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接收盘及包括该接收盘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5:5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接收盘及包括该接收盘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
1.相关申请引用
2.本技术涉及于2019年5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分段带轮和包括该分段带轮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45,37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于2019年5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致动器系统和包括该致动器系统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45,38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分别以代理案卷号pt202391wo和pt202393wo提交的同名的pct国际申请。本技术要求于2019年6月20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接收盘和包括该接收盘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64,20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传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接收盘以及一种包括该接收盘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4.传动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可用于改变动力传动系中的旋转元件之间的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潜在应用很多,包括机动车、人力车、船舶和重型机械,例如泵、涡轮机、混合器、绞盘、离心机和粉碎机。
5.无离合器多传动比传动装置允许在传动装置处于负载状态时改变旋转元件之间的传动比。某些机械问题会影响无离合器多传动比传动装置,限制其广泛应用;具体而言,会限制这种传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并高效地在高速或大载荷状态下运转的能力。此外,棘轮效应、打滑和张紧问题会降低这种传动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其效率并增加磨损,从而限制其商用可行性。因此,开发了分段带轮传动装置,以减少或减轻这些机械问题之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
6.例如,wong等人的美国专利8,753,236公开了一种分段带轮传动装置,其中在轴上安装有带轮组件。该带轮组件包括在其外周面上具有第一组配合特征的核心带轮和带轮段组,该带轮段组包括多个带轮段,这些带轮段可滑动地安装在带轮组件中,并布置成与核心带轮同心的环。这些带轮段可独立地驱入带轮组件中和从带轮组件中驱出。所述带轮段在外周面上具有与第一组配合特征相匹配的第二组配合特征。一个环形驱动构件在内表面上具有相应的配合特征,这些配合特征用于与处于接合位置的核心带轮和带轮段的第一和第二组配合特征接合。该环形驱动构件与核心带轮之间的接触限定一个接触区。在带轮段处于接触区之外时,一个致动器在接合位置与非接合位置之间驱动带轮段。
7.wong的美国专利9,816,598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关键带轮段,该关键带轮段在带轮段组中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带轮段,用于与环形构件接合。分别用于与环形构件接合或从环形构件脱开的第一或最后一个关键段的齿被截短或完全修平,并且与关键段相邻的带轮段被拉长,使得其齿廓的一部分朝关键段延长。所述截短的一个或多个
齿和所述拉长的相邻段共同允许将多个带轮段设计成关键段。完全修平的齿可改造成在关键段上为环形构件产生支撑面。拉长的相邻段可具有延长部分,该延长部分与关键段的支撑面滑动配合,从而从其接收径向支撑力。不同带轮段组的多个带轮段可连接或配置成以统一的堆叠结构的形式一起移动。统一的堆叠结构可通过凸轮或辊-凸轮系统移动。安装在底盘上的凸轮与接触区外的辊接合,并且通过辊。可通过固定地安装成一个阵列的电磁体驱动辊,使其与凸轮接合和脱开。
8.虽然已知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贡献是值得赞美的,但是总体来说需要改进和/或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新型接收盘和一种包括该接收盘的新型分段带轮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9.应理解,提供本节是为了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说明的一些概念。本节并非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10.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接收盘,该接收盘包括:大致圆形的主体,其具有面向带轮的一侧和与该面向带轮的一侧相对的后侧;位于主体的面向带轮的一侧的至少一个配合特征,该配合特征配置成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带轮段处于接合区中时与和该带轮段相关联的互补配合特征接合;以及位于配合特征附近并配置成在互补配合特征与配合特征接合时固定互补配合特征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特征可包括形成在主体中的从面向带轮的一侧延伸到后侧的孔。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特征可限定用于与互补配合特征接合的至少一个分度表面。该分度表面可配置成在接合区中与互补配合特征接触并与带轮段对准。所述固定特征可配置成朝分度表面偏压互补配合特征,以固定互补配合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可沿着大致径向向内的方向和大致周向向前的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朝分度表面偏压互补配合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可包括用于朝分度表面偏压带轮段的至少一个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可包括弹簧和弹性构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特征可与配合特征一体地形成。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在带轮段的表面上一体地形成。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结合至带轮段。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位于结合至带轮段的连接结构上。该连接结构可包括固定到带轮段上的连接杆,并且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以是该连接杆的远端。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盘可包括多个配合特征,这些配合特征配置成与和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多个带轮段相关联的多个互补配合特征接合。所述接收盘可包括多个固定特征,并且每个固定特征可位于所述多个配合特征之中的相应一个配合特征附近。
