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6:54: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按所要求的浓度、速度、湍流度和混合方式送入炉膛,并使燃料能在炉膛内稳定着火与燃烧的热能装置,燃料以燃油和燃气为主。一般应用在中小型燃油或燃气锅炉上。
3.大多数火焰稳定器的工作原理是使部分已燃高温燃烧产物产生回流运动(即与来流方向相反)作为具有自动补偿能力的持续点火源,以不断点燃新鲜未燃的可燃混合物,从而达到稳定火焰的目的。比如:旋流器、钝体火焰稳定器和强化型同向射流火焰稳定器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火焰稳焰器多用于正压场合,在负压场合中会直接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果和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燃气燃烧器中的火焰稳定器在负压场合下会直接影响燃烧器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包括外壳风筒,所述外壳风筒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稳焰板,所述稳焰板的中端固定连通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与所述外壳风筒的内壁形成供自然风通过的风道,所述燃气管的内壁设置有助燃管,所述稳焰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罩;
6.所述外壳风筒靠近所述稳焰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点火器。
7.优选地,所述稳焰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稳焰空气通孔,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稳焰空气通孔的一端连通;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燃气和助燃气体分别通过燃气管和助燃管进入外壳风筒内,并通过分流罩进入保护罩内,保护罩内的点火器对进入的可燃气体点燃产生火焰,自然风带动空气进入外壳风筒内并沿着风道进入稳焰空气通孔,通过稳焰空气通孔注入保护罩内,对火焰以及可燃气体的方向进行引导。
9.优选地,所述分流罩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燃气孔,所述分流罩的上表面开设有助燃孔,所述助燃孔的一端与所述助燃管的一端连通;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燃气管的燃气进入分流罩后沿着燃气孔进入保护罩中,助燃管中的助燃气体通过分流罩上的助燃孔进入保护罩中。
11.优选地,所述燃气管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助燃管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磁阀对燃气管内燃气的流动进行控制,第二电磁阀对助燃管内助燃气体的流动进行控制,防止燃气管和助燃管内的可燃气体回流泄压。
13.优选地,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火焰探测器,所述火焰探测器分别与所
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火焰探测器探测不到保护罩内的火焰时,将信号传递给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
15.优选地,所述保护罩的外表面开设有径向孔;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点火器点火成功后,保护罩内压力膨胀则通过径向孔排出一部分使得内部压力平衡。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设置径向孔,径向孔开设在保护罩的外表面,点火器点火后,保护罩内热胀冷缩造成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保护罩内大于外界的气压通过径向孔向外排出部分气体,从而达到保护罩内外压力平衡的效果。
19.2、通过设置火焰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燃烧器上的火焰熄灭时,火焰探测器检测不到火焰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从而防止燃气管和助燃管内壁的可燃气体回流,达到防止可燃气体回流外泄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的火焰探测器结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的稳焰板结构立体图。
23.图中:1、外壳风筒;2、稳焰板;21、稳焰空气通孔;3、燃气管;4、风道;5、助燃管;6、分流罩;61、燃气孔;62、助燃孔;7、保护罩;71、径向孔;8、点火器;9、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火焰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3,一种炉内燃烧器火焰稳焰装置,包括外壳风筒1,外壳风筒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稳焰板2,稳焰板2的中端固定连通有燃气管3,燃气管3与外壳风筒1的内壁形成供自然风通过的风道4,燃气管3的内壁设置有助燃管5,稳焰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罩6;
26.进一步地,稳焰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稳焰空气通孔21,风道4的一端与稳焰空气通孔21的一端连通,燃气和助燃气体分别通过燃气管3和助燃管5进入外壳风筒1内,并通过分流罩6进入保护罩7内,保护罩7内的点火器8对进入的可燃气体点燃产生火焰,自然风带动空气进入外壳风筒1内并沿着风道4进入稳焰空气通孔21,通过稳焰空气通孔21注入保护罩7内,对火焰以及可燃气体的方向进行引导;
27.进一步地,分流罩6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燃气孔61,分流罩6的上表面开设有助燃孔62,助燃孔62的一端与助燃管5的一端连通,燃气管3的燃气进入分流罩6后沿着燃气孔61进入保护罩7中,助燃管5中的助燃气体通过分流罩6上的助燃孔62进入保护罩7中;
28.进一步地,燃气管3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助燃管5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0,第一电磁阀9对燃气管3内燃气的流动进行控制,第二电磁阀10对助燃管5内助燃气体的流动进行控制,防止燃气管3和助燃管5内的可燃气体回流泄压;
29.外壳风筒1靠近稳焰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保护罩7,保护罩7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点火器8;
30.进一步地,保护罩7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火焰探测器11,火焰探测器11分别与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电性连接,火焰探测器11探测不到保护罩7内的火焰时,将信号传递给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并控制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处于关闭状态;
31.进一步地,保护罩7的外表面开设有径向孔71,点火器8点火成功后,保护罩内压力膨胀则通过径向孔71排出一部分使得内部压力平衡。
32.工作原理:使用处于负压状态的燃烧器时,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处于打开状态,便于燃气和助燃气体的运输,同时自然风通过风道4运输到稳焰板2上开设的稳焰空气通孔21并进入保护罩7内,燃气和助燃气体通过燃气管3和助燃管5进行运输,并分别从分流罩6上的燃气孔61和助燃孔62排入保护罩7内,在保护罩7内的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溶度时,点火器8点燃成火焰;
33.火焰燃烧产生的高温造成保护罩7内的气压变大,压力膨胀后带动部分气体通过径向孔71排出保护罩;
34.当火焰探测器11检测不到火焰后,控制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关闭。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