、绕线传动丝杆;1364、线缆导向轮;1365、第一传动链条;1366、第二传动链条;14、柜体;
29.2、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1、承载台;211、支撑面;212、收纳槽;213、锁定结构;22、伸缩支撑腿;221、伸缩驱动件;222、升降组件;2221、升降丝杆;2222、折叠式伸缩组件;2223、撑板;223、外支撑体;2231、限位结构;224、顶块;225、挂钩;226、线条状连接件;227、上支撑杆;2271、销轴;2272、滑槽;2273、第二弹性件;2274、插销;2275、销孔;228、下支撑杆;229、扣板;2210、支撑轴;2211、减速器;2212、第一弹性件;2213、抵持块;2214、调节螺杆;23、行走轮;24、旋转支架;241、转动杆;242、轮支架;25、斜坡面;26、平台支架;261、电控箱;
30.31、减震盘;311、减震导向轨;3121、第一支撑块;3122、第二支撑块;313、减重孔槽;32、第一减震组件;321、减震弹簧;322、减震导向轮;323、减震支架;33、抵压弹片;34、缓冲垫;
31.4、栏板卡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33.实施例
34.请参照图1至图12,移动式供电系统,作为一种保供电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商场、地下停车场、办公楼、指挥部等场景。
35.请结合图1至图3及图8,移动式供电系统包括自行走供电设备和用于承载所述自行走供电设备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所述自行走供电设备包括自行走供电装置1,所述自行走供电装置1包括行走底盘11和设于所述行走底盘11上的机厢12,所述机厢12内设有电能传输线131、控制模组及至少两个柜体14,至少有一个所述柜体14为ups电源,至少有一个所述柜体14为电池组,所述ups电源分别与电池组、电能传输线131及控制模组电性连接,所述ups电源包括相连的ups模组和逆变器;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包括承载台21及分别设于所述承载台21上的伸缩支撑脚及行走轮23。
36.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电源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电源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电池组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电源立即将电池组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向负载继续供应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37.移动式供电系统中的自行走供电设备实现了电池组、电能传输线131、逆变器等元器件高度集成,无需现场组装,使用方便;具有行走底盘11,能够实现自行行进,机动性好;移动式供电系统中的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具有行走轮23,其能够承载自行走供电设备并带动自行走供电设备进行短距离行进,而且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还能够起到抬升自行走供电设备的作用,使得自行走供电设备能够很容易地被转移到卡车上,从而令自行走供电设备可以快速的转移较远距离。
38.为增大自行走供电设备的电池容量,本实施例中,有两个所述柜体14为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可选用磷酸铁锂电池。
39.请结合图2,所述行走底盘11包括底盘支架111、行走履带112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履带112的履带驱动件113,所述底盘支架111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行走履带112,所述履带驱动件113和所述机厢12分别设于所述底盘支架111上,所述履带驱动件113可以是液压驱动件,也可以是电动驱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履带驱动件113为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履带驱动件113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如此,自行走供电装置1为一整体式结构,无需外接电源,方便用户使用。行走底盘11为履带式底盘不仅能够让自行走供电装置1适应于各种复杂地形,而且还能够降低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整体高度,使得自行走供电装置1能够轻松进出货运电梯、低矮通道等局限环境,有效地丰富了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适用场合。另外,履带式底盘还有支撑稳定,不易侧翻的优势。
40.为进一步降低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整体高度,可选的,所述机厢12具有下凸部121,所述下凸部121支撑于所述底盘支架111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行走履带112之间。下凸部121的设置能够让机厢12内的部分器件或器件的部分区域布设于所述下凸部121内,从而增大了机厢12内部可利用空间,利于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小型化。
41.所述机厢12与所述行走底盘11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都是可行的,当所述机厢12与所述行走底盘11可拆卸连接时,可便于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后期保养及维护;当所述机厢12与所述行走底盘11不可拆卸连接时,有利于提高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