17.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旋转结合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该分段带轮传动装置包括:用于结合至第一可旋转构件的第一带轮组件,该第一带轮组件包括第一带轮以及与第一带轮同心的第二带轮,该第二带轮是具有多个带轮段的分段带轮,这些带轮段可独立地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移动;用于结合至第
二可旋转构件并与第一带轮组件间隔开的第二带轮组件;环形构件,其与第一带轮组件和第二带轮组件接合并在它们之间延伸,以与第一带轮组件和第二带轮组件旋转结合;以及如“发明内容”一节的以上段落中的任何一段所限定的接收盘,该接收盘用于在所述多个带轮段位于接合区中时与这些带轮段接合并将它们固定。
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段带轮传动装置还可包括与环形构件接合并配置成控制环形构件的松弛的惰轮。
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段带轮传动装置还可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结合至所述多个带轮段,并配置成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按顺序移动所述多个带轮段,以使环形构件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过渡。
附图说明
20.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21.图1是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带轮组件、连接结构和接收盘的轴测图,示出了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一个带轮段处于脱开区中,而另一个带轮段在脱开区与接合区之间过渡;
22.图2是图1的带轮组件、连接结构和接收盘的轴测图,示出了另一个带轮段完全过渡到接合区;
23.图3是图2的带轮组件、连接结构和接收盘的轴测图,示出了接收盘的后侧;
24.图4是图3的接收盘的放大局部图,示出了图3中的细节a;和
25.图5是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轴测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和带轮段之中的两个带轮段。
具体实施方式
26.通过结合附图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上文的概述内容以及下文中对某些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在本文中,以单数形式表示并以词语“一”或“一个”开头的元件或特征应理解为不一定排除多个元件或特征。此外,对“一个实例”或“一个实施例”的引用不应解读为排除也结合有该实例或实施例的所述元件或特征的其它实例或实施例的存在。而且,除非另行明确声明,否则“包括”、“具有”或“包含”具有特定属性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实例或实施例还可包括不具有该特定属性的其它元件或特征。还应理解,术语“包括”、“具有”和“包含”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并且术语“包括”、“具有”和“包含”具有等同的含义。
27.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所列元件或特征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28.应理解,在某个元件或特征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上面”、“附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结合”、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合”或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触”等时,该元件或特征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上面、直接附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结合、直接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合或直接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触,或者也可存在中介元件。与此相反,在某个元件或特征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上面”、“直接附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结
合”、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接合”或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直接接触”等时,不存在中介元件或特征。此外,在某个元件或特征被称为“附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结合”至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合”、或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接触”等时,应理解为不一定排除附接至前述元件或特征、连接至前述元件或特征、与前述元件或特征结合、与前述元件或特征接合、或与前述元件或特征接触等的其它元件或特征。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元件可按一一对应的关系结合;在其它情况下,单个元件可结合至多个其它元件,或者相反。
29.应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在本文中可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下方”、“下侧”、“上面”、“上方”、“上侧”、“前面”、“后面”等。但是,除了附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包括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位。
