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底盘结构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18:5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盘结构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2.底盘通常指由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的机械结构,这种底盘结构的搭建可缩短同平台车型的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成本。但在多平台车型的底盘设计中,由于汽车的车型不同,底盘的悬架系统也会发生改变,往往需要重新开发整个底盘,以致汽车的开发周期会延长,同时汽车的开发成本也会增加。故如何使得底盘能够适配多平台车型的汽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底盘结构及电动汽车,旨在解决如何使得底盘能够适配多平台车型的汽车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盘结构,包括下车体以及设于所述下车体的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后轴组件,所述后轴组件能够设置为独立悬架后轴组件或者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
5.选择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或者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连接于所述下车体,以使所述底盘结构能够形成不同的底盘组合。
6.可选地,所述下车体包括下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下车本体的连接架;
7.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包括:
8.后板簧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架;
9.后桥结构,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所述后桥结构沿左右向延伸;
10.第一后减振器总成,一端设于所述后桥结构,另一端用于连接于下车体;
11.第一后轮总成,包括设于所述后桥结构两端的两个车轮结构;以及,
12.第一后制动器总成,设于所述第一后轮总成。
13.可选地,所述下车本体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且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
14.所述后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的后刚性桥,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连接于所述后刚性桥;
15.其中,每一所述车轮结构包括第一车轮,两个所述第一车轮设于所述后刚性桥的两端。
16.可选地,所述下车本体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且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
17.所述后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的后驱动桥,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
18.每一所述车轮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车轮,两组多个所述第二车轮设于所述后驱动桥
的两端。
19.可选地,所述连接架包括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支架以及吊耳支架;
20.其中,所述后板簧总成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吊耳支架。
21.可选地,所述后桥结构通过u型螺栓安装于所述后板簧总成。
22.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包括:
23.副车架,设于所述下车体;
24.两个下摆臂总成,分别设于所述副车架的两侧;
25.第二后轮总成,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摆臂总成的两个后车轮;
26.第二后减振器总成,一端设于所述下摆臂总成,另一端用于连接于下车体;
27.后弹簧总成,一端设于所述下摆臂总成,另一端用于连接上车体;
28.两个上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设于所述后减振器与所述后车轮之间;
29.后稳定杆总成,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摆臂总成,所述后稳定杆总成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副车架;以及,
30.第二后制动器总成,设于所述第二后轮总成。
31.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副车架的后转向器,所述后转向器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后轮总成。
32.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还包括:
33.后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副车架;以及,
34.后驱动轴,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另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后轮总成。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底盘结构。
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适用于载人的车型,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适用于载货的车型,当所述后轴组件设置为独立悬架后轴组件时,所述底盘结构形成能够用于载人的底盘组合,当所述后轴组件为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时,所述底盘结构形成能够形成用于载货的底盘组件,如此通过所述后轴组件的切换,以在保持所述底盘结构其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所述底盘结构能够在载人车型与载货车型之间切换,使得不同车型的所述底盘结构能够实现通用化,以便缩短多平台车型的开发周期,降低多平台车型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图1中的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图1中的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图1中的独立悬架后轴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0043][0044][004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8]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底盘通常指由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的机械结构,这种底盘结构的搭建可缩短同平台车型的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成本。但在多平台车型的底盘设计中,由于汽车的车型不同,底盘的悬架系统也会发生改变,往往需要重新开发整个底盘,以致汽车的开发周期会延长,同时汽车的开发成本也会增加。
[0050]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盘结构,旨在解决如何使得底盘能够适配多平台车型的汽车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底盘结构100包括下车体1以及设于所述下车体1的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后轴组件,所述后轴组件能够设置为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 或者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选择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或者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连接于所述下车体1,以使所述底盘结构100能够形成不同的底盘组合。
[005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适用于载人的车型,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适用于载货的车型,当所述后轴组件设置为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时,所述底盘结构100形成能够用于载人的底盘组合,当所述后轴组件为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时,所述底盘结构100形成能够形成用于载货的底盘组件,如此通过所述后轴组件的切换,以在保持所述底盘结构100其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所述底盘结构100能够在载人车型与载货车型之间切换,使得不同车型的所述底盘结构100能够实现通用化,以便缩短多平台车型的开发周期,降低多平台车型的开发成本。
[0053]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前、后、上、下、内等是以车身为基准定义的,具体地,车身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车头为前,也就是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相对的即为后,车身的宽度方向为内外方向,即靠近车身中部的方向为内,相对的即为外,车身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范围限制。