42.如图3所示,由于ups电源和电池组都属于发热源,为改善机厢12内的高温现象,优选所述机厢12的至少一侧设有散热风扇122。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厢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
所述散热风扇122且所述机厢12的单侧的所述散热风扇122的数量为阵列设置的多个。容易理解的,所述机厢12的侧板上设有散热通道,可选的,所述机厢12的侧板设有若干个百叶窗。
43.所述机厢12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模组,操作人员可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连接的操作终端来操控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行进和/或工作,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远离自行走供电装置1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但不限于wifi模组、蓝牙模组、nfc模组等。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自行走供电装置1通过有线手柄来进行操控也是可行的。
44.如图2所示,所述机厢12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123,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23来控制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工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面板123上具有解锁所述履带驱动件113的控制键,只有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123确认解锁所述履带驱动件113后,操作人员才能够通过操作终端来控制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行进,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使用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所述控制键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按钮、控制旋钮、触摸按键等。
45.在操作人员操作自行走供电装置1行进时,需要直观的了解自行走供电装置1周围路况和环境,尤其是在夜晚等光线较差的应用场合时,因此,优选所述机厢12的外周壁上设有照明灯124,所述照明灯124用于照亮自行走供电装置1附近区域。而为了警示周围人群远离自行走供电装置1,可选的,所述机厢12上设有警示灯125,例如红蓝爆闪灯等。
46.请结合图3和图5,所述机厢12内还设有绕线装置13,所述电能传输线131设于所述绕线装置13上,所述绕线装置13包括绕线筒132、绕线支架133、绕线驱动件134、绕线轴135和绕线引导组件136,所述绕线筒132固设于所述绕线轴135上,所述绕线轴135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绕线支架133上,所述绕线驱动件134与所述绕线轴135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组件136包括绕线引导支架1361、绕线导向杆1362、绕线传动丝杆1363,所述绕线引导支架1361与所述绕线传动丝杆1363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支架1361上设有与所述绕线导向杆1362相配合的绕线导向孔,所述绕线导向杆1362平行于所述绕线轴135设于所述绕线支架133上,所述绕线传动丝杆1363平行于所述绕线轴135转动设于所述绕线支架133上,所述绕线传动丝杆1363与所述绕线轴135传动连接,所述绕线引导支架1361上设有两个线缆导向轮1364,两个所述线缆导向轮1364分别为u型轮,所述电能传输线131的一端从两个所述线缆导向轮1364之间穿过。详细的,所述绕线驱动件134为与所述控制模组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绕线驱动件134与所述绕线轴135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365传动连接,所述绕线轴135与所述绕线传动丝杆1363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366传动连接。收线缆时,绕线驱动件134工作带动绕线筒132旋转以及绕线引导支架1361沿绕线筒132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线缆从绕线筒132的一端朝另一端依次有序卷绕;放线缆时,绕线驱动件134工作带动绕线筒132旋转以及绕线引导支架1361沿绕线筒132的轴线方向移动,绕线引导组件136引导线缆正向放出。
47.电能传输线131本身比较重,人工拉拽十分消耗体力,采用绕线驱动件134驱动电能传输线131的卷放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消耗,同时节省电能传输线131卷放耗时。增设绕线引导组件136且绕线传动丝杆1363与绕线轴135传动连接,不仅能够让电能传输线131井然有序地卷绕在绕线筒132上,而且还能够节省一专门驱动绕线引导组件136的驱动件,在
提高绕线筒132与绕线引导组件136的同步性的前提下,节约了绕线装置13的制造成本。
4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能传输线131包括电能输入线和电能输出线,所述电能输入线用于给机厢12内的电池组充电,而电能输出线用于向外界需要稳定电压的负载输出电能。由此可见,机厢12中设有两套所述绕线装置13,一套所述绕线装置13卷绕所述电能输入线,另一套所述绕线装置13卷绕所述电能输出线。
49.请结合图3、图4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走供电设备还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能够在自行走供电装置1行进时为柜体14提供减震效果,从而降低ups电源和/或电池组因震动而受损的风险。