30.在本文中对“实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例说明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构、元件、部件、特性和/或操作步骤包含在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和/或实施方案中。因此,短语“一个实例”、“另一个实例”和类似的可以但不一定指同一个实例。此外,表征任何一个实例的主题可以但不一定包括表征任何其它实例的主题。
31.在本文中对“配置”的引用表示将元件或特征与短语“配置成”之前的元件或特征的物理特性基本上联系起来的实际配置状态。
32.除非另有所示,否则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仅用作标签,并非旨在对这些术语所指代的项目强加顺序、位置或层次要求。此外,对“第二”项目的指代并非要求或排除存在较低(例如“第一”项目)和/或编号较高的项目(例如“第三”项目)。
33.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近似”和“大约”表示与所述量值接近但仍能执行期望的功能或实现期望的结果的量值。例如,术语“近似”和“大约”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的工程公差范围内的量值。
34.图5示出了一种分段带轮传动装置,该分段带轮传动装置一般以附图标记110表示。应理解,在图5中略去了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外壳的一部分,以便观察内部,所述内部具有一对带轮段和相应的连接结构,如下文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可包括于2018年11月20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带轮组件及其致动系统”的pct国际申请pct/ca2018/051475中示出和说明的元件,该pct国际申请的相关部分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35.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配置成与动力传动系(未示出)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旋转结合,并且配置成改变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传动比。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元件是动力传动系中的从动轴,而第二旋转元件是动力传动系中的主动轴,或者相反。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包括第一带轮组件120、第二带轮组件114、惰轮116和环形构件118。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还包括连接结构122和接收盘124。应理解,在图5中,环形构件118是以省略了配合特征的示意图示出的。第一带轮组件120、第二带轮组件114和惰轮116都彼此间隔开。环形构件118在第一带轮组件120、第二带轮组件114和惰轮116之间延伸,并与它们旋转结合。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安装期间,第一带轮组件120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带轮组件114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二旋转元件。应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如下文所述。
36.图1至图3示出了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第一带轮组件120、连接结构122和接收盘124。连接结构122与接收盘相对地从第一带轮组件120延伸。
37.第一带轮组件120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带轮组件120或其一部分与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一体形成。第一带轮组件120配置成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旋转操作期间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第一带轮组件120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并且是与之同心的。第一带轮组件120包括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均配置成与环形构件118一起连续旋转操作。在第一带轮组件12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一整圈期间,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之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与环形构件118连接接合。第二带轮132与第一带轮130同心,并且可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移动,如下文所述。第二带轮132配置成在位于接合区时围绕第一带轮130。
38.在本公开的语境中,“接合区”是在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旋转操作期间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某些元件在未被第一带轮组件120的其它元件遮挡或阻挡时会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区域。与此相反,“脱开区”是在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旋转操作期间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某些元件不论其是否外露或不论第一带轮组件120的其它元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不会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区域。在此实施例中,接合区紧邻近接收盘124,而脱开区与接收盘124间隔开。因此,应理解,第一带轮130永远位于接合区中,因为在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旋转操作期间第一带轮130在不受其它元件阻碍时总是与环形构件118接合。与此相反,第二带轮132只有在紧邻接收盘124移动并进入由环形构件118限定的平面时位于接合区中。