[0054]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结构100为用于载货的底盘组合时,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下车体1包括下车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下车本体11的连接架12,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包括后板簧总成31、后桥结构32、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以及第一后制动器总成34,所述后板簧总成31一端设于所述连接架12,所述后桥结构32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所述后桥结构32沿左右向延伸,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一端设于所述后桥结构32,另一端用于连接于下车体,所述第一后轮总成33包括设于所述后桥结构32两端的两个车轮结构331,所述第一后制动器总成34设于所述第一后轮总成33,如此设置,通过所述连接架12,以便将所述后板簧总成31安装于所述下车体1,通过设置所述后板簧总成31与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衰减车身或者所述第一后轮总成33的振动,同时通过后桥结构32支撑所述第一后轮总成33,其次,由于载货车型的汽车通常不需要较高的舒适性,重点是要注意控制成本,而上述所述后板簧总成31、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器总成34通常为标准件,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具备一定减震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载货量,能够有效降低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的制造成本,从而使得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能够适用于小型载货汽车。
[005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后板簧总成31、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器的数量通常为两个,并且沿左右向间隔布设,以与两个所述车轮结构331对应设置。另外,所述连接架12与所述下车本体11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12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下车体1,进一步地,所述后板簧总成31、所述后桥结构32、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器总成34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以便维修及更换。
[0056]
用于载货的汽车有很多,例如小型载货汽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等,由于载货重量差异较大,为了适应不同汽车的载货需要,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下车本体11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且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架1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所述后桥结构32包括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的后刚性桥321,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连接于所述后刚性桥321,其中,每一所述车轮结构331包括第一车轮,两个所述第一车轮设于所述后刚性桥321的两端,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后刚性桥321,以使所述后桥结构32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有助于提升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的承载能力,但由于所述车轮结构331只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车轮,使得所述第一后轮总成33不能承受过大的载重,从而使得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承受的载重有限,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通常适用于小型载货汽车。
[0057]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下车本体11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且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架1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所述后桥结构32包括设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的后驱动桥322,所述第一后减振器总成35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322,每一所述车轮结构331包括多个第二车轮,两组多个所述第二车轮设于所述后驱动桥322的两端,如此设置,通过将所述连接架12向汽车中部移动,以使所述车轮结构331具有更大的空间,以便设置更多的所述第二车轮,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车轮,以便承载更大的重量,使得所述非独立后轴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载重,同时通过设置所述后驱动桥322,以便驱动所述后轮总成,以避免载重过大导致所述非独立悬架后轴组件3动力不足,从而使得所述非独立后轴组件能够适用于重型载货汽车。
[0058]
为了便于调整所述后板簧总成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12包括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支架121以及吊耳支架122,其中,所述后板簧总成31 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121,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吊耳支架 122,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吊耳支架122,既便于装卸所述后板簧总成31,又使得所述后板簧总成31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以便安装所述后板簧总成31。
[0059]
为了将所述后桥结构32安装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所述后桥结构32通过u 型螺栓36安装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如此设置,通过所述u型螺栓36,以使所述后桥结构32能够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后板簧总成31,以便于维修及更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u型螺栓36通常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螺栓36沿左右向间隔布设。
[0060]
为了使得所述底盘结构100能够用于乘用车,请参阅图4,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包括副车架41、两个下摆臂总成42、第二后轮总成43、第二后减振器总成44、后弹簧总成45、两个上摆臂总成46、后稳定杆总成47以及第二后制动器总成48,所述车架设于所述下车体1,两个所述下摆臂总成42分别设于所述副车架41的两侧,所述第二后轮总成43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摆臂总成42的两个后车轮,所述第二后减振器总成44一端设于所述下摆臂总成42,另一端用于连接于下车体,所述后弹簧总成45一端设于所述下摆臂总成42,另一端用于连接上车体,所述上摆臂总成46设于所述后减振器与所述后车轮之间,所述后稳定杆总成47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摆臂总成42,所述后稳定杆总成47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副车架41,所述第二后制动器总成48设于所述第二后轮总成43,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副车架41,以便安装所述下摆臂总成42,同时通过设置所述上摆臂总成46与所述下摆臂总成42,以使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形成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以便衰减车身或者所述第二后轮总成
43的振动,以使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能够适用于乘用车。
[0061]
进一步地,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副车架41的后转向器 49,所述后转向器49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后轮总成43,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后转向器49,以使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能够实现后轮转向,以便提升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使得根据驾驶环境及时调整后轮角度,带给驾驶者更高的驾驶极限以及更得心应手的驾驶体验。
[0062]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汽车的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还包括后驱动电机410以及后驱动轴411,所述后驱动电机410设于所述副车架41,所述后驱动轴411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410,另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后轮总成43,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后驱动电机410驱动所述后驱动轴411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后轮总成43转动,以使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 4能够实现后轮驱动,从而有助于提升所述独立悬架后轴组件4的驱动力。
[0063]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底盘结构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动汽车中的底盘结构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底盘结构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中使用了上述底盘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底盘结构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