50.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盘31和多个第一减震组件32,所述柜体14放置于所述减震盘31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2包括减震弹簧321和两个减震导向轮322,所述减震弹簧321连接所述减震盘31与所述机厢12以使所述减震盘31相对于所述机厢12可沿竖直方向浮动,两个所述减震导向轮322的轴线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减震盘31上具有竖直设置的减震导向轨311,两个所述减震导向轮322分别与所述减震导向轨311的表面抵触并沿所述减震导向轨311可滚动,所述减震导向轮322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机厢12上。减震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减震效果好,减震导向轮322与减震导向轨311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减震盘31发生偏移,确保减震盘31只能沿竖直方向浮动,有效地降低了柜体14发生倾倒的风险。
51.可选的,所述减震导向轨311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2中的两个所述减震导向轮322分别抵触所述减震导向轨311的不同侧面。
52.所述减震盘31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2,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盘31大致呈矩形,所述减震盘3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2。多个第一减震组件32的设置能让减震盘31受力更均衡,利于保证减震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53.请结合图3和图6,所述减震盘31上具有呈颠倒的l字型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块3121和第二支撑块3122,所述第一支撑块3121连接所述减震盘31,所述减震弹簧3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3121的外侧并由下往上顶抵所述第二支撑块3122。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块3122位于所述下凸部121对应的区域之外,所述减震弹簧321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机厢12靠近所述下凸部121的区域,如此,可使减震盘31和柜体14的底部位于所述机厢12的所述下凸部121内,优化了元器件在机厢12内的布设,利于充分利用机厢12的内部空间。
54.为方便装配,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2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厢12上的减震支架323,两个所述减震导向轮322分别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减震支架323上。
55.所述减震盘31上设有减重孔槽313,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槽313设于所述减震盘31的中央区域,减重孔槽313的设置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整体重量,还能节省减震装置的生产耗材,节省自行走供电装置1的制造成本。
56.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对应于所述柜体14的上部设置的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厢12上的多个抵压弹片33,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沿x轴、y轴及z轴三个方向抵压所述柜体14。详细的,至少有两个所述抵压弹片33沿x轴以相向的方向抵压所述柜体14,至少有两个所述抵压弹片33沿y轴以相向的方向抵压所述柜体14,至少有一个所述抵压弹片33沿z轴向下抵压所述柜体14,如此柜体14在受到震动时,即
便其上部发生稍稍偏移,第二减震组件也能够快速地对柜体14的位置进行校正并保证柜体14不会与减震盘31发生分离。即第二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柜体14相互靠得很近时,即两个柜体14之间的间隙很小时,两个柜体14之间的间隙内既可以设置所述抵压弹片33,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抵压弹片33,当两个柜体14之间的间隙不设置所述抵压弹片33时,两个所述柜体14可视为是一个更大型的柜体14。
57.所述抵压弹片33的材质为金属,可选的,所述抵压弹片33的材质为钢,优选具有高弹性、高韧性的钢。所述抵压弹片33可通过焊接、铆接、螺钉连接等方式与所述机厢12连接固定。
58.为防止抵压弹片33刮伤、刮花柜体14以及提高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优选的,所述抵压弹片33上设有缓冲垫34,所述抵压弹片33通过所述缓冲垫34抵压所述柜体14,所述缓冲垫34的材质为橡胶或塑胶。
59.请结合图1、图7和图8,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中,所述承载台21的底面为支撑面211,所述行走轮23可收纳于所述支撑面211的上方,如此,当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承载自行走供电设备装载到卡车上后,承载台21的支撑面211能够直接接触卡车,如此可确保在卡车运输的过程中,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不会发生过渡晃动或者位置飘逸,利于保证卡车运输的安全性,同时,当行走轮23收纳于支撑面211的上方后,自行走供电设备可以更顺利地进出所述承载台21。