39.第一带轮130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30与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一体形成。第一带轮130配置成在其位于接合区中时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第一带轮130可围绕第一带轮组件120的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并且是与之同心的。第一带轮130包括用于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外周面134。该外周面134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可包括多个外部配合特征,这些外部配合特征用于与环形构件118上的相应配合特征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配合特征是齿。第一带轮130还包括内周面136,该内周面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的第一旋转元件。内周面136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可包括多个内部配合特征,这些内部配合特征用于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配合特征是键或齿等之中的至少一种。在
4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30是第一带轮组件120的核心带轮。即,第一带轮130是第一带轮组件120中最中心或直径最小的带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30可以是第一带轮组件120中的另一个带轮,例如位于第一带轮组件120中的两个同心带轮之间的中间带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30可以是分段带轮。
41.第二带轮132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带轮132配置成在其位于接合区中时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第二带轮132可围绕第一带轮组件120的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并且是与之同心的。第二带轮132包括用于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外周面138。该外周面138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可包括多个配合特征,这些配合特征用于与环形构件118上的相应配合特征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配合特征是齿。第二带轮132是分段带轮,并且包括多个带轮段150。带轮段150以圆形布局布置,以形成第二带轮132。
42.所述多个带轮段150配置成与环形构件128接合。因此,带轮段150之中的每一个包括限定第二带轮132的外周面138的一部分的主体。带轮段150配置成可在接合区与脱开区
之间按顺序移动,以使环形构件118在第一带轮130与第二带轮132之间过渡。在此实施例中,带轮段150配置成可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独立地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带轮段150的一个或多个子集配置成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一起移动。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带轮段150之中的两个或更多带轮段配置成可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一起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带轮段150在一个或多个致动器的作用下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例如是在pct国际申请pct/ca2018/051475中说明的致动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带轮段150在于2019年5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致动系统和包括该致动系统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45,38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以代理案卷号pt202393wo提交的同名的pct国际申请中示出和说明的致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43.连接结构122配置成将第一带轮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在此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22配置成将第一带轮组件120的第二带轮132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22可配置成通过用于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移动带轮段150的致动器系统将第二带轮132结合至第一旋转元件,该致动器系统例如是在pct国际申请pct/ca2018/051475或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845,389中示出和说明的致动器系统。连接结构122可配置成为第二带轮132的带轮段150提供支撑,例如通过在pct国际申请pct/ca2018/051475中示出和说明的支撑结构提供支撑。
44.连接结构122包括多个连接杆152。在每个带轮段150上固定有至少一个连接杆152,并且所述连接杆152可随着固定的带轮段150在接合区与脱开区之间移动。在此实施例中,在每个带轮段150上固定有两个连接杆152;其中一个连接杆152位于带轮段150的前端附近,另一个连接杆152位于带轮段150的与前端相对的后端附近。每个连接杆152被接收在固定该连接杆152的带轮段150中限定的相应通道内。在此实施例中,连接杆152穿过带轮段150。每个连接杆152的远端延伸超出带轮段150的面向接收盘124的一侧,并限定互补配合特征174,如下文所述。该远端配置成在带轮段150处于接合区中时与接收盘124接合,如下文所述。
45.接收盘124配置成与第一带轮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在此实施例中,接收盘124配置成与第一带轮组件120的第一带轮130连续接合,并且还配置成在带轮段150位于接合区中时与第二带轮132的带轮段150接合。接收盘124包括大致圆形的主体160,该主体160具有面向带轮的一侧162(如图1和2所示)和相对的后侧164(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接收盘124的主体160限定中心开口166,该中心开口166配置成与第一带轮组件120的第一带轮130接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接收盘124可不包括中心开口,并且第一带轮130可与接收盘124的面向带轮的一侧162接合,或者可根本不与接收盘124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盘124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一旋转元件。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盘124可包括配置成将接收盘124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从动轴的特征。这些特征可包括榫、花键、键或其它适当的分度特征。
