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上肢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9:4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肢牵引器。


背景技术:

2.一些上肢肌肉受损的病人,例如肩周炎患者常会有一些肩关节功能性障碍与陈旧性损伤,无法自主将手臂进行抬升,需要对手部肌肉进行锻炼,常用的做法是患者站在牵引器的下方,双手握住牵引器的两端,通过杠杆作用,一手向下,另一只手被向上拉起,但是该牵引器位置较高,使用场地有限,很难在室内施展开,并且该牵引器只能双手来回被牵引,锻炼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肢牵引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上肢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牵引器本体的上部设有连杆,连杆包括转杆和固定杆,转杆能够相对于固定杆旋转,牵引器本体与转杆连接,转杆和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将两者相对固定的固定器,固定杆的下部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下部设有底座。
6.固定器包括设于转杆外周的锥形块、设于固定杆上的固定块以及套设于固定块上的移块,锥形块的小头端贴合固定杆设置,移块内设有锥形孔和圆孔,锥形孔与锥形块相配合,圆孔与固定块相配合,移块在驱动件驱动下前后滑移。
7.驱动件为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固定杆铰接,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与移块的外壁铰接。
8.固定块的外周设有若干根凸棱,凸棱的长度方向与移块移动方向一致,移块的内壁设有与凸棱相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设于圆孔处。
9.伸缩装置为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与固定杆连接,第二电动推杆的外周套设有支座,支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的下部固定,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能够相对于支座上下移动,底座固定于支座上。
10.支座的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底座能够相对于支座上下滑移并通过螺栓固定,螺栓能够拧入限位孔内。
11.底座的后侧面上设有缺口,底座上设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为两个且对称设于缺口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卡紧机构包括活动板、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设于底座的上部且相互啮合,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轴伸入底座内并能够相对于底座进行旋转,主动轮上设有旋钮,活动板位于缺口内,活动板的上部设有螺柱,螺柱伸入从动轮的转轴内并与从动轮的转轴相互螺接。
12.从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环形均布于主动轮的外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牵引器的连杆上设置第二电动推杆,将牵引器的高度设置成可调,可以根据
应用的场景调整牵引器的高度,方便不同的场地进行使用,减小其应用的局限性;
15.2.在第二电动推杆的外周包覆支座,增加其强度,同时在支座外设置底座,调整底座与支座间的位置,并将底座固定在桌边等低位的安装位置处,使得一些患者不便起身时,坐着也能对上肢进行锻炼;
16.3.正常使用状态时,转杆能够相对于固定杆转动;当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移块向锥形块一侧移动,将锥形块卡紧,此时转杆与固定杆的位置固定,再通过第二电动推杆推动连杆向上移动,将患者的上肢同时向上拉伸,两种使用状态满足患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紧机构的俯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杆与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和移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牵引器本体1、支座2、限位孔21、固定器3、锥形块31、移块32、锥形孔321、导向槽322、圆孔323、固定块33、凸棱331、第一电动推杆34、底座4、缺口41、连杆5、转杆51、固定杆52、第二电动推杆6、活动板7、螺柱71、从动轮8、旋钮9、主动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如图1~6所示一种上肢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1,牵引器本体1的上部设有连杆5,连杆5包括转杆51和固定杆52,转杆51能够相对于固定杆52旋转,牵引器本体1与转杆51连接,在正常状态使用是,转杆51能够相对于固定杆52旋转,转杆51和固定杆52的连接处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外环分别与转杆51和固定杆52紧配合;
26.转杆51和固定杆52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将两者相对固定的固定器3,固定器3包括设于转杆51外周的锥形块31、设于固定杆52上的固定块33以及套设于固定块33上的移块32,锥形块31的小头端贴合固定杆52设置,移块32内设有锥形孔321和圆孔323,锥形孔321与锥形块31相配合,圆孔323与固定块33相配合,圆孔323延伸至锥形孔532处并与锥形孔532连通,移块32在驱动件驱动下前后滑移,驱动件为第一电动推杆34,第一电动推杆34的下端与固定杆52铰接,第一电动推杆34的上端与移块32的外壁铰接,正常使用状态时,移块32的左端与锥形块31不接触,此时转杆51能够相对于固定杆52转动,当需要将两者进行固定时,第一电动推杆34推动移块32向锥形块31一侧移动,此时移块32的前端与锥形块31压紧,两者间的摩擦较大,移动块32的后端与固定块33配合,使得转杆51与固定杆52无法相对移动,当连杆5向上移动时,牵引器本体1的两个握杆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同时对双手进行拉伸;
27.固定块33的外周设有若干根凸棱331,凸棱331的长度方向与移块32移动方向一致,移块32的内壁设有与凸棱331相配合的导向槽322,导向槽322设于圆孔323处,使得移块32与固定块33之间相对固定更加可靠;
28.固定杆52的下部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为第二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6的推
杆与固定杆52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的外周套设有支座2,可以用于增强第二电动推杆6的强度,支座2与第二电动推杆6的下部固定,第二电动推杆6的推杆能够相对于支座2上下移动,根据患者所在场地的高度,通过第二电动推杆6,适当调整连杆5所在的高度,使得本结构能够应用的场所更加广泛,普适性更好;
29.支座2的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孔21,底座4能够相对于支座2上下滑移并通过螺栓固定,螺栓能够拧入限位孔21内,底座4沿着支座2上下滑移后再用螺栓拧紧,使得连杆5的安装高度能够降得更低;
30.支座2的下部设有底座4,底座4的后侧面上设有缺口41,底座4上设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为两个且对称设于缺口41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卡紧机构包括活动板7、主动轮10和从动轮8,主动轮10和从动轮8设于底座4的上部且相互啮合,主动轮10和从动轮8的转轴伸入底座4内并能够相对于底座4进行旋转,主动轮10上设有旋钮9,活动板7位于缺口41内,活动板7的上部设有螺柱71,螺柱71伸入从动轮8的转轴内并与从动轮8的转轴相互螺接,旋钮9旋转后,能够带动四个从动轮8同步旋转,使得螺柱71上下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从而将活动板7能够水平进行升降,在安装底座4时,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例如桌边,将桌子的边缘伸入缺口41内,旋转上方或者下方的旋钮,将相应的活动板7紧贴桌子,将底座4与桌面进行固定,完成安装,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旋钮即可,操作简单,并且在不使用状态时,不会占用桌子的空间;
31.从动轮8的数量为四个且环形均布于主动轮10的外周,使得活动板7上下移动时更加平稳。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