详细的,所述行走轮23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承载台21,当需要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可行走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来带动行走轮23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下降到所述支撑面211之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电机-丝杆传动机构、液压升降机构、气动升降机构等。但为了控制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23通过一旋转支架24连接所述承载台21,具体的,所述旋转支架24包括固设于所述承载台21底部的转动杆241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转动杆241上的轮支架242,所述行走轮23设于所述轮支架242上,所述承载台21的底部具有用于收纳所述旋转支架24及所述行走轮23的收纳槽212。更具体的,所述承载台21上还设有用于锁定所述轮支架242的锁定结构213,所述轮支架242的顶面和外侧壁分别具有与所述锁定结构213相配合的锁定槽。锁定结构213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压头、滑动插接锁等。
60.当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的伸缩支撑脚展开后,承载台21被架高,此时,行走轮23可部分或全部的下放至支撑面211之下,伸缩支撑脚收缩后,承载台21被行走轮23支撑,此时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便可以行进。
61.为进一步方便自行走供电设备进出所述承载台21,所述承载台21的至少一端设有斜坡面25。
62.请结合图8至图12,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中,承载台21上设有平台支架26,所述伸缩支撑脚包括伸缩驱动件221、升降组件222、外支撑体223、顶块224、挂钩225、线条状连接件226、上支撑杆227、下支撑杆228和扣板229,所述上支撑杆2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台支架26及所述外支撑体223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杆22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台支架26及所述外支撑体223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杆227上设有与所述扣板229相配合的销轴2271;所述升降组件22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外支撑体223内并相对于所述外支撑体223可升降设置,所述伸缩驱动件221设于所述外支撑体223上并驱动所述升降组件222升降,所述顶
块224固设在所述升降组件222上并与所述挂钩225相配合,所述线条状连接件226的一端连接所述挂钩225,所述线条状连接件2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销轴2271,所述外支撑体223的上部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挂钩225的限位结构2231,所述上支撑杆227与所述外支撑体223通过支撑轴2210转动连接,所述线条状连接件226抵触所述支撑轴2210,所述线条状连接件226包括但不限于钢丝绳、链条及布绳。
63.可选的,所述外支撑体223上设有一凸字形结构,所述挂钩225对应于所述凸字形结构的上凸区域设有导孔,导孔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挂钩225脱离所述外支撑体223/顶块224,利于保证伸缩支撑脚的工作稳定性。当挂钩225与所述凸字形结构的水平区域(即所述限位结构2231)抵触时,所述挂钩225便脱离顶块224,不再与所述顶块224同步、同幅度下降。
64.所述伸缩支撑脚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伸缩支撑腿22展开时,伸缩驱动件221驱使升降组件222下降,升降组件222下降的同时挂钩225的水平高度也随之下降,在伸缩支撑腿22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外支撑体223向外扩展,线条状连接件226的钝角角度也来越小,当外支撑体223向外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所述扣板229扣上所述销轴2271,即所述外支撑体223、上支撑杆227及所述扣板229三者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伸缩驱动件221继续驱使升降组件222下降,而挂钩225由所述限位结构2231限位不再继续跟随顶块224下降,外支撑体223不再继续往外扩展。伸缩支撑腿22收缩时,伸缩驱动件221驱使升降组件222上升,当升降组件222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顶块224顶抵挂钩225带动挂钩225的水平高度上升,扣板229脱离所述销轴2271,而挂钩225的上升牵动线条状连接件226,使得线条状连接件226的钝角越来越大,上支撑杆227连接外支撑体223的一端朝上移动,即外支撑体223朝靠近所述平台支架26的方向收回。
65.通过上述对伸缩支撑脚的工作过程的描述不难发现,伸缩支撑脚的展开和收回包括两个过程:一、伸缩支撑脚的外支撑腿向外扩展/向内收回;二、升降组件222的升降。伸缩支撑脚能够向外扩展使得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可以很方便的装车,在卡车运输的过程中,伸缩支撑腿22不会位于卡车的轮廓之外,令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可以装载到宽度较窄的卡车上。一般而言,伸缩支撑腿22向外扩展的动作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来驱动实现,而本实施例的伸缩支撑脚中,无需额外设置该驱动装置,这是本伸缩支撑脚尤为突出的一个优势。