46.接收盘124还包括多个配合特征170a、170b以及多个固定特征172(如图3所示)。配合特征170a、170b位于主体160的面向带轮的一侧162。在此实施例中,配合特征170a、170b是从主体160的面向带轮的一侧162延伸到主体160的后侧164的孔。每个固定特征172位于相应的一个配合特征170b附近。在此实施例中,每个固定特征172邻接相应的一个配合特征
170b。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特征172可位于主体160的后侧164上,靠近配合特征170a、170b之中的至少一个。
47.配合特征170a、170b配置成与和第二带轮132的带轮段150相关联的互补配合特征174接合。应理解,每个互补配合特征174通过结合至带轮段150之一和/或通过与带轮段150之一一起在接合区和脱开区之间移动而与该带轮段150相关联。配合特征170a、170b配置成在相关联的带轮段150处于接合区中时与互补配合特征174接合。在此实施例中,互补配合特征174是固定至带轮段150的连接杆152的远端。在其它实施例中,互补配合特征174可以是固定至带轮段150的其它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互补配合特征174在带轮段150的面向接收盘124的一侧一体地形成。例如,互补配合特征174可以是形成在带轮段150上并朝接收盘124延伸的突起。配合特征170a、170b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包括多种不同的构造。在此实施例中,接收盘124共包括十个配合特征170a、170b。如图3所示,其中五个配合特征是彼此相同的,并且通常以附图标记170a标识。其余五个配合特征也是彼此相同的,但是具有与配合特征170a不同的构造。所述其余五个配合特征通常以附图标记170b标识。
48.每个配合特征170a包括大致圆形的孔,该孔配置成在相关联的带轮段150被移入接合区中时接收互补配合特征174之一并与之接合。因此,每个配合特征170a在接收盘124的主体160中被限定在与互补配合特征174之一对准的位置。
49.每个配合特征170b包括大致矩形的孔,该孔配置成在相关联的带轮段150被移入接合区中时接收互补配合特征174之一并与之接合。因此,每个配合特征170b在接收盘124的主体160中被限定在与互补配合特征174之一对准的位置。每个配合特征170b限定至少一个分度表面176。在此实施例中,每个配合特征170b限定多个分度表面176(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分度表面176基本上是平直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分度表面可以是弯曲的、多径向弯曲的、完全平直的、或台阶状的,或者具有其它适当的轮廓。分度表面176配置成在接合区中与互补配合特征174接触,并与相关联的带轮段150对准。
50.固定特征172配置成在互补配合特征174与配合特征170b接合时固定互补配合特征174。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特征172配置成朝配合特征170b的分度表面176偏压互补配合特征174。在此实施例中,固定特征172配置成沿着大致径向向内的方向和大致周向向前的方向朝分度表面176偏压互补配合特征(如图4所示)。应理解,所述周向向前的方向是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操作期间第二带轮132的旋转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f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特征是与配合特征170b一体地形成的。固定特征172包括偏压构件。在此实施例中,该偏压构件是弹簧,例如板簧、带簧或其它适当类型的弹簧。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带簧可在之间延伸。弹性构件,例如橡胶芯件。
51.第二带轮组件114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二旋转元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轮组件114或其一部分与动力传动系中的第二旋转元件一体形成。第二带轮组件114配置成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第二带轮组件114可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并且是与之同心的。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带轮组件114包括单个固定带轮180。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带轮组件114可以是可调的,并且可包括多个带轮,例如上述的第一带轮130和/或第二带轮132。固定带轮180可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并且是与之同心的。固定带轮180包括用于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外周面。该外周面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可包括多个外部配合特征,这些外部配合特征用于与环形构件118上的相应配合特征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配合特征是
齿。固定带轮180还包括内周面,该内周面配置成结合至动力传动系(未示出)的第二旋转元件。该内周面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包括多个内部配合特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配合特征是键、齿等之中的至少一种。
52.惰轮116配置成控制第一带轮组件120与第二带轮组件114之间的环形构件118的松弛。惰轮116可围绕第三旋转轴线旋转并与之同心,该第三旋转轴线可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内移动,以控制环形构件118的松弛。应理解,控制环形构件118的松弛可有助于控制环形构件118中的张力和/或有助于环形构件118与第一带轮组件120和第二带轮组件114的外部配合特征对位。可将惰轮116朝远离第一带轮组件120和/或第二带轮组件114的方向移动,以减少环形构件118的松弛。或者,可将惰轮116朝第一带轮组件120和/或第二带轮组件114移动,以使环形构件118松弛。惰轮116配置成与环形构件118接合。惰轮126包括用于与环形构件118接合的外周面192。该外周面192是大致圆形的,并且可包括多个外部配合特征,这些外部配合特征用于与环形构件118上的相应配合特征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配合特征是齿。