66.如图1所示,可选的,移动式供电系统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的栏板卡车4,所述栏板卡车4的左侧板、右侧板及后侧板均可以放下。所述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的承载板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伸缩支撑脚,当所述伸缩支撑脚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承载台21供所述自行走供电设备进出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伸缩支撑脚,而所述承载台21的另一端设有余下的一个所述伸缩支撑脚,在装车时,栏板卡车4从所述承载台21供所述自行走供电设备进出的一端倒退入承载台2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支撑腿2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承载台21的两端的两侧分别具有所述伸缩支撑腿22,如此,承载台21能够得到更稳定地支撑。
67.请结合图9至图12,所述伸缩驱动件221可选用驱动电机、液压缸等,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驱动件221为驱动电机,所述升降组件222包括与所述伸缩驱动件221相配合的升降丝杆2221。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222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支撑体223上的减速器2211,所述
伸缩驱动件221通过所述减速器2211与所述升降丝杆2221传动连接。
68.如图8所示,所述平台支架26上设有电性连接的电控箱261和平台电源,所述电控箱261与所述伸缩驱动件221电性连接,所述电控箱261用于控制伸缩驱动件221动作。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自带平台电源,使得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在使用时无需外接电源,更方便用户使用。
69.容易理解的,数量为多个的所述伸缩支撑腿22既可以是受控同步工作的,也可以是受控单独工作的,具体如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需设置。
70.请结合图9和图10,可选的,所述扣板229与所述外支撑体223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撑腿22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212,所述第一弹性件2212连接所述外支撑体223与所述扣板229以使所述扣板229远离所述外支撑体223的一端靠近所述平台支架26,所述外支撑体223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扣板229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
71.为防止伸缩支撑脚在展开时发生卡死现象,以致于外支撑体223不能向外扩展,同时,优化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的构造,所述扣板229上设有用于抵持所述平台支架26的抵持块2213。当所述伸缩支撑腿22处于收纳状态时,抵持块2213与平台支架26抵持,第一弹性件2212处于拉伸状态,当伸缩支撑腿22要展开时,线条状连接件226的钝角角度稍微变小后,第一弹性件2212要恢复形变,抵持块2213会向外支撑体223传递来自平台支架26的反作用力,从而为外支撑体223提供向外扩展的初始动能,进而达到避免卡死的效果。
72.所述上支撑杆227上设有滑槽2272和第二弹性件2273,所述销轴2271可滑动设于所述滑槽227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273用于带动所述销轴2271在所述滑槽2272内滑动,可选的,所述滑槽2272呈弧线形。当伸缩支撑脚向外扩展到位时,第二弹性件2273用于将所述销轴2271拉动到所述扣板229的扣槽内,从而令所述三角形稳定结构变得更为稳定。在伸缩支撑腿22收缩的过程中,线条状连接件226向销轴2271施加的力大于第二弹性件2273的弹力,从而使得销轴2271沿所述滑槽2272滑动从而脱离所述扣板229的扣槽,达到解除所述三角形稳定结构的目的,此时,第二弹性件2273处于拉伸状态。
73.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212为拉簧;所述第二弹性件2273为拉簧。
74.可选的,所述伸缩支撑腿22还包括插销2274,所述上支撑杆227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销2274相配合的销孔2275,所述第二弹性件2273通过所述插销2274连接所述上支撑杆227,所述插销2274在所述上支撑杆227上的位置可调,从而令第二弹性件2273的张紧程度可调。
75.所述挂钩225上设有调节螺杆2214,所述线条状连接件226通过所述调节螺杆2214连接所述挂钩225。调节螺杆2214的设置能够实现调节扣板229运动轨迹与销轴2271运动轨迹存在交点,并且在两者的交点位置上令扣板229与销轴2271对应锁定。
76.所述升降组件222还包括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所述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连接所述外支撑体223,所述升降丝杆2221的底部与所述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连接以带动所述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伸缩。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伸缩支撑腿22的高度,利于丰富应急设备自行走自卸平台2的适用场景。具体的,所述折叠式伸缩组件2222为剪式伸缩结构,所述剪式伸缩结构的底部连接有撑板2223。
7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走供电装置实现了电池组、电能传输线、逆变器等元器件高度集成,无需现场组装,使用方便;具有行走底盘,能够实现自行行进,机动性
好,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多种应用场景。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