53.环形构件118配置成与第一带轮组件120、第二带轮组件114和惰轮116旋转结合。环形构件118在第一带轮组件120、第二带轮组件114和惰轮116之间延伸。环形构件118包括配置成与第一带轮130、第二带轮132、固定带轮180和惰轮116的外周面134、138、192接合的内周面142。虽然环形构件118在附图中是以未包含任何配合特征的示意图示出的,但是应理解,至少在环形构件118的内周面192上可包括配合特征,例如齿和/或孔。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周面192包括用于与外周面134、138、192上的外部配合特征接合的多个互补配合特征。在其它实施例中,内周面192可不包括任何配合特征并且可以是大致光滑的,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内周面192可通过摩擦与外周面134、138、192接合。应理解,环形构件118可包括链条、皮带或其它适当类型的环形构件。
54.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旋转操作期间,环形构件118会与第一带轮组件120接触并接合。通过将带轮段150按顺序移入或移出接合区,可使环形构件118从与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之中的一个(定义为“原始带轮”)接合过渡到与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之中的另一个(定义为“目标带轮”)接合,而不会中断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旋转操作,也不会中断通过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传递的载荷。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使环形构件118在第一带轮130与第二带轮132之间转换的顺序过程可以是在pct国际申请pct/ca2018/051475中示出并说明的过程。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使环形构件118在第一带轮130与第二带轮132之间转换的顺序过程可以是在于2019年5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分段带轮和包括该分段带轮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45,37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于2019年5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致动器系统和包括该致动器系统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的第62/845,38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或分别以代理案卷号pt202391wo和pt202393wo提交的同名的pct国际专利申请中示出和说明的过程,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55.在第二带轮132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10的旋转操作期间位于接合区中时,每个带轮段150会旋转从而与环形构件118接触和脱离接触。这种与环形构件118的周期性接触和带轮段150的旋转运动可导致带轮段150与接收盘124之间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会引起颤动和/或噪音,并且可能增加带轮段150和/或接收盘124的磨损。配合特征170b和固定特征172抵抗这种相对运动,这有助于减少颤动和/或磨损。
56.在互补配合特征174在第二带轮132的旋转操作期间与配合特征170b接合时,固定特征172向着与环形构件118偏压与互补配合特征174相关联的带轮段15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偏压互补配合特征174。因此,固定特征172可有助于使互补配合特征174保持与分度表面176接触,这可有助于使固定带轮段150在接合区中保持对准。应理解,固定特征172和环形构件118的这种互补偏压可有助于减少固定带轮段150与接收盘124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这可有助于减少在分段带轮组件的旋转操作期间引起的颤动和/或磨损。
57.虽然固定特征172被示出并描述为向着与环形构件118偏压与互补配合特征174相关联的带轮段15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偏压互补配合特征174,但是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特征172可向着与环形构件118偏压带轮段150的方向不同或不互补的方向偏压互补配合特征174。在这样的其它实施例中,不论环形构件118在固定带轮段150上施加什么样的偏压,固定特征172都可使用足够的力偏压互补配合特征,使得互补配合特征174保持与分度表面176接触,并且固定带轮段150在接合区中保持对准。
58.带轮,即,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32,但是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分段带轮传动装置120需要更多的传动比时,第一带轮系统可包括更多数量的同心带轮。
59.连接杆152的端,但是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特征和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以是不同的适当构造。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特征可包括接收盘上的凹部,该凹部从面向带轮的一侧162朝后侧164延伸,并且配置成与形成在带轮段上的突起配合,或者固定到带轮段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特征可包括形成在接收盘上并朝带轮段延伸的突起,并且所述互补配合特征可包括形成在带轮段上的用于接收突起的凹部。
60.虽然接收盘124在上文中被示出并描述为包括五个配合特征170a和五个配合特征170b,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接收盘可包括不同数量的配合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盘124可包括在主体160的面向带轮的一侧162连续布置的单个配合特征。所述单个配合特征可配置成在相关联的带轮段150处于接合区中时与所有互补配合特征174接合。
61.虽然接收盘124被示出并描述为具有两种不同构造的配合特征170a、170b,但是应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所有配合特征可以是与在本文中说明的配合特征170b相同的构造,并且接收盘可包括用于每个配合特征170b的固定特征172。每个固定特征172可与相应的一个配合特征170b一体地形成。
62.虽然在上文中说明并在附图中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并且应当按与本说明书整体一致的最宽泛